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宜人格特质初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宜人格特质初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本身若具备一些适宜的人格特质,如真诚性、亲和性、理解性、稳定性,将会对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格
在现代的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中小学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保障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外,教师本身若具备一些适宜的人格特质,将会对培养学生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
在中小学的授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并不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需要进行考核检验的知识,也不需要学生额外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课程本身往往是以轻松愉悦的形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的适宜人格特质也会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真诚性、亲和性、理解性、稳定性。
一、真诚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具备真诚的人格特质是指教师以“真正的自我”面对所有的学生,没有伪装,不带面具,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学生之中。只有教师真诚的面对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信任、自由、舒适,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释放自己的心灵,敞开自己的困惑;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层面的交流,是一种深层的感悟,这要远远比知识的传授深刻的多。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我,学生才可能有所触动,甚至受到鼓励,在课程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并和教师交流,坦然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宣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其发展以及改变。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学生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应是心理教师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是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在课程中讲授专业的理论,缺乏和学生情感方面真诚的交流,就只能使课程流于形式,或成为其炫耀自己知识的手段。如果教师过分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永远保持权威和完美,以致失去了很多的真诚,就会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进而为沟通增加困难。因此,教师应了解自己,真诚的开放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接受。
二、亲和性
亲和性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拥有亲和力,并在身教、言教过程中体现出来并让学生感
受到,是教育技能的扩展和延伸。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通常都是心理现象,将其具体与每一位学生相联系,都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对与错的概念;教师所讲所授,也更多是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因此,要想使教师的导向被学生接受,教师的情感与学生融和,教师的亲和力必不可少。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亲和性,主要来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自由,而不是将自己的情感、意愿强加给学生。这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想要恰当的表现自己的亲和性,就要经常给予学生微笑、赞扬、以及关怀。微笑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能表现教师的友好态度,教师的微笑能给予学生鼓励,展示教师的宽容;赞扬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教师给予的期望,经常被人赞扬的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自信,更高的目标,更优秀的表现;关怀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体贴,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学生才能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三、理解性
中小学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个体社会化初步形成,一切人格表现、人生观、世界观都正在形成;初中阶段,个体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动荡,同一性慢慢形成。在人生发展的这些重要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极不稳定。学生无论是从行为,还是心理都将经历一些不同寻常的考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帮助学生解读事件、平稳过渡、顺利发展,接受学生、理解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理解学生,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倾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当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焦虑,还是身体变化带来的困惑,以及同学相处时存在的误解,甚至与家庭父母中存在了冲突。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寻求帮助时,作为心理教师,不同于他人的重要表现就是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即使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本身存在着问题。只有心理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外界,才能对学生的问题感同身受,对学生的心情产生共鸣。真正的理解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而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在学生叙述的每一个心理事件中,无论学生事实上对错与否,他都在不同层面受到了心理的伤害,每一个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理解,才能让学生完全的敞开内心的情结,宣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满,才能使学生受伤的心灵获得抚慰,进而重新理性的审视问题的原委,最终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展示着自己具有理解性人格特质的同时,不仅使自己成为了学生的良师,更是让自己变成了学生的益友。
四、稳定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格的稳定性更多表现在:教师情绪稳定而成熟,平和,自我调试良好、更少出现情绪失控;能面对现实,以沉着的态度应付各种问题;自律、做事严谨;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行为充满魄力。具有人格稳定性的教师能通过自己成熟的表现,感染周围的学生、朋友以及同事。人格的稳定性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是长期实践磨练的结果。
想要拥有稳定的人格,教师首先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从而获得自己的认同,学生的认可。其次,心理教师应该善良而博爱。有教无类,平等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教育成熟的重要体现。在教育与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心理教师拥有一种稳定的心态,教师会使自己更加平和、从容,也能对学生更加信任、宽容。当教师总是表现出理解和鼓励,学生就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心灵的自由度。最后,教师想保障自身的稳定与成熟,就应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只有紧紧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不骄不躁,才能在自身的教育生涯中保持鲜活的教育生命力,才能自信、成熟、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若能拥有一些适宜的人格特质:真诚性、亲和性、理解性、稳定性,就更可能获得学生的喜欢,成为一位称职的心理教师。这不仅需要工作实践中积累学识和修养,更需要教师全心全意对学生的喜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社,2000.3.[2]高明书.全国部分骨干教师个性特征的初步调查[J].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3):67-71.[3]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与素质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普兰店是第十七中学教工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数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康道成绩的同时,我还看到了诸多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开展此项工作数年,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样的,在多样的原因中,我们常常忽视一个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里所讲的不是指对每个学校配备的寥寥可数的几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教育,而是指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对全体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与障碍,还包括面向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的教育,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将康教育方法。
