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15: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究,敢于实践,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教师历史有效课堂兴趣探究性学习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要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我认为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就是: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检验教师教的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可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成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有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课堂 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机子的教育智慧。科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得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事,从少知 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而现代的学科,其存在的主要理由不仅在于对陈年旧事的叙述,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古老的智慧,服务于现实的人生,因此,我们更要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宽松,平等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应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快乐,保持好心情,在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在学生面前放低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他们的朋友,温情博取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学的轻松,学得愉快,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握好每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一个美国中学生曾这样描述他的眼中的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完整的发育过,获得教育的滋养,无暇顾及自己及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目标在前,没有当下。教育吧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割裂开,把他们于生活和广大世界隔离开,他们再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又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 1

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呢?

一、精彩导入,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如: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歌曲导入法等等。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语言生动,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具有演说家的风范,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

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此时我稍加点拨,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激情被熊熊点燃,同时也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质疑设问,以疑激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鸦片战争》一课,当讲到鸦片战争结果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没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单靠一两个大臣并不能力挽狂澜,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抗争”。由此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情境创设,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复习讲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制成了动画,并配以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学生们听了看了立刻兴致高涨,整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有兴趣的教学对于师生来说是一加件幸事,但如果抛开教育的价值不谈,兴趣的方向又是什么呢?对于兴趣的培养我结合自身有三点:首先教师要博览群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成长,不仅仅靠会答对问题,考高分来体现 成长是多样的,孩子们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专业书一定要多看,另外要看哲学类的,他会使人心胸开阔,能够思辨。二是对学生要有爱,如果心中有爱,你看到的是顽皮可爱的学生,你肯定能发现并引导出他们的灵气,最后是讲课方法要灵活多样,引导有方,随机应便。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注重复述性和记忆性,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和分析性内容,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形成的多边交流更是少之甚少。这样就无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并能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设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质疑探究,也学会了对史料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进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大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知识更新的能力和指导学生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会深切体会到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设疑、思疑、解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设疑教学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创设情境、设问置疑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启迪学生才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此,教师一定要以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为出发点,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敏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自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已相当强烈。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善于选择和利用材料,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问置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使课堂教学带有开放性和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其次,营造探究氛围是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探索创新和自主质疑。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兴趣。此外,教师还须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变成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当学生学会质疑后,就定能形成勇于探究和实践的个性品质以及独立探究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再次,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思辨解疑是探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设疑和学生思疑后所提的问题很多,但值得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价值,且有一定的挑战和水平,不可太易或偏难,太容易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太难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在教学时,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可结合学生认知和现实生活对重要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必要时可举行辩论会。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述,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学会在思辨中与他人撞击智慧火花,在解疑中共同分享快乐,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构建历史有效课堂是关键不仅要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主要在于怎样掌控课堂,驾驭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习激情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做到掌握一手科学有效地灵活教学方法,探索一套驾驭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技能才会使课堂生动鲜活,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中华书局出版社

《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谈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疆布尔津县初级中学 肖明英 836600 手机: *** 邮箱1489033721@qq.com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不仅专业学识要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反思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际,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老师的课堂讲解没有激情,死气沉沉、昏昏欲睡,那如何要求学生饱含热情的投入学习之中。所以用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

二、准确利用历史材料

我认为利用历史材料首先要使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插图。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插图的存在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历史插图有的描述的是激烈的战争场景,如《三大战役示意图》;有的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面貌,如《康有为》;有的展现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如《聚集在中国的英国兵船》。这些直观的画面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持久的热情,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期待,饶有趣味地的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直观的印象。历史学科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可复制性。它的学习不同与理科类学科,可以通过实验讲解分析,所以历史学习的情景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感情的共鸣,再现了历史的风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在讲解某些知识时,可以选取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物品带进教室,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空洞的,其实它是离我们很近,明白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三、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索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生动故事,但它又不是简单的记录故事,还要对故事进行精彩的点评,典型的教育案例,均发生于对已有故事的反思。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是教师理性的反思,更好的把握好历史课堂教育的脉搏。二是通过教科研活动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同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共同反思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反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赵玉乐

