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问题学生”要用心转化,用爱感化
(佛山市三水中学 杨帮南)
[内容提要]:当今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先论述引起“问题学生”的内因和外因,从而进一步探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关 键 词]:问题学生 内因外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品德行为也差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应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利用相应的对策进行转化,对症下药。实践证明,“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自卑心理影响
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不被认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家里总感到没有自己的位置,老是觉得不如别人,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积极性,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神情呆滞,经常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这时候他们就会出现上课睡觉、讲话、看课外书、不交作业、晚自修讲话,整天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自我封闭和逆反心理的影响:
这些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所以经常不被老师、家长、同学们认可;因此,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纪律也有了改进,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同学故意的避开自己,久而久之,他们心里就会觉得自己在班里好像是多余的人。可是,一旦犯了错误,成绩下滑,这时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语、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很多“问题学生”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对老师和同学经常处于猜疑、讨厌的紧张状态,长期如往,他们和老师与同学之间就无形中多了一道鸿沟。有的教师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味的靠说教,训斥、写检讨书,甚至体罚等,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反而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逆反心理的出现。
三、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他们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他们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在学生的生存空间中,社会生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问题学生”因为活动量大,社会生活空间就更大,也必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等。除此之外,学校个别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职业道德水准低,教学水平不高,这样使得一些学校向“问题学生”转化。
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严重阻碍着“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就要认真研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下面就来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第一、把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用心感化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研究其中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转化时,首先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抓住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转化,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实现教育转化中,我首先认真把握“问题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聊天等方式向班内的同学或“问题学生“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以前的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类,总结出原因。此外还通过电话家访或约见家长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挖掘“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家庭原因,以便从他们产生问题的源头抓起。另外,我在教育过程中从不歧视他们,而是和他们结成朋友关系,关心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和他们交流思想,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否有困难,使学生能够从感情上接受教师的教育。
比如,我班有个“问题学生”,他是转校过来复读的,家离学校很远,父亲在本地工厂打工,平时很少有时间和他在一起。他学习成绩较好,但由于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很多方面还不是很适应,特别是很想家,所以几次说要转学回原来学校。我多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该生在谈话时,态度非常端正,虚心接受,但几次下来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从其他学生那里知道了他家境不是很好,还有一弟弟在读初中,母亲又是下岗职工,全家生活靠父亲二千多元的工资,另外老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他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我找到了产生问题的源头,我就和他促膝谈心,告诉他人穷志不穷,正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就更应该认真学习,父亲用心良苦花那么多钱不就是为了将来你可以有出息吗。同时,我又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人穷不能志短,这样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另外,我通过电话联系了他的家长,和他们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地关心他,问寒问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谈心事,并不断地和他交流我自己以前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慢慢地改变了,平时话也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也经常会和同学们一起打打球等等,“问题学生”就开始少问题了。
所以,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要捧出我们的爱心。细心观察他们,掌握他们出现问题的根源,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团结协助,使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变自责为自信,变自卑为自尊,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启发他们长善救失、积极进步、勇敢地面对人生。
第二、科学转化,抓住“闪光点”,从一而终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说过:“赞美是鼓励下属的最佳方式,应将批评像三明治似地隐藏在两个大大的赞美之间。”如果教师能拨开消极因素的迷雾,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将不是空话,这样必然会让他们看到自己前进的希望和动力。对于“问题学生”的了解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本质并不坏,有的是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没人管教;有的由于家庭较差,自己总是认为处处比别人差,所以讨厌学习;有的是由于父母过分宠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使他们目无一切;有的是由于交友不慎,产生厌学;还有的由于教师和同学的不漠不关心,使他们一天一天消沉等等。因此,要教育转化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要静下心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不断加强教育,反复教育,从一而终。我们班上有另外一位“问题学生”,经常上课睡觉、迟到、甚至缺席,还有一些的违纪行为。面对他,我首先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他的家境很好,又是独生子,所以在家里他就是“中心”,他的父母都是个体户,天天忙里忙外的,所以这位同学在家里很少人管束。找到了原因之后,我就开始找他进行耐心的教育,这个学生一开始情绪不够稳定,很不配合我的工作。我就告诉他:“老师发现你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乐于助人、思维也比较活跃,还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关键是学习不够认真,讨厌读书。如果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会有所进步,你也会成为一名好学生的。”他听了以后,从他的眼神中流露了惊奇和高兴。接着我就进一步对他说:“你的家庭情况我都知道了,你的父母整天在外,很少关心你,所以你觉得很孤独,你也很需要有人关心你、理解你,对吧?“这位学生听后很感动,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依然如故。于是,我又去找他谈话,继续加强教育,并且主动和科任老师取得联系,请他们多关心他的学习。另外,我组织了几个成绩较好的班干部成立帮教小组,对他进行全面的教
