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试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反思
考试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反思
2010届在我们班有个同学叫周盼盼,高二时学习特别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不懂的地方下课也会问,直至把它弄懂。但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下课也不出教室,就坐在位置上,要么看书,要么就做作业,生物成绩也不错。到了高三时成绩下降,特别理综考试生物成绩下降更大,他心理非常焦虑,我安慰他,对他说偶尔一次考得不理想并不代表什么,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他能总结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查遗补漏,成绩一定还会上去的。他点头,好像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暂时放下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大吃一惊,这些考试事件对他的影响远远超出我的预料。我就多次找他谈心,进行心理辅导,化解他心理的焦虑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他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以后就爬不起来或是自暴自弃不愿爬起来。以后他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成绩也慢慢上升,高考也考到了理想的大学。
对学生的教育,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辅导和教育的积极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教育当中,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和期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没有情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学生不放,而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我认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关爱、鼓励尖子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尤其要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他们,以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以真实的情感打动其心灵,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说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用健康的知识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是要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言行,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找到自我,获得自信,学会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宽容学生,正确对待它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讽刺与挖苦,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伤害学生的自尊。前述案例中,如果我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可能就会忽视该生的表现,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沟通教育和结果。3.理解、信任学生,激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压抑自卑心理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不足,予以教育并纠正,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是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心态,自卑心理。
若以激励为主,把揭短改为扬长,使学生的自信心有赖以立脚之处,就等于给学生一个成功成才的起点。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性格、爱好、兴趣以及思想状况差异较大,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用宽阔的胸怀,转换视角,从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情感体验的角度去体察学生。同时,还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只有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在激励教育方面,对学生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信任要求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师生平等更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对优生的信任,能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后进生信任,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前述案例中,针对该生的情况,我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与其进行了交流,客观地分析、评价其现状,及时引导其学会适应和调整心态,驱散了其心中的自卑,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其进步的欲望。4.启发点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消除逆反敌视心理要想帮助学生战胜消极因素,简单的批评教育、说教压服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应在宽容中予以启发点拨、言传身教,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辨是非,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做人、做事的正确选择。前述案例中,面对该生退考的情形,我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和训斥,而是问明原因,正面引导,让其根据自身情况去思索、去进行自我教育,有效地消除了其逆反敌视的心理。5.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消除失落厌学心理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希望教师尊重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要求,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满怀真诚与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地激励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期待;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抗拒诱惑,调节情绪,平衡心态,增强自制,有效地消除失落、厌学、自暴自弃等心理。前述案例中,我不言放弃、锲而不舍地对该生的说理和引导,使其心理得到了调适,原来的失落、自闭、厌学心理得到了消除,最终走向了成功。
第二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还是未成年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教师是学生心灵辅导的最好朋友,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辅导。
一、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并形成健全人格;相反,身心不健康有碍才能的发挥、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心理辅导与咨询既必要又重要。近年来,由于某种心理障碍所导致的中学生杀父母、杀老师和自杀案件有上升趋势,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如果事先能够有所发现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许多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一个个血的案例警示我们,重视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重视要做的工作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是重视心理辅导与咨询而不热爱学生是做不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对于中学生来说,随着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轻易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别人。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果再时时处处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即使有心理困惑,也不会讲给老师听的。因此,要想做好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班主任必须要热爱学生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也才有可能搞清学生存在什么心理障碍并对“症”下药。
三、继续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做好必要知识储备。
教师一般都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但要做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现在电视台、互联网和杂志上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内容很多,为老师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知识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四、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一)、采取谈心方式
学生有什么心理障碍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在言谈举止上有所表现。班主任如果善于观察学生就不难发现他们心理上的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学生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困惑后,班主任不一定要马上找他们谈。可以再从别的同学那里侧面了解一些情况,以便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这样做可以使后面的心理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完成观察和了解学生后,班主任就应该寻找机会和学生面对面谈心,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只要班主任能象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并讲究谈话策略,完全可以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话,对学生进行比较自然的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另外,现在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谈心。