有效教学是节约老师投入量和增加学生学习收获量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高效教学。反思自己所教学科如何做到有效教学?我想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传统历史学科简单的被认为是记忆的学科,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不能“温故而知新”,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当学生遇到社会生活问题,需要历史学科知识分析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加强对历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这里我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教学的浅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的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老师的课堂讲解没有激情,死气沉沉、昏昏欲睡,那如何要求学生饱含热情的投入学习之中。所以用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语言讲解,让许多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的事例,拉近了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准确利用历史材料

历史教学需要把握历史材料的使用,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材料得到自己的历史观点,作到“论从式出”。我认为利用历史材料首先要使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插图。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插图的存在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历史插图有的描述的是激烈的战争场景,如《三大战役示意图》;有的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面貌,如《康有为》;有的展现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如《聚集在中国的英国兵船》。这些直观的画面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持久的热情,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期待,饶有趣味地的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直观的印象。

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所以辩论课的开展,故事会的举行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

历史学科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可复制性。它的学习不同与理科类学科,可以通过实验讲解分析,所以历史学习的情景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感情的共鸣,再现了历史的风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在讲解某些知识时,可以选取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物品带进教室,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空洞的,其实它是离我们很近,明白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三、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这里不仅指我们讲解时自己思维方式的阐述,更多的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很多时候学生可以为我们提供比我们讲解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个学生的能力可能有限,但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不要粗暴的打断学生的语言,最后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评价,对于方向正确的内容给予引导,若方向有误,就要及时的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这样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会学生思考,这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问题,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新课。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与《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变法方式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在教学中把历史上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是问题具有可操作性,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如,我在讲《“大危机”与“新政”》这课,讲到罗斯福总统为使美国摆脱危机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时,联想到我国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的公共工程三峡大坝和现在在农业、教育方面采取的许多惠民政策,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关注现实。如中东局势、我国西部开发及社会热点等,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收集资料,直观地观察、分析、思考。另外,教学时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四、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索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思考,寻找比自己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一是通过教师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思维变成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二是通过教科研活动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同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共同反思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在备课中应该理清各个知识点间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逐步渗透,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而且,任何的教科书都不是完美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使用,当然还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做适当的修改,变形。绝对不能盲从教材,一味的按照教材的思路教学,否则的话,教师最多不过是一个“教书匠”,也很有可能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由以上的观点来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愿意学历史;要以历史史料为依托,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要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充足的准备、精彩而饱含激情地语言感染学生,深刻地反思提高自己的水平,多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感觉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

第四篇: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积极因素分析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之积极因素分析

——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中有关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教师因素分析,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原因:

1、教师的教育观念:

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全面正确的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否把国家教育方针贯彻到他的日常教学中;他是否树立了主体性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创造教育教学观念;他是否具备改革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合作意识、效益意识;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等等。这些教育观念都将影响到他的教学行为。

2、教师的智力和智慧:

从教师的智力品质来看,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灵活性、较强的记忆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有较大的影响。教师的智力品质制约教师的教学决策、方法的选择、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机智等等。一个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丰富想象、创新思维、快速记忆等智力品质的老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也能够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面临的具体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包括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3、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

教师的文化水平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性知识、相关科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条件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的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学业成绩间存在着显著的正比关系。其中,教师的专业化,首先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教师要达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掌握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并综合 1

运用知识,才能达到教学的真、善、美的境界。此外,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如果不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理,不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的。最后,有关实践性知识,一个新手教师,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成为专家教师,要成为专家教师,智慧型教师,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反思和提高。

4、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控制、理解交往、教研和科研等实际的本领和才智,教学能力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有效的教师,交给学生的是方法、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只有教师具备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作为一名有效教师,必须懂得和掌握教学原理和技能。教学技能包括善于组织教学和使用教材的能力,综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原则的能力,观察学生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的能力,依据学生的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等。

5、教师的心理状态:

从个性品质看,教师广泛的兴趣爱好、自我控制力、意志力、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水平、自我教育能力等对教学有效性都有较大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一个性格孤僻、偏狭、自私的老师很难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态度。一个唯我独尊的教师很难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只能使学生精神倦怠,无法激活学生的认知欲望。另外,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极努力程度,甚至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

6、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

总体上看,人们对教师的师德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不如对教师教学能力、科学文化水平等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认识高,这一点十分有害。人们之所以不重视师德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才轻德”的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师德”在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中是“内隐”的、“潜在”的、“长远”的,不易察觉,不能立竿见影,更不能做出量化的评价。