为什么要如同上述要求进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作如下的分析与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几年来,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报道出现不少。比如禽兽教师侮辱女学生,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残,教师职业倦怠等等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而我们又往往忽视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成为心理问题与障碍的高发群体。所以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传统的观点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对象不包括教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必须先教育好自己。如果教师自身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或障碍,还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让我们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第一,从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来讲,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把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加之有中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大部分人盲目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教育是平等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学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们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在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第二,从文化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来说,我们主张在文化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独有工作,而是全体教师参与进来的大工程。各科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学生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文化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文化课教师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文化教育课堂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阵地。
第三,文化教师作为主力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使我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在师范院校上学或考取教师资格时,现在的教师都学过教育心理学。这里所说的教育心理学往往不包括或包括很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所以教师队伍中的巨大多数教师掌握很少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这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就是
对全体教师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要树立新观念,补充新知识。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教育已经不再是狭窄的文化教育,而是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文化教师的积极作用,在文化教育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在不断的探索着前进,在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师队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教师心理健康和教学业务两方面着手,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一、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总数的5%;高中生约占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触目惊心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强烈呼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教师状况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层面很肤浅。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受传统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狭隘认识的影响,在校园里,有谈“心育”色变的感觉,误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问题,还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就是进行心理咨询,稍进步一点认为只要上好心理健康课即可。可见,学校对此项工作还很陌生,认识肤浅,认为该项工作可有可无。对于担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教师有如此的认识,何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辽宁省1999年的一项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32.18%的属于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有时失眠健忘、情绪不定、行为偏执、对人对己要求比较苛刻等;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表现为经常有上述症状;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一份值得深思的调查!教师的情绪和人格对学生构成直接的影响,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心里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心里不健康的学生。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据了解,北京市开展心理咨询的近30所高校中,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6:10000,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2:20000。城市高校师资如此匮乏,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想而知了!况且,现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由补救性为主转为发展性为主。所以,现实的师资状况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必须尽快提高整体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和实践证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所患的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引起的。由于一些教师在学生交往中表现的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倾向很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有时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发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对那些情绪经常失控的教师也有严厉的行政措施。比如,美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地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有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项关于初中师生关系的调查中,让学生按照“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试——与——的关系”的句式来自由填写,结果有34.7%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他们许多人的答案中把师生关系比作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屠宰、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等。这一数字使我们想到,在另一项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的比例,足以说明我们一些老师在师生关系上存在问题。有的老师已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把学生管老实了为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有的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打脖溜、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和生活态度
有些老师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有时可以差到一天一个地下:好学生一般都是班里的干部,差生很少有这种机会;好学生能经常看到老师的笑脸,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在犯了错误时能得到老师的谅解,而这些对于差生都无缘。这种感情上的马太效应给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消极的态度有关的。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错误的观念。
三、教育失衡,须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实际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心理教育相对应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开展情况上都远远不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绝大部分领导与教师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存疑义。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在普通中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了让人较为可喜的作法与进展。
在为此欣慰之余,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相应的老师身上时,我们发现:我们的工作还不全面、还令人忧虑,即在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却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心理教育这块沃土,如今在很大面积和程度上还是一片荒凉沉寂。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认识上的偏差,更有操作上的空白。虽然很多领导老师知道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可实际情况大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上而已,具体工作几乎为零。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还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有的学校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更有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他们认为教师是成人了,而且是教育人的人,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还有的领导说现在新课改培训任务这么紧,抓业务还没时间呢,还哪有时间搞什么西方人所讲的心理教育,中国几千年没有什么明确的心理教育,不也照样发展与进步吗?心理教育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一些领导虽然有意识,但大多只是做一些浅层次的工作,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专兼职
