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见习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1.如何吸引学生进入佳境
课程计划制定者基于社会的、数学的、学生的未来需要,提出了学校教学的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作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八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题解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
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2.如何启发学生自己的思维
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知识嚼烂再喂学生,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的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不赞成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的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辅以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但结果是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的栓住,没有机会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疑问,遇到新问题常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不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以下八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作好准备,教师有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 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
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3.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学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数学。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
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在课堂上还要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到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改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的很清楚,避免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辩明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不适应?师生之间的感情渠道不畅通?还是班级的学习风气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中的一种,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教师怎样问学生,其实另一方面,即教师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为此,教师首先要经常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学生一些产生问题的方法,比如,认真观察式子、图形或数据,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概括出某些猜想,这些尝试将已有的问题、结论推广到另一类似的其他情景,提 出某些猜想,这些训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4.如何管理教学课堂上的学生
专心于学生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铃响后不急于讲课,而是用几秒钟的时间,环顾全班,集中学生注意力。这种短暂的沉默也常用于治理涣散的课堂气氛,教师略带生气的眼光能制止一些不守纪律学生。不过,这种缄默式的管理适用面很窄,大多数情况还需教师口头干预。比如,一位学生给出一个离谱的回答,其他学生不禁哄堂大笑,这时,教师不能附和,应尽快寻找原因,是学生没听清楚问题?是学生发音不清晰引起大家误会?还是学生上课不专心,走了神?如果发现错误中有合理成分了,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为学生补台,让大家都受到教育和启发。有时,教师自己也会犯些错误,如果是较严重的错误,那么教师除了立即改正外,还应真诚地向学生们道歉,展示数学工作者严谨求实的美德,切忌以势压人,强词夺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运用“小步子”的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跟得上;有的教师则寓教于乐,让学生完全投入于有趣的活动中;有的教师精心设计了变式训练,带领学生品尝数学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像这样学生也就不会去违纪。
5.如何巧妙引入和创设数学课堂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筋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如果一堂课“引入”的好,就等于上好了一半的课。我认为,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有兴趣,思维启发的速度快慢,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创新设计教学情境是每一个教师教学设计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科学的情境设置可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 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让学生面对适应难度,经受考验,体验成功;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迁移,发展,拓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获取新知识。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项技术,在数学时代的今天,要学生掌握着数学技术,就不能去凭单一的说教,而要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新体验中领悟知识的来源,实践真知,真正的知识需不断地实践运用,不断地体验反思。才能内化自己的知识,通过体验知识,能有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6.如何组织学生探究问题的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历过探究,思考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思路是捷径胸有成竹。有些教师就曾因为随口说出“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而盲目地与学生一起探究,结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保证每位学生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就已经掉队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确任务阶段宁慢勿快。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常常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以但繁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好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做一题多解的探究奇思妙想不断涌现,这时往往最难控制教学的时间,不过,“保底不封顶”的原则应该遵守,教学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学生的创造成果要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课上没有充分展示的可以通过类似: “学习园地”的渠道公布。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有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7.如何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光听不做、不讲、不练、不背、不经常地复习,就算听懂了也会忘记,难以消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操练和复习中都会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强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反思。首先应利用记忆规律,无论在新知识的探究阶段,还是在巩固和强化阶段,教师都应该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巩固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巩固和强化的常见方法是解题,教师设计安排的题目有剃度,不过解题应不仅仅限于完成书面习题,有时也可以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变化的学习方法比单调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8.如何结束一堂教学课