但是,师德却是影响教师角色的核心,是决定教学方向和教学力量的决定因素,是提高教师各种素质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学校形象和教师形象取得社会认可和有力支持的感召力之所在。一个具有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爱岗、尊重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师能够以其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才能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上所述,教师的因素对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最重要的。但,目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的无效具体表现在: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中从教师层面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大概有:

1、理论脱离实际,缺少实践环节。

2、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沉闷。

4、教育教学观念陈旧。

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还有众多因素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1、教师的自我观:

现在很多教师仍然摆脱不了“师道尊严”的影响,时时以一个“管理者”、“领导者”的形象自居和出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没有切实把学生看成主体。这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真正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2、教师的教学现:

教师重视学科本身而轻视学生的发展,学科中心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根深蒂固。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教学内容上,教师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不教”的思想,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割裂,导致教学效能低下、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3、教师因材施教不够:

教师没有对学生存在的差别认真考虑,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过程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而是统一要求,统一练习,统一评价。

4、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科学:

很多教师对学生鼓励少,而批评多,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挫伤学生心灵,甚至人格受到侮辱,结果自信日少,自卑日强,学习热情荡然无存,这种消极情绪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使学生身心得到愉快的成长,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在探索和实践中的体会。

1、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认真研究传统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借鉴其优秀的成果(基础知识扎实)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同时要研究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如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个方面就要进行改革。

2、教学内容的整体化。

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做到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材所承载的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民族性、发展性以及情感价值及思维方法等诸多因素中去完善、补充、挖掘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材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样才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教学的探索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要实现探索中的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可以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奋神经,这样学生思维探索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再次就是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的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就是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一定是围绕中心目标的,决不随心所欲的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总之,作为一线的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自我,然后不断提高进步,方能在教育上有所成就而不误人子弟。

第五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谈到讲座,我愧不敢当。因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今天只是从个人教育教学角度出发,谈一谈个人在最近上网时,看到的或者说是悟到的一些想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为了不打扰各位的下班时间,我会在4点30分准时结束。

首先,我想谈一谈话题的由来。我记得去年刘老师和潘老师分别谈了有效语言和有效教师。今天,我想接着谈有效这个话题,就是有效教学。2009年扬州教育博客第三届教师风采博客大赛第二期话题:

(幻灯片)6月1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以全面动员和部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8月26日,市教育局发布《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对五严规定进行具体要求,并召开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全面宣传部署,全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教育新政的出台最主要的就是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减负绝不能降质,减负更应增效,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更高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益,更好的指导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与生活,将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本期话题:“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向课堂要效益?”

附: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

一、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挤占非考试科目课时,不得减少体育和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得在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考试命题中超出课程标准增加学生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难度。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高中学校不提前分科分班。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对本地区各学校课表进行汇总备案,供各级督导检查时查用。

二、严禁延长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指列入学校课表、由教师以班级授课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强迫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由学生自习或做家庭作业,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

三、严禁超量布置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各校要加强作业管理,努力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不允许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允许以高强度的作业量惩戒学生。

四、严禁挤占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要保证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天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

五、严禁组织学生节假日集体上课。中小学任何年级都不得利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六、严禁违规组织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各地各学校要规范中小学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只进行1次考试,其他学科可进行一次考查。初中每学期考试次数不得超过2次,要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县(市、区)统一的学科类考试。

七、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重点班。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种名义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快慢班。

八、严禁举办或与校外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禁止中小学教师私自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坚决制止有偿家教。

当时,我看了这个话题,心情很沉重,应该说,我们十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已经下来了。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转变。后来有很多教师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下载了几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读了。

第二期:“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向课堂要效益?”

(1、)天山夜话的blog 推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学生是课堂教学参与者,师生“琴瑟合奏”才能奏出共鸣;师生互动方可显现精彩。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指导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与生活,将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向课堂要效益,首先是教师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虽然表现形式可以各异,“教无定法”,但是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既定的。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讲课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地区成为学习的典范,其实,其中有许多做法,大家以前都曾经尝试过,只是没有把好的做法制度化,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每一节课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需要老师认真的备课,研究学生在预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入课外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等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预先解决,将课堂变成学生对自己“预习”成果的检验场,学生自然兴趣十足。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就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带着收获进入课堂,就使“我来看”变成了“看我的”。疑问得到了答案,收获得到了肯定,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课堂效益水到渠成。

