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后”技校生的教育策略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90后”技校生的教育策略探析
作者:于凌云 张晓静 张 杨
来源:《职业·中旬》2009年第06期
“90后”成长于压力重负与信息灵通的现代化社会,他们不断接受着开放的思想,又承载着父母的重望。然而,他们的上网、早恋、自闭、暴力甚至自杀等过激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这些被社会认为“问题生”的学生,技校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一、透视“90后”技校生的典型特点
1.“90后”的学生追求快乐,但自私,缺乏责任感
“90后”学生追求的快乐就是自我满足感。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委屈和压抑自己。“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溺爱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较为自私,他们乐意分享快乐和幸福而不愿分担困难和痛苦。“90后”学生更多关注自己,很少关注家长、亲人,更不用说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因此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90后”的学生追求个性,但散漫,自以为是
“90后”的个性突出,一有机会就会个性张扬。他们在性格方面没有受到过多的压抑,思想活跃,但往往我行我素,散漫成性,稍微有点头痛脑热便不上课。当他们在学业上不能出类拔萃时,便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以此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别人的关注,寻求心理平衡。
3.“90后”的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内心空虚,过度迷恋网络
“90后”的学生普遍好奇心强,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内心空虚,把歌星、影星作为崇拜对象,对人生价值的解读倾向于单一与狭隘。这种过度空虚使不少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网络。网络游戏、QQ、博客满足了他们无限的欲望与骄傲的成就感,他们宁可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也不愿面对现实,这在技校生中尤为突出。
二、探究“90后”技校生教育策略
1.体验式教育
目前,我国学校学习的弊端依然在于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差距。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了“经验学习”,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教育方式。二次大战以后,学校通过体验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工作以及人情的价值,而不是书本里空泛的概念。英国从2009年9月开始,允许大学生获得“体验式学习”的学分,大学生工作实习或从事慈善性质的志愿工作都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然而,我国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工院校的学生多为“90后”的“问题生”,多数厌烦学习却喜欢标新立异,缺乏正确的社会引导。因此,笔者认为,不妨采取“体验式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例如通过组织拓展训练来诠释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主动、信任、合作、沟通、责任、感恩和超越等,使学生在体验中反省、升华,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后现代主义教育
现代主义教育追求人的完美,忽视个体的不同和自身的缺陷。后现代主义教育则尊重了人的个性化,指出培养目标是“公民”而非“精英”,是“多样化人”而非“模式化人”。后现代个体是松散而灵活的,以感情、情绪内在化过程为宗旨;追求对意义的自我解答,不对结果做出真理性的断言;耽于幻想,喜欢幽默,醉心于欲念文化,向往即时的满足。后现代主义的教学不仅是让学习者获得某种认识成果,还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人对自然、社会、自身的新“觉解”。鉴于此,笔者认为,目前的技校教育应多一些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青春期的学生采取各种甚至是偏激的行为和举动来凸显自我乃是成长的必然。教师应加以疏导而不是管教,鼓励他们正确地表现自我,凸显个性。
3.成功教育
学生内心空虚、过度迷恋网络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父母的错误教育。大多数中学生父母都要求他们的小孩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过高的期望使得部分学生以网络来逃避现实。其二,过大的学习压力。“90后”的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学习、升学以及日后的就业压力。其三,网络“海洛因”的诱惑。学生迷恋的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容易引发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可以施展“成功教育”。所谓成功教育,就是确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通过教师帮助使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微小闪光,及时勉励,让学生看到进步和成功的希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二篇:90后厨房小弟管理策略
90后厨房小弟管理策略
其实,说到如何留住员工,如何让员工感到工作开心,有幸福感,其实并不难。我觉得大工一般是比较容易管理的。
因为他们心态已经趋于成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只要给他们很多的机会,在绩效考核方面做得到位,他们就会比较愿意长期跟着你干。现在,最令人头疼的是管理那些小弟,他们年轻气盛,又没有定性,所以很容易流失掉。
做餐饮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厨师管理,我总结出了6个心得:
1.厨师人人平等,工作分配要得当,尤其是不能让小弟总干些脏活、累活。2.惩罚要讲艺术,罚款不是万能的。3.要以诚相待,适时地给予他们理解和帮助。4.晋升机制要设计好,让厨师们看到希望和前途。5.鼓励人人都创新,尤其是要多鼓励小弟创新。6.把员工当自家兄弟,工作、生活都要关心。这样说起来其实很不容易理解,下面我通过案例,告诉大家我是如何管理后厨员工的,希望能够给你更多的启发。
不把小弟当干活“机器”