(二)、采取集体辅导方式
班主任可以考虑利用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讲座或让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如:“男女同学如何正确交往”、“如何学会放松”、“如何面对挫折”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话题可以由班主任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也可让学生自己确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一定会很感兴趣。
(三)、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学生有心理障碍时,如果不给机会,他们可能不会对别人讲而压在心里。但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他们也许就会对别人讲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不定期地做下面两种工作:1.让学生直接写出他们的心理困惑交给老师;2.让学生书面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某些心理测试题并从中分析判断学生心理状态。当然,为了让学生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班主任要鼓励他们说实话。针对学生在书面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四)、采取心理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工作不一定只能由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去做,班主任只要平时重视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完全可以利用和学生平时接触机会多的优势鼓励学生心理有困惑时主动找班主任咨询。我想,只要班主任能关心爱护学生并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大部分学生心理有困惑时会主动找班主任咨询的。采取这种方法,因为是学生主动找老师,他们会更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
(五)、班主任做好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注意事项。
1.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告诉学生咨询过程中你们的关系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多说实话。
2.个别咨询必须在两人之间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求助者易于降低其防范心理,容易谈出其内心深处的想法。
3.严格为咨询学生保密。来访学生在咨询中谈到的个人问题与看法,不经本人同意,不应透露和扩散给任何人。
4.要注意交流策略。方式对不对,策略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能否正常和有效进行。
5.要学会换位思考和倾听。由于知识经验和阅历不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一定要善于换位思考而不能一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至于倾听,可以说:“没有好的倾听就没有好的心理辅导。”
总之,要做好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既需要班主任热爱、关心学生,又需要讲究策略;既需要班主任具备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无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有多难,作为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的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为学生健康成长解惑,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第三篇: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案
【疏导目的】这次前郭地震是一起严重的灾难性应激事件。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的各种逃离场面,再加上整个社会人群处于紧张、焦虑、恐慌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此次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时期。
【指导人员】高爽【疏导对象】6年2班学生【班会课题目】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
【教学过程】
一、合理宣泄: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谈谈在这几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些什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是什么,让情绪表露出来? 要求学生回顾在这个事件中,自己的情感,行为,看法甚至是躯体体验? 这个时候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
自己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充分宣泄、交流,营造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气氛。
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状态是一种灾难发生后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可理解的行为。
二、面对危难我们怎么办? ●转换思维 分辨曲直
提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过自责?比如:事件后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故中过度紧张、没有帮助到他人而感到羞愧,得出自己不够坚强的负性评价。如果有类似的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当事人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挑战这些观点。转换一下思维,对上述信念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如:我因为吓坏了没能帮助别人,但吓坏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遇到如此恐怖的事情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有可能给我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危害,以至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
●放松训练 整理心情: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减轻不良情绪。静心训练:既是放松练习(目的:放松技术经常用于对抗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和一种自我训练技能,通过学习放松能逐步增强个体抵抗紧张状态的能力,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放松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深度放松状态与情绪紧张状态是一对互相抑制的状态,即在同一时刻、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状态,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
呼吸训练:通过深长呼吸,可以增加呼吸量,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更充足,有助于使人全身放松,恢复镇定和平静,并且增加勇气与自信。闭上眼睛,以放松的姿势坐着或站着,抬头挺胸,双肩放平,吸气时要深深地吸,把肺部尽量扩张,呼气时要慢慢地呼,让呼气时间拖得稍长一点,一直到把肺部的残留气体差不多呼尽为止,并注意尽量用鼻子呼吸。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占用较长时间,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应急措施。
第四篇:考试心理辅导教案
考试心理辅导 ——应试的心理策略与技巧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和部分学生谈心中,有的学生流露出:“每到考试的时候,吃饭没有滋味,晚上难于入眠,有时就象在雾里似的,考试中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心咚咚地跳,手脚发胀、麻木”。的确,考试如同打仗。如果说战场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考场上应试心理的战略战术则是成功的“秘密武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应试心理的自我完善。
2、使学生逐步掌握应试心理的策略与技巧。
三、教学方式: 讲述、讨论。
四、课前准备:
1、收集阅读学生的考试小结,了解学生存在的应试心理问题。
2、准备一张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在我国,目前还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中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升学、就业等都面临着考试这个“关口”。因此,考试,不仅仅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也引起了家长、亲友、社会的关注。
同学们考试的成绩如何,要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是决定的因素,而应试心理状态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竞争激烈,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等等,有的同学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焦虑心理,影响了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试心理的策略和技巧。
2、提出问题讨论:
考试中临场紧张在所难免,怎样才能消除紧张的心理?(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
战略上藐视,沉着应考;战术上重视,稳中求巧。
认真审题,先易后难;知难而进,巧解难题;查缺改错,顾全整体。
第五篇:考试心理辅导教案
期中考前心理调适
一、热身游戏:抓手指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双手分别向左右两边伸开,左手手掌朝下伸向左前方,右手伸出食指并顶在旁边同学左手的下方。老师会有节奏的喊一二一、一二
一、„„,然后选择一个时刻点喊出“一二三”。此时,你的左手要去抓旁边同学的食指,同时也要迅速的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缩回,不要被右侧的人抓住。一次结束后请马上恢复到原来的动作进行下一轮游戏。
师:好,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有没有体会到紧张的感觉呢?
