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5:2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第一篇: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呢?我认为可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

以学为乐 感悟数学

戴连梅

【摘要】:正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者单位】: 西宁市总寨中学;

【关键词】: 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 感悟 学生个性 个性化 勾股定理 数学课堂 教学内容

【分类号】:G633.6

【正文快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

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严文俊

【摘要】:正《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

【作者单位】: 射阳县耦耕小学;

【关键词】: 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 数学共同体 数学课程标准 学生体验 感悟 数学教师 数学学习现实情境 数学教学

【分类号】:G623.5

【正文快照】: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

二、探索——课堂充盈活力的“根”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一、扬情——课堂充盈活力的“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老师问:“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元6角,你该怎样付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这下同学们就和伙伴们一起用学具拿了起来,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后,老师把方法展示出来,问:“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说明都动了脑,下面考考你们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了。可见这节课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下使他们轻松学到知识。

二、探索——课堂充盈活力的“根”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如教学8加几的例题“8+9”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做一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评价——课堂充盈活力的“境”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如当某个小朋友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如“我觉得他说得……”“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又满足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练习——课堂充盈活力的“园”

开放是创造的条件,开放练习的和核心就是开放思维。在课堂练习中,开放习题,可给学生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1)实行弹性作业。让那些已经学好、学充分的学生免做作业,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究自己还不会的知识;而针对部分确实还没有消化新知的学困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少做一些作业,或者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成功。(2)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后自己制作模型,在实践中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尹金秋

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益于儿童心理发展,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而且会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有效利用多媒体才能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儿童由于年龄的特点,在求知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在无意注意中进行,为了促使儿童由无意注意想有意注意转化,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如何激发儿童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用传统的、空洞的说教方法,教师往往需要下很大的工夫,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很好的吸引儿童的注意里,难以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对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往往收效极佳。声音能激起儿童的听觉,图像容易唤起儿童的视觉,两者结合,就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注意,使儿童对教材感兴趣,愿意学习,进而产生思考、想象,从中得到知识和效益。如在讲《各种各样的花》这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把课本中的插图呈现出来。学生看着屏幕上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花,很容易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再边指导学生看图边讲解话的特点,效果更佳。

二、有利于解决科学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如何解决好,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

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鼓励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科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如在教《日食和月食》这课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处理好它,教师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图做成彩色的能够抽拉、旋转的动画,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日、月、地三球的位置不断变化,一会儿地球行至太阳和月亮之间,形成了月食;一会儿月亮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形成了日食。这样直观形象地岩石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只管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不但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三、有利于激发课堂气氛

很多教师上科学课,就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学生没精打采地似听非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甚至有的班级上科学课,乱得像一窝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改变它。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能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静、有动,感染力强。而具体、形象正是饿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又是使认识不断扩大、丰富、深化以至发展的基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儿童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如在教学《船》一课时,教师讲各种船的用途时,用多媒体出示各种船只,然后指着一艘货船问:“它都可以干什么用呢?”学生一面看图,一面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运木材、水泥、沙子及其它的一些货物。课堂上出现了有讲、有问、有答、有画面等生动活泼饿场面,课堂气氛充满了活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性都很高。

总之,适时、适当地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科学课堂带来了火力。使学生学得积极,学的轻松,学得愉快,记得持久。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长旺中心小学

潘大富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正在从“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向收录机、幻灯机、录像片、实物投影和电脑多媒体发展,伴着这些电教器材、电教手段的出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多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视觉心理对学生认知发展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及常识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线索,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的过程的最优化。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内容给了科学的、全面的界定:“在实验中,要巩固和发展以投影和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资源;积极发展计算机教育及辅助教学,推动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验研究交互网络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有关虚拟现实的研究实验工作”。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投影仪、实物投影

在《科学》教学中,投影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将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义务教育实验课本四上《科学》中第2单元《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设计之一: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红墨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手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手,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弄不好小水滴会窜出玻璃管外。可以把玻璃弯成“W”或“V”形,这样实际距离长了,就避免了小水滴溢出,将它平放在投影仪(最好实物投影)工作面上,再照上法实验,投影的图像十分清晰,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学生一目了然。

2、将枯燥变生动

(1)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义务教材实验课本三下《科学》中《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要让学生解剖植物的种子,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因此老师先要进行示范、讲解。可老师在讲台上边讲边解剖,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特别是要求学生将几个部分排列好时,学生更是莫名其妙。不如直接在投影仪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使学生直接看到了老师做的情况,简单明了,学生更易于掌握实验的要领。

(2)实验结束进行交流时,学生往往只能用嘴空说,虽然讲得很多,可听的同学常常还不明白。这时,就可以采用投影,将实验报告、记录单等直接在投影上展示或操作实验,交流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形象。如《观察鱼》一课,交流自己研究的问题时,可把鱼缸放到投影仪工作面上,(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用回形针别住鱼尾的情形也清晰可见,鱼听得见声音吗也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将复杂变简单

