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15: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第一篇: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当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综合素质较弱的职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才,成为教师们迫切的任务。陶行知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对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以下我对此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1929年《行知书信》中提到:社会的范围很不一定,大而言之就

是天下;小一点就是国家;再小就是一省,一县,一村;再小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大凡服务社会,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这很适合对职业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因为这些学生原来文化课学习成绩差,总是背上落后的包袱,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未来的职业工作同样是为社会服务,很有意义,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并不比同龄人差,只要努力学习技术将来定会取得成功。同时教师应该对他们实际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对他们的教育作好长远的规划,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地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彼岸。例如我烹饪职高班在校期间就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计划,高一着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高二注重各项烹饪技能的提高,高三重视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这三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增强了自信,顺利踏上了社会,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良好的素质找到了较好的工作,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职业班学生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调整的是心态。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这批孩子真难教育,你对他们一般说服教育吧不管用,你对他们严厉训斥吧结果却换来学生的沉默寡言和强烈对抗。要知道这些学生原来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行为规范差等原因而经常成为受评的对象,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对此类问题陶行知在1932年《斋夫自由谈》中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错处。学生是犯过的,他们是记过的,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在两个世界里活着,他们对于学生的问题困难漠不关心。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对此我深有感触,我班学生张某在原来的学校号称“小霸王”,刚进我校时依然我行我素,不时有欺负同学的事情发生,我对他教育了几次效果不明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足球,于是有空经常和他聊一聊球赛、球队和球星,慢慢地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不知不觉中我把话题转向他的行为习惯上,出奇顺利地让他认识了错误。临近毕业时很多老教师感慨地说:“这些淘气的学生比刚入校时懂事多了,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了,关键是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教师朋友般的关心和平等的对待,这在以前的学校里是无法想象的啊!”是的,这种友情方式的教育对心灵脆弱的职业学生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

职业班学生不仅需要心灵的关怀,而且需要行为的感召。这些学生是未来的厨师,掌握扎实的烹饪技术是当务之急,但是他们平时是家中的宝贝,别说烧菜做饭了,就连碗也很少洗,那应该如何教育他们呢?陶行知早在75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正好谈到了这点,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陶行知甚至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他明确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烹饪本身的实践性就很强,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所以与其说教不如在操作过程中启发、引导和教育他们更为有效。职业班学生不但学习能力较差而且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也不强,怕苦畏难的现象明显。如学生首先要练习的是站的功夫,通常一站就是半天,开始有一部分同学坚持不了了,有的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蹲在地上,作为班主任的我故意站在大家都看得见的位置,足足半天就这样和同学们一起听师傅讲课,放学后才找这些同学谈,未来做厨师可能站的时间要更长,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老师虽然不当厨师,但是愿意和你们比谁能坚持到底。没过多久情况有了改进,当个别同学有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会看看我,想想我说过的话,然后自己给自己鼓劲并坚持下去。刀功对亲手来说又是一道难过的关,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切伤手,鲜血直流,所以其中几个学生望而怯步,甚至想要放弃学习。我于是加入到他们一小组中去,照着师傅的要求由我先切,让他们在边上看,然后再强调一下要点,轮到他们去切,偶而我也会切到手,简单处理过后继续操刀操,而且提醒同学要注意刚才老师为什么会切到手,从中吸取教训结果每人都克服了原来害怕的心理,即使有时切到手了,也不会象以前那样惊惶失措了。于是这批孩子在实践中接受了教育,教师同样在实践中达到了目的。经过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全体学生均通过烹饪三级考试,其中60的学生还获得了烹饪二级证书,具备了一技之长,能为社会服务和发挥自身的价值了。

职业班学生有其特殊性,文化课基础很差,动手能力却不一定比普通学生差,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照搬老一套,要富于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特别强调的那样──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

