第一篇:年轻班主任应克服的倾向[模版]
年轻班主任应克服的倾向
——《摘自班主任之友》
近几年,随着学校扩招,新进了大批的年轻教师,而且许多都担任了班主任。我所在的大办公室就有多位年轻的班主任。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进进出出,带着形形色色的问题,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嘀嘀咕咕,还有的女生哭哭啼啼。而各位班主任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多数看起来和学生很亲密,但也有的对找上门来的学生措辞严厉,声震屋宇,那些学生则吓得寒号鸟一般,瑟瑟发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我觉得,年轻班主任应努力克服以下几种倾向。
第一,急于搞好班级,搞好和学生的关系。刚工作的年轻人,都想把工作做好,都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学生的爱戴,因此,他们给学生太多的爱,而且,这种爱很多时候不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而仿佛一个护短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比如卫生区或者宿舍内务不符合学校的要求,如果有关人员把这些问题反映给班主任,他们往往不是找学生核查情况,而是带着明显的班级保护主义,站在学生一方,抱怨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检查人员的偏见,好象他们专和新来的班主任过不去,还会让学生一定要给老师争口气。而学生是最容易情绪化的人群,在老师这种言行的鼓动下,他们为了给老师争气,为了给班级争气,确实会更加努力。但是,由于过多受到班主任的偏袒,学生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从而不服从甚至顶撞学校的管理人员,排斥对他们严厉的任课老师,造成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矛盾,影响了其他任课老师的情绪,引起他们的不满。
第二,散漫、懒惰,对学生疏于管理。曾经有一位小刘老师就是这样,他把大学时那种自由散漫的作风带到高中校园里来,他很少上班级去,倒是学生经常到他的单身宿舍里来。小刘倒是没有一点架子,让学生把他的宿舍当成了乐园。小刘在大学时曾经是舞林高手,现在却没了用“舞”之地。班里几位爱玩的女学生知道了老师这个特长,就经常让他教。时间久了,小刘竟然喜欢上其中一位漂亮的女生。这事最终被小刘的女朋友知道,两个女孩子大打出手,在学校弄的沸沸扬扬,以至于女学生被勒令退学,小刘也黯然离开了学校。
第三,严厉,刻板,对于学生围追堵截。这种倾向和上述两种截然不同,或许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乍一从学生变成老师,又当上了几十号人的小领导,有的年轻班主任端足了为人师表的架子,教室外面还是满面笑容,一进教室就面无表情,冷若冰霜,管理班级好似执行古代酷吏制度,让班干部监督学生,诸如上课前吃东西,晚自习半小时前没进教室,上课时说话、睡觉等等,都要向他汇报,然后,他会根据情节轻重,或罚款,或罚站,或停课,一朝权在握,便把令来行。虽然班级量化考核成绩很好,却搞得民怨沸腾,学生经常偷偷地把意见信投到校长信箱里,他们自己也为此非常苦恼。
班级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年轻的班主任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历练。
首先,需要定位自己的角色。既不能把自己混同于学生,也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因为在一个系统里,只有各遵其道,才能定位致和。
其次,年轻的班主任需要多学习。一是向身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二是要多读书,如果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读大部头的书籍,可以到学校阅览室翻一翻期刊杂志,许多教育教学类杂志都有探讨班主任工作的文章,有一线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也有知名教育家的理论分析与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常阅读这种文章,定会使自己受益匪浅。
第三,一定要练就过硬的业务能力。一个教学水平不高的班主任,很难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尊重。
我时常会想起许多学校都悬挂的一幅标语: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增添魅力。是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是否是班主任,身为人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知识、足够的智慧,才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二篇:组织部门应防止和克服向“机关化”倾向发展
组织部门,是党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担负着为科学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要职责。组织部门、组工干部的素质如何,作风怎样,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等各项目标和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组织
部门、组工干部抓落实的能力。因此,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和抓落实之风,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更好地做到“三服务”,努力实现“两满意”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
何为“机关化”倾向,顾名思义,就是说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工作不善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满足于在机关发发文件、搞搞布置,包括人事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业绩等都是靠行政式的命令,这样的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就叫“机关化”倾向。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会使基层单位、基层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担着来自上面的各项任务和压力,疲于应付,有被“机关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人事由上面分配决定;二是工作任务由上面布置;三是工作业绩由上面考核评定。基层的干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专门对付上面的各项考核、检查上,从而忽视或无暇顾及身边许多确实需要关心关注并解决的实事。脱离了广大群众,就会大大降低基层组织原有的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服务大众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组织部门的同志长期浮在上面,对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对群众的疾苦不了解,坐在办公室里搞指挥、关起门来抓创新、依靠文件抓落实,也就很难做到“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因此,组织部门迫切需要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出现“机关化”的倾向,克服机关化的作风、行政式的命令。
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组织部门、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说到底,也必须始终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满意”。而要做到如此,就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一方面是基层单位、基层组织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直接面对群众、倾情服务群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更加经常地、主动地走进基层、走向群众,引导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培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树立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四干”精神,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党的力量之源也在基层。同样,党的组织工作,也必须紧紧贴近基层、依靠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落实工作、推动工作,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部门要大兴调查研究和抓落实之风。要通过组织开展组织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的开展,使组织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要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开展组织工作,在发展党员、干部选任、人才评选等工作中,充分尊重和满足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打造“阳光组工”,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坚持以“文化立部、规范治部、素质强部、创新兴部”,着力打造“三服务两满意”的模范组织部门。
第三篇:《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开题报告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开题报告
洪泉乡中心小学 何香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又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教育倾向有明显的抬头和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前教育专家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非常明显,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不容忽视,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社会的影响等多种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克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我乡幼儿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学校中心园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对我乡幼儿园的这一现象加以扭转。基于此,我们选择了该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问题。我们的研究将基本消除洪泉小学研究基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
第四篇:如何克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
如何克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
2010-09-30 15:40:25 作者:佚名 来源:幼儿园 网友评论 0 条
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升班统计,结果有46.4%的家长准备让孩子上学前班,原因是:想让孩子提前学些知识。