我们要留住员工,首先就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向上的集体,是一个和谐的、团结的集体。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荣辱与共,有活一起干,有困难一起解决,有成果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在工作安排方面,不应该把一些脏活、累活、不起眼的活安排给小弟全部承担。
案例1:很多酒店择菜都配有专职人员,我们酒店却没有,都是由大工和小弟们一起来负责。每天早上9:40-10:30是大家择菜时间,大工们9:30上班后利用10分钟的时间将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安排好后,手里面没活的必须参加择菜。择菜的过程,也是小弟跟大工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好机会。我的一份择完了帮着别人择,这样大大加强了厨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况且大工们择菜的技术比较高,经验也丰富,极大地减少了浪费,所以原料的出成率很高。比如择菜心,下脚料部分处理好后直接交给负责切配的同事,改成粒后制作青菜钵,就是下脚料的再利用。
案例2:很多酒店都会安排小弟餐后打扫卫生,让大工休息。我们从来不这样做,大工、小工一起参与卫生整理,各司其职,共同承担所有的工作,绝不会因为入职时间的长短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让新加入团队的厨师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亲切感,让他在我们这里不会感到压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这个集体。
案例3:在不少酒店,冰箱多是小弟管理,其实如果让大工管理,让小弟跟着他们学习,效果会更好。上什主管赵红国亲自负责上什所用冰箱的管理工作,因为大工有经验和责任心,让他们亲自去负责冰箱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浪费,保证他负责的冰箱中无食品过期、变质的情况发生。在往常,这些工作都是交给中工或小工负责,所以经常会出现变质、过期等现象。但就是这种转变,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中、小工看到师傅们亲自做这些工作,哪里还有什么抵触情绪和不情愿做这些工作的想法。这是落到实处的身先示范,所以不需要三令五申地去说什么工作该谁去干。利用这种模式,厨房的砧板、荷台都由大工责任,极大地提高了厨房的工作效率。
开心工作小弟创出高效
后厨的工作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在饭候时,那个紧张程度,不亚于上战场打仗。所以,我觉得很多年轻厨师讨厌这种工作节奏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毕竟现状就是如此。如何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还能找到幸福感和快乐?必须要做到张弛有度。每周有赛事,高兴工作、快乐生活。每周,我们都会安排很多“文体节目”,排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大家在工作之余,还能娱乐,心情自然不错,工作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创高效我们不罚款。当厨师们犯下错误时,我们从来没有罚过款,都是进行“自我惩罚”。这种方法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实施以来,效果真得很不错。所以我常说,并不是只有与经济挂钩才能搞好管理,我们强调考核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目的。现在我换了种方式去培养他们的工作习惯,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实施自我管理。
案例1:90后员工爱睡懒觉,上班经常会迟到。只要有人迟到,那么不好意思,那就让他自觉绕着我们酒店外的操场跑十圈。跑十圈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很费体力的,这些小鬼自然也都很明白。所以从那以后,他们睡懒觉的毛病一次就给改掉了,厨房再没人迟到过。
案例2:砧板小赵平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厨房里面放高嗓子喊。为了告诫他上班要保持安静,我“惩罚”他在员工点名的时候一个人高歌一曲。这样既不会让他在大家面前感到难堪,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还活跃了工作的气氛。
案例3:厨房小弟小常是个马虎鬼,工作时经常会疏忽大意,把本应该按标准切配的食材切得没有标准。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就“罚”他双手揪着自己的耳朵做二十个蛙跳,这样既让他长了记性,又对其他员工起到告诫的作用。
案例4:为杜绝原材料浪费,我每天都会不定时地检查垃圾桶,比如上个月我在垃圾桶内发现一个发蔫的青椒,当时找砧板的人,可没人认账。于是,我就罚他们每人去买十斤青椒,如果第二天早上上班买不回来,那就加罚每人再买十斤。结果还没到第二天上班时间,他们就已经等我来验收买回来的青椒了。通过这件事,我们酒店的垃圾桶内再也没有出现过可以再利用的原料。
我做小弟的贴身保姆
很多小弟在入职之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厨房培训,所以进入职场之后,他们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遇到困难,打骂批评是肯定不管用的,我们必须要协助他们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他们才能服你,才能长久的工作下去。
案例1:很多大型酒店在小弟入职后,都会采取师徒制的方式进行培养。我们酒店的员工都很年轻,那种大师傅基本上找不到,所以我就要亲自上阵,做好厨房小弟的“保姆”。不论是切菜还是打扫卫生,我都要亲自给小弟们逐一示范,手把手地教会他们每一件小事。工作结束后,我也会经常给他们开个小灶,传授一些自己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心得。
案例2:为了给员工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我安排大工们轮流提着工具维修宿舍的设施。在西北地区,冬天特别冷,我怕员工洗了衣服晾不干,申请买了台洗衣机放在宿舍里。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会让大家在辛苦工作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
让小弟尝到晋级的甜头
厨师入职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晋级。很多年轻厨师之所以会反复跳槽,或者最终选择离开这个行业,都是因为晋级“惹的祸”。所以,我个人认为,留住员工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
晋级方案,既要让他们在工作中学到东西,又能让他们看到晋级的希望,还能切实地让他们经常“尝到晋级的甜头”。
案例1:根据目前80后的特点,我们设计了3月一评级的工资考核制度。也就是说,每三个月我们会进行一次考评测试。如果通过了这个考评,那么你会比之前每个月多50元工资,直至下个考评开始。但是如果没有达到考评的要求,那么你的工资就会“停滞不前”。通过这种考评方式,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督促员工每天进步一小步,三个月进步一大步。