人员,有的虽有兼职人员,但工作实效很低。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就更不尽如人意了,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教师培训计划中也极少涉及教师心理教育的内容,教师心理教育还是教师教育的盲点。特别让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一些中小学校就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工作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应当讲,没有或忽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教育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不适应实际与形势发展需要的。心理素质既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又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同时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和无足轻重。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科学而认真地对待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转变那种做事只强调纳入议事日程,而不注重纳入办事日程的工作作风,要有“空谈误人,实干兴教。”的理念。
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处于相对失衡状态,必将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四、审视实际,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学习负担的日渐加重,以及交往中的困惑和身心发展所带来的烦恼,致使教师一时应接不暇,难以适应,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和迷茫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是很常见的。据国内有关专家的研究显示:我国教师的心理障碍百分比较国外教师和国内其它职业人员要高。一些教师工作不如意、工作不适应、生活有烦恼、家庭有困难时,如果能够自我疏导或调节,往往会从此走出心理低迷的阴影,不断进步,直至事业有成。但更应看到当教师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地调解时,常会导致工作上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还影响到家庭幸福,有个别的还做出十分过激的事。经长期了解与观察,我们发现普通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部分教师还没有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不能主动察觉,更谈不上积极主动调节了。并不乐观的现实让我们看到,教师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还要指出,我们常为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困惑苦恼时,往往忽略了教师心理方面的原因,如果在抓好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常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出费时低效的迷宫。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还应看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的师德修养差,道德水平低,时有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一时还很难彻底杜绝的以教谋私现象;一些教师出现了信仰危机,信神信佛的人在增加;一些人热衷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向网友倾诉心声,这些现象不单纯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问题,还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据有关部门的研究表明,现在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五、正反对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抓好。
实际工作中,一些注重教师情绪、动机、意志、情感等心理调控的学校与领导,常能使一些有心理障碍的教师尽快调整好心态,更好地成长与工作。那些心理上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教师在得到帮助之后,常常会主动要求进步,我们还发现:那些懂得一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一般都能有意识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下,在工作和成长上,他们大多会有不同寻常的表现。
相反,一些教师在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地调节时,在使自己处于心理障碍困扰的同时,还常把影响带到学校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去,这样不仅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记得一个小学规定:在上班时,老师不许乱窜办公室;不许在办公时,说闲话、闲聊天。学校出此规定的出发点是想让老师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但实际情况是:老师们的工作实效并没有比规定前有什么显著提高,一些老师对此还有抵触情绪,有时还把事情扩大化了,老师与领导间相互批评、指责时有发生,一时间弄得学校领导与老
师关系很是紧张。从心理学上讲,人人都有与人交流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不加区分地给予硬性限制,常会事与愿违。好的作法应当是积极导向,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趋利避害,争取在正当的交往中,提高教师们的合作意识,促进信息的有效交流,最后让老师们既能出色工作,又觉得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应当讲,任何忽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与行为都是对工作、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退一步讲,单从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健康、为了学校和教育发展的目标出发,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了;等到问题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也就是问题成堆时,那就说什么做什么都晚了,正如俗语所说的“积重难返”了。
总之,对比两种不同的认识与作法,我们要未雨缪谋,主动工作,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把思想统一到“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实事、好事”的认识上来。开展好相应的研究与实践,并要在学习与借鉴别人成功作法的基础上,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找到适合自己又切实有效的校本教育模式。如可通过开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室、请有关专家讲座、开通校内心理热线或网站等多种措施把教师心理教育这件事做实、做好。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要自我完善教师人格。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经常自省,不仅要明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状况更要有点“自我感觉”。对有时意识不到的问题,求得组织、同事帮助认识它、承认它,使自己保持心里平衡。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其次,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校还扮演者学生的“监护人”、“心理健康咨询员”等角色。所以,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这既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培训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慧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悦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愉悦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前者是从宏观上要求人应该达到的可能状态;后者是指对未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防御与抵抗。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身心。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比较多,目前比较多用的标准是: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 运动适量+ 饮食合理 / 懒惰+嗜烟+ 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1.时代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2.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包括对学生的人格、认知、情绪、意志、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4.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有重要影响
五、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好比是——与——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逃课事件)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教师要学会自我缓释,自我排解,自我放松,自我调节,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生活,悦纳社会,微笑着面对一切。想办法让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六、正确处理现实中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1.正确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积极调整自己的认知偏差。
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我。ABC理论:一个人情绪产生的根源不是由事情本身和结果决定的,而是由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即认知决定的。
2.树立合理认知,用睿智的目光看世界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悦纳学生
观念一:把学生当人,把孩子当孩子,把学生当学生
观念二: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详情请看《托起明天》)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还决定着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情绪特征和心境。……
3.要让生活对我们微笑,首先我们得对生活微笑。如何才能对生活微笑?