尽管有时因为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不得不草草收场,但其实这一阶段仍然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首先可以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先回答,教师再归纳和小结,再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错误,赞扬在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他们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顾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适当引申,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带出下节的课题,埋下伏笔。
第二篇:教育见习反思报告
教育见习课反思报告
见习地点:长春市实验中学。
见习班级:高一(十九)班和高二(十八)班。
见习内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评卷和文明史观测评卷。
见习时间:2013年4月17日——19日。
见习目的:了解教师教学的基本流程,增加个人教学基本经验,多学习关于教学的实践知识和积累经验。了解现在中学教学的基本状况,为自己日后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奠定基础。希望在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熟悉教学流程,在日后的实践中越做越好。
见习情况:长春市实验中学建于1923年,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长春市唯一的公办标准化住宿制中学。我们班级负责人将所有高中历史课堂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教师发到我们班级的群里,由每位同学自行决定,我们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见习,这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方便。我们各自选择不同的老师,经过课后交流对于教学过程中亮点突出的老师可以交换去听,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体验,随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在每次听完课后,我们对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弥足自己的不足,以便日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此外,我们还与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是我本次教育见习的反思与收获报告,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正。
总体概况
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年级、不同层次,有平行班、重点班,目的是全面了解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时在教学方法的应变和历史教学在不同层次面临的不同问题。我们见习的时间正好赶上学生刚刚月考完的一周,老师一般讲测评卷,与我们最初的见习目的有所出入,但总体效果还可以接受。虽然在不同的课堂上听着不同的课,但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角度和深度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必须因材施教,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尽一致,在引导和解释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总体情况。重点班的同学基础要好一些,在讲测评卷的时候,老师所选讲的一般是重难点的一些试题,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一般小组讨论便能分析出问题所在,学习氛围较好。平行班的学生,老师一般要多次强调知识点,点明重点重复讲授,甚至纠正个别同学的发音和错别字,有时候老师还要维持课堂纪律,防止学生溜号。重点班在高一下半学期就进行了文理分科,消除了由于重文轻理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也是个大胆的尝试。许多高一的课程里对于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课程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高考、现实就业的弊端,只面向会考,将很多问题留给高二,不但加大了教师的压力也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在高一阶段就进行分科,学生就不会为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感到痛苦,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基础,为日后的学习减轻负担。此外,教师还要拓展自己的视角,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拉近距离,掌控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很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自己的教学方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弥补。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
1.基本功
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要做好一名老师,不管哪一科,我们都必须有很好的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必须有丰厚的知识,能够应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实验中学的老师给我的印象,首先就是基本功扎实,教学准备工作充足。目前,我国很多中学,多媒体还没有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教师的基本功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市实验中学看到的老师的讲写、表达能力和牵引技能是非常优秀的,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高一(十九)班的历史教师赵嬴老师,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中的罗斯福新政时,补充大量的史实系统讲解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包括一些著作的重要思想,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反映出的自由主义政策。高二(十八)马凤娟老师在讲文明史观时,同时还举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再者,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都是非常熟悉的,能够及时指导学生知识点的把握。当然,最基本的板书,老师们也都是很有条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态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非凡的影响力,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因此,好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认真,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市实验老师的教学态度是非常合格的,只有极个别老师因突发状况或者个人因素表现的不够理想。对学生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敬业爱业,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告诉学生怎么学,怎么能够学的有效率,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市实验中学的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到位,比如赵嬴老师在讲测评卷时,会告诉学生在做选择题时,首先看选项是否符合史实,然后看是否符合题意。马凤娟老师,则是告诉学生注意找关键词。在见习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有些老师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自己的总结将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组织成有规律的知识体系,这很见老师功底,不但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还要有趣味性,避免混记和错记。