案例2:我们酒店有个小弟人蛮机灵,干活也不错,就是经常会耍个小聪明。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感觉工作没有意思,也没有什么前途,更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所以有些消极怠工。我找到他,给他拍着胸脯承诺:只要你跟着我干,保证三年内把你培养出来。如果三年后你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这辈子我养着你。凭着这个承诺,我细心地调教他,如今他已经有所成就,对餐饮也非常感兴趣了。
一线主管全是80后小弟
现在,我们酒店的大部分后厨主管都是80后小弟。他们对待工作是充满热情的,同时他们也在享受着工作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次菜品研发他们都会带领自己的小集体集思广益,这让我工作起来更省心了。
说起来,他们创新的菜品还真是不比那些70后的大师傅们逊色。很多他们自我创新的菜肴,比如葱烤带鱼、鲜花椒辣香鸡,销量一直非常好。
案例:烤羊排时都是将羊排腌制好后,直接入烤箱烤制。后来,荷台小曾发现烤鸭师傅总是先给鸭子挂皮水,而后烤制。于是,他就请教烤鸭师傅为什么要挂皮水,烤鸭师傅将挂皮水的原理给他讲解清楚后,他立马尝试在烤羊排上挂皮水,结果烤出的羊排颜色红亮、皮酥肉嫩。
用行动融化小弟的心
给予员工一定的温暖,是每个厨房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功课,我们酒店也不例外。除了对他们的工作要多关心外,生活上更要多用心。
案例1:过中秋时,我要求酒店所有厨师必须给家里打个电话,给父母报平安。除此之外,中秋那天,我还专门给每个厨房员工家里都打了一个电话,向他们的父母简单说一下小弟们最近的工作、生活状况,同时代表酒店问候他们中秋快乐。
案例2:前段时间有名小弟把手烫伤了,我没向公司开口借钱,而是自己出钱为其治伤,伤愈后这名小弟非常感动。出门在外,有人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自己,这名小弟被感动了,随即想拜我为师。我们倒是不在乎这些形式的东西,只要是他有上进心,能够踏踏实实工作,我就会非常开心。
案例3:在西北,每次有婚宴,客人都要给厨房师傅们送一些酒、糖、瓜子等以表喜庆之意,有很多厨房老大都将此据为己有,可我们从来不。我将客人给的东西全部保存起来,在员工会餐时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品尝劳动的果实。
第三篇:90后女生的管理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女生的管理策略
梁尚武
她们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其成长经程恰好经历了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剧烈变迁,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她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手机、电脑、品牌服饰她们应有尽有,宽带、电视、报刊杂志、美国大片她们想看就看,她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她们是思想活跃、清新健康的一代,是朝气勃勃、积极向上的一代,是衣食无忧,坐享其成的一代,更是受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一代。她们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人们给她们冠以“90后”的称号。她们的性格带有明显的社会印记和时代特点。
一、高职院校女生的人格特征
90后的大学生大多来自 “ 4—2—1”模式的家庭,集祖父母、父母的爱于一身,承受了众多家人的关爱和期待。这种家庭生活模式,使她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别人关注的焦点,喜欢别人欣赏的眼光,敢于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她们崇尚自由,服从意识差,个性张扬,情绪化明显,渴望爱情,抗挫能力差,渴望独立,成就期望值低,追求功利,维权意识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也导致了她们能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顾及到别人的利益,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感恩意识淡薄。
1、崇尚自由 服从意识差
她们的父母大多40多岁,通过他们的勇敢拼搏,为家庭创造了很大的财富,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因此对孩子们的期望更大,要求更高。可在孩子们看来,大人们是给了她们太多的物质享受,但也干预了她们生活,特别少给他们一样最需要的东西——自由。家长的兴趣取代了她们原有的兴趣,家长们的好恶就是她们的好恶。小学、中学时候没办法反抗,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自由成了她们的主旋律,她们叛逆,是因为她们喜欢自由,不喜欢被约束,不喜欢做被提线的木偶;她们另类,是因为她们渴望独立,自己给自己做主,不愿随波逐流。她们从崇尚自由,追求平等,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她们很爱自己的父母,重视身边的朋友,也很尊敬老师,但她们淡化与父母、老师之间的辈分观念,更乐于把父母、老师当作朋友交往,不再把老师置于权威地位,不再盲目服从、听从或顺从。这很容易和我们原有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
2、个性张扬、情绪化明显
随着公民人本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包容度的增加,她们在精神和物质得到巨大满足的同时,个性开始张扬起来,她们漠视权威,敢于挑战,个性夸张,性情直率,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他们追求新奇、另类、非大众化的事物,常常在穿着、爱好、语言行为等方面彰显个性,张扬的个性往往会带来情绪上的易感性。她们常常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稍有不顺就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特别在生理期她们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激动、烦躁等情绪。“女人心,海底针”脸上的表情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转眼间就是“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她们的情绪有时会发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变化。
3、渴望爱情,抗挫能力差
进入大学校门的女学生,随着性的成熟,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她们渴望爱情降临。渴望沐浴爱的阳光,可以说渴望爱情是女大学生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和恋爱中的盲从心理的影响,导致相当多的女大学生都有恋爱受挫的经历,其中一部分因为不能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而导致学业荒废,一少部分因为不能正视恋爱的挫折和无法排遣失恋的痛苦,出现消沉,悲观甚至轻生等情绪反应。
