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5:1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一篇: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其中肩负着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德育融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最终达成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的教学目的。本文从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网络及德育教育出发,探讨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以达到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德育 教学学生

计算机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该课程在职校各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教学中已成为教师必然面临的课题。根据学生特点,以和风细雨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笔者以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浅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思想品德因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出这些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地的教育。将爱国主义,文明风尚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让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事业整体发展还很薄弱,距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了解我国计算机现状,知道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在研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CPU的制造方面,我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它以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闻名于世。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最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通过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为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注意尽量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如:在制作电子板报、网页、动漫作品时,可以以“歌颂祖国”、“美丽的家乡”、“环境”、“职业生涯规划”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有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在进行单调的实操训练中,将实操目标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甚至前途命运相联系;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整个课堂气氛澎搏向上。学生不仅明确了学习目的,更规划了人生,树立了远大理想。

二、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早已成为职校各专业的必修课,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更显重要。这些高新科技设施常因其精密性而易损坏,学生也会因其操作不当或者出于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随意拷贝”“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对待学生的不良信息行为,教师应尽量保持客观和中正态度。一方面,通过说理诱导和榜样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一些规范的操作规程,如:正确的关机步骤;及时保存数据;分类存储文件;保持安静,注意清洁。用一些警示的语言:随便删除他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随便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可耻的;来感化学生幼稚的心灵。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教学中常要求同学们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学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每一位学生或小组完成作业的情况,并适时地设计一些随堂“小竞赛”,将比赛结果列出高手排行榜,增强竞争意识。利用网络,多媒体及时展播作业,增进交流;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引入课堂。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竞争性以及互助合作的好品质。

三、通过教师自身的素质熏陶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校园活动中,教师自然成为学生的第一审美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位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思想品德教材,所以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教材的思想性,并机智灵活地找准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中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立定坚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师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自我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青春期个性化的中学生,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怀,对不良信息行为循循善诱,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皮革玛丽翁效应”。

四、在正确引导学生上网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大都喜欢上网,不论是局域网还是国际互联网,给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要教育学生学会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

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健康有益的网络活动。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其次培养交流能力,介绍学生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教师有意识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和视频.使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

身的文化素养。能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学生学了上网后,可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学校自已的网站,班班能够上网。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及专业特点建立个人空间,博客;甚至网站,论坛。让我们的校园不仅周围被美丽的荔枝林所环绕,而且每一间课室内都有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总之,德育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把握度,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第二篇:在计算机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以德树人仍是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德育教育不是阶段性的,也不是思政治课的专属,它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一种在新形势下可以有多方影响和渗透的教育。作为一切信化教育起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以其独特的方式去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品德情操。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化的,它可以贯穿于好的案例、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素材、好的教学情境乃至整个教学的始终。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

一、巧妙设计教学案例,进行德育渗透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案例很重要,好的教学案例,学生学习起来是主动的、轻松愉悦的,如在进行PPT教学中,如果传统的只讲知识点怎么用,那学生显然感到很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地构思贴近学生生活、学习,能够与其产生共鸣的案例,那结果会截然不同。假如你是一位军校教员,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针对军人这个特殊的授课对象,为他们量身定制有特色的案例。我给我的学生们制作了一个战争影视宣传PPT案例,所选的影片都是学员最喜欢的,甚至是他们的偶像,引起他们的关注,在通过PPT相关知识点的融合制作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有视频、震撼人心的作品,不仅培养了学员的审美观、艺术感和操作技能,更通过此作品培养了学员的爱国热情,激发出大家的军人使命感,这样,学员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但掌握了知识、体会到成就感,又进行了心灵的洗礼,不失为一种渗透德育教育的好方法。