再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一切向成绩看齐。成绩不好会给学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老师就需要耐心地一点一点帮助他们找到自信,适时地鼓励。市实验老师还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用小的进步来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热情,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教师要有个人魅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制度,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我们敬重那些关心我们、态度和蔼的老师,为了让老师高兴或者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会努力学习,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例如市实验的赵嬴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既敬又爱,讲课很有特点,讲解方式多种多样,能够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适当的点评和鼓励,并且尊重学生的思想,又作些指导意见,给学生参考。还有的老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能够把学生需要的东西及时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解惑,不让他们厌烦学习。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教育见习中,我不认可的地方: 1.教育冷暴力的存在
教育冷暴力,指的是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教育冷暴力严重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学生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教师对学生采取冷暴力惩罚学生,会使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使学生自我认同感、他人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下降,从而造成学生的性格扭曲和心理的孤寂自闭。市实验中学的个别老师会对学生语言上、表情上甚至提问问题上,将学生划分等级,有些学生已经丧失信心。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考试绝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中老师讲课或评卷时,告诉学生哪些是考点,哪些是可以不用学的。这无疑告诉了学生除了考试内容,其他的都可以不学。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学习的知识只是为了考试,当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考试可以作为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是最终目标,找到合理的教学方式,高考自然会水到渠成。
第三篇:教育见习总结与反思反思
见习总结与反思 期待中的见习来的匆匆,去的也匆匆。远离高中生活的自己已经不习惯了早起,所以第一天感觉到压力很大。但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天还是迟到了。这就给自己一个警告,凡事都要早做准备。进入见习的地方——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肃静,也听老师说了这是个很不错的学校,所以很紧张自己的言行举止。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小心翼翼的就像个怕犯错的孩子。所幸的是,自己的指导老师是个说话爽朗待人不错的老师,自己的神经瞬间松了很多。伴随着听课的进行,我对这所学校的教师、学生、文化、生活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天跟着张老师听了三节课,顺便帮老师批改了作业。记得第一节课前张老师给我们说,文科班的化学你们听不听都行,我就是照本宣科的念。但是这节文科班的化学课给我的感觉并不是这样。张老师把课本读的“声情并茂”,还强调了几点重点知识,还渗入了化学趣味故事。我觉得好多老师在文科班上化学课都是心不在焉,许多知识点都是一嘴带过,草草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一节课。我想这也许不是教师的本意,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我觉得既然在文科班开设了化学课,就一定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对文科班学生的价值。我发现一个老师用同样的PPT讲同样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班级就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就特别佩服老师对课堂的这种把握,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通过帮老师批改作业,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回答问题也很自如,但是在做练习题时还是会犯种种错误。所以,学生应该是在错误中成长,通过总结反思达到对知识的提升。
第二天听了高一化学老师的集体备课,是其中一名老师主讲,其他老师听。首先是说的教材分析,其中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又说了几种引课方式,其次又说了习题巩固部分并且说了每道习题的设计意图。其实我觉得她们备课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没用见到所谓的主案和辅案。而且老师们关于新课讨论的并不多,主要讨论的是将要到来的期中联考,因为不是他们学校出题,所以就讨论了出题学校可能出什么题,然后又根据他们学校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以及做题弱项展开了讨论,并打算针对问题结合考试进行各个突破。其实我们在理论课中一再的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分数已经不是学生的命根。但是在一线教学中,一切还是围绕着分转。其中一个老师还说“期末考不好没关系,顶多难两天也就放假了,可是期中考不好的话,就会被领导天天叫去训”。针对分数和新课改的要求我还是很矛盾的,理论上自己也明白,总得有人要先做出改变的,可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就要承担学生分数低的风险呢。一个好老师在新课改下也能实现成绩的提高,可是不免怀疑还有那么多老师在止步不前,我能不能实现这样的跨越呢?尤其地我们那样一个考试大省来说,能不能放弃对分的追求呢?能不能得到领导和家长们的认可呢?其实看到二实验的学生们,我还是很羡慕的,感觉他们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视野是开阔的,思想也是五花八门的,感觉他们是那么的自由和无拘束。紧接着我就听了主持备课的刘老师在实验班上的习题课,老师不单单针对题讲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题型并说明次类型的题目如何做。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老师能抓住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问题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最合适,学生回答的非常活跃。而且老师能够有一道题引申出更多的题,深入到更深的层次,并总结出多种解题方法,我觉得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以及对问题横向和纵向的认识与比较。可能这个班是实验班的问题,学生们反应特别快,所以老师的节奏也很快。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学生只是在专注的听与答,也许当时能够听懂,可是不记笔记的话也许过时候就会忘,所以应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值得一体的是还听了一节物理课,物理老师是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女教师,我就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能镇得住那么活跃的学生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个老师讲课很有范儿,很干练,她是我听了两天课第一个写板书的老师而且还写得非常流利漂亮,而且课讲得逻辑性很强。我就觉得一定要养成一种让学生适应的“上课习惯”,从一开始就要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自己的教学路线,想好自己要与学生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是认真的,但有的是在捣乱,当时我就在想,作为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老师要怎么对待学生课堂上的提问呢?是不是就只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给予注意呢?那对其它的问题和提问题的学生怎么样对待呢?我想内心的疑问不会有明确的答案的,也不会在那个老师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这可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见识。