(1)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界又总是多变的。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痛苦,就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如果你有能力或条
件,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现实;如果你办不到,则想办法改造认知,从心理上接受现实,随遇而安。(如进不了城,职评失败,经济拮据……怨天尤人毫无用处)做到这一点,就能从许多无谓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
老师给一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回信:教师工作又累又苦,报酬和地位不太理想,这都是事实,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鲜花和掌声也很少会光顾。但是还有一种事实,教师工作能得到其他许多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发奋努力出类拔萃,鲜花和掌声也可能会环绕你,这是其一。其二,当年你高考填报师范院校应该是自己的选择,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不过现在还有第二次选择机会: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选择,假如你有机会和能力,可以重新选择,假如你没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那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心平气和地走上教师岗位,既随遇而安,又不甘沉沦,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尽可能追求卓越。这样,你也能从中得到幸福和快乐。
(2)合理宣泄,缓解压力
1)找人倾诉(找个听众,心理热线,信手涂鸦,写日记)
2)自我宣泄(退化行为:大哭,大喊,摔打废弃物)
3)音乐调节
4)运动调节(消耗体能,转移注意,释放消极情绪)
(3)审时度势,学会放弃
主客观条件所限,人的大部分需要是得不到满足的,很多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在经历了多次努力仍然失败的情况下,应该审时度势,准备放弃。
决定做某事是勇敢和果断,下决心放弃做某件事,也是一种勇敢和果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太贪心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条件所限,舍熊掌而取鱼也;有时候,鱼和熊掌概不可得,安贫乐道,青菜豆腐汤足矣!
有些生性要强的人,什么都想得到,各方面都想比别人强,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如果非要做到不可,就是给自己设置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的一生注定没有快乐可言。如果能够及时领悟到这一点,毅然放弃这个虚幻的目标,就会一下子如释重负,轻松自如。(一个非要评特级教师的老教师,如同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制作了一副心灵的枷锁。)
(4)自得其乐,自我放松
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每当我们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弄得疲惫不堪时,当我们遭受重大失败的打击,觉得人生黪然无光时,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找到乐趣,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精神得以松弛。犹如心理按摩。
4.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学会尊重人
★ 以诚相待,善于帮助人
★ 学会赞美人,欣赏人
★ 学会容人
5.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转换思维方式
★注意力转移方法
★“精神”自慰法
★学会放松训练
6.正确认识挫折,增强抗挫能力
★要有心理准备,不怕挫折
★学会自我克制,增强自控能力
★情绪合理释放
★代偿法:最常用的格言有:“知足者常乐”,“吃亏者常在”,“失败是成功之母”。
7.学会合理休闲,保持身体健康
★加强身体煅练,增强体质
★要劳逸结合,防止大脑过度疲劳
★加强营养,科学饮食
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太阳是同一个太阳,不同人生观的人眼里看到的,内心感受到是却是截然不同的。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内心是充满阳光的,性情是开朗乐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业也往往是蒸蒸日上的。具有消极人观的人,内心是灰色黯淡的,性情是悲天悯人的,生活是味同嚼蜡的,事业也往
往是举步维艰的。正所谓,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这一哭一笑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对生活的认知评价。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做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大家互赖共勉!
