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养成教育计划(定稿)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
养成教育计划
拟写人:郑君庆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工作实际,特拟订本学年工作计划:
一、思想疏导为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实在令人担忧。在学校,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言语粗野。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上到父母,旁及姐妹,他们脑里想得有多脏,嘴里就说得有多臭。
2、是生活习惯差。由于现在的学生80%的学生生活由父母打理,自理能力太差。这几个方面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面对现状的重要性。因此,本学期,我结合各方面有关材料。并利用班会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学生按规范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教育。
二、注重引导是保障
小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和是非的能力不强,不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就难以形成。为此,我们针对学生言语粗鲁的现象,加强学生对文明语言的学习,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诵自编自写的具有农村特点的文明礼貌用语。此外,还要求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
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一用普通话,那些粗鲁的土话和痞话就很难开口了。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目前,部分家长对品德教育等问题产生的形成盲目和行为上的不良表现给学生带来了不健康影响,导致在一些学生思想中形成了“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是“无用的戒规”的错误观念。一些学生打人骂架成为家常便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号召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讨论,讨论怎样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讨论讲文明礼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理论的说服,只有伴以榜样的示范,才更容易产生效果,只有用道德来影响道德,以情操来感染情操,才能受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教育好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为人师表,要用自己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来感染、带动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例如随手捡垃圾是以前常常要求学生做的,要求学生捡垃圾,而老师见到垃圾视而不管,连老师都做不到,更何况是一名小学生呢?首先老师要勤走动、勤观察、发现垃圾要及时捡起,只有这样才能将育人落到实处。
此外,我们还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协调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不断巩固已有的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但我们深信,在中心校和我校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一定会更有特色。
第二篇:五年级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五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班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38名学生,各方面的总体情况都很差,特别是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多数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缺乏荣辱感,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自私自利的现象严重,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是非观念淡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判断力。做事不讲效率,懒于动脑,马马虎虎。学习基础差,但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认真完成作业,不专心听讲,不爱发言,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书写乱、差,并且屡教不改。
三、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 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6)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7)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8)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9)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10)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11)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
(12)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13)与同学交流时,能尊
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1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5)边读边想、圈点勾画。(16)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17)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18)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19)早到后能设法早读。(20)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2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2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24)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与他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25)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身的知识面。(26)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实践的习惯
(27)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28)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29)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0)在校时能完成作业再去玩,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即时订正。(31)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交家长检查。(32)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回忆。
(33)认真完成,并仔细自查作业。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34)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35)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6)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37)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38)向别人请教是,态度诚恳。(39)不打架,不骂人。(40)不给同学起绰号。(41)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42)集合时做到“静、齐、快”。(43)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44)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45)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46)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
(47)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48)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49)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3、尊重他人的习惯
(50)耐心听,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51)专心听,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52)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53)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54)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55)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56)不随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4、守时惜时的习惯
(57)早睡,早起。(58)不迟到,不早退。(59)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60)回家后,马上做老师布置的作业。(61)做事
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2)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63)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64)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65)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66)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67)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68)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69)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70)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71)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爱护,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72)不随便借钱。
7、遵守秩序的习惯
(7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74)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75)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76)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7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
(78)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79)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80)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安全保护。(81)在运动中能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82)上好“两操两课”。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83)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又洗脚。(84)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85)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86)饭前便后洗手。(87)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88)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89)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保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90)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91)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92)不边走边吃,不拿零食当正餐。
珍泉小学2010学年五年级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宋丽娟
2010年9月5日
第三篇:养成教育计划
提克阿热克乡提克阿热克小学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阶段更是重要。坚持德育为首位,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效,力争使本校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工作任务
1、全体教职工要利用课堂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决心。
2、学校将利用安全卫生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尤其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安全防范,教会学生会打紧急求救电话,让学生懂得卫生常识,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3、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在家做父母的好帮手。
4、在班级管理中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行为美德教育,让他们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尊敬师长,爱护小学生,不打人,不骂人,不讲不文明的话,不破坏学校及公共场所的卫生。
5、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小学生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的现象,学校将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压力,如何和同学朋友交往。
6、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按时作息,远离不良游戏。
三、工作目标
1、以“一个目标(学会做人)”、“四个突破(环境卫生、放学管理、两操质量、文明礼仪)”、“六个渠道(课堂教育、班会、读报、课余活动、板报、广播)”、“七种方法(说服引导、榜样示范、实践教育、情境熏陶、心理咨询、规范约束、集体会诊)”作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扎实细致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2、学习、落实和内化《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结合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安全常规等,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出操集会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纪律。以此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不仅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更利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少先队为主题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管理组织,少先队辅导员为组长,各中队长为成员,共同促进我校养成教育工作。
2、举办卫生安全知识讲座,安全自护自救演练,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3、举行以“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和“如何做父母的好儿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4、坚持每天对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进行一次检查,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打扫除,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5、坚持值周对各班出勤、纪律、卫生、安全进行按天考核公布制度,及时教育。
6、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全体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监督。
7、坚持实行班级安全零报告制度和班主任工作安全“一票否决制”。
提克阿热克小学
2011年8月29日
提克阿热克乡提克阿热克小学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提克阿热克小学
2011年8月29日
第四篇:养成教育计划
养成教育计划
七年级(2)班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班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班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班德育管理网络,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段,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开展主题班会,落实“行”的要求。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结合“月主题”活动,根据德育处下发的学生每周目标问题,利用班会课提问学生进行考核。
3、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交流,确保教育效果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第五篇:养成教育计划
六(3)班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安全卫生习惯”教育,培养师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师生养成安全为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三、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文明、学习、生活和安全卫生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晚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
3、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