讲解彩虹形成条件是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一课,课文安排了这个实验:将喷雾器背对太阳喷水。实践证明,这个实验成功难度较大,既受天气、工具、角度等限制,且出现彩虹不清楚,又极易消失。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把投影光打在天花板上,拿三棱镜放在投影仪工作面上、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天花板上就会出现一条七色彩虹。这样可将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当然,天气许可仍可让学生去实验,此实验可作为讲解时用。

4、将难点变明了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如义务教材四下《科学》中《摩擦力的秘密》一课中,要求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其中教学难点之一就是“摩擦力的大小的测量”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就是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先示范,再让学生说说应该注意些什么,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将测量方法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匀速拉动,平稳读数”理解得更加透彻。

投影特别是实物投影在科学课学习中作用很大,教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学生的作业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点评,教师、学

生的演示实验可在投影上进行,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学生操作的过程。因此,正确地在实际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投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视

电视已进入当今每一个家庭,现大多数教室也已安装了电视。据科学家研究,听一遍学生只记住25%左右,看一遍学生记住的内容达60%左右,且电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态的、有趣的电视节目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此,电视是电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1、录像资料的播放

随着教育的发展,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录像资料越来越多,这些录像资料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录像资料通过录像机在电视中直接输出的图像信号清晰,音质清楚,色彩艳丽,如改做在电脑中并在电脑中播放,远不如在电视中播放的效果好。像三上《科学》中《我眼中的生命世界》,四上《科学》中《它们生活在哪里》,苏科版《自然》中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理解更加清晰。

2、教育节目的收看

鼓励学生课外收看电视台中的教育节目,如《动物世界》、《科技教育》、《异想天开》等等栏目。学生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是,自然地掌握科学课学习上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思考、处理方法,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积极性,而远离一些恐怖的、斗杀的动画片。教师也可随时录制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播放。

如在上三上《科学》中《关心天气》单元,可在课外开展“小小气象站”的活动,组织学生每天收看电视上播放的天气预报,并做好记录,在班级、学校的气象栏中公布。并要求学生注意天气预报节目充分利用的各种信息,根据积累的经验预测一下以后天气的变化情况。

三、收录机

运用收录机,录制一些动物的叫声、风声、汽车声、机器声等音像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新授教学资料,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三上《科学》中的《今天刮什么风》一课,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风声,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声音?是怎样形成的?

又如四上《科学》中《奇妙的声音王国》一课,不仅可以录制很多的奇妙声音,还可以让学生去模拟声音,并录下来,再到班级交流,看看谁模拟的最像。这样的作业肯定是学生喜欢的,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摄像机,数码相机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摄像机,数码相机其性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它们的使用也越来越变的简单了,容易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使用并普及。这种电化教学手段在科学课中主要应用于观察、记录、信息检索等方面。

1、拍摄特写

如四下《科学》中《养蚕》单元“蚕卵、蚁蚕,蚕如何吃食、蜕皮、吐丝”都可以拍成特写,便于课堂交流。如有关环境方面的则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去拍摄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如大气污染等现象,水污染情况等现象,再组织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2、制作生物生长专集

鼓励学生选一个或几个拍摄目标,制作生长专集,如四下《科学》中《养蚕》单元,让学生制作“蚕的一生”生长专集。如四上《科学》中《自由研究》单元中讲到牵牛花的开花过程,也可通过快、慢镜头拍摄制成专集。

3、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课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可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抓拍学生操作时的一些镜头,通过电脑,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及时播放进行点评。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另一个优越性是需要时进行摄像、拍照,效果不好时可以修改或删除。因此,充分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启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想像空间,适应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五、CAI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这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全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这是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的一个飞跃。以往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段,很容易让学生弄清楚,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样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在学习四上《科学》中《食物的消化》一课,讲到小馒头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旅行”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的研究很感兴趣,但苦于看不到,只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去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现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播放身体内部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肠、胃等的蠕动,食物真实的运动,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倾听老师的旁白,兴趣顿生,求知欲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

因此,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会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六、网络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受到了挑战。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在网络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正确地运用好、发挥好网络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课堂上的40分钟和书本上知识毕竟有限,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随着40分钟的结束而结束,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去探究,去收集资料。假如课时充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网络,在网络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来拓展40分钟的课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电教手段愈来愈显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由此可见,电化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而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小学科

学教学策略”

时间:2009-4-24 浏览次数:639 作者:渝水二小…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姓名:伍满根 付秋牙 邮编:338025 单位:新余市渝水第二小学

【内容提要】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科学课的教学也驶入了信息高速公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现代人才的要求,也是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是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上做的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字】