育。经过我多次耐心地教育,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他终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这里,榜样的力量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体,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等情感得到淡化或抑制。
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抛弃、批评和训斥,而应该贯彻“多表扬少批语,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小小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功,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思考,不断巩固取得的效果,做好“反复抓、抓反复”从一而终。这样,“问题学生”就会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了。
第三、以身作则,爱字当头,真诚相待
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有显著的言教,还有隐性的身教。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必备条件和基本方法。作为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教育水平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八心”,即“爱心”、“真心”、“责任心”、“细心”、“信任心”、“宽容心”、“耐心”、“恒心”。教育的关键是爱字当头,“爱心”就是要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教师只有爱字当头,对学生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探索”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规律时,我发现缺少爱是”问题学生“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爱是实现教育转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我们让他找回曾经失去的爱,给予他们爱,这些学生就会重新树立起自信,他们也就不会有问题。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跟母亲生活,母亲很少和她交流。从此,他失去了父爱和应有的母爱。她开始不喜欢回家,喜欢一个人独自沉思,终于有一天她认识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子,慢慢的出现了“早恋”的倾向,她开始非常讨厌她妈妈。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马上找她谈话,我没有当场训斥她,也没有批评她这样做是错的,我首先说她这种现象很正常。然后我问了她几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种爱吗,还是其它?”、“他给了你什么,到底值不值得你这样对他?”、“你能主动坐下来和你妈妈聊聊吗?”等等,经过几次诚心诚意的聊天,她开始明白,对那男子的感情不是爱,而是一种寄托,一种依赖。针对她从小缺少爱的情况,我请她到我家作客,还让全班同学为她过生日,我还亲自送她一份生日礼物,希望她感受到身边的爱,重新找回自我。后来我也主动找她妈妈反映了情况,要求她妈妈多点时间关心她,多和她聊聊天。正是靠着这种真挚的爱,靠这种爱的教育,架起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让“问题学生”的问题在无尽的爱中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体会到,不具备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的工作。”所以,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要害怕,只要我们倾注真情,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用恒心去引导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树立信心、改变自我,使自己从此不再有问题,我相信付出的劳动必定会有收获的!
参考书目:
1、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版;
2、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3、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4、沈菊芳、金国忠“心理效应给德育工作的启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3期。
第二篇: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 情感, 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相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而言, 情感更侧重于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及反应。更狭义一点, 数学情感则是指在人类的数学活动中主体对与他有意义的客体所产生的满足与否等心理体验, 在已有的许多研究文献中, 大都探讨的是情感对教学的促进 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 情感 教育
何谓情感教育呢 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育。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好几倍。然而,多年来数学教学受 “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七八怕数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必不能再忽视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相当密切联系。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 1
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可是,在现实教学当中,“唯师尊严”的观念仍普遍存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不在少数,遇有调皮的学生,教师或严厉批评,或罚抄罚站。据调查,的学生认为教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多数时候僵硬而平淡,缺乏生气,这对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是不适的,甚至是残酷的。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此外,要加强同学生的课外交流,主动找学生谈心,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还要挤时间同家长联系,特别是未当班主任的数学教师,更要补上这一课,采取电话、家访等形式,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
二、激活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
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某校学生反映,同一节课,采用多媒体与不采用多媒体,学习兴趣相差很大。
因此,用好信息手段成了情感教育的新的措施。第二,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现在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
伴的意识,摒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第三,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感情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质数和合数”可谓毫无情感因素,但在教学中,可尝试作如下设计:让学生把一个偶数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在黑板上写出:题目 „„当学生都得到成功时,让学生议议是否所有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让学生选择一个个偶数进行尝试。边试边议,学生争议热烈,在学生争议不定时,教师简要介绍 “哥德巴赫猜想”,当学生明白自己探究的竟是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时,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的感情油然而生。紧接着,介绍陈景润的成就和他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这自然会一方面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感到数学的无限乐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开设 “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享受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数学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在办报的过程中,要选文、编排、设计、绘图等,这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美与欣赏美的快乐。
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然后制成统计表,算出全班同学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再运用估算、计算,得出这些塑料袋一周、一年会污染多少土地。在这种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中,学生自发地受到环保教育。同时,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一下子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也正诠释了中国一句教育至理名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含义。
