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生本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生本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标提倡教学要“以生为本”,现阶段的小学体育需要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对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提高。本文将从新课标下的几个角度出发,对如何创造新课标下的有效体育课堂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个体差异;团队精神;自主性;创新性;有效教学
我国新课标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共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体育课堂上的“以生为本”,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如今课程理念高度关注学生差异,无不是在追求一种促使个性差异化发展的途径。
(一)“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以前滚翻为例,如果教师采用了通过教学使7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成坐撑,其余同学能在帮助下完成或者是双脚分开的方法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更能体现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差异性的存在并使其发展。
(二)“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过程。
1.适时表扬,促进差异发展。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在一次技巧教学中,一位新来的女学生由于基础差,她非常认真并极其努力地去做后滚翻动作,结果完成得一塌糊涂,旁边观看的学生都捂着嘴就要笑出声来了,我发现之后马上制止这种嘲笑,并真诚地告诉那位学生,在过去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第一次的技巧动作能做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应该为你鼓掌,旁边的同学似乎明白了,并报以一阵鼓励的掌声。虽然从那以后这位女孩子的体育成绩也一直平平,但她对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喜欢,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此时的表扬和鼓励就有可能成为促使学生发生转变的契机和动力。
2.发展优势,明确个体发展方向。每个学生都可能在某方面存在发展的优势和潜能,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的这种优势并帮助他们明确方向。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体操器械有一定的恐惧,看到篮球却意外的惊喜,有的学生在长跑时常常落后,但他在短跑中速度却快于其他人。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他们的优势的时候要给他们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在他们相对较弱的教学内容中要设置努力目标,促使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方向上实现自我超越,在弱势方向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使之成为关注点。
(三)“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评价。
林语堂先生提出要“相面打分”。不通过考试手段给学生打分,他让学生站起来,端详片刻,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就历历在目,于是便给出了这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相面”包含了学习态度、进步与否、平时努力情况等诸多过程评价因素,是与当今学习评价理念想吻合的一种评价方法。不以一次终结性考试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等,这是从评价的角度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的举措性之一。当学生因自己的态度、努力和进步而获得积极的评价或夸奖时,他会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一节课完成后,要根据课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该教学内容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该部分内容是否在本课中充分地完成了,如果完成了,它一定程度上是否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完成,那么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积极地进行修改和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有效教学
当代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共同分享与合作,跟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时间也很少,自我中心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管是在课堂上的游戏中还是其他时间,在进行一些需要相互帮助完成的任务或者游戏时,往往看到他们相互责怪、埋怨的情景,体育活动大部分都在实践中进行的,对团队精神的需求大。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从自身行为出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调整改进体育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消除因隔阂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有目的地设计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真挚的交往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1、课前灌输团队意识,加强团队精神教育
课堂教学中,准备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础,预备铃响后不马上集合,有的集合了还在队伍中说话,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影响整个集体的活动,我们可以用一个实例或故事来让学生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如举例子:在一个罐头瓶里,放进六个乒乓球,每个球用细绳系着,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瓶里全部取出。几个小组的同学,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里从瓶里取出,结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谁也出不去!只有一个小组成功做到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六个人形成一种配合,依次从瓶口出来。这道测试题考的就是团队有无相互协作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只有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要符合集体的利益,才能和谐地完成目标
2、课中运用游戏和比赛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中教师讲解或让学生反复练习固然可以使他们掌握动作方法,但练习次数过多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增加他们的练习负担,实践证明持续效果并不理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所学动作,学生不仅对所学动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在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小组比赛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游戏和比赛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例如:学生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后,有意识地安排运球结合传、接球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每一组的学生先按队伍的顺序进行运球,到终点后传、接球,终点学生接球后再运球回来,当时学生比赛相当激烈;在做第二次的时候,我不要求学生按站排的顺序,由小组讨论队伍的前后站位,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理安排比赛阵容,有的把运球好的安排到前面,有的小组把运球的跑的快的安排到后面。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充分的体现了团队精神。
3、课后表扬与鼓励,激发团队意识
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最好的教育时机。我们要收集课上所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学生的行为,进行语言的鼓励和表扬,突出的同学要发表扬卡给学生。例如:在水平一《篮球:原地运球》,以手递手传球接力的形式将球放入球框中,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将球放得最整齐最迅速,奖励那组每位小朋友一朵“大红花”。这样的表扬与鼓励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巩固。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有效教学
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源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创设目标激励
目标有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也有笼统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与设置太高或太低的目标相比,设置有一定难度的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更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为学生设置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2、实施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中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故事化,师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并融入角色中进行生动活泼地演练,使学生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在无声无息中得到陶冶。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境,开始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做游戏(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们用跳绳设计、创造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里面,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有效教学。