第四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各种浅显的实例加以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以下一点感想。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所以,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工作热情。但是,在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另一方面,由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准时足额到位,教师住房不能得到解决,而且医疗条件极差,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和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太多的诱惑,很多青年教师总是会摇摆不定,对自己的选择进行重新思考或则提前出现职业倦怠以致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消除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呢?使教师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
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 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同时自己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1、在定期心理咨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确立人生目标”、“职业选择”、“职业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调适”等贴近学生需求的专题,消除和缓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2、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测量和人格分析。
3、建立心理委员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培训辅导。
4、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开展团体训练和团体心理矫治,防止其发展蔓延。
5、完善“校园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6、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努力使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心理实际,注重实效,同时针对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确保全年不少于5场。
7、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自学、参加行业人员培训和定期内部业务学习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2、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测量和人格分析。 3、建立心理委员联系制度,定期组织培训辅导。 4、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开展团体训练和团体心理矫治,防止其发展蔓延。
5、完善“校园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6、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努力使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心理实际,注重实效,同时针对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确保全年不少于5场。
7、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自学、参加行业人员培训和定期内部业务学习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8、为了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我们继续定期编写和分发“学生心理自助材料”,同时编写“心理健康辅导材料”等系列材料,争取在年内完成《高学生心理信箱》、《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专家谈心理健康》三种“心理健康辅导材料”并投放到学生手中。
9、做好新生心理调查,加强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学生的后续治疗和监测,努力建立稳定长效的心理监测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10、认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1、开展学生职业生涯研究,加强对学生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的教育和指导。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的学习培训,我收益匪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心理学产生无限的崇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着更美好的期待。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十二年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并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按能做到心理学的要求办事。并注意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时为学生在为人处事与人际交往方面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师者当为范。
2、一定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二、时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材,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下是我在此方面的一点粗浅的见解:
1、应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这样的话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存在心理问题。然后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定,并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成长。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教育,更重要的是靠家长的悉心栽培,因此家长的心理健康也相当重要。很多家长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是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的。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4、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可以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觉得收获特别的多,对自己的帮助也很大。也让我明白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做基垫,自如的交往能力为桥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充分的知识储备为先导,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为理念,踏踏实实地落实心育目标!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三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总的来讲,这三天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课程安排让我的体力上感觉疲劳,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课。快乐是指心灵上的,也是此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也因此对培训有了依恋之情。本次培训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亲自体验到了心理活动的乐趣、接触了新的事物——沙盘游戏,在培训中得到了专家的启发、坚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标、认识了几个同行朋友。
在这次培训中,高级讲师温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戴着眼镜,肤色白皙,讲话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讲课时,每当讲到激动时语速很快,还会时不时的问问我们,“我讲清楚了吗?”“你们明白吗?”,当讲个案时,他语调会很柔和,叙事能力很强,他的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温老师的心理辅导的个案记录,当然出于保密原则,我们只看到了温老师想让我们看的部分,仅仅是快速的浏览,这就带给我了足够的震撼。个案记录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记,花花绿绿;洋洋洒洒的记录好几页纸,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温老师在活动和讲座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话语阐述。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时,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镇定自若。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工作中,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你碰到孤傲的人时,想想这句话,也许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骄傲的资本了。对待我们的来访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走进他(她)的心里,了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帮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短短的三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也有人预言“心理卫生将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党的的又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心理品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人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为了减少教育的障碍,我们应该首先来检讨一下自己的心理。可能你因忽视自己的优点而自卑心态严重;可能你会因同事比你强而产生强烈的忌妒情绪,也可能你会因生存的压力而终日愁眉紧锁、内心焦灼,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心理空间阴暗不宽敞,变得心胸狭窄。
