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效应5篇

时间:2019-05-15 15: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效应》。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效应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决定了它既是一中理性教学,又是一种情感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完成过程,也是情感的表达和培养过程.富有情感的教学具有感人、育人、化人的特殊力量,能使受教育者动心、动情、动容。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施中,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更应该注重心理效应:

一、要关注注情感体验来优化教学课堂。

1、用语言来动情感

教学的魅力从很大程度来说体现的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政治教师语言水平能够反映教师的本身的学识和思想水平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古人吟:“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这都说明一个人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而且,不同的情感色彩的语言,有助学生形成不同的情感:

(1)、语言有有逻辑性、归纳性:

在对知识点的讲解时,要有理有据,抓住问题的本质。严谨规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紧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情感

(2)、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

即要用善于用诚恳语言,表露真情,不虚伪、不娇情、不做作。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真诚的情感。

(3)、学会“硬话软说”来融洽生关系。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因为学生的缺点或毛病而不自觉的给教师造成麻烦的情况。这是教师要学会“硬话软说”。“硬话”是居高临下的斥责、声色俱厉的禁止,这种说话的方式把学生置于很尴尬的境地,使学生觉得失去了尊重,因而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效果不佳。反之,“软话”是从尊重人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感到受到尊重,心情舒畅。比如“把警告的话说成劝慰的话、把不满的话说成提醒的话、把说教话说成激励的话”真样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和满足后,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才回由衷地改正错误。

2、课堂教学应有和谐的笑声。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用笑声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情感。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这样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心理虐待现象

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外,更有心理上的需要如果对心理学知识一无所知或学而不用、那是搞不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年来这项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尽人意,这应该说是重要原因。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无意或隐或现的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时,就可称之为心理虐待。

(1)、虐待之一的表现是:轻视的虐待。

这种虐待往往是差生和不听话的学生所承受的,有的教师是往往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发泄对差生的不满。教师对差生似乎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差生就理应承受侮辱和嘲笑。同样的行为因差生所做,受到的处罚可能性更大,而优等生做出则能轻而易举得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老师的谅解。有时候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钎细的生命线。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就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讽刺里有爱因斯坦。”

(2)、中间生承受的心理虐待——被忽视的虐待。

中间生是远离教师视野之外的另一群体,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成绩的到教师的关注,也不能以自己的“不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这种对学生的不关不问就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缺乏上进心进而形成“疲软”性格。因此,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是中间生进步的前提条件。

(3)、对优等生的“重视”造成的心理虐待。

教师对优等生的过分重视和额外关注,也是一种变相的心理虐待。他们害怕学业的失败,恐怕自己从老师的心目中跌落下来。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种体会:一些优等生在离校后不愿意与老师是打照呼,很少拜访老师,老师虽然给予他们的关心最多,但未必受到对等的回报,其实这就是特殊的照顾给学生造成的自负性格的形成。

通过以上的分析,应该知道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看学生的表面行为,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学生的虐待行为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客观的存在着不利后果。因此,教师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学生,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虐待。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知识教育功能才达到最好状态;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政治课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做到德育、智育情育相统一。

第二篇: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语 文 教 学 应 注 重 情 感 教 育

清丰县双庙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清 1539381828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的情感丰富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课文作者的情感脉搏,而且要善于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景,丰富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中状物写景的文章很多,看是写景,实则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听音乐、朗诵、口头描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心游四方,学生的心神就会进入文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告别的场景时,我先出示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的图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望,描述此时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课文写的虽是他国他人他事,然而通过移情的作用,却在学生心中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最强音。韩麦尔先生向故土、亲人告别的令人心碎的场景,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然而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把这种情感移到学生身上,会使学生的爱国之火烧得更旺,爱

国之情更加强烈。

二、注重诵读,陶冶学生情感

中学生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景,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如:余光中的《乡愁》,这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此外,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达到情感的升华。如:教读夏完淳《别云间》中“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诗句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并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英雄人物誓死不屈的决心、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节的理解。

三、思想交流,沟通学生情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找争论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多角度思维,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辩论,使课堂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针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学生积极展开辩论。我引导他们互换角色,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明白既要善待自我,又要欣赏他人。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与他人交流,即使在交流意见时失败了,也做好“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准备。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

四、写作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与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1、在课堂教学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所教内容,进行延伸训练。比如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内容,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2、在作文专门训练中培养情感。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当震惊全国的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武警战士等组成的救援队伍发疯似的救人的图片,然后以“天佑中国,人间有爱”为题,引领学生理解生活的真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学生情感的海洋,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让学生在优美的祖国语言中滋润性灵、体验美丽。