4、渴望独立,成就期望值低
进入大学校门后,女大学生走上了独立自理的道路,真正体会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意义,从而也加强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在集体活动或与人交往中,她们更为关注自我形象,注重自我评价。但她们的成就期望明显低于男大学生,不少女生认为自己的长相不错,家庭条件也不错,将来找个好对象,或者让父母帮自己安排一个好工作,一样可以个幸福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进取心。
5、追求功利,维权意识强
和男生一样,她们出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和功利观念,做事往往考虑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不乐意做对自己没有功利的事,她们拥有明显的契约观念,认为大学教育是花钱买来的,是一种智力投资,当她们对老师的管理不满时,她们喜欢找领导说事,利用法律和媒体帮助自己。
二、高职院校女生的管理策略
传统的学生管理,是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注重控制、约束,要求学生遵从秩序,服从权威,面对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的“90后”女大学生,我们要认真研究她们的心理、生理特征,抛弃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在管理中注重沟通策略,要低下长辈、权威身份做学生的朋友;从强调约束转化为促进成长;从注重控制演变为强调服务;以人为本,激发学生自我成长动力,启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1、低下身姿,做她们的朋友,和她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她们有自己的思维,她们蔑视权威,淡化辈分,只有她们认可的,她们才愿意接受。循序善诱的谈话,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严厉的批评教育,到了这些学生身上全部失效,他们早已熟识了辅导员惯用的那些“伎俩”,辅导员只有结合自身的工作,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征服学生,从她们的需要出发,在理解她们的基础上来进行管理。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社交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其次,学生和老师之间应当互相尊敬、信任、合作,教师通过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不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老师既要做孩子的老师,也要低下身姿,做学生的朋友。这需要我们做老师的要多聆听少洗脑,多讲结果少说教,多用你的人格魅力少用你的权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对她们的心理健康、爱情观教育
女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我们有必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训练让她们在情绪体验中形成良好地情绪管理能力,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让她们在理解情绪问题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从而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乐观、向上、耐心、幸福等积极情绪,克服悲观、绝望、孤僻、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
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事业高于爱情,不宜过早地恋爱。更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如果把爱情当成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在恋爱过程中,男生具有更强的占有欲,往往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而处于被动地他的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比较容易受伤害。如果她们爱情受挫,往往会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有的会自暴自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作为辅导员,必须针对女生的特点,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要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她们自尊、自爱、自强的生活态度。
3、为她们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充分挖掘她们的潜能
“90后”的大学生,一般都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加上家长重视,她们一般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弹得一手好钢琴,有的擅长唱歌,有的练了书法,有的喜欢摄影等等,她们身怀绝技,再加上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我是最棒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思想,到了大学,争强好胜便成了必然,一旦学校给了她们展示的机会,她们便会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她们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只要为她们搭建了平台,对于扩充他们的知识、开发她们的智力、培养她们的能力、提升她们的自信、发掘她们的潜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我院近期开展的“护士节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锻炼了一大批德才兼并的优秀学生。
4、“以学生为本”全方位为学生服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雅和谐的学习氛围熏陶激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锻炼学生,抓住各种时机为学生排忧解难,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努力解决好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咨询、困难资助、升学、创业就业、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让学生安心学习、舒心学习,快乐的发展。