我们已经经历过是是非非,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的多,我们可以通过冷静的思考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通过意志的磨砺改善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创造张弛有度、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方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如果你心存自卑,请尊重你优点,把眼光投向浩瀚的世界,走出封闭的自我;如果你因薪水太少而烦恼,请把你的物质拥有和消费降低一点要求和标准,以“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淡然、怡然心态去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你因学生的无知和调皮而愤怒,请你用心思索你的学生,竭力发现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你将从中发掘无限的了趣,教育会变成一种“享受”……
只要我们保持对自我现实的清醒认识,对自我价值的理性把握,对自我事业的充分悦纳,我们就能够以平和而愉悦的健康心态面对我们的.学生。
二、走进孩子,捕捉孩子的不健康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世界没有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念模糊,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其容易走向心理“弯路”。我们要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困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孩子的不健康因素,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每一个生命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世界。只有我们深入了解学生,平等的和学生交流,倾注我们的真心真爱,和学生心理相容,才能有机会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解除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碍。
有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她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家,但从她还不能记事起就生活在充满战争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因为她不明白的原因三天两头打架,妈妈因不堪忍受现实的刺激,开始了无休止的“逃亡”生活,但最终还是以神经错乱收场。而从此她的孩子便在缺乏母爱的打击下长大。她变得孤僻、害怕、失落、封闭、自卑,当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的妈妈时,她总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心藏起来,从不插言一句,深怕有人问她家里的事情,回到家总是不自觉地长吁短叹,有时候还会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哭泣。但作为一名学生,她的成绩确是名列前茅,她敏捷的接受力,刻苦的钻研精神得到了任何一届老师的称赞和器重。但是,没有人真正明白她内心的压抑,为了掩饰自己,她只顾闷头学习,对学习的执着使得大家没办法打扰她,她成功地掩藏着自己,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她最终上了大学,但是从小养成的孤僻和自卑却始终困扰着她,使得她对交往有着由来已久的恐惧,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个完全具备成为优秀公民的孩子,就这样生活在无法抹去的阴影中。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醒。如果孩子的家庭因素无法改变,作为老师如果能及时发觉孩子的异常心理,了解孩子的生存背景,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敞开心扉,以正面的教育影响她走出黑暗迈向光明,她必将会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杜绝“私心”,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我们可以在心里青睐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但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我们的行动展示在全班孩子面前,甚至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某某成绩差、某某一贯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我们班有一个烦叫星星,总会闹出一些事来。一天,他一脸委屈地走进办公室说他挨打的事。看着孩子无辜的样子,我没再怀疑他是不是说谎,找来相关人员一问,果然这次是被“冤枉”了。不过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了解到一条重要信息:这个班里的烦,还叫别的小朋友不要追着打架。上课铃响了,我带着这个“重大”的消息走进了班,把星星的“事迹”,大大表扬了一番。说他是本周学校倡导“创建文明城市我先行”活动以来,第一个行动起来制止不文明行为的人,我在昨天已经发现了他在改变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他也会做好事,同学们不要以为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要以为什么事都是他的错。”等我说完,一个孩子举手了,本以为是告状的,一听结果是:“星星昨天看见了一个废瓶子,他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了。”又有孩子举手说:“星星看见别的小朋友打我,他叫别人不要打我。”“原来星星做了那么多好事,不是你们说我还不知道呢!你们觉得星星好吗?”孩子们齐声高呼:“好!”“那小朋友们鼓掌表扬表扬他。”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我告诉孩子们:“以后小朋友们也要向星星学习,多做好事为文明城市建设献一份力量。后来,星星的事被学校知道了,还把他名字写在了学校的表扬栏里。渐渐的星星成了一个爱做好事的孩子,和大家也能和睦相处了。我不敢想象,如果那天,我不问青红皂白,劈头训斥星星会是怎样糟糕的结果。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心理辅导的准备,在掌握相关的心理教育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之前,首先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的。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离开了真情、真爱,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无稽之谈。作为教师,我们要携起手来,为培养新一代“四有”公民,贡献自己的智慧。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 ,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包括xxx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 ,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 ,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xxx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 ,他们要求给予指导 ,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 ,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 ,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五)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短短的两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形象就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努力做一个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的教师,那样,我们将会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老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现在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么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直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平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比如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积极对待;面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己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老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面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现在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种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学会调节问题矛盾。比如空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释放压力,比如通过运动,通过听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8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习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
通过阅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比如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由此看来,教师健康地心理对学生影响巨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调整自我,努力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好老师,正像有人说的: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我们可以利用今天;
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力。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
教学以来,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的互动交流,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而又撼人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不是如出一辙吗?通过培训,让我走出了这个误区,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中自觉地应用着现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虽然整个培训只有短短几天,但我从中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到受益匪浅。它填充了知识的盲点,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