信息技术手段

主动探究

自主学习

一、激趣诱导策略,优化新课导入

在信息化环境下,调查及收集信息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科学教育,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选择调查收集信息的途径,如实地考察、媒体介绍、网上搜索等,精心安排调查内容,合理选择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搜集,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调查收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比如,在教学《水的净化》前,让学生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调查附近的水域污染情况,上网搜集水的分类以及水的净化方法。上课时,运用学生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新知的探讨和学习,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性,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又如《简单机械》的教学,教学前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段杂技团演员表演杂技的短片,都是一些利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创作的节目,如大力士、骑单车等,学生看后惊讶不已,这样,很自然地打开了研究简单机械知识的大门,揭示了要探究的主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化科技急剧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声光和动态感知等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二、引导质疑策略,优化新知探究

1、启发引导学生参与

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中教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将静态的科学知识动态化、使枯燥的科学知识趣味化,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优化新知探究过程。

如在教学《彩虹的秘密》,为了让学生理解彩虹的形成,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呢?随后操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思考),课件显示了水珠的色散情况,且分层次显示:一束单光照射到水珠表面的色散情况;多束平行光的色散情况;红色光、蓝色光、复色光照到水珠表面的色散情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只须把握时机,用恰当的启发性语言进行适当的引导,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得到了充分的观察、思考。这一过程,由于多媒体的演示,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所取得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表述、参与,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学习,教学变得形式活泼,学生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2、鼓励重视学生质疑

疑问是智慧的窗口,在科学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科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则能取得全新的效果。如教学《怎样接亮小电珠》,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并演示完整电路的连接,学生的探究活动单一,知识面得不到拓展。而我在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完整电路的连接,让学生讨论:一个简单的电路要使小电珠发亮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在学生得出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后,再提问:常见的电路连接方法有哪些?指导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它们不同的电流流动方向,不仅效果逼真,而且还让学生看到了电路的连接过程以及电流在电线中的流动方向。这样,寓教于乐,学生看得仔细,学得透彻,玩得开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探究科学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运用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采取鼓励质疑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做,不仅实现了学生从依赖教师学习到积极自主学习的飞跃,而且更加符合信息化环境对现代科学课堂教学的要求,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合作分析策略,优化学法指导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会受到限制。信息化时代呼唤人的相容,呼唤人的合作,合作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参与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倾听别人的体验,去感受别人的成果,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四季的形成》,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再动画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景象,提问:地球上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又可以进行组际的交流。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得出: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照射地球角度的变化,使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于是产生了四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用液晶大屏幕代替了黑板,电脑模拟实验代替了教师的演示实验,显得更逼真、更形象。又如《火山与地震》的教学,教师先演示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像动画效果,向学生展示了火山、地震形成的动画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接着提问: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这时,学生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和交流,运用自主选择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火山与地震形成的原因。这样,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演示,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交流,注重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了各自的认识,发扬了团队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体验到了探究成功之后的喜悦。

教学实践证明:从学法指导入手,指导学生做、启导学生想、引导学生联,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现代精神,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探究、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做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四.巧延活用策略,优化探究渠道

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倡导: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活学活用科学知识,将有限的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和结论等多方面。这就是说,科学课应不受课堂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实行大教学观,优化学生的探究平台。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堂教学与火热的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扎实的课外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反冲现象》后,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箭发射的精彩、壮观的场面,播放我国发射的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的发射过程,并向学生简介我国的航天技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反冲现象、小火箭的制作与研究等为小课题开展课外探究,开拓视野,并写好探究小论文用以交流。又如教学《保护大自然》这课,在学生认识到了如果人类破坏了大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多方面的惩罚后,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众多因遭到污染而受到破坏的环境场景,增强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布置学生在课外以周围的环境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库、上互联网收集等途径,写一篇有关环境污染及保护方面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探究的结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解决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教师解释不清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和有效,提高了科学实践能力,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实践新课标作为行动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具体落实到科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策略,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持之以恒,勇于实践,顺应信息化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众多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现代人才。

让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字数:2022 字号:大 中 小

多媒体教学能够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创设情景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感染,如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在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营造学习氛围,点燃探究热情

多媒体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流通。这样就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我在课件中精心设计了三个场景:一个是火炉上的茶壶一段时间后溢出了水,一个是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突然爆胎了,还有一个是建筑工人筑路时每格一段就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把三个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的场景放在一起,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出现一个个疑问,急不可耐地去刨根究底。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冷和热是怎样影响物体的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自然地开始了对冷和热对物体的研究。

●优化模拟实验,体验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会正确使用常规的实验仪器。同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适宜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需要教师进行演示。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多媒体引入实验课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如《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测力计。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首先,出示条形盒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引导学生认识测力计的构造,说到什么部位,就放大什么部位,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接着,用动画演示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并用错误的做法与正确的做法相对比,强化认识: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评判”的活动,出示使用测力计的画面,让学生对操作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有了这个扎实的认识环节,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中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体验了实验操作的方法和过程。