3、实施分层教学
“自主学练”这种方法体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能够让教师制定有层次的、有分类的教学计划。在分层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练习,这样就可以让教师避免盲目地制定计划。在分类上,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地发挥。例如,在二年级《单双》教学中,教师安排了跳格子、跳台阶、“石头剪子布”游戏(2个人一组;石头剪子布,赢的学生向前双脚跳一次,输的向后双脚跳一次,没输赢的,2人分别向前单脚跳1次;以到达2人约定的终点先后分胜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形式,这样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后心情舒畅、回味无穷,收益颇丰,教学目标也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在课堂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实现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 “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发明家„„”他还告诉那些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才可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1、教师要善于 “宽容”和“倾听”
在不影响整体学习前提下,允许学生的小搞笑,“胡思乱想”。教师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放下“长者”身份,用“童心”去体验,用“童言”去交流。而体育的魅力正在于它能消除深层心理的压抑与束缚,保障心灵的自发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体育课具有空间大、活动强、转移频繁和室外上课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前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充分“备好”学生,以美观大方的图形、清晰的线条、新颖的情景道具等醒目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增添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创新激情。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喜悦。如:本学期,体育课中举办了一次“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展示,这次评比我采取让成绩差的学生当评委,成绩中等的学生作为主考官(技能动作都是来自上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技能展示。通过有序的组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在角色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旦发现学生有勇敢、突出的行为就毫不吝啬地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予表扬和鼓励。
4、教师要善于积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师生关系,崇高的教师威信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把激情、微笑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有时我们一个规范、流畅、优美的示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尤其是有一定难度和惊险性的动作更能博得同学的钦佩和赞叹。例如:在一次后滚翻课上,我为学生示范后滚翻起,示范完毕,学生们以雷鸣般的掌声送给了我,嘴边还不停地说“老师好棒”。这样,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体育的有效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师应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本意识和有效教学意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性,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在体育课堂上得到锻炼,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的要求,也是其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促使学生获得最优发展应将“关注差异融入体育教学”---赵超君 3.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李凤琴
第二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缺乏小组合作有效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明确师生定位,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小组长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
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第三篇:全名打造“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全方面打造“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 任美玲
通过“生本教育及生本课堂”的培训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从培训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为了解决当前面传统教育面临着困惑与瓶颈,探求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我参加了在保康县实验中学举行的生本课堂观摩学习,了解了生本课堂和学习小组建设等生本教育模式探讨,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关注人的生长”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生本课堂的内含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尊重学生的一切需求,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和协发展的生命需求。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
生本课堂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问题导演模式。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彻底放弃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变教师好教为学生好学,变好教低效为好学高效,变听课者为参与者,从做题者为出题者,由机械练习、被动接受为积极展示、合作探究。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第四篇:个性解读,打造生本课堂
个性解读,打造生本课堂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一节好课就是一件艺术品。就一节课来说,我想所谓“无数‘有生命力’的部分”只能来自于师生真实自然、发自内心的活动,这种师生双方都以真诚的热情参与的教学过程才是具有活力的。所以我认为有思维、有灵性、有个性的学生就是教学的实效,课堂就是产生实效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着有生命、有实效的课堂,最终。悟出了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肯定个性化提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7―14岁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欲望就更强。
如第五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开课,我就让孩子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的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它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为什么说“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而不是“屋顶”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学生的思维有了个性发展。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初读过后,我期待着第二天的语文课。
二、互动对话,表达个性化见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生生之间的对话既是发表自己的见解亦是互相间沟通、交流、接纳的过程。如在学完《大江保卫战》这一课时。有了以下一段教学对话。
师:这么多令人难忘的画面,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觉得用文中的哪句话合适?
生1:我觉得“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句话最能概括那令人难忘的抗洪场面。
生2:我觉得“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最能概括那令人难忘的抗洪场面。
(我以为,学生肯定会找到“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因为文中本来就有提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哪知,学生就是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一琢磨,学生说的“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也有理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教学对话)。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更认同哪种观点呢?请细读第2―5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陈述你的理由。
学生开始自读思考,接着开始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先代表小组发言?