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比如烹饪班的学生在高二过元旦时就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活动,让同学们自己来安排,我的要求就是要有创意能体现我们班的特色,结果当教师们应邀参加活动时,几乎每人都大吃一惊,眼前是用五张操作台拼成的餐桌,上面摆放着由同学们亲自掌勺的各种菜肴,颇有点满汉全席的味道。然后老师们就散坐在同学们中间,大家一起在轻松的气氛里自由地交谈,好象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这时老师们的教育也象友情的提示了,深入学生的心田。当全体学生起立举杯向老师们祝贺新年快乐时,活动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对学生们烹饪技术的提高感到欣慰。试想倘若按照以往的办法去度元旦,同学们可能早已习惯了,也就不可能调动出如此大的积极性,获得如此强的成功体验,我深深体会到职业教育中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陶行知教育理论犹如奔流的长江,推动着职业教育进行一次从未有过的远航,相信一定会见到浩瀚的大海和鲜红的太阳。(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理论

关于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1、教育即生活。

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3、“教学做合一”

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 “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 “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七大特色

第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

 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

 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

第二、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

 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

 陶行知的真人培养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培养“假人”的教育提出来的。

 陶行知的真人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提出来的。 陶行知的真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培养“少爷”、“小姐”式的学生提出来的。

 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

第三、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

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 “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

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

 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

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第五、生活教育的教学场所——社会即学校。

 “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

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

第六、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 明确学习目的性。

 要修身养性,具有“大丈夫”的气概。

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七、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

 “六大解放” :

 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

 二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

 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 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

 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创造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2.创造教育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创造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坦城地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3.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

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而且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创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他尤其重视做,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四)陶行知眼中的好教师

1.教师应有良好的师德;

 第一,献身教育,热爱学生。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第三,友爱同事,团结协作。

2.教师应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 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 他认为“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 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先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知,而且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革新。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理论

连山区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技能考试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应知应会50题

一、填空

1.__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

3.1927 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同教育的新路,还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了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 化和科学水平。

4.民主的教育是、民治、的教育。

5.和 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

6.1925 年底,陶行知先生在南开学校演讲《学做一个人》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应 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要素。

7.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并强调_______。8.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是:、、、。

9.我们可以说,教一切,学一切,都要以 为基础。

10.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这一至理名言可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12.“ ”是陶公精神的来源,也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更应该是我们教师敬业精神的表现。13.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14.“墨辩”分知识为 知、知、知。

15.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是、、。

二、判断

1.“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2.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

4.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哲学方面也很有研究。()

5.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6.创造教育就是手和脑共同进行的教育。()

7.儿童的生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8.民主的教师,必须要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但师生必须有眼的严格的界限。()

9.平常人对待机会的四种情形是:候机会、失机会、看不见机会、空想机会。

10.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1.陶行知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识的引路人,不做教书匠。()

12.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么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13.平常人对待机会的四种情形是:候机会、失机会、看不见机会、空想机会。()

14.民主的教师,必须要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但师生 必须有眼的严格的界限。()

15.陶行知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识的引路人,不做教书匠。()

三、选择

1.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A、鲁迅 B、毛泽东 C、杜威 D、董必武 2.陶行知的社会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A、生活即教育 B、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

3.“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最先提出来的。A、杜威 B、洛克 C、陶行知

4.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包含()A、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 B、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C、教育具有终身性 D、教育具有全面性 E、教育全民性

5.教什么和怎样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的问题。

A、教材 B、教具 C、人 D、教室

6.“问题不在于才他们的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句话是()说的。A、鲁迅 B、杜威 C、卢梭

7.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 8.陶行知倡导的“每天四问”是指问“我们的()有没有进步?”

A、身体、学问、财力、工作; B、身体、学问、道德、人际关系 C、学问、能力、道德、财力; D、身体、学问、工作、道德

四、简答

1.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3.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哪些条件? 4.如何选择儿童用书?

5.教师应怎样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7.“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五、论述

1.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

2.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结合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修养?

3.请你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做合一”的理解。

4.《陶行知的教育名篇》提到: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 立民主平等的思想。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

(一)虚心;

(二)宽容;

(三)与学生同甘共;

(四)跟民众学习;

(五)跟小孩子学习;

(六)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为此,你读后有何感想?结合平时教育教学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两点谈一谈。

5.在书中,我们深深感到许多的内容与新课标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列举两处,并加以说明。

答 案:

一、填空

1.师爱 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4.民有、民享 5.通力合作、同心协力 6.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 7.身教重于言教 8.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 步? 9.做