●突破难重点,再现实验过程

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楚,这些难重点如何突破?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如《水的净化》一课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两低三靠”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课件中的插图,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但因示范题材太小,学生难以看清,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利用多媒体就简单了,过滤操作中的“两低三靠”通过放映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演示变化过程,打破时空局限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探究,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学生受到年龄、阅历、认知及环境的限制,不易理解,而多媒体课件能发挥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功能,延时、再现、分解、组合、以及大小、远近的调整,它能生动的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在较短时间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教学《蚕》一课时,学生虽然对蚕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课堂上要把长达数月的蚕的生长变化清晰完整地表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轻松地把这个过程连续动态的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展示了蚕的生活环境,还让学生了解了蚕的繁殖、发育的过程,通过这一动态课件,学生对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卵”这一生长变化便一目了然。这样设计,有效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弥补了学生已有经验的不足,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拓宽学生视野,体验网络探究乐趣

现代科学教育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将获得的信息以他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中我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拓宽学生视野,体验网络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太阳系》一课时,太阳系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比较陌生,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呢?网络在课堂上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网络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自主探究太阳系提供了平台。至今人类都没能完全解开“太阳系”的奥秘,以往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太阳系的构成和相关的一些简单知识就是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不考虑学生对什么有兴趣。利用网络学生可以自由地搜寻关于太阳系最新的研究动态,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存入我的阅览室

应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的实验中 2009-12-18 13:54 【 摘 要 】 :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能将模糊变清晰 ;多媒体技术优化观察实验、加深印象、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变生动; 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多媒体教学能将复杂变简单; 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多媒体教学能将难点变明了

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这些新的教育术语表明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朝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专家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多媒体技术教学正逐步步入课堂,由于电化教学直观形象有趣,能充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因此,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就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作法:

一、多媒体教学能将模糊变清晰

在科学课中,对某些事物的探究往往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内容用肉眼很难观察,或者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像这样的问题或现象是没法用语言来正确描述的,即使是讲了之后,学生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而此时多媒体的介入,可使抽象模糊的事物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学生乐意去学。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培养微生物,再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都培养了微生物,但如何观察到自己培养的微生物,部分学生用显微镜怎么也看不出来,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观看老师做的课件,很清晰的看到了微生物在运动,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内容。再如上《晶体》这课时,单靠教师口头表述,学生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形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各种晶体的结构和形状。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观察实验、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软件、有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这样学生就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科学的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变生动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得枯燥乏味。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多媒体引入科学课堂,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融于一体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地震》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拨起的现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们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的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情绪激动,一节枯燥的课变成了形象生动的课。又如在《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示范磁铁性质之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示范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展示后,老师就是嘴里什么都不说,学生也能知道磁铁的性质了;再如《鱼》一课,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鱼出现在屏幕上,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可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枯燥了。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学生在科学课的实验中,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做把细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燃烧的铁丝的氧气瓶中必须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温能使瓶底炸裂。应用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失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会引起重视

五、多媒体教学能将复杂变简单

科学课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复杂的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但由于空间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原因,在搜集实物教材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学时难度很大。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又如教学《青蛙》一课时,在讲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时候,可以播放青蛙捕虫的视频。由于正常播放的速度比较快,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用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一只大青蛙张开大嘴,倒在下颌的长舌像张开的折尺一样伸出来,舌尖一下子粘住了一条虫子,又一折,送进嘴里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灵活播放,青蛙捕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复杂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在这里多媒体起到了将复杂变简单的作用。

六、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如制氧实验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有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1/3处,管口略往下倾斜,②把瓶口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把导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气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要水中盖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售氧气完毕,必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灯火,不然水吸时试管内使试管炸裂。这一操作技能,光靠课堂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因此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药品、二次错误选择后,计算机给予正确提示,然后由学生自主地用所选的仪器搭建关验装置,整个装置完成后,由计算机给出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装置给出实验后可能产生后果的模拟,像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产生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等。

七、多媒体教学能将难点变明了

科学教学中有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能在这些课型中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有很多自然现象或过程是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的,这些难点如何突破,多媒体课件的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比如《人体循环系统》、《人体消化系统》、《人体神经系统》、《人体呼吸系统》、《眼睛的科学》等这一类课型,以及植物生长过程(《果实的形成》、《种子的萌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星球运动、自然现象的形成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模拟。而多媒体能发挥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功能,延时、再现、分解、组合以及大小、远近的调整,它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官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达到突破难点的功效。又如《水的净化》一课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两低三靠”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就是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课件中插图,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但因示范题材较小,学生难以看清,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利用多媒体就简单了,过滤操作中的“两低三靠”通过放映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展地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得学生的主动参与,激了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相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了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科学课知识丰富。只有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就能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恰当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作者:[淄川区教育体育局]李刚 发布时间:2010-7-7 点击:12