参考书目: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史宁中 《走进新课堂》朱慕菊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 《怎样上好一堂课》李玉平

第三篇: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重心理教育-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重心理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可归结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每个学生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具有接受其他方面素质的心理条件。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那就是:摸透学生心理,分别因势利导。

在我教初四毕业班的时候,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但在中考中第一门本是强项的数学却发挥失常,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无法静下心来迎接以后的考试,家长的劝慰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嘴里喃喃地说着:完了完了,重点高中我是考不上了,下午我不考了。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来找我。我也非常着急,但我冷静地思考了一下:这个学生此刻的心情是焦虑的、抑郁的,一般的安慰话他肯定听不进去,不如来个“反弹琵琶”——以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合理的思维方式,帮助他减少或消除情绪障碍。于是,我寻问他的答题情况,他说自己知道做错了两道,还有一道没做。他说完后,我假装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说:“我以为多差呢!就你还想全做对?咱班的XXX(我班的数学大王,这个同学的竞争对象)还有2道题没做完呢!”“真的?”这个同学一改那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惊讶中有了许多放松。我趁势劝导:“人家可不像你这样脆弱,看他精神多好。后面的考试你如果发挥好了,你们俩说不定谁上谁下呢!”话说完了,这个同学的脸上已有了笑意,“行,我们俩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不会轻易被他甩下的。”结果,他的心理负担去掉后,在后面的考试中竟超常发挥,语文、英语都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而事实上,我班数学大王的数学成绩几乎满分。

还有一例是我在教初一时,发现我班的班长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发展到她哭着跑到我跟前要撂挑子不干了。我没有立即答应她的要求,而是多方面了解原因。原来,这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同学的器重,在班里也是说一不二。升入初中后,随着竞争的激烈,她的优势不再明显,自己感觉受到了别人的歧视,老师也不喜欢她了,内心就产生了焦躁和自卑的情绪,受情绪的干扰,在处理班级的一些事情上不冷静,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导致了关系的紧张。了解到原因后,我开始了对她的三步心理教育法。

第一步:通过谈心,我向她指出她的思维方式是不合理的,老师对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会公平对待,不管你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

第二步:帮她指出情绪困扰和交往障碍的原因所在。不是同学们冷落她,而是她自己的心理在作怪。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与她用辩论的方法来助其认清其心理的症结所在,并放弃这些不合理的想法。

例如,有一次在她组织的班干部会议上,几个同学对她的决议提了几条建议,本来是很好的想法,她却认为人家在同她对着干,不仅没有采纳,还对人家耿耿于怀,结果,那几个班干部对她也是意见很深。我对她说:“为什么你总可以给别人提意见,而别人不能给你提?”“为什么大家认为很好的建议你却不采纳?”通过辩论,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是“想要别人都迁让自己”,也知道了只有平等待人才能与人友好相处。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每个学生的渴望,我们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心理的完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本站推荐)

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国家学校:骆大章

我是一位十足的金庸迷,对于金庸大侠笔下所勾勒出的英雄豪杰,渲染的情短流长无不赞叹。刚记世便被一部《射雕英雄传》所吸引,之后的许多年,看了不少金庸作品的影视,也看了不少原著。有一种感觉,无论影视情节拍的如何好,画面如何逼真,动作设计如何惊险,都没有看书更让人回味无穷。高科技不如一本书?并不奇怪,那是因为影视往往束缚了人的思维,能够想像的空间不大,而书给了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间。无论谁去阅读它,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对于书中的情节自己会勾画一幅幅动人的场景,想像人物的形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阅读文本的主体。对于学生在阅读文本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几年,很多教师都下大力气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究,也上了不少课,从中也谈到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突出情感体验,就此而言,我从中也有一些体会。

情感体验不是分析理解

阅读教学不是阅读理解,不是查查字词,画画段落这么简单,它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只是纯理性,甚至是机械地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犯错。曾听一位教师上《揠苗助长》一文。这位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圈画字词(学生的积极很高);其次就带着学生逐词逐句地分析(学生学得也很认真);然后让学生总结寓意(由于教师带着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理解,学生也能说出一两点);最后,课堂延伸部分,教师提出拓展性话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揠苗助长’这种现象发生呢?”此时出现了冷场。

在本节课中,这位教师在文字符号的分析、理解上下了大功夫,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字词的意思了如指掌,但为什么在尾声会出现如此的冷场?最后所提出的话题不是太难呀!事后作了一统计,本节课学生把文章整篇文章读完的次数只有可怜的三四次。学生虽对课文中的字词掌握了,理清了文章的思路,那只是对文章作了机械地分析而没有去真正感悟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少了!这位教师所犯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让学生多读书,他认为带着学生详细地去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就能给学生带来阅读感受和体验。殊不知他的这种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又回到了以文本为中心而非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又回到了理性化阅读分析的老路上去了。