5、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辅导员工作的灵丹妙药。对待学生爱字当头,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生病住院,必亲自探望,嘘寒问暖;学生遭遇挫折,要细心交谈,热情鼓励;学生违反了校规,要严厉教育,更要深挖原因,以免再犯;对离婚重组家庭的学生,要告诉她们理解父母,重视家人;单亲家庭的学生,鼓励其勇敢面对,乐观生活,对家境经济困难的学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从精神上鼓励学生自立自强,还从物质上给与无私的帮助。女孩子们感情细腻,情绪多变,在家时她们是焦点,到了学校她们也想成为焦点,为一些小事纠纷不断,为一些是非需常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需要要我们耐心细致的进行调解。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女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的主力军,她们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面对这个早熟、独立、张扬、自信、特点突出、时代感鲜明的群体,需要我们对女大学生的新问题、新情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管理对象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更好的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
2013年11月29日
第四篇: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特征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弱、团队意识弱、抗压能力弱和辨别能力弱等不足。针对“90后”特殊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90后”大学生生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的时候,受时代的影响,这个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跟以往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客观认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转变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一、“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
1、自我实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90后”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和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部分“90后”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从而不自觉地养成了自私的习惯,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应,甚至忽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2、个性特征强,团队意识弱。“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独立,喜欢凸显和张扬自我个性,不轻易趋同别人。但是,由于过于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并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团队意识相对较弱。“9O后”大学生在做出判断和抉择时,往往只注意自我的得失观,缺失和忽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荣誉观。
3、竞争意识强,抗压能力弱。高考的扩招,国有企业改制,就业方式的转变,房价的飙升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90 后”的大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慌,也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才能让自己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也让“90后”成为充满激情, 勇于挑战,大胆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代人。但是“90 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呵护下,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强。经不了风雨,耐不了寂寞,受不了挫折,这也直接造成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吃苦耐劳精神差,遇到小事也会有很大反应,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4、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90后”大学生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亲眼目睹,他们普遍承认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向往民主,注重参加民主生活实践,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民主选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参与意识强烈。但是,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误入歧途。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的腐朽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他们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是非辨别能力弱,不能分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民主实现形式,甚至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当成真正的民主,有的追求所谓的绝对民主,把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纪律、民主与专政对立
起来。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少数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行动上的盲目与摇摆。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根据“90后”大学生呈现出来的新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不断创新,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90后”大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目标体系,不断深化其教育理念。
