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多”打造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三多”打造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学校喻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用“三多”打造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一、多给学生一些读书感悟的时间。
语文重在与文本对话,注重文字理解,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悟,形成独特的体验。而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都是不一样的,感悟文本后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意境也就不同。学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才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读书的权力,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二、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提问后即刻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请学优生代替,或者自己过早地把现成的答案说出来。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吗?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只能匆忙寻找只言片语来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所以,课堂上绝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只有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把猜测的答案说得有凭有据、有条有理,甚至富有创新精神。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多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老师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优生撑局面,多数学生当听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呢?那就需要交流。课堂上,学生书读了,也思考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陈旧的还是创新的,这就需要去和别人讨论交流了才知晓。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走向认知的统一,从而自然、和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总之,只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读、思、议,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有效。
第二篇:感悟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
把握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当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文章就目前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师眼里的误区及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作了一个较好的阐述。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本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指的是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课堂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出效果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各门课程,各种知识容量相当大,不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本就无法学好每一门课程。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经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秀”出效果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例如某堂普通的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案,她本人说这节课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合她所教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评课的某高级级教师的评价是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很对味,思维训练到位,而且三维目标的达成也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宜采取此种教学方式,要求过高,什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的确非常困难,学生的表现平平。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要低起点、小步子,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上出一堂有效的课堂来。
3、“磨”出效果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强化意识,突出有效教学思维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激发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教学中可以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3、鼓励质疑,激活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4、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阅、练、知、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5、精心设计课内练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有效性教学,必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要科学安排时间,适时、适量、适度,练习要有效率。做到有练习教师要先做;有练必选;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
6、教师反复尝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7、注重总结,总结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 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等。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总之,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如何做研究》,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构建四阶语文打造有效课堂
构建“四阶语文”,打造有效课堂
姜启华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语文学习就如走路。我们都知道,一个小孩学会走路主要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他自己练出来的。孩子不用教也自然会走路,大人的教只不过让他少摔跟头,走得更早、更好而已。语文学习,学生也可以不用老师教,他们在生活中随着年龄渐长,识字日多,他每天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参加活动、发表意见„„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不断地吸收语言材料,耳濡目染,薰陶渐进,也自然就会说、就会写,只不过,经过老师的教,学生会说的得更好、写得更美。而且,语言的使用有文野之分、优劣之别,如果不经过学习,语言水平就难以提高。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语文在高考中不易拉开分数差距,有的老师、家长、学生认识不到位,以为语文学不学都能学好,忽视语文学习,甚至把语文学习的时间挪去做数理化题目、背英语单词。再加上语文学习媒介的多样化,影视、课件、名师授课光盘等等,让我们的语文老师显得那么无奈!那么势单力薄!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守住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篮球巨星姚明也曾说:“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跟着兴趣走。”这些都说明: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语文教师要坚守住语文学习的阵地,不仅要大力宣传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更要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愿学、乐学,“乐中学、学中乐”,才能赢得学生,才能搞好语文。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抓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少老师已有精彩论述,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
