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发现班主任智慧——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有感 吴楠
读《发现班主任智慧——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
有感
龙子湖二小 吴楠
拿到郭文红老师的这本书,先翻阅了几位教育名家所写的序言,他们无一不提到“人性教育”和“幸福教育”这两个短语,并且都对郭文红老师印象深刻。于是我抱着极大的热情品读起来。
郭老师是位敬业的班主任,她热爱教育,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深得学生的喜爱,她陶醉在教育中,享受着学生带给她的幸福。书中字里行间记录着她的为师之道,和学生相处的难忘瞬间,学生的点滴进步,很多时候我已被她和她的学生们所感动。
“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和赏识每一个生命,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充满人性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他们自己。”郭老师的学生中,有个聪明、极富奥数天分的孩子,可他却不愿意好好学奥数,偷工减料不愿做作业。经过打听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每天有一件重要的工作:牵着小鸭子散步。夕阳的余晖下,一个满脸稚气、胸前还飘着红领巾的男孩子用绳子牵着一只拳头大的鹅黄色的小鸭子不紧不慢的徜徉在秦淮河畔的葱茏的柳枝下,这温馨的一幕让她深受感动。于是她认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但作为一个孩子,他也有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力。回顾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我是否在很多时候扼杀了学生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力?当一向听话的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上课哈欠连连的时候,我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不完成作业和一直犯困的原因便开始兴师问罪,以为这样可以“杀一儆百”,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结果是学生面带委屈,一连几天都躲着我,上课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认真。看到郭老师的做法,我不禁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惭愧不已。我没有了解情况便不加分析的批评学生,不仅没有关怀学生,更是打击了学生;不仅没有起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还在无形之中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的心灵也造成了伤害。在《蛮横与宽容——高明的故事》里,一个小女孩被一个男同学打肿了半边脸后,要求打人者道歉,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可当女孩小齐知道了这位男同学的境况后却同情了他、原谅了他。如郭老师所写的:“然而,没想到的是,身边的小齐竟然放声大哭,眼泪止不住汩汩而下,一边哭一边哽咽着但又是大声而坚决地对我说:‘郭老师,我不要高明道歉了,我原谅他了,因为他实在是太可怜啦!’她边说边擦着眼泪伏在了我的肩上。”郭老师正是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才使学生以善良的心对待同学。
《我走进了她的心灵——格格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拘无束的“还珠格格”的女生的故事。郭老师对这个“格格”的许多异常行为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理解。理解“格格”需要温暖和关爱,需要教育和引导。她从一个“格格”身上看到了青春早期孩子们成长中的心理矛盾。于是她承担起了心理咨询员的角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和孩子们共同讨论:“面对‘青春’,我们应该怎么做?”效果令大家喜出望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也应当是心理老师。
书中列举的教育故事都让我深受启发,享受郭老师和同学间幸福瞬间的同时,我会问自己“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得到学生这么多爱?”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我的教育梦想在“三心”。一是“爱心”。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对孩子的爱,爱孩子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热情的表扬是一种爱,严肃的批评也是一种爱,因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在“童心”。国家督学尚荣说过:“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里面去的友善的使者”。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不要用成人的思维限制儿童的思维,不要用成人的思想代替儿童的思想,不要强行把儿童带入成人世界,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三是在“责任心”。既要对儿童负责,又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国家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用童心去看世界,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用责任心去关注他们。
我终于找到了郭老师受爱戴的原因及幸福感的来源,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将这“三心”牢记于心,以郭老师为榜样,继续热爱并忠诚于教育工作,时刻以“三心”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用自己的言行感动学生,培养富有爱心、责任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篇: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班主任工作日志
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
文/刘丹
悠闲的一个假期结束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即将到来,一个假期满脑子装的是班级,怎么才能把我自己的班级建设的有声有色呢?怎样是班级有凝聚力呢?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班主任呢?一切一切的疑问都徘徊在我的脑子里,无意间随手翻开桌角的《发现班主任智慧》一书,如是珍宝。
我从头细嚼慢咽地品味着书中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 郭老师所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学会了用心去交情;用脑去思考:用爱去改变。
一、用心去交情。郭老师班中有一位脾气古怪、性格暴躁、自暴自弃、蛮不讲理且爱惹麻烦的倔强男生高明,因为一次值日时自己觉得比别人干的多感到委屈,于是在自习课上不依不舍的骂本组的女生张丹,张丹的忍让使高明把一股子怨气一下撒到了劝架的女生小齐身上,将小齐的眼睛打肿了。郭老师起初想把高明叫到身边很批一顿,结果当高明理直气壮的明显的带着一股子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对于常常表现极端的高明,郭老师却随即冷静了下来改变策略,育人先育心,从走进他的心灵出发,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高明自始至终都表现的理直气壮谬语连篇。从同情和善良入手进行引导,不应该打朝夕相处且经常帮助你的同学,而高明却觉得没有小齐平时的帮助也同样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绅士气质方面引导,男生不应该欺负女生,高明却以爸爸在家也打妈妈为由进行反驳······唇枪舌战三百回合后高明丝毫没有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让郭老师也不知所措无从入手。(班主任工作日志)突然的郭老师反倒觉得高明是一个可怜的、很悲哀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在家里遭受父母的斥责和打骂,在学校饱受嘲讽和轻视,自己叶总感觉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于是郭老师转变思路,恳请小齐的理解与原谅,这招果然奏效,小齐不但原谅了高明,反而特别的同情。然而,小齐的宽容并没有唤起高明的自责,反而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思维不正常即使做了出格的事也情有可原,深究原因,原来高明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害怕和抵触爸爸简单粗暴的的教育方式,经过努力郭老师帮助高明走出了阴影,最终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耐心陪伴他养成好的、新的习惯。
二、用脑去思考。《竞赛中的人格锻造》故事中,郭老师对一年一度的南京市鼓楼区六年级综合知识竞赛的选拔一事采取了新颖的手法,全班齐动员,有考官,有选手。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达到了公平公正的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二来也是起到一个全面促进的作用,甭管你是否参加,你都是这个活动的一员,要么你是积极备战参加比赛,要么你是仔细研读,认真出题,这样还是保证了每个孩子的参与性;第三,在这样的一次次公开竞争、选拔、淘汰中,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三、用爱去改变。在《孩子心里是有您》的故事中,郭老师用她的爱心和格外关心还有及时的夸奖,用特有的方式——滑板表演换回自尊:在《拒绝防震演习》中,您用一句“我尊重你的选择”给足了小丁的面子。事后,用您的爱心改变了孩子的同时赢得了家长的感动。“孩子的心里是有您的!”