恰当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摘 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这种新方法对科学教学的的影响是其不可比拟的。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例,阐述了在小学科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中,优化科学课堂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有效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时期,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正被引入课堂,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当属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多方面地优化科学教学的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由于一些知识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不可感性,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多媒体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动感人的情节、活泼有趣的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它可以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课堂结构,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踊跃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一课,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讨论它的特点,有什么发现。学生感觉这么简单的放大镜有什么好讨论的,都没有积极热烈地参与讨论中来。此时就需要多媒体的帮忙了。我出示了几张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网状图片,告诉学生这是用放大镜看到的结果,要求学生也用放大镜看看电视机和电脑的屏幕,是否也能看到这样的结果。学生马上就来了兴致,纷纷走出位置去观察,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看到预期结果的兴奋的叫声,整个课堂显得兴趣盎然。

2、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如六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如果仅仅根据课文中提供的几种植物,很难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等植物类别以及它们的习性特征。为此,这节课我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植物,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如雪松、槐树、银杏等木本植物;凤仙花、苔藓等草本植物等等。通过课件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对世界上成千上万种植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题。

3、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科学素养的组成因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能力;科学观念、精神、态度;科学行为和习惯。而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结合科学教学特有方法与探究模式,激发求知欲,较好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多媒体图文并茂,在科学课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进行想象,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可以直接运用网络自己学习。利用信息交流能使同学们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共同共享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志趣。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观察实验、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由于目前学校课程的压缩,总课时数减少,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时间播放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教师精心制作好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把当堂学到的知识当堂吸收。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同样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一课,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学生对这个课题所知甚少,所查的资料也不全面,讨论也研究不出一个结果。这时,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在食品农作物、医学卫生、环境保护、土壤净化、克隆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微小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多容量的内容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微生物虽然不起眼,但却让我们人类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一主要思想,从而轻松地解决了学生无内容讨论的尴尬,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如果能合理地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正确、辩证地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样必会给科学课注入无限活力,使科学课更具魅力。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有限的时间,要有有效课堂

有限的时间,要有有效课堂

高三地理陈士虎

开学已经两周了,我们感觉压力很大,我们一周只有4节课,加上晚上的2节课,也只有6节课,时间少,任务重。现在的学生又特别懒惰,不愿意下功夫,极其浮躁,部分同学还有厌学情绪,如何让学生由厌学转变成好学,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这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有所得,既要兼顾基础知识,又要照顾优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地理组特作出以下努力。

一、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学习考试大纲时,不仅要掌握考试大纲里对每一节知识点的要求,要求的程度,还要掌握章节里的所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的方向以及如何应用。在学习完考试大纲后,再开始来认真研究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在每周三的学科集体备课中,黄晓虹老师要求我们各抒己见,先要制定出整个章节的教学要求,如何突破,再到各个知识点如何讲述,如何解题,最后又回到整个知识点的串联,综合应用。通过这样系统性、逻辑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在每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中,教学要求基础知识点应掌握:锋面的概念和类型,锋面图上冷、暖气团的位置;什么是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如何,空气如何流动。能力要求应学会:通过简图判断冷锋和暖锋,并能说出该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通过简图判断气旋、反气旋和所在半球;会分析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最后综合分析锋面如何与气旋结合。这么多的知识要点应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应从冷、暖锋面的特点,什么是气旋、反气旋,以及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入手,讲透它,让学生理解它从而学会应用。去年的高考题,就考了绘制冷锋的示意图,就考了老师的教学落实。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突破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

1、图文并茂,学会总结

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新教材配有大量的地图,这些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目前许多中学生对学习地理不得要领,一味地死记硬背,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放在首要的位置。

例如复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里面的每一支洋流,还要求掌握洋流的规律,如何把复杂的记忆变得简单就要充分利用书本上给我们的两幅图。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分布,根据找出洋流的分布,推断出洋流分布的第一条规律: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再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二条规律: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三条规律: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通过“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应用,既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

2、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课堂的设计多种多样,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许多典型地理案例,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

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例如西藏的居民做饭都要用高压锅,原因就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不到100℃就沸腾了,所以要将饭煮熟就必须用高压锅。再例如这几年,我们三明市将纺织厂,水泥厂迁移出去,而且还在对三钢、三化是否要迁移进行民意调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来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3、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有过手动的记忆变得会更加深刻。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做实险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地球上大气》的这一章中,就有许多有趣的实验来证明大气的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温室效应,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使学生形象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景设计方式多样,这里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不停的探究,学习别人,总结自己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三、精心筛选习题,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的学生作业量大,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耗在语数外等学科上面,我们无法要求学生要从数量上完成多少的作业,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质量上扎实理会课堂中的知识要点我们在布置作业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将所有的习题认真做一遍,从中精心筛选习题,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让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框架逐步确立。

四、课堂环节要完整。

每节课都要有5分钟检测,可以收,也可以当堂完成。教师精讲,学生做笔记,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习题精做。对于三种课型也要认真落实。课下认真批改作业,对于优生要做到面批和二次批改,谈话也要跟上,真正使得优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对于后进生,要给与更多的理解和爱。不急不躁,耐心引导。

一句古话“学海无崖苦作舟”,我们教师对教学的研讨也永无止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时刻去用心思考,去动手、动脑、动口、动情感,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相信我们就能做得更好!