二、挑选合适教学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上计算机实践课时,作为传授知识载体的教学素材的选取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当然,教学素材也要挑选贴近学生熟悉的、关心的,对于部队的学员,可以选择“贴近部队、贴近岗位”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根据当代学生的年龄和心态,他们关注的焦点、试试新闻、国际热点、流行元素、甚至是一首能够引起共鸣的、积极向上、励志歌曲的歌词如(《当兵当不够》、《咱当兵的人》等军营歌曲),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当这些素材作为操作对象时,就变成了知识、时尚、思想、情感的结合体,学员在用所学知识操作它的同时,还会欣赏他,思考它,不仅提高了操作技能,还在思想进行无形的爱国教育,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学过程,通过创建典型的场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学生喜闻乐见并能准确的表达教学内容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教学内容并创设定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对知识情感的体验,促使其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去影响学生的。如果将德育、智育、美育融入其中,实现教育教学和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更有利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的提高。是学员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Word排版这一内容为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员进行文档的操作练习。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我们可以创建一种和谐温暖的情境,教师可先进行关切的提问:“同学们你有多久没有给爸妈写信了?”将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引入到温暖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此时可促使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信息时代,人们在各方面都追求个性,我们何不将平时说不出的话儿用电脑写出来,并用相关知识把它修饰为一封有声有色、有个性的家书,寄给我们的父母?”,这样就自然的、巧妙的地从生活情境过渡到教学内容,知识在师生情感交流中得到了讲解,印象在生活情境展现中得到了加深,进而使学生的德育得到提升。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设计,就能将德育教育贯彻到知识的学习中,做到让学生技能和德育的共同提高,我想,在其它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巧妙的德育渗透,这样,学生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综合素质就会全面提高,社会将更加和谐、文明。

第三篇: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特别是与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工作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工作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了,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下面试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

l、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消,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使学生养成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遵规守纪的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

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公共计算机的好习惯。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4)养

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

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

还比如,有关软件产权的知识,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已于1991年10月1日开始执行),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捷。比如说,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报道:美国的商业网站连续受到黑客袭击,黑客入侵政府网站……都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制技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作为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一刻不能停的任务。

3、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效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比如,我在教学中采用的,用合作来体验神奇的网络优势,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合作是网络平台的最大优势。

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由小组代表将课下在网上搜集一些计算机应用技巧或心得,介绍给我们大家听。为了能让自己小组的“招数”赢得大家佩服的目光,学生们不但课上勇于亲自探索尝试,甚至课下还经常浏览各类计算机书籍,到各大论坛切磋探讨,以获取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学生收集到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时连我这个计算机专业毕业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得不为之惊讶,原来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了实践能力,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既加大了学生参与度,又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查找、处理信息)。

这样,知识的共享使虚拟合作成为可能,学生间的小竞赛是对合作学习的另一种诠释,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给课堂赋予生命意义,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

德育工作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易海英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中职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我校对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系列问题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初步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和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教育内容上确立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科学信念为核心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并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把德育工作分五个层次进行,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一、入学前的启始教育

初步对新生进行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的尽快形成,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及“师徒式”实训模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专多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通讯报道宣传,定期编印《政团简报》、《职教简讯》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的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要抓思想提高,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的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情况,并与学生建立必要的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又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校已先后聘请四位已被是建设银行录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和一

位参军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回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在校生加强专业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积极收集整理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表彰。一些毕业生还经常回校汇报工作情况,教师也对学生进行热情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多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还经常组织毕业生集体返校,“回味”教育往往能发挥出双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要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歌曲《承诺》的歌声的感召下,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奋力挪开那一块块因地震而塌下的砖头......

这是一堂以赈灾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上令我铭记于心的一幕,也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滴泪水也许在别人看来觉得很平常,但在我内心却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久违了的感动,是真诚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灵洗礼。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其次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该具备发展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历来的教育都把“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即所谓德育,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义。而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此时此刻,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

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正确的演唱姿态,良好的心态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让我多年仍记忆犹新,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在这次四川的地震中,我们为许多80、90后少年的优异表现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使我们教师有信心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下载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市魁星路小学李新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

    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张秀芳 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案例 引言:历史学科是一个教育功能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就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刘坤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