10、忽视、期望太切 11.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3.健康 14.闻、说、亲 15.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二、判断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选择题 1.B 2.C 3.A 4.ABCD5.5.C 6.C 7.B 8.D

四、简答

1.答:

一、解放儿童的双眼。

二、解放儿童的大脑。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四、解放儿童的嘴。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2.答: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含义: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学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种田,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田里教。

3.答:

一、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二、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之一。

三、在实践的过程基础上思考。

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答:

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二、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

三、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5.答:

一、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陶行知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 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应能作到。

二、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6.答:第一“生活即教育” ;第二“社会即学校” ;第三“教学做合一”)。

7.答: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 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 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五、论述

1.答: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如下内容:

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

二、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即包容、宽恕孩子的一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我们教 师的信任、宽容和指导下,学生中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

三、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

四、教师首先要有创造能力,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2.答:

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教师要勤奋好学,开拓进取

3.答:

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二、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三、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4.5.答案略

(以上各论述题只列出了要点,要进行具体阐述)

第四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吴江市震泽一中 张玉昆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原理和原则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论。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能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以实现他“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宏愿。为了实践这个理论,他于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些教育主张都是他在晓庄学校每天的寅会作演讲时逐步加以阐明的。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而“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教育应责无旁贷地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使命,“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生活教育“所负的使命: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他还屡屡强调说:“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第二要教人生利”;“第三要教农民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头”;“第四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成五谷”。为此,他要求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作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有了这个新工具,才能更好地向自然界开战。陶行知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他还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生活教育和传统教育有什么根本区别?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是“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是教学生动手、用脑,在教室里只许教师讲,不许学生问。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年读书结果,与一个吸食海洛因的家伙无异。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死读书”。生活教育是“要教人做人,它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它第一就注重健康,它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它只要创造的考试,也就是它不教人赶考赶人死。简单地说,它是教人读活书、读书活”。陶行知说:“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践、去建设。”

传统教育是“教人劳心而不努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是教人劳力上劳心,教人手脑并用,教人做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即使有人出来做官,他也是来服侍工人和农民的。

(二)、生活教育的原理

生活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组成。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的老师杜威博士教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1917年,他学成回国后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认识到这种教育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便大胆地把杜威学说翻了半个筋斗,把它改造了过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和运用到推广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之中。

1、“生活即教育”。

如前所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

2、“社会即学校”。

这里指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因为学校里的东西毕竟太少,实行了社会即学校这条原理,则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范围都可大大增加,学生和先生也可以多起来,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工程人员,学生可以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可以受益。显然,这对我们改革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陶行知于1939年曾形象地指出:“‘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这是因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里去。”

由此可见,“社会即学校”这个主张具有两层意义:

(1)必须把学校与社会这个实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使学校教育作用不局限在学校内。(2)要把学校办成符合社会实际的情况,把学校办成改造社会的中心。在现阶段,我们就要使学校能帮助工农大众增长科技生产知识和技能,与农民携手,让农业致富。同时,使学校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有效地为本地区经济起飞服务。

“社会即学校”绝不是所谓“学校消亡论”,相反,它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认真改革,以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即要求人们树立一种大教育观的新思维,使教育更有效地为本地政治进步和经济起飞服务。

3、“教学做合一”。

这是当年晓庄师范的校训,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方针,它是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行知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弊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来,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是一种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使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求教师把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要求教师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无庸讳言,今天的学校教育仍存在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做”,教师往往对学生“满堂灌”,导致学生往往对教材只是知其然,而不只其所以然。为考试过关,学生只好死记硬背,所谓“教师讲、学生听、堂上记笔记、课后抄笔记、一切为考试、考完全忘记”。什么自学能力、生活力、创造力、能力、智力,都无暇顾及。这样做,难怪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致事与愿违。所以,陶行知强调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当年陶行知主持的重庆育才学校,不少课程都应用形象的教学方法讲授,如社会组的时事课用活报剧的形式表演给大家看;自然组的化学课也用表演的形式,如他们创造的化学之舞,将枯燥的化学变化公式用舞蹈表现出来,使人产生兴趣,易学易懂。像这样把科学教学加以艺术化、舞蹈化的办法,尚属破天荒之举。今天,我们某些政治思想课,如也能那样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就一定可以取得较佳的效果来。陶行知还形象地指出,现时学校中的先生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只会教书”的先生;第二种是“教学生”的先生;第三种是“既能负指导责任”、又“要学生负学习责任”的先生。上述先生中,第一种先生只会拿书本给学生看,把学生当作书架子;第二种先生则把“需要的书,全都拿出来”,牵着学生走;第三种先生才是真正的先生,他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说第三种先生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陶行知这个“教学做合一”的见解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认识论的,因为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就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教学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学的效果是否良好,而且形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可以加速行——知——行的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牢靠坚实的知识技能。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将有如下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克服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弊端;另一方面,可以把单纯传授书本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三)、生活教育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陶行知主张“行以求知知更行”,即“行(实践)——知(认识)——行(实践)”。他反对教育的“三脱离”,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盲目读书,反对迷信教条和公式,主张独立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2、科学性原则。