文题: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科:小学数学
姓名:程万顺
年龄:22
职务:小学教师.地址:赣榆县厉庄小学
邮编:222121
电话:***
第三篇: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晓之以理。
首先,在德育中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是对学生德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提高识别好坏、美丑、是非的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道德认识,往往有许多错误的概念和糊涂观念,如向老师反映班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被认为“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等。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要从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中,提高学生识别好坏、是非能力。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多角度的反复教育。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言行和事情进行分析,弄清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道德概念,逐步培养学生辨别行为好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好坏。
在一些平常的小事都蕴含着育人的内容,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如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奖惩制度、文明评比活动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德育无小事,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
感情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的内心体验形式。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马克思的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就很好地对动之以情作出了阐释。
学生虽然年少,但也有自己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的表露。当学生对自己老师有情感时,在他们的行为中往往表现为尊敬、乐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如果发生师生情感上的冲突,那么老师的话,学生就不爱听,甚至做出反对老师的行为来。所以说“通情”才能“达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一定要富有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要以情激情,情理交融,激发学生与正确认识一致的情感。对学生要树立平等的观念,在情感上接近学生,缩短师生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做到以爱施爱,以情动情,真挚的关爱、细心的关怀无疑象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如春风化雨迎刃而解。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同时,要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的故事、事例等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道德榜样。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感人的故事,如一些烈士的英雄事迹,往往能激发起学生情绪上共鸣,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因此可根据这些,在道德教育中讲讲如白求恩、邱少云的故事,观看一些电影,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激发学生各方面良好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区分善恶的道德观念。所以,学生的德育必须基于情感教育的上。
三、导之以行。
导之以行,就是建立明确的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小学生的道德动机往往是不成熟的,很多受眼事物所制约;其次是非观念淡薄,对一些不良现象无动于衷;再次是道德意志比较弱,初期多是在成人的监督和鼓励下实现的,一离开,就无法自我约束。因此,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更需要在具体的行为事件中给以强化。比如,当学生好心帮助做某件事时,由于不小心,把事办砸了,这时,不能一味的去埋怨和批评,而是要帮助他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导他正确的办事方法,以培养他良好的正确的行为方式。平常中可结合一些“爱父母、敬师长、学雷锋”的活动,对一些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可大造声势进行表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明确前进的方向,培养自信心。又如,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不公要讲清道理,同时要经常表扬爱护公物做的好的学生,并能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明白如何爱护公物,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就会使学生把爱护公物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就是要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上下功夫,要严格地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道德习惯
四、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不间断进行,在反复的行为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
首先,要经常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和好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他们正确行为及时肯定。对出现不好的行为,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第三要对学生的心理和意志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培养他们自控自重的品格,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
小学生的意志还不是很坚定,还比较薄弱,自制能力差,在一些行为中会反复出现好和坏的表现,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抓反复、反复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时要做到社会、家庭、学校共同重视,想到配合、支持。
“知、情、行、意”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晓之以理的造句
晓之以理的意思为用道理说服对方。下面是关于晓之以理的造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晓之以理的造句
11.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利。
2.教子要:爱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渔,观之以行。表扬孩子要公开进行,批评孩子要单独进行。
3.以德为本,待人要诚;勤奋工作,处事要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私奉献,真情感人。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束之以绳,持之以恒。
5.他鼓励林肯总统对民众晓之以理,告诉他们美国内战不是南北之争,而是民主与专制之争。
6.欲望高涨的我晓之以理的给她说,给她解释这种事有多高尚,让我们都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
7.沈笑以为下车的人是车主,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着。
8.月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依旧得到如此答案,不由有些愠怒道:“难道你就如此顽固,冥顽不灵吗?你要知道,老夫绝不允许鸳鸯谱被人以任何方式带走。
9.这厮一表非俗,当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脱之下就将带着完颜香走了,兵不血刃,才是上计。
10.排在人群最前方,一名英俊的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图劝降这位狂歌将军。
11.苏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看,缺我一个又不少,多我一个又不多,我方队也走不好太极啊啦啦队啊什么的都不行。
12.对丹朱恳恳切切地晓之以理,给他讲述了帝挚荒淫无道的结局,警告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结局将是天怒民怨。
13.在成都市郫县郫筒派出所,任女士对女儿晓之以理的沟通,并没有得到两个女儿的回应,流下心酸的泪水。
1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凭一个“情”字在人性的荒寒地带春阳解东风化雨。
15.苏雪雁见自己被冷落了,心中不舒服得很,试图晓之以理教训苏晨。
16.一番情真意切,晓之以理,说到了苏靖康的心里去。
17.龙皇看起来还想对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8.其亲友来临沂谋事者,均晓之以理,一概婉言谢绝。
19.一本关于奥xx总统的新书中,乔纳森?奥特写到:“奥xx似乎并未抓住群众的心理,仅仅是动之以情,并未晓之以理。”。
20.以德服人是心服,以识服人是佩服,以理服人是信服,以情服人是诚服。但凡卓越成功的领导者,必率之以德,博之以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愿纵横职场!