情感体验要有价值取向

《课程标准》总目标讲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否则情愿不读书。

在一次校内的公开课上,听了《狐假虎威》这一课。接近课堂尾声,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他出示了两个问题:

1、老虎,我想对你说„„

2、狐狸,我想对你说„„学生回答非常积极。对于老虎自不必说,而对于狐狸,学生的回答很多。

“狐狸,我想对你说,你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别以为了不起!” “狐狸,我想对你说,你太聪明了,把老虎都骗了,我要向你学习!” “狐狸,我想对你说,你真棒!” „„

学生的回答很多,可见读了课文,学了课文,都有不少的情感体验,教师对此作了一一肯定,可谓热闹非凡,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提到了高潮。课后的评价认为是一堂好课,上课教师喜上眉梢。可静下心一想,似乎有不妥之处。《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而上面有些回答明显与寓意不符。寓言就是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向世人说明一个明显的道理。提示寓意,让学生去感悟寓意是教学的任务。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但应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去感悟,而不是对于有一点奇特的想法就认为是教学的创新。在这篇课文中,狐狸是被当作反面来写的,对于狐狸的做法,我们应该唾弃,而不是去崇拜、学习。

再如《狐狸和乌鸦》一文,有续写《狐狸和乌鸦》这一教学环节,很多同学写了狐狸第二次看到乌鸦嘴里的肉,用同样的方法或其它的一些方法又把肉骗走了。可见学生在阅读本文时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学生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在学习课文时没有得到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则寓言就是要告诉大家,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所以在续写时,应使学生明白,狐狸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应该向它学习,对于它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保持警惕。而学生续写时,出现的这种情况正说明学生没有领悟寓意,没有正确地感悟课文,竟然崇拜狐狸。对于像狐狸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惩罚,而不是让它继续行骗下去,显然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可见,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感悟课文,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体验应注重过程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想法”,读诗歌时“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中提出“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在平时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是各年段相互联系、按部就班、螺旋上升的,不能操之过急。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为了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能让听课者、评课者耳目一新,刻意地去追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一次低年级的评优课上,教师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了“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这两个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质上却很抽象、空洞,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往往捉襟见肘。因为此时谈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可以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更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这位教师此时有些急。

诚然,急了点或可理解,但摆起花架子就不可取了。如上面所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重在平时。有些老师为了能够标新立异,能够在评优课上有好评,竟然在上课前进行润色。这样在上课时,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进行很好的答述。

我想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应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教师打开学生的心扉进行良好的教育提供一把有力钥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注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情感体验。做到自然、真实。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宜川县职业中学 薛转琴

联系电话:***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物理学科消极情感成因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物理学科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情感。

【关键词】自身修养 师生情感 体验成功

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情感因素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问题。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是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某门学科感兴趣,偏爱它,乐于接收它,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印象就会深刻。从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去拼命地研究它。

三、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是很感兴趣的,因为通过初二物理课本引言部分的学习,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非常想学好这门学科,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二主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类消极情感的影响: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少的教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复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性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只顾自己讲、从来不过问学生是否能听懂,不要说发表意见,就连动也不敢动,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慢慢地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斯基说:“人在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加之物理本来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要求较高,在一些学生不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问题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被老师批评一顿,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追求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高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尤其是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喜欢哪个老师,就拼命的学习纳那门课,不喜欢哪个老师不但不学,还专门和教师作对,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地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受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地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学科情感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1、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有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再说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完善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纪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从权威的接授转向师生平等地知识交往。教师帮助讲解问题时,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回答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更容易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人类有一种强烈需要认同的欲望。当一个学生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时,会非常快乐。由此学生也会对能够认同他们的老师充满信任和好感。每个学生都是优缺点并存的,如果老师寻找学生的优点,也一定会看到学生的优点;如果老师寻找学生的缺点,也一定会发现学生的缺点,所以称职的教师都会看到学生的优点,并且加以承认,当老师承认学生的成绩时,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鼓励,也有了自信心而更加努力学习。

4、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

因为许多物理知识只要与现实生活一联系,不仅变得通俗易懂,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欲望,使学生具有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月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可是同学们说:“奶奶说这是天狗吃月亮”,从而使学生具有了纠正奶奶错误观点的本领,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中籽儿忘了耕地等于洒下种籽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下载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效应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效应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