陶行知反对非科学的理论,主张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他尤其强调科学教育的实施,认为“中国欲谋经济、政治、国防各方面之发展,舍科学无由。中学课程对于科学尤宜格外之注重”。认为科学是从农业文明过度到工业文明的唯一桥梁,也是开向理想社会的特别快车。他曾积极推行“科学下嫁”运动,而且主张必须从小抓起,培养科学人才的幼苗,才能“使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全民性原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教育。”为此,教育不是为少数人服务,它必须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应当为广大劳苦大众雪中送炭,让他们读好书,做好人,早日摆脱贫穷落后。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即邓小平所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前进性原则。生活教育绝非固定不变,“时代是继续不断的”,教育必须与时代俱进,适应时代需要并促进时代发展。陶行知指出:“我们承认自古以来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在同一社会,有的人过着前进的生活,有的人过着落后的生活。”“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指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他还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5、终身性原则。

陶行知于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终身教育的主张,他说过:“出世是破蒙,进棺材才是毕业。”他还主张人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既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能适应人生需要。一个人只有面向未来,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落伍者了”。

6、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是一位“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拓时代的哲人。在1924年,他高唱人生要“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年代的1943年,他在《创造宣言》中宣称:“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号召人人要争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具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陶行知的一生就是创造的一生,他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能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应培养年青一代成为“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笔者以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发展为本”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1、“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以下教学观念:

(1)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不仅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发现的”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人、生活的主人。(3)教学要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于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学生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得到培养,将会受益终身。

(4)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调适”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要记住,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2、“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生活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做合一”,它将启示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探索以下新的教学方法:

(1)变“传话”为沟通与“对话”。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自弹自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与创造。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这样的教学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当然“对话”是一种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是一种共同讨论,它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

(2)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新课改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倡导“问题导学”教学法。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即问题导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创造能力。(4)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生活。新课程改革不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还应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要组织学生去社区、去工厂、去农村进行参观、调查、访问、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人”(而不是陶行知所说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

3、“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改进考试及评价方式。要改变目前过热的应试方式和唯一用分数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初中阶段。考试固然还要,但试卷的命题要改革,不能唯书本知识,试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试要求也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不一定以60分为合格标准,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合格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唯考试成绩,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等予以评定。

4、“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转换教师角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完全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应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问题,并使问题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即问题的设计者;其次,教师要巧妙地指引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问题的向导者;最后,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即问题的评价者。这种幕后角色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于为学生在学习中担任“主动”的角色铺平道路。

5、“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创造教学特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且创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流”的教学专家。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主要精神实质是实践、求知、创新、育人,是要教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教育呼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启示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树立新型的大教育观,使教育为培养适应整个政治经济发展的人才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为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此文于2004年获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学陶论文一等奖)

第五篇: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如今还依稀记得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几句诸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人做真人”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正如作者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

大学时,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文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位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稀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将适得其反。“爱在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爱在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当你面对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千万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如果我们都能像陶先生那样,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塑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仅仅十二个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爱的教育的诠释。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的也就是这种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者为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了这位朴实的老人,正缓缓向我走来,他的教育名言,时刻鼓舞着我,它催我奋起,激我向上。因为陶行知先生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下载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新围小学张瑜 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季显轮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书与用书 一 、 三种人的生活 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小姐、太太、老爷是享......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书体会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讲得是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