第四篇: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效能。本文尝试从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提出故事教学法的实施构想,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育机智、情景教育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且每人都在或真或假地讲述着,有心无心地听着,或者身不由己地上演着自己的故事。其实,人是生活在故事之中的,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故事中开端的,流传千载万年的神话、传说,实际上是以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人类古代的历史。文字产生之前,口述历史就是以口头语言讲述自己族群、部落或民族的故事,成为传承历史的主要方法。只是在文字成熟之后,史书记载才成为其替代,并因文字的权威性、神圣性而垄断了历史的记载。可是,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在讲故事,只是由口头表达阶段发展到书面表达阶段而已。与此同时,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仍以口头语讲述着自己或他人的故事。由此,顾颉刚先生在20世纪初期由故事而提出中国近代史上一种著名的史学研究方法一一一“层累说”就是新近兴起的叙事研究方法,也是以故事为其逻辑起点。故事包含了人类的集体或个人的经验,讲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种传递人类经验、知识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讲故事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事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可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故事教学,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这种方法,教师不光要讲教材中已有的故事,还要机智地根据教学情景而使用之,而且可以把有些课程内容故事化。

故事教学法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参与教学,由学生讲述自己所知和经历的故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一个标尺。讲故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能,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

故事教学是以故事的眼光看教学,它不是指叙事研究或个案研究中教师的教学故事,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把讲故事作为一种具体操作的方法来实施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文学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讲故事激活课堂,并由故事本身渗透出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所渗透出的内在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故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际上,许多一线教师已在教学实际中不知不觉地使用此方法。课程资源中富含大量的故事题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课程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故事就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最主要的还是学生们喜欢听故事,一般人喜欢听故事,孩子们更是痴迷,因为故事已是他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陈鹤琴先生也说“故事在儿童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幼儿教学中,除游戏教学活动外,故事教学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在中小学,学生喜欢听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一门功课,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但没有几个不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

故事教学法是新课导入环节常用的教学方法,广大一线教师已经运用得很成功,这里不再过多地介绍。需强调的是,所选择的故事一定要和课堂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切不可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所讲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悖,或者故事的内容不健康。比如上初中三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走上讲台,来上一段景阳岗武松打虎就不妥,讲一讲修建红旗渠或者西西弗斯推石尚可。

由于课程富含大量的故事题材,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故事教学。首先,就教材中已有的故事内容来讲授,就地取材。文科教材中已选编有一定的故事,如历史、语文思品、社会学科。理科教材中课后有的也附加有一些故事,对这些故事要充分利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应就课程所内含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挖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故事加工能力,需要储备一定量的故事内容,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工夫就需花在备课上以及平时广泛阅读,注意收集故事题材,以备后用。比如,语文课每篇文章的作者,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与事件;历史课的人物与事件;自然科学学科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等等。每个人物可以说有一个或很多个故事,当然这也需进行一定的取舍。拿语文课来讲,几乎每篇文章的作者都要进行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围绕作者进行故事教学。介绍作者不可泛泛而谈,由于时间的限制,必须就作者的典型事件进行选择,作者的故事必须具有典型教育意义。以鲁迅为例,故事特别多,我们必须针对其文章的时代和意义来选材。初中语文教材有《在仙台》一文,我们就可讲鲁迅从医的故事,况且文章也进行了简单的交代。历史课中,故事就更需要加以取舍,并且需要提供一定的历史是非感。我们可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和立场进行讲解。著名的科学家,像笛卡儿、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霍金等等,他们的故事体现他们的伟大人格,也能表现他们攀登科学高峰之旅的过程。最后,则是课程内容的故事化。就课程内容进行故事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理科教学内容。初中三年级几何课,有节内容是相似比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以金字塔测高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形象的说明相似比这个概念和原理。又如小学讲解分数1/2这个概念,以及中学数学在讲解数的无限性时,都可以讲述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乌龟先行,兔子总是追赶乌龟的二分之一,结果兔子还是一直没有赶上乌龟。类似的例子很多,需要教师们创造性去挖掘。

从事教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教学中往往充满着变数,这就需要教师的聪明机智。教师在处理教学紧急情况时,可采用故事教学法,以恰当的故事来应对教学突变,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还是以教学事例来说明。一教师正在兴致昂然地讲课,忽然一学生不知为何笑了起来(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这位教师怎么办?方法可能有很多,但他不能置之不理,或许置之不理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不能消除其他学生的好奇和疑惑。这时,如果这位教师来个故事,幽它一默,效果会更好“小强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孙大圣,孙大圣教小强几招七十二变中的本领。以后在学校,小强每逢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摇身一变,变成小蜜蜂飞出教室,在外面尽情的玩,大家说小强能不乐吗?”学生们哈哈一笑,问题也就解决了。此时,尤应注意教学伦理问题,避免伤害学生。