但是,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起来了,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因为 兴趣是暂时的,尤其是对品质、毅力并不坚强的中学生来说。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符合语文学习本身的规律。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中学语文学习的根本方法在哪里呢?
基于以上思考,本人经过多年的学习、教学和反思,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毕节市第四实验高中高二实验班制定了一个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宪法”。经过近段时间的实验,结合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这个语文课堂的“宪法”逐渐成型,它就是“四阶语文学习法”。构建了“四阶语文”,方能打造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下面细述出来,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二、“四阶语文”的内涵
四阶语文是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结合考纲要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分为“读”“思”“练”“品”四个阶梯,对应考纲上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
1、读
学过语文的人都知道,学习的第一过程是读书——阅读文本。学习教材是这样,做练习、考试也是这样。学生是这样学习的,老师也是这样学习的。考察教师的教学过程,莫不是先读文本,再看注解,再查资料,之后再设计教案、学案,接着是上课、训练,最后是总结、检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为:老师是怎么学习的就应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谓“怎么学怎么教”;老师是怎么备课、出卷的,也要把这个经过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所谓“怎么教怎么学”;老师是怎么改卷的、怎么评分的,也应把这个情况告诉学生,甚至让学生充当改卷老师,让学生明白答卷的注意事项,所谓“怎么考怎么练”。而以上三个过程之始,就是读!所以我把读阶放在第一层级。
读阶主要是解决对文本的熟悉问题。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完成考试大纲中的“识记”的要求,进而为后面的各阶学习奠定基础。读的分类:平时读,考试读
平时读可以慢读,回读,品读,读出文本之美和个性之美;考试读必须快读,读出问题、读出答案。平时读是为考试读做铺垫、打基础;考试读是平时读的检测。以下着重从平时读的角度进行阐述。
读的内容:读文本、读注释、读参考资料、读课后习题。读的方法:默读、朗读、美读、个性读,带着兴趣读、带着目的读、带着问题读、带着情感读。
读的要求:
第一遍通读,以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为评判标准。为此,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及注释,注释没有的要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同时完成预学评价单上的任务。
第二遍朗读,以声音洪亮为评判标准。学生逐字逐句朗读时就能发现默读时跳过的一些不认识的字词,也便于老师和同学发现错误,带有初步诊断检测的目的。而且,高声朗读可以克服害羞心理,可以让内向的性格逐步外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教室充盈学习的气氛。
第三遍快读,以速度快、不掉字为评判标准。目的是熟悉文本内容,尤其是在诗词的教学中,快读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一种总体的感觉。同时,快读可以锻炼学生的口齿,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遍美读,以能正确传达文本内容、声情并茂为评价标准。要求有停顿、重音,抑扬顿挫。这种读法可以模仿名家朗诵,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第五遍个性读,以突出个性而又不失去原文思想情感为评判标准,也就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含有再创造的成分。学生可以用唱读、齐读、对读、轮读、综合读(边读边舞)等方式。
通读放在新课预习时进行,朗读可在早读或课时充裕的情况下在课堂上让学生读。快读可在课后进行,美读和个性读放在对文本解读较深之后进行。“五读”之后,学生对诗词及短小的文本即能成诵。即使是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度过几遍之后,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思阶、练阶学习打下基础。再说,好文章、好诗词读得多、记得多,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不仅高考要求的识记名篇名句的要求能够达到。而且,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2、思
在对文本熟悉的基础上,必须进入语文学习的第二阶:思。只读不思就如小和尚念经,读得再多用处也不大。子曰:“学而不虽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早就论述了“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许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百遍?
思阶主要是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任务。在思阶,着重要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写作方法。在读阶的论述中,我说到,“怎么学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怎么考就怎么练”。读了、感知了文本之后,就要思考:文本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的?简言之,就是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由于语文课本上的文本千姿百态,各种题材、体裁的作品都有,如何归纳,颇值深思。对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来尝试。
图形法。让学生设计图形理解文本内容,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形。一方面学生要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思路;另一方面,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自行设计图形,既包含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视角,含有创造性的成分。这样子训练,学生对文章记忆会很深刻。由于是自己设计的,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宇宙的边疆》时,学生把课文的结构设计成一面五星红旗。整面旗帜代表着人类向科学进军的科学精神,旗杆代表着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方法,是课文的一至四段;旗帜代表着文章的主体内容(第五段至文章结尾),上面的五颗星星代表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空白部分代表未知的领域。又如,教学《动物游戏之谜》时,学生把文章结构画成了一颗大树。对大树结构的解释是:文章前四段是讲动物的行为,虽只举例三种,但“三”代表多,就像一颗大树的 叶子一样,数不胜数,第四段是动物游戏行为的小结;第五段到第九段是动物游戏的分类,分三种,就像一颗大树的三个枝桠,而第八、第九段是过渡段,正如大树的树干;第十到第十五段是讲动物游戏行为的原因,分别介绍了四种假说,正如大树扎在地下的明显的四条根须,而其他的看不见、数不清的根须是人类还未弄清的动物游戏的秘密。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
概括法。用几个字或词语将文章内容概括下来。如教学柳永词两首的时候,把柳永的《望海潮》归纳为“美——爱(赞)”,即外在描写杭州的美景——形胜之美、繁华之美、湖山之美、官民生活之美,源于诗人内心对杭州的热爱和赞美;《雨霖铃》归纳为“凄——伤”,即全词景物描写的凄冷以及离别时的冷清、伤感场面和离别后的孤寂、凄凉场景,画面凄清,源于诗人内心对离别的难舍与感伤。
思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把文本知识问题化,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在思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问题的拓展延伸。比如,课文是这种写法,可以问学生,是不是只有作者这种表达方式?你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只是我们要注意把握时间和度,不要为了拓展而忽视文本内容。拓展应该在学好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完成文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我在教学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利亚》后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新闻,让学生区别文字新闻和视频新闻。
本阶的学习与下面的品阶学习联系十分紧密,有时思阶和品阶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只不过品阶的要求更高而已。
3、练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学生要形成能力必须要通过训练完成。前文说到,要“怎么考就怎么练”。以往我们把练分为课内的当堂训练和课外的作业练习两部分。课外训练,很多时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而成绩差的学生、自觉性不好的学生,往往是抄作业,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长期下去,优生越来越优,差生越来越差,“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课内训练,由于有教师的组织,有训练要求,具有调控性和可 操作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课外练可控性不好,因此,我这里说的练是指课内练。