向课堂要效益,其次是学生积极配合。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教师的教学不能曲高和寡。以往的教学,往往过分倾向于教师自身对课堂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讲解,虽然辛苦,但往往是自我陶醉,无人欣赏。再者,我们过多强调教师的引导,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围绕着老师的思维转圈,场面好看,内容单一。其实,要想有效益,光有教师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学生也必须学会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堂精彩的课,必须要有学生的思维。曾几何时,教师将讲台当作了“演讲台”,只顾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满堂灌”的结果导致的是学生对课堂的厌倦,对学习的疲劳。如何才能做到教师在前面表演,受众——学生自愿接受并且融入其中呢?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教师一直将自己完全或者只是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扮演,而必须是和学生共同探寻、共同研究、共享成果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不能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可小瞧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向课堂要效益,还需做好课后的文章。“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教师要真正把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好,做上层次,其实功夫在课后。教师的成长需要周期,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们经常羡艳于有经验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实这些有经验的教师并不仅仅在学科知识上下了一番功夫,更多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要向课堂要效益,教师的知识水平要高。教师要多读书,多研究,没有课后的教学常规的管理,没有对班级学生的理解,就不会有课堂欲擒故纵、信手拈来的熟稔;没有课后的大量阅读,没有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就不会有课堂娓娓道来、轻车熟路的大气;当然,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没有对学生满腔的爱,就不会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如果自身不学习,是很难教出会学习、爱学习的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充分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要多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能浇灌出茁壮的林木。

课堂45分钟的时间,稍纵即逝,作为教师,希冀在短短45分钟时间里将毕生的研究、学识在课堂45分钟内展现毕露,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但是教师的确能够在课堂里,挖掘学生潜能,倡导自主学习,提供展露平台,让学生从中受益。

(2、)邵龙霞的博客:

8月下旬,扬州市教育局发布《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对省厅的“五严”规定进行了具体要求,并召开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全面宣传部署,全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教育新政的出台最主要的就是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减负绝不能降质,减负更应增效,作为教学一线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做一点课前准备。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为了提升课堂效益,作为一名老师要全面解读教材,明晰教学目标,营造对话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我们在课前就要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下标准:我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我应该怎样去教?我应该落实哪些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以及让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为了课堂的最大收益,我一直追寻着这样的阳光课堂——“互动广,思维活,收获大”。

二、多一点课后思考。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这一节课教学有效吗?”要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下面三点着手进行思考,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点问题,探索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教学案例的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反思中,教师已有的经验会得到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课堂会像一块久经雕琢的美玉,令人赏心悦目。

三、读一点儿童文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读书应该成为老师的生活方式,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一个小学老师当读这样四类读物: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儿童文学、报纸杂志。尤其提倡小学的老师要多读一点儿童文学。好的儿童文学,是值得一个人从8岁看到8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会把一种很大的东西放在一种很小的东西里面,把一种很深的东西放在一个很浅的东西里面。即所谓的“浅语表深意”。读一点儿童文学,这是一种回归,向人类的来处和根部的回归。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呼吁要“蹲下来”看儿童;新课程更是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儿童文化、儿童世界和儿童的需要,我们依然非常陌生,我们依然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理解儿童的一切。而阅读儿童文学是教师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阅读的欢乐和感动,这样,教师不仅会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心灵路径,还会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第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第二,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第三,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如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第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从教的层面说,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深刻不仅意味着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广博。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启发。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机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绝招。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举例语文教学:

一、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课前)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

(四)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备课的广义概念及要求。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上课)

(一)识字教学。

(二)阅读教学。

(三)口语交际。

(四)习作教学。*多元性评价。

三、抓主体性的阅读教学,促整体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上课)

(一)得法策略。

(二)得乐策略。

四、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后)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下载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方法论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使历史教学充满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小结-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小结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

    利用课堂小结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利用课堂小结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好课......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毕业论文)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有效性一直是......

    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毛曙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迈进理想的大学,为了拿个高分数,我们这些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都是早6点晚10点地应付着多如......

    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合集

    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旨在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课堂环境。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历史......

    探究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堂文字实录 有关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评价 宣城四中余永华 学习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堂文字实录后,觉得本课......

    如何衡量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衡量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 生在知识和能力及情感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