采用故事教学,有些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讲。现代教学论提倡主体性教学,学生走上讲台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能体现教学互动的实质。学生来讲故事,一方面能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打破“一言堂”的局面。譬如在地理课中讲到环境保护时,有学生参与讲,就会因贴近大家的生活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讲故事,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引导,避免冷场和偏离主题。

情景教学是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特定的情景,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情景教学时,可以用故事来创设情景或以情景来讲故事。譬如我们可以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创设救人的情景,通过设想不同的方案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故事创设情景。情景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要结合情景,并且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故事教学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我国课堂教学实践中灌输式教育所导致的沉闷、僵化的局面。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学校教育中一个普遍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学生厌学,呆板、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窒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法故事化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快快活活地来学习,也只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方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切适的故事以期与学生共享教学的乐趣,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的效能。但是,应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切忌为故事而故事,一味地追求故事化,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导致教学的庸俗化、程式化,而变成形式主义的故事教学。学生只是一笑了之,没有达到教学应有的价值目标,出现背离教学活动初衷的情形。故而,故事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故事教学法并非完全的课堂教学故事化,而且教学也不可能完全故事化。作为一种方法,故事教学法只是起到某些方面的作用,它不排斥其它方法,也取代不了其它方法,只能与其它方法共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篇: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

早期阅读之家园共育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提到早期阅读,人们常会感到不惑:孩子年龄小根本就不认识汉字,又怎能阅读呢?其实,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大有区别。那么,什么是早期阅读呢?早期阅读是指在0-6岁学龄前儿童,凭借着色彩、图象、文字或成人语言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活动,它以图画读物为主,以听、说、看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为幼儿以后接受正规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关键词】:早期阅读 阅读环境 家园公育

古今中外,但凡卓有成就的志士仁人——科学巨匠、文艺大师„„他们无一不是在幼年时期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们进入早期阅读的时间,竟是如此之早,不禁令我们感叹!其实,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早期阅读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但凡是优秀人才,大都是在幼年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从小应该尽早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发展幼儿智能的最佳武器,而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则应该从幼儿早期的阅读开始。

0-6岁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跑线,是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以17岁时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因此,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应尽早开始。0-3岁是培养儿童对于阅读兴趣的关键阶段,3-6岁则是培养儿童的阅读思维习惯和习得阅读方法的关键期。因此,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关重要。它是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孩子受用终身的法宝。既然早期阅读如此重要,那到底什么是早期阅读,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早期阅读的含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提到早期阅读,人们常会感到不惑:孩子年龄小根本就不认识汉字,又怎能阅读呢?其实,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大有区别。那么,什么是早期阅读呢?早期阅读是指在0-6岁学龄前儿童,凭借着色彩、图象、文字或成人语言相结合的一种阅读活动,它以图画读物为主要媒介,以听、说、看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等。阅读是将要伴随孩子成长一生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该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不可急于求成。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一)为孩子创设优越的阅读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善于唤起幼儿阅读兴趣,激励他们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其中教师如何搞好阅读的环境创设是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定位不要过高,要求不要过于苛刻。无论是学期目标还是课时目标的确立,均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兴趣需要,确保各项目标经幼儿的主观努力能够实现。另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尤其应关注幼儿阅读情感的需要,着眼于幼儿学习个性的培养。

在日常工作中,我为幼儿在教室的活动区内,专门设立气氛温馨、适合阅读的图书角,为他们添置了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每周保证一定的时间,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书籍的种类,并定期更换读物。还鼓励孩子把家里已经看过的图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这样方便他们互相传阅,还可以避免自己在家看书时的单一性,又可以让他们感受与别人交换图书的快乐;我还注意搜集在阅读活动中,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见,并且在阅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字,把他们制成方便孩子图文对照的卡片,张贴在图书角里;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动物、植物,我都张贴了文字卡片,使幼儿一一对应;对孩子感兴趣的新闻,我会把收集到的资料剪辑下来,粘贴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儿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这样既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更升华了幼儿爱生活、爱社会的情感。幼儿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这些物品,也就很自然的通过标牌中的提示,与物品建立起意义联系,使幼儿逐步爱上阅读,并时时感受阅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就在班级中创设这样的环境,并定期开展“阅读小舞台”的交流活动,鼓励幼儿与老师共同协商,并制作表演的道具。激励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创编故事、续编故事等形式进行创新式表演。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表演所阅读过的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以及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能力,发展其语言表达和创造思维能力,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引导幼儿获得成功,让幼儿成为早期阅读的主人。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的前提,而良好的阅读心态则是导致孩子阅读后不同效果的根本原因。

1、小图书阅读活动

幼儿对文字、书画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经常给孩子讲童话书上的好故事,让幼儿对阅读感兴趣,激励他们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孩子爱上阅读。

2、与幼儿交流

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染。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生活中我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谈论阅读的内容,并和孩子一起回忆书中有趣的情节,让他们谈谈阅读作品后的感受。对于没有读过的孩子也鼓励他下次去读,然后在下次集体交流的时候,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激励孩子再次阅读的兴趣。

3、鼓励幼儿在阅读中大胆操作

在阅读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套根据作品内容,而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作品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及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我还鼓励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幼儿自己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自制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用绘画的形式自制的图书。孩子们拿着图书,看着丰富多彩的画面,讲述着里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会对自制的读书爱不释手!