二、导入主题
十月份就要过去了,空气里已弥漫着冬的气息了,当我们几乎都习惯于忙碌而平淡的学习生活时,一个令人紧张的话题又慢慢地向大家走来,那就是期中考试。(点击课题)
这次考试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考试,需要考五门科目,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相信每位同学的感受都颇有不同,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在期中考前的心理感受。(学生回答)
三、活动过程
好,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写黑板上)大家觉得,这些感受会影响我们的考试状态吗? 根据你自己的经验,会有什么影响呢?或者说你会有什么状况发生呢?(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好的,坏的)
这些情绪和反应,我们通常称为考试焦虑,那是不是只要有焦虑就考不好了呢?
适度紧张,克服情绪大起大落:对于即将参加的考试,感到适度的紧张,这是正常的,这不仅不会妨碍考试,反而会提高考试效率,发挥出最佳水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焦虑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两者呈倒U型,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丝毫不紧张与过分紧张焦虑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来听听考前同学们的声音。
你我的声音(听录音)
面对考前的这些心理状态,我们该如何调适自己呢? 考前心理调适一:正确看待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它是一场诊断性的考试,主要作用有两个:诊断学习和诊断教学。诊断学习是指经过期中考试诊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诊断教学是指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老师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密度、教学覆盖面、“三基”落实等。由此看来期中考试的诊断作用是双向的,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诊断。考前心理调适二:调整你对考试的消极想法。
什么原因导致考前焦虑过重?是由于你对考试的消极意识。
1、离考试时间越近,我越担心自己是否能顺利通过考试?
2、要是考不好,以后的前途就完了。
3、我担心别的同学考得比我好。
4、爸爸妈妈对我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假如考不好,怎么向他们交代呢?
5、我讨厌考试,它让我如此紧张、焦虑。
6、我担心这次考试题目很偏,要想答好很困难。
7、如果学生不用参加考试,整天无忧无虑,那该多好啊!考前焦虑心理调适:
(一)预想考试的一般过程
从考试前的工作准备,到进入考场,甚至老师发卷时的神态、自己的座位可能是什么样子,如何填写序号、名字、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等,都要细心地加以模拟式的预想,而且想得越细越具体越好。(听录音预想考试过程)
在刚才的预想中,大家都想到了些什么?
(二)自我暗示法
1、烦躁不安又急需学习时
暗示:“烦恼有什么用?不如先安下心来学习。”
2、考试前一天失眠时
暗示:“不管怎样明天都要考试的,不如好好睡一觉,明天才有精神。”
3、碰到困难时
暗示:“困难是暂时的,经过我的努力我将战胜它。” 错误的暗示和正确的暗示的区分(I do 和I don’t的句型)
三、考场上的心理
考场上的常见心理(听录音)考中心理调适:
(一)讲究考试方法
由易到难是掌握知识的规律,考试时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拿到试卷后,最先浏览考卷上的各种试题。答题时由易到难,先做会做的,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会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从而有利于发挥最佳的应考水平。
(二)采取时间延隔
许多同学拿到考卷,一看题目,便觉得很难,不会做,顿时感到焦虑和紧张。遇到这种情况,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一直想把它解决了,可先放一放,做其他题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来做它,就可能“柳暗花明”了。
(三)自我安慰法
如果考题太难而紧张,可暗示自己:“考题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一定会做。我难人也难,我易人也易。”
(四)放松练习
1、心像法:想像你经历过的最高兴的事,事情发生时的情景和自我感觉,或想像你游历过的美好的景色,找到心旷神怡的感觉,再自我陶醉一次。
2、肌肉松弛法: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眼微闭,排除杂念,对身体下达放松的指令,从头部——颈部——肩部——背部——双肩——腰部——下肢逐步放松,反复5次。播放视频《95分的烦恼》:树立目标,每门课、班级的名次等,并付诸于行动实现目标。预祝同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