生1:我们觉得用“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好,因为书上写得很清楚:“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生2:我们觉得用“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好。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我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斗争中无处不在,他们总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求异,但与此同时,更应注意引导学生求异过程中思维的准确性与深刻性。必须用巧妙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维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层层深入。通过新旧联系。对比理解,让学生创新更有意义。鼓励学生求异,有独到见解。从而让“个性”得到发展。
三、情境再现,促进个性化体验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学习”,还应是“体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就是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阅读教学的体验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模拟展示、想象、辨析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感悟、价值判断,等等。
这里举一个在模拟情境中体验的例子。如《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体裁的文章,“神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神话以其逼真传神的人物形象、丰富奇特的想象力、精彩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表演体会等模拟情境展示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得真实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大家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教师配乐描述)现在我们进人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音响:爆裂、折断、熔岩滚滚)
(开始学生双眼紧闭,听得很投入。听到音响后,有的学生忍不住睁开眼睛,有的捂住了耳朵……)
师:怎么样?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宇宙天地还没分开的样子,好象一个大鸡蛋。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巨人正拿着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生:我仿佛看到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中睡了十万八千年。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宇宙的大鸡蛋被砸碎了!
生:我仿佛看到一道亮光。天地分开了。
生:我仿佛看到天地分开后,轻的东西往上升,重的东西往下落。
师;是呀,盘古开天地,多神奇呀!
让虚幻的感悟具体化,形象化,精心设计感悟“前奏曲”和感悟“进行曲”。打通学生思路,激活感悟之源,让学生产生顿悟豁然开朗,此为感悟“前奏曲”。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渲染情景,再现情景,在情景交融中,恰到好处地体验情感,同时,教师予以积极评价,就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体验思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教学要在课改的高速公路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在书本阅读中尽情遨游。当然,在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也感到有许多的困惑和自身的不足。但是,为了能让学生们学得更愉快、学得更轻松,让他们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还将继续研究教学艺术,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有活力的、有个性的课堂,让他们能自主而个性化地学习。我相信,不久以后,我们语文教学的天空会更加蔚蓝,孩子们会飞得更高,这是我永远追求的实效。
第五篇: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几大举措:以学案的形式设计学习的内容与任务;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促学,以兵带兵,以学定教;学生自主设计好课堂检测,教师给予点拨和有效拓展;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生本教学;主观能动性;高效课堂;课堂评价;求知欲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推进教改的实质性进展,追求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生本教学是具有创新教学思维的教师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生本教学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与掌握知识,训练各种能力。下面就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学习的内容与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先学,教师在上课前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好预习的内容与任务。对预习的内容,一是看看哪些是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四是通过预习自己能够处理一些新的知识涉及的简单问题,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从而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与理解,并主动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简单知识。预习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学案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设计。设计内容与任务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论。传授知识时,让学生在学案上发表观点,各抒己见,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恰当点评,学生从而自主或合作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促学,以兵带兵,以学定教,提高学习的效果
生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目标。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体验,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通过“以学促学”“以兵带兵”,提高学习效率。划分小组不仅要保证各小组成员学习基础与能力均衡,更要注重学生间个别差异,要合理调配各小组成员,使其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小组中还要选出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小组长,小组长先由教师指定,小组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小组长可由自荐和民主推荐产生。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彼此交换对学习知识的意见与建议,在辨析与谈论中形成各自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小组的竞争机制,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与攀比心,利用学生的差异,“兵教兵,兵练兵”,让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人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课堂自然和谐高效。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困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
3.学生自主设计好课堂检测,教师给予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
教师调动学生,要自主设计课堂检测。学生设计课堂检测时,既是对基础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也是对知识重难点的梳理,更是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检测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比较好的检测题,教师恰当地点拨和有效地拓展,逐步地挖掘学生思维与想象、归纳与总结、应用与创新等的各种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实效性。同时,通过习题和课后巩固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了解知识的形成与来源,真正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
4.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追求高效课堂
教师想引导学生向什么目标发展,即可设置相应的评价,实行教师评、小组评,同学之间评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全员参与”的评价,学生就会“抱团发展”。教师精讲,巧妙引导,让学生大胆地思考、想象、归纳、总结,得出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在评价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好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大胆地探索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评价对打造高效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生本教学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理解与体验知识,教师给予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学生实现以自学、自悟为目的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英)赫伯特?斯宾塞.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