(三)训练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经常带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不折书、不抢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看了书要放回原处。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幼儿的良好发展,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登载有关早期阅读的文章,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让家长也为孩子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如设置小书柜、小抽屉,每天抽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共同阅读。让孩子感受和家人一起看书的温馨气氛,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也是阅读得以深化的基础。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给孩子讲,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需要一页一页仔细翻看。我曾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引导幼儿,把封面比作前门,封底比作后门,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里面有许多故事,看完了就要走出来,把后门关好,这样的方法孩子很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学习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指导幼儿学会看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三、早期阅读需要家园公育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读书,能把早期阅读当成兴趣爱好。而这一切都是以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基础的。然而阅读能力不是先天所能具备的,必须经后天的训练。幼儿家长教给孩子的阅读方法不同,孩子的阅读效果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想幼儿有好的阅读效果,就应该指导家长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方法。

1、陪孩子一起读书

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聆听和辨别声音;帮助孩子理解单词的意思和情节的概念,所以,父母应养成为孩子讲故事的习惯。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他们喜欢的图书,每天20分钟,并持之以恒,这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逐步产生。还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的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

2、培养孩子的阅读方法

提问阅读法: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阅读《小红帽》时,家长可以在听故事之前给孩子出几个问题,如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那些人物?最后又是谁救了小红帽„让孩子带着问题听故事,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角色扮演法:

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父母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书书中的不同角色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情节的印象。如读完《小红帽》后,可以让孩子扮演小红帽,妈妈扮演妈妈和姥姥,爸爸则扮演大灰狼。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孩子一定很感兴趣。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阅读的乐趣,还能提高注意力,激励幼儿自觉阅读更多的作品。

想象阅读法:

当家长给孩子讲到作品中一定的故事情节后,可戛然而止,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情节应如何发展。利用故事的魅力,是激发孩子想象的良好方法。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在歌德还只有2岁时就坚持每天给他讲故事,而且每次讲到关键之处,就请他“且听下回分解”,后面的情节让歌德自己去想象,为此歌德做了很多的猜想,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这对歌德以后成为世界瞩目的诗人、剧作家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

3、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与幼儿始终同在,幼儿既以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家长应善于以开放的态度与教师及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创设有系统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家中有足够的空间的话,可为孩子准备一个专供孩子堆放图画书的小书柜,方便他自己取放并阅读。如果没有,就可以把少量的书放在常用的桌子上,这样孩子很容易看到,方便了他们的阅读。

4、引导家长依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制定阅读计划

幼儿从两岁起,就具有阅读能力。幼儿很想读书,具有无限的学习欲。在6岁上小学之前,小孩的头脑具有惊人的容量,可以吸收许多知识和事实,只是很可惜的是,大人限制了其阅读能力的发展。他们往往只重视孩子认识了多少汉字,会背多少唐诗,对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却是关心的甚少。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但是大人却扼杀了小孩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家长端正阅读态度,才能让他们正确的引导孩子。这里要强调的是早期阅读教育不是特长教育,而是均衡全面发展的教育,更是超越特长的教育。因为此时,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受大脑控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只是重视语言的发展,别的方面受到限制,大脑就会出现偏向的发展。即使孩子在语言逻辑思维方面再强,他的综合素质也不一定就高,所以家长不要走入只注重知识的误区。

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先训练母亲,后训练孩子,这是把孩子引上成功的唯一途径。”在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帮助孩子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孩子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和养成优秀的自身素质。不论是家庭和社会都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全面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和同伴交流,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幼儿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耐心仔细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幼儿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就应该马上重视起来,找机会个别指导及纠正。应从《纲要》对语言领域教育目标全局着眼,在工作中将阅读与幼儿的听、说训练乃至与幼儿艺术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金钱,而人类知识的得来与人的智力水平是分不开的,人只有超长的智力和勤奋的学习,才能成为掌握更多知识的人、才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因此,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和智力的开发,是使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坚实基础。总之,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只要我们本着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宗旨,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中讲求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从幼儿的思维特点出发,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够逐步消除工作中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智力开发全书》 《卡尔.威特的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八十题》

下载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有限的时间变得有效(共五则范文)

    让有限的时间变得有效有人用50年完成了100年的工作,有人却无法在一天中完成1个小时的任务。想想你自己还在浪费生命吗?的确如此。 我们应该让时间变得更有效。所以,我们大有作......

    所谓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所谓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 一. 基本介绍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

    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

    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

    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 【背景】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

    什么是有效教学?

    兴凯湖中学校本培训讲稿 主讲 姚宝昌 什么是有效教学? 【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