镜头三: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各学前班爆满。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学前班办学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家长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不够,对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学前班仍属于幼儿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学前班的主要教学目的,应是使孩子在学前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和学习兴趣,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目前,一些学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这样就使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班可以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不至于“跟不上”。而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家长观念上的误区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幼儿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滞碍了新《纲要》的实施。幼儿园作为专门教育机构,要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幼儿园应当考虑家长的需求,但不能盲目满足家长的所有要求。我们冷静面对家长的要求甚至是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理智的进行价值判断,“坚持应当坚持的,抵制应当抵制的。”
作为幼儿园,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纲要》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终身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实施《纲要》的主体之一。
1.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
平时许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活动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是怎样在带孩子?我们每学期都要向家长进行教育活动开放日和亲子游戏活动,并向家长承诺:欢迎家长随时进班了解班级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了幼儿学习的特点,从而就消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进一步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幼儿园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为即将入学的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与小学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座谈,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
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基本精神和各科大纲及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育逐渐接近一年级要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可改的对接。同时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了解以往幼儿入学后的表现,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在活动安排上,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计算机房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同时,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和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以上这些幼小衔接活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向家长公布,让家长了解到为使幼儿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所作的具体工作,达到家、园、校三方认识上的统一。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家长认识。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发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经验帮助。
4.家长与小学教师及家长间的互动。
我们的家长会形式一改过去的老师说家长听的做法,而是让老师和家长同成为家长会的中心,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积极地发言。
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年轻班主任经验谈
“务实,创新”做强“内政”,“开放、共赢”做好“外交”
————浅谈班主任实务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能有几分钟的时间跟各位汇报、交流我的班主任工作。下面,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做一下总结,供各位老师交流和批评。
一、班级“内政”建设
1、务实。我们的工作特别需要这种原则。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殊的情况,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制定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发展策略。这里有两个“实际”,一个是学生的实际,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际,我们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实际,也要掌握清楚。对于年轻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经验不足,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加强学习,从自己经验不足的现实出发,要谦虚、谨慎;要敬业、勤奋。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讲,更加需要责任心的自我教育。
2、创新。在务实的基础上,我们要大胆创新。既然面临的实际不同,我们就应该静心摸索自己班的特色之路。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班级的稳定和谐,任何方法都可以大胆采用。在此,我经常发动学生的智慧,然后在学生提议的基础上,自己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纳入班级的常规范围。
3、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不够;兴趣广泛。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其实,很多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就是一个思想问题。所以,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每天学生容易出现懈怠的时机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应该包括感恩和上进。在这个方面,班级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充分利用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安静、奋进、和谐的班级氛围,这对于维护班级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在几位优秀学生的建议下,下一步,我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文化对很多纪律问题的避免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搞文化,更重要的是要“讲文化”,“用文化”。我们要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效果,所以,我们班主任应该适时进行班级文化的阐释和教育。我习惯于经常性在某些学生出现问题时,拿室内的某一个文化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再看到这些文化时,就会感觉,这是给我做的,进而对学生起到持续激励的作用。
4、搞好组织建设。精心培养和训练几位得力的班干部,对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体育委员和卫生委员如果工作出色,可以解放我们的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和学生提高的教育上。
5、坚持“群众”路线,以学生为本。班主任工作重在“心”,也重在“勤”。坚持群众路线就要求我们多盯、多观察,经常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只要我们抱着真正解决问题的精神,我们就能自觉地、经常性的深入学生,这样既能融洽师生感情,也能方便我们及时了解情况,能够把问题了解的更加真实和透彻,不至于导致决定的草率,可以避免不少错误。这样做,有利于我们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及时给学生打“预防针”,尽量少给学生打“强心剂”。
6、以学习为中心,坚持“抓学习促纪律”,反对“抓纪律促学习”。多谈学习,多讲学习,用学习的氛围做主导和主流,这样很多纪律问题可能就不容易出现。一个经常谈论学习的班级一定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班级,经常强调纪律的班级往往纪律问题越严重,对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7、协调好任课老师的关系。及时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具体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在尖子生的培养上,在中游生的突破上,必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在任课老师的要求和建议上,我的原则是“没有原则,统统照办”。
二、“改革开放”,搞好“外交”,“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班班有本难念的经”,班级基础自己最清楚,班级目标自己最明白。目前,学生的基础很不能满足班级目标的实现。加之自己年轻没有经验,在班级的管理上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的想法是,面对实际,顶住压力,从学生的习惯入手,进行改革整顿。另外,班主任应该加强交流和学习,借鉴学习其他班级的优秀做法和好的思路,大胆引进来。同时,把自己班级的一些做法跟志同道合的、责任心强的同志交流一下,谦虚接受建议,及时改正。
面对高三,新的情况和问题可定层出不穷,没有什么经验,恳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教。
最后,祝愿我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教学的更大成果;衷心祝愿各位同仁的班级稳定、和谐,祝愿大家能够如愿完成自己的教学和教育目标;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