还听了一节怀有身孕的老师的课,也许是怀孕的缘故,老师完全使用PPT讲课,而且与学生们的互动也比较少,只是站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念PPT,然后让学生记笔记。我想作为未来的女教师找工作时的弱势会不会就在此。但我想,既然有这种偏见,我们女性同胞们就要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尽量上好自己的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珍惜,用心去呵护,用心去照顾。这里的老师在讲新课时知识线走的特别好,逻辑特别严谨,设问也非常好,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且采用“面质”的说话技巧,能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下想问题,能够达到一种对知识的升华。还听了一节男老师的课,他讲的化学课非常幽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位老师还是班主任,他在提问的时候都直呼给学生起的小外号,特别亲切。而且这位老师上课不用教材,就能把知识点和定义解释的特别清楚到位。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肯定要有很多年的经验了。在敬佩之余,也不免感到压力,这是不是要对年轻教师要有更高的要求才能达到同层次呢。
还听了两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讲同样的课程,突然感觉到了差异。其中一个老师是用PPT讲的,感觉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强调哪些知识点重要,然后是学生在忙碌的抄笔记。我感觉这样的课堂没有活性,太死气沉沉了,学生们也容易听得比较疲倦。在听课的过程中,同时也听到了下面学生的不情愿,这样就威胁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是很重要的,喜欢了老师就会开始喜欢化学课。而另外一名老师的讲课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老师首先用了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而后根据同学们的认识介绍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这位老师是个有经验的老教师,带的也是重点班,讲课方式却并不老套,听起来很有新鲜感,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老师在讲新知识点时会复习很多以前的知识,而且用的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觉得让学生通过比较能更好的记忆,通过回顾能更好的师生互动。而且这位老师讲的并不止留在新知识的表层,而是更能深入。我很佩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教学策略却是处处有新意而不拘泥于一贯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天听完高二化学组的备课,备课组长让我们这些见习生说说他们教学中有什么不足,让我们提些意见。大家也说了很多,但并没有意见都是优点。我当时在想,我也说不上有什么不足,但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感觉他们的师生关系都很好,我就想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呢,我可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又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化学老师呢?我肯定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我会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的老师呢,是沉稳型的、幽默型的还是什么样的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也会在以后的日子注重在“塑型”方面的培养。归纳来说,市二实验的老师分两类上课模式。其中一类是每个学生都有学案,通过老师的讲课,边记边听,上课气氛很活跃。另一类是用PPT讲课,老师的主动性太强,有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像是注入式的课堂,容易造成倦怠。但是上面两类模式老师都没有板书。这也是我不明白的问题,听了好多节课了,还没有见那个老师把板书写的很正规的,都是在黑板上写些学生不会写的化学式,有的干脆什么都没写。我觉得这样的课堂缺少条理性,有板书会更清晰明了。
最后听了一节化学公开课,感觉跟我们在上理论课时观看的视频还是有所不同,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哨哨,而是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其实有时我在想,高中一节课四十分钟,已经很短了,如果再引几分钟的课,如果引课内容能贯穿整个课堂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这位引课而引课就感觉太没必要了,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很感谢市二实验能给我这次机会,也很感谢老师为我们的精心安排,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通过老师与老师间的横向比较,我认识到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是一位威风凛凛的教师。通过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时的纵向比较,我认识到了老师的教学机智。通过听高一与高二的课,我也认识到了知识上的衔接与递进,学生的思维变化,学习方法的选择等等。同时,一个星期的见习给了我思考的空间,让我向一个化学老师的角度转变。以后还要继续成长,把从一线教师哪儿学到的,感受到的应用到以后的教学理论课的学习中。把积累的我,成长的我,奉献到以后的工作中,奉献给我的学生。
第四篇:见习反思
见习反思
2010年8月30日至2010年9月12日是我到贵州省麻江县第二中学实习见习的时间,在见习的这两个星期内,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教学上的方法与技能,还有班主任管理经验。我态度端正,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教学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教学,教育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职业的意识和情感。
见习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次会议,尽快投入新环境当中,了解学校、老师、学生,坚持每天认真去听课,做好听课笔记。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由52人组成的集体,很幸运这个班是年级的前两名,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我知道我必须化压力为工作上的动力,才能带好这个班。第一天晚自习时做完自我介绍,第二天开始接触他们,我从指导老师那里也了解到了许多学生的基本情况,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兴趣爱好,甚至一些家庭背景。我默默的记下,因为作为实习班主任的我有必要了解这些状况,以便以后碰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一周内,我除了做好听课记录以及坚持上早晚自习,也开始试着接触、了解一些学生,更多的是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第二周指导老师开始让我学着管理班级,包括纪律、卫生等,严格按照麻江县第二中学操行分评定细则去强化班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觉得这些规定虽然繁琐,但是很有必要,毕竟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弱,老师加强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德育,能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过守则在这,还要看一个班主任怎么去实践。这几天,我明白作为班主任还是要有一些语言艺术和处事能力的。首先,班主任工作虽艰辛繁琐,但要有满腔的热情,做到严厉、尊重,细心;其次,精心制定班级计划,抓好班干部管理工作;最后具备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任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善于和家长沟通。
这些是我见习期内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至于学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我从指导老师那里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的。