是的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应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智慧,做好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用心去交情;用脑去思考:用爱去改变。
第三篇: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南白象一小蔡静
此次的读书任务大家都一样,校长向我们推荐了张平主编的《教育的智慧》。从题目看,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因为曾经读过另一本也是以“智慧”为题的书,是从教师的“专业”为出发点的,读后觉得收益非浅。不过看着厚厚的页码,觉得看不完,于是选择性地看了第一章,下面简单地来说说对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技巧这一节的体会。一、充分预设,教师必需心中有生。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备好之课,这是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准备得好预设就好,生成也就好。所以备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项的种种情况想清楚。二、以理服人,教师顺应课堂生成。
音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尽显其个性、灵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模仿跳舞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课堂气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音乐潜能得以开发,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三、读懂学生,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要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音乐课中,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基础技能,理解表达歌曲情绪,创作音乐旋律。因为学习要求各种类型的四位活动参与,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更为重要,思维能力提高越快,学习也就越有效。四、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知识尺度。
我们都知道,音乐知识是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在音乐教学中,不能随意套用智育教学的模式。如果将艺术教学简单地变成知识的记忆,不但美育的目的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过分的强调音乐知识的熟记,忽视音乐实践,那么音乐审美将成为空谈。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应避免偏重于语言、乐谱、动作等“非音乐听觉体验”方面。如果依靠单纯的说教,是缺乏音乐美感的。我们要把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内容融合在听、唱、动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它、运用它,从而提高音乐能力。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只要努力把握音乐的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偏离“音乐”的现象就会减少,使音乐课回归自身本色。第四篇: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王庭龙
崇德是中国教育界了不得的人物,林崇德所写的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是一本写给教师的诸如《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的教育通俗读本。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再读之,“智慧的教育”使人感慨,感慨于作者所倡导的、为我们今天所逐步接受的基础教育新理念竟始于20年以前,感慨于作者在民间的影响竟达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实验学校就有3000所,更感慨于先生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思维是智力与智能的核心,他强调要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 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形成求同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国26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特别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最近,拜读了李校长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与其它教育著作不同的是他的文字里既有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并用他几十年的教育经历来阐释了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热爱。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从教多年来,所教学生也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校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理念,着眼于有待提高,或者可以说是成绩最不好,表现最不好的孩子,看着他们进步,等待他们成长。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找到工作中的快乐。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我们亦是普通的教育者,要用我们的善良正直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状态。不管他们的未来怎样,我想,做一个幸福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三、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的同时,却远离了大自然,而远离了大自然的教育无意识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早就引起了教育家们的忧虑。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大声疾呼:”学生需要六大解放:
一、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双眼,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加工,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孩子远远没有享受六大解放,反而他们正遭受着”六大束缚“。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孩子用身心去直接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精深的书呢?李镇西老师由衷地感叹到: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和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放飞心灵,解放个性。
四、胸襟再开阔一些。李校长谈到自己年轻时的挫折,他最大的感受是:很多现在令自己咬牙切齿,令自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人和事,再过五十年,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看,真的是微不足道,如烟如风而已。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到最后就是人格之间的距离,其中胸襟更是决定了我们人格境界的高下。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平事,耿耿于怀于一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事业上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育者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我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在教书育人上无法和李校长相提并论,或许在事业上也不会风起云涌。但即使这样也应该学习他们大海一样的胸襟。这样,当我回首往事时,回想起在教学生涯中的宽容大度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幸福呢?与其想尽千方百计争名逐利之人相比,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的高尚,一种人生的释怀?我拥有的一切,是幸运,我没有的一切,也是应该,我与身边绝大多数老师一样,都在努力,都在奋斗。苏东坡的《定**》一词,我也推崇。词中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豪迈和恬淡,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常态。我将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劝慰自己凡事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求默默耕耘,兢兢业业,问心无愧。
“心底无私天地宽”,李校长的《教育的智慧》将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