2、引导“90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充分发挥 “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针对“90后”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他们,用积极上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大胆地控制和抵制社会生活中消极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进行规范性管理和正确引导。针对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生制订适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尊重“90后”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优点,保护和鼓励其个性的发展,是对 “90后”大学生实施管理和教育的首要前提。“90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很强,敢于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与我们一脉相承的传统观念和大众观念有所差异甚至存在冲突。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和管理者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角度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各种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全盘摒弃和否定,促使大学思想教育和管理朝着具有包容性、广泛性、大众性、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推进。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仔细分析个性的内在、外在特征,在实施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规范个性,以“扬弃”的态度区别对待,对积极的个性鼓励其张扬,对于有弊的个性要引导和限制。长此以往,良性循环,让每个青年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成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校园网路建设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到,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和快捷。许多“90后”大学生的观念深受网络的影响,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在网络上吸收,有的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针对“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之成为“90后”大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并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5、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管理机制。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对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围绕“9O后”关注的现实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效应;针对“90后”大学生追求民主、维权意识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民主自制管理方式,引导“90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
第五篇:90后大学生教育的时代特征
90后大学生教育的时代特征
“90后”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伴随互联网长大的“90后”,从高考报名时起,就不满足于大学校园网和《招生简章》的介绍,他们娴熟地运用网络,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自己心仪的大学。
“新生开学分班要考试吗?都考什么科目?”“学校的伙食怎么样啊?伙食费一般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在高校的论坛和QQ群中随处可见。各大校园网论坛因此特地开辟了“新生专区”,分门别类解答新生关心的问题。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是9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大学毕竟是个全新的环境,对于在家长悉心呵护下长大的“90后”来说,离开父母就像经历一次“断乳期”,种种“不适应症”开始显露出来。他们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的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天天往医务室跑;有的不会与人相处,惹得同学不快、自己郁郁寡欢 „„
从“90后”身上,能看到互联网时代赋予的特点:他们从小练就了获取资讯的本领,利用网络有时也依赖网络,信息丰富有时也良莠不分。“90后”走进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社会要给予“90后”大学生更多宽容与认同,相信他们会在历练中不断成熟、成长。“自我”、“叛逆”、“另类”„„提起“90后”,许多人习惯于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90后”大学生有群体特征吗?该如何看待他们的思想心理共性?
不论是对“90后”,还是对以往的“80后”、“70后”,实际上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还是“因材施教”。高校可采取问卷调查、集体交流、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了解分析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当然,这需要教育者付出很大的爱心、耐心,在这方面,国内高校仍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他表示,今天的大学,虽然学生已从“60后”、“70后”、“80后”变到了“90后”,一些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却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糊管理”并不适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者自己要先实现几个转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教育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