21.治民以刑罚,虽能使民知有畏,但其心无所感化,于君国无益,不若晓之以理,齐之以礼,道之以德,令其感而自化。米兰lady
22.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23.元七接过了慕华递过来的暗沉的书籍,用他那瘦小的手擦了擦封皮上的灰尘,面对慕华的晓之以理没有半分动容之色。
24.在前期征收工作中,工作人员熟读政策法规,积极与被征收户“话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征收政策、发展成果宣传到每户被征收户。
25.于天也知道这种小伎俩很难忽悠到面前这位并不算愚笨的仙子,见她表情古怪,不由干咳一声,试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进行说服。
26.他原以为刁小四少不更事,自己以唐国公世子之尊,亲自出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三下五除二便能搞定。
27.商容儿望着一碗气味刺鼻的黑汤大皱眉头,死活不肯张嘴;最后还是在陈敬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温言哄逗、捏嘴硬灌等诸般手段全部用尽之下,才勉强喝了。
28.在水利厅支持下,职工对上门要水的群众相待如宾,端茶让座,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9.曾化龙和王应泰自然也不肯轻易放弃,于两人向朱以派诚述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劝说,只说得口乾舌燥,只希望朱以派能改变主意。
晓之以理的造句2
1.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老师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次规劝李去自首。
5.寓理于事,实事求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材施教,导之有道。
7.反思自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法。
8.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9.全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人看后颇多思索。
10.康熙与谭公展开论战,谭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1.总之,讲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12.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13.总之,你要揣测老板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4.的同时,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动心灵,启迪理智。
15.于是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总算让他转学文科。
16.”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妥善化解了这起集体访。
17.老爷爷晓之以理,使我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18.张玉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田菲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19.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实事求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0.见藏酋后,万林慷慨激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剖析利弊。
第五篇:给学生动之以情
走进学生的心灵——浅谈情感教育
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黄草小学校:王关田
邮政编码:408506
qq邮箱:416226519@qq.com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就是说为人师者既要教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晓之以立身处世的道理。老师真正爱学生,学生则敬之效之。因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老师应“晓之以理”,更应“动之以情”,予情合理,施“爱”得当,让“一是激起千层浪”,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感人需先知情
记得刚接这个班时,心里感到很紧张,因为对学生的不熟悉,心中压力很大。但是,想到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在于用真情感化学生。只有与学生心心相通,才能铺设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我深信,老师的成功和快乐,都系在一个“情”字上。
于是,我努力使自己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全面接触每一个学生,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我相信,我的真情终有一天能换取学生的真心。
二、情感教育需要理智
老师要教育学生,管理好学生,重要的是理解、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理智的爱。只要我们能以真情诚意去爱学生,老师的爱就能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动情效应,情感交流会反馈到师生的心里,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其结果会产生一种人格上的影响,使学生逐渐消除师生的心灵隔阂,对老师产生热爱和信任,从而愿意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情感教育要细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想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老师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每个人都有被重视和关怀的情感需要。小学生心理还未完全独立成熟,更需要我们师长的关怀体贴。他们内心的情感是丰富多变的,如成绩的好坏,师友的评价,生理的变化等等,都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出现种种心理波动和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作为老师,就要多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流,从中“察言观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各种不同的学生适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四、情感教育也应有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仅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是这样,在德育教育上也是这样。试想,一个没有情趣、整天板着脸孔的老师,又怎能让学生喜欢呢!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一样有丰富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向往。老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班级工作管理也要求新、求美、求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
老师的情感教育应尽可能充满情趣性。如多上一些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各抒己见,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句心里话”,“谈谈我心中的秘密”、“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或者组织他们做好事,了解社会。如体验家庭生活,让学生也来一个“知苦思甜”,了解父母在生活中的不易,这些活动是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情感教育需要情趣作为催化剂,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仿其行”。情感教育充满情趣,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艺术。只有真正用真情实感启发诱导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焕发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