课内练,也即课堂训练,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高质量的练习是高质量课堂的基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设计好每一节课的问题拓展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一般应该包括基础巩固、内容检测、知识应用、拓展延伸几个板块,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内容。
曾小勇老师说,与其争取每一分钟学习,不如争取学习的每一分钟。我们要当时间的管理者,就必须讲究效率,而练阶就是讲究效率、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总之,练阶的目的就是把考试常态化,让学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集中精力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4、品
就语文学习而言,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多数有定论,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作品的鉴赏评价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说思阶有方法,理解分析有老师指导、资料参考,那么对文章的评价鉴赏更多的是要靠悟、靠品。
品阶的学习包含了对文本的鉴赏评价。品的内容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有不同的品学内容。以诗歌为例,品阶的目标是:品词品句品形象,品思品情品技巧。从高考古代诗文考试的角度看,也不过是赏析形象、品味词句、把握思想内容和情感、鉴赏艺术手法等。平时训练这“六品”,让古代诗词的阅读变成程式化的东西,学生自然会胸有成竹。换句话说,就是把课堂变成考场,只不过平时课堂容量少,考试容量大罢了。
品阶的拓展要注意度的把握,量不能太大,但是所选例子一定要有代表性。品阶的结果也要通过练习来验收。
三、“四阶语文”的注意事项
1、四个学习阶段的层递性和交互性。四阶语文学习一般步骤是先读,后思,接着练,最后再品。然而,具体的文章不同,四阶可以穿插进行。比如,在读的时候,就可以思,即带着问题读;品了之后还可再读,即带着情感读、带着个性读。但是,每一课时要完成的是哪一阶或哪两阶,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清清楚楚。不图多,唯学生能掌握、有收获即可。
2、注意教材的取舍
如果照这个方法,有的课文在读阶就会很花时间。如戏剧、小说,篇幅很长,读的时候就只能大胆取舍。例如,必修四《窦娥冤》选了全剧的绝大部分:三折一楔子,整整十二页。学生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一节课都不够,怎么读?只能略读、选读。如果学生感兴趣了,课后他们自然会再次通读,直至读通。而有的文章内容博大精深,如经典名篇《林黛玉进贾府》,只能就其最精要之处进行学习,而不能面面俱到。
3、“四阶语文”的指导思想
四阶语文学习是立足于师生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适当开展组间竞赛、小组展讲、模仿创作、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阶学习反对千课一面的教学模式,主张彰显语文的个性——文本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学习语文有方法,每类文章有不同的学法,每节课有不同的上法,真正体现“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有法”。
“四阶语文”是本人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才刚刚起步,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教育界的同行批评指正!
“四阶语文”借鉴了许多老师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感谢!
2012年9月23日
第四篇: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个人实施阶段性小结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但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习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第五篇: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之谈。教无常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与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摸索实践中,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语文组陈月华谈到拼音和识字教学时,展开适当的游戏、竞赛,提高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进行识字擂台比赛,抢认比赛,鼓励孩子们通过标语、广告牌、电视、各类包装等途径随时随地的认字,效果显著。中学部胡主任也指出,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明白,采取轻松、幽默的手法蜻蜓点水提醒走神的学生紧跟老师思路。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尊重和期待。英语组倪欢老师也出妙招,在黑板上画两张脸,一张笑脸,一张哭脸,学习专注,积极思考的学生名字会写在笑脸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名字写在哭脸上,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基础,扎实训练,注重落实。语文组杜卫红发言时表示,她的课堂“花招”不多,更多的是夯实基础,教给方法,扎实训练,注重落实。语文组陈婷老师则重点谈了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她说,让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时,就让他们自己归纳文言文的各种语法现象,总体上采取了先慢后快、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侧重有变化地实施教学。综合组赵玉华老师则从备课、上课、复习、课堂内外四个方面介绍了她的做法。
三、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处胡主任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大家,相信学生的上进心是与生俱来的。自始至终,充分信任学生,期待学生进步。任冬生老师也提到,良好、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提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刘巧卫老师提出的“三讲三不讲”也让人记忆深刻,“三讲”即为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为: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课堂教学更有了很好的指向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在反思中成长,在创造中提高。刘有珠老师和倪欢老师都对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课堂教学的遇到的困惑做了回顾,现在的进步得益于当初的“不成功”和困惑。她们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创造,逐步得到提高。任冬生老师也认为,教学反思能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地提高。
教师代表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各部门,各学科的老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鼓舞和启发。
之后,段校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语重心长地说,开展这样的校本研究活动很好,越是来自我们团队的经验越是实用的,越是来自我们团队的方法越是高效的。他高屋建瓴,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快乐,人生幸福。段校长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改造——创造——形成风格。他提出,各学科的老师应了解本学科所形成的教学流派,重点关注一两种教学方法,不断模仿、尝试,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地改进、创造,最终形成自己稳健的教学风格。这需要付出几年时间的努力,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一)空间。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空间:教师是否能够合理支配?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你主导的空间目标是什么?学生空间:安定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他认为,专注比安静重要,积极比安静重要。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我做了我理解。以前的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现象较多,一讲到底更是普遍现象。学科学习无非与文有关,与思维有关,要保护学生的思维价值,把思维还给学生,让创造进入课堂。
(二)态度。课堂也如美味佳肴,需要老师调味、色、香,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让课堂更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几个注意
1、科学意识。
2、训练意识。
3、面向全体。
4、及时反馈。
本次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既有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的精彩呈现,又有段校长从教育理论的高度精辟论述,老师们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能寻找差距,总结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让学校教育质量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