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比起我们那时作业任务确实重一点,不过我认为还是很合理的,比如说我们班中午天天要练字,我觉得这样对他们以后很有帮助。还有就是我们班的一些语文常规作业,包括古文默写与翻译,词语听写,每课小测验,文学常识、理病句以及易混淆字。这一切我很认真的记好,我想不管是对现在的二(6)班,还是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带的班级,在工作中我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对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会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除了这些,我在听指导老师上课中,也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比如设计教案,让学生多多动脑筋,设计更多开放式的题型,激发学生思维。而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中,要有应变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见习的这段日子收获不少,我要感谢我的2位指导老师——姚老师和陈老师。下周我就要开始第一次走上讲台上正式课,我会汲取老师的上课经验,用心钻研教材,上好每一堂课。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07级汉语言文学(3)班
沈丽芳
第五篇:教育见习课反思与收获
教育见习课反思与收获
今天的教育见习课上,我们观摩了周老师的生物课教学视频,内容是鸟的生殖和发育。周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为之深深折服,受益良多。以下我将简要概述周老师的教学过程和特点:
一、情景导入
周老师利用情景导入的方法把新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先让同学们观赏几幅富有春意的图片,并让同学们开动脑筋用一个四字成语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最后引用一副“鸟语花香”的图片,非常自然地把“鸟”导入到课堂中来。
二、任务模拟
接着,老师给出五幅图片,分别是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要求同学们按顺序把这六幅图片排列好。同学们分成6个小组,经过5分钟的小组讨论,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
求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列举了几种求偶的方式,如利用羽毛、舞姿、声音等,并通过比较求偶方式的成功率,引出了“适者生存”的道理。
交配:介绍鱼的交配方式,并把鱼体外受精与鸟体内受精的交配方式进行比较,得出鸟比较进化的结论。
筑巢和产卵:观看图片,介绍“鸠占鹊巢”这个成语故事,并作简要分析。
孵卵:比较鱼与龟的孵卵方式,分析它们的特点。
育雏:例举乌鸦反哺,传递“爱老养老”的美德。
三、探究式观察
从比较紧凑的课堂氛围中,老师自然地把同学们带到轻松地氛围,让同学们亲身体会,观察鸡卵的结构。老师给出观察的任务与方法,让两个人一小组,带着任务进行观察。观察过程中,老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和交流。观察完毕后,让同学们说出鸡卵的每个结构与其特点。最后老师对遗漏的结构做补充,并对各结构结合生活实际作详细的讲解。
四、总结
老师再黑板上板书,列出本节课大纲,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同学们有条理地把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述出来,加深记忆。
五、巩固练习
列出有关鸟的古诗词,让学生们找出诗句中所对应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周老师的授课方式与技巧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中我收获良多,我将具体谈谈教学收获:
一、精心备课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老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在备课中教师要认真地思考,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充满兴趣地学习知识。这节课中,精彩的课堂导入,有趣的课外知识和探究性的观察等,都体现了周老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每一个环节的经过思考,做好预期的安排,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
二、精彩的课堂导入
创设良好的情景,设计有趣的开场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本节课中,周老师运用图片导入的方法,以“春意盎然”的图片做开场,最后引入一副“鸟语花香”的图片,非常自然地引入“鸟”这个主题,同时让学生开动脑筋用一个贴切的成语形容每个景象,启发思考,这样就可以把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学生与老师的积极互动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极其重要的,互动得当,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自然,学习效率也会进一步增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目标,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而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却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积极互动,使整个课堂“活“起来了。我从周老师身上在与学生互动方面总结出两点:
一、多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二、上课时切忌死板,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材料,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共同讨论,这样上课的气氛就自然活跃起来。
四、扩展课外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
结合教学内容与任务,适当扩展与引申课外知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周老师在任务模拟这部分内容中,擅于把事物作横向比较,更深入地分析,并且借助成语故事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调节紧张地学习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老师在引申课外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呆板地把知识叙述出来,而是可以借助各种方法,如借助小故事、最新的科研成果等,又如周老师在“巩固练习”中,结合古诗词,使学生在文学知识中感受到理性逻辑思维,文理交叉,这种方式让人倍感新颖有趣。
五、合作交流,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
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作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才能发挥更好发挥其作用。周老师在鸡蛋的结构观察中,先给出观察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观察,并在过程中给学生合理的指导。观察过程中,当学生发现问题时,鼓励他们小组先进行讨论,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
六、教学与教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传递立场、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应从教授的知识中,发掘出其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将其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观、情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因素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求偶”时,周老师从侧面引申出“适者生存”的道理;在“育雏”中,例举“乌鸦反哺”的例子,向学生传递一种美德—敬老、爱老、养老。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知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做到德育与教育相结合。
七、注重教师自身良好的教学素养
教师应具备良好地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周老师的确是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准确流利,声音悦耳亲切,以其良好的自身修养影响着学生,传递着人文情怀,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这是我第一次的听课经历,通过对这40分钟的课的剖析与反思,我深深得感受到要讲好一节课绝不是一件易事,精彩的课堂效果需要老师课前的精心备课与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节课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周老师的教学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周老师的教学风格与自身素养让我开始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并且怎么做”,不再仅仅沉浸在美好设想中,而是慢慢转变态度,对未来做一个清晰具体的规划,把“教书育人”作为我毕生的教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