感谢xxx省教育厅为我们基层老师提供了如此好的培训机会,作为心理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过去几年里的高中学校基本上是很难找到能真正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今天作为高中心理教师来到著名的学府西南大学感到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意味着自己专业的地位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任重道远。也非常感谢西南大学的相关领导和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非专业的老师初步了解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技巧、原则,也让心理专业的老师再次巩固了相关知识并肯定了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创新的思想和想法。总的来说,这次培训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信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专业老师而言就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对未来的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
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各位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班主任老师也是尽心尽责、不畏辛劳,尤其是覃老师,对待每位学员都很热情。
张大均教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为接下来的培训作了理论和框架上的铺垫。冯维教授的《高中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维护》讲座中选取了网络上流行的一些话语和顺口溜,语言风趣幽默,道理深入浅出,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维护教师自身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刘衍玲老师有感冒声音沙哑但应学员们要求仍坚持上课到12点过才下课,互动和答疑也很有专业特色,让非专业学员得到了感悟。黄蓓老师《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讲座内容丰富,课件清晰。班主任覃老师待学员真诚热情,给我们了解相关信息提供了许多的方便。
由于前来参加培训的老师心理专业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个别非专业老师反映有些重要的地方跟不上。因此建议培训学院能否征求培训老师的意见为每位学员在课后能提供相关培训资料(文字的、光盘课件、音像资料等),方便课后温习巩固。在晚上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这一环节,建议能观看高中心理健康课的课堂实录和心理剧等资料,而不是看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或日本专家的与高中教师接触的不太相关的内容,如果有可能播放西南大学自己拍的心理专题片也好。
学员们感觉到认识具体心理咨询、心理课堂的过程、技术机会和时间都太少。有些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操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希望能在往后的培训中有机会接触到。
作为曾经专门去深圳学习和体验回来的老师,本人也于今年6月赴四川地震灾区之前在成都参加了来自香港的李中莹老师培训,建议在培训组织中,能将培训学员进行较细致的分组,以便学员们能及时讨论总结、互助提高。
对给予学员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3
四月的春风,染黄了油菜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乘着彩色的和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赴河南新乡延津县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历时一周的封闭培训,阳光组的八位教师一起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理论讲解,积极参与了体验分享,精心挑选了作课任务,熬夜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利用听课的零碎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终于,我们呈现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听课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课上与课下的互助,组内与组外的交流,学员与专家思想的碰撞,培训者与受训者情感的交融,所有的一切,让我们受益匪浅。本次培训意义重大,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习纲要,明确目标
在心理咨询中心,我们聆听了专家李晓玲老师的讲座,重新学习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是重大的。
二、亲近其师,探索其道
李晓玲老师先为我们讲述了发展心理学有关知识,她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动因,进而讲到心理发展过程。李晓玲老师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时,总是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做诠释,比如"心理学就是你舒服别人也舒服的一门学科"。李老师用温和的语言娓娓道来。我们不由得暗暗钦佩老师扎实的学识,这样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的教育标准"等知识,我们全体学员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其要旨。确实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工作中就要像李老师那样,把最佳的情绪带到课堂中,让学生看到老师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一面,让老师传递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无时无刻都在感染着学生的成长。
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那高深莫测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有趣。例如,李老师用扁大哥的故事表述了我们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做一名扁大哥,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我希望自己像李老师那样,助人自助,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学生,让我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希望我能够做到!
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团辅活动知识。比如热身的"拍拍操",培训的学员从开始的不连贯到整齐划一的节奏,也说明熟能生巧,强化训练不但可以增强记忆,而且可以得心应手,增强自信心,提高专注度。
在团辅实操活动中,专家郭连群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团辅的性质,团体咨询的应用领域等理论知识。团体活动的基本环节:破冰——主题活动——活动成员自我探索,彼此了解,充分分享——回顾总结,升华感受。为了让学员体验团辅活动的魅力,郭老师让学员分两列报数,1、2、3、4、5、6为一个周期,重复报数,口令相同的学员编为一组,这样六个活动小组迅速组建。郭老师先讲规则,他多次重申“大家听清楚了吗?”。大家在郭老师的指令中,体验了“乌贼和鸟鸦”的活动游戏,在笑声中,学员们增进了友谊,也体验了专注的重要,体验团体协作的快乐,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小小游戏,快乐无限。在学校生活学习中,我们的学生也会遇到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心理压力,我们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预防为主,给学生排忧解难。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4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我想讲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试验者从几个班中随机抽取出一些个学生,这些学生有学习好的,大部分是平平常常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差生。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学生有特殊的潜能,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一年之后,试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真的个个成为了优等生。不管原先的基础是好是差,每一个学生都比他们原有的水平有了极其显著的进步。试验者将试验的真相及试验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们也相当吃惊。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可见教师的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啊!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
20xx年的12月我校对全体教师开展了班主任培训工作之心理辅导技术专项培训,并于教育局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技术考试。通过几位我校实力雄厚的心理专项教师对我们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心理辅导技术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我受益匪浅。
作为师范学校院校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我们都学习过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但是那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上,很难切实地与现实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运用,而现在通过在职岗位上专业人员对我们的培训以及各自现有的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的结合,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人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正常状态指的是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不平衡状态指的是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我们不但教授给学生知识,还务必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时刻准备着。那么在平时我们就得扎实专业技能与掌握心理健康常识与掌握相关的心理辅导技术,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在没出现问题前做好预防开到工作,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