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您认为怎样才算是学生的
您认为怎样才算是学生的“人生指导师”?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刚开始走上讲台时,觉得自己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考上学校,自己就成功了。因此,我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提高学的学习成绩上,也有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或中专。但这几年来,农村大量优秀生源流入城镇,我教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能考上大学的人可是凤毛麟角。很多教师对教这样的学生失去了兴趣。我也再反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机器,我们不能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我们必须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引导学主动学习,自主创新。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这几年,我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讨论实验来获得知识,我只是引导他们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实验等。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对于现在大量的留守儿童更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成绩差一点没有关系,但思想变坏就会危害社会,就会给家庭带来无尽的负担甚至是灾难。初中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比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重要。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不好学而且很叛逆,一次谈话我知道了原因,原来他家较穷,家长曾对他说过就是考上大学也不会让他去读的,因此他觉得读书没有出路不如好好玩一天算一天。后来我多次和他谈心,并且承诺只要他考上大学我会去做他家长的思想工作甚至愿意资助他上大学。学生很感动,也改变了学习态度,后来如愿以偿考上大学。每年寒暑假他都要来和我谈心,他非常感谢我对他的引导。我觉得一个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他的思想上能留下多少印记。至于教师的素养,我觉得首先是渊博的知识,还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好学生的能力。
肇庆市商业学校
傳景生
第二篇: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照时代周刊(Time)的时代论文所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
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该刊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之下来替知识分子下定义:
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观念而追求观念。如霍夫斯泰德(RichardHofstadter)所说,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勒希(ChristopherLasch)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
一个人不对流行的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大家在无意之间认定的价值发生怀疑并且提出批评,那末,这个人即令读书很多,也不过是一个活书柜而已。一个“人云亦云”的读书人,至少在心灵方面没有活。如果依照上列时代周刊所举的两个条件来界定知识分子,那末不仅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即令在西方世界也是聊聊可数。
在现代西方,罗素是十足合于这两个条件的。史迪文逊(AdlaiStevenson)显然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就我所知,明朝李卓吾勉强可作代表。自清末严又陵以降的读书人堪称知识分子的似乎不易造一清册。而且,即令有少数读书人在他们的少壮时代合于这两个条件,到了晚年又回头走童年的路,因此不算知识分子。
维斯(PaulWeiss)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没有团体,而且没有什么朋友。赫钦士(RobertHutchins)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是试行追求真理的人。
这样看来,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典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思想言论的好恶情绪反应;必要时也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对他有利。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真理而与整个时代背离不算希奇。旁人对他的恭维,他不当作“精神食粮”。旁人对他的诽谤,也不足以动摇他的见解。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足以夺去他对真理追求的热爱。世间对他的侮辱迫害,他知道这是人间难免的事。依这推论,凡属说话务求迎合流俗的读书人,凡属立言存心哗众取宠的读书人,凡属因不耐寂寞而不能抱真理到底的读书人,充其量只是读读书的人,并非知识分子。
海耶克说,知识分子既不是一个有原创力的思想家,又不是思想之某一特别部门的专家。典型的知识分子不一定必须有专门的知识,也不一定必须特别有聪明才智来传播观念。一个人之所以够资格叫做知识分子,是因他博学多闻,能说能写,而且他对新观念的接受比一班人来得快。
海耶克的说法没有时代周刊的时代论文那么严格。我对这两种说法都采用。依照海耶克的说法,中国文化里的知识分子倒是不少。时代周刊的朝代论文所界定的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精粹。海耶克所说的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本干。前者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创建的前锋;后者是社会文化创建的主力。时至今日,知识分子自成一个站特殊地位的阶层之情形已经近于过去了。今日的知识分子,固然不限于在孔庙里,也不限于在学校里,而是分布在各部门里。
因此,我们现在谈文化创建,已经不是狭义的局限于拿笔杆的人的事,而是广义的扩及社会文化的各部门的优秀人物。在一现代化的文化建构上,经济工作者,工业工作者,农业工作者,以至于军事科学工作者,都不可少。可是,在传承上和方便上,以研究学问为专业的人是“搞观念的人”。我在这里所要说的种种是以这类人士为主。当然,这一点也不意含其他方面的工作对文化的创建不重要。
第三篇:工作怎样才算是到位?
工作怎样才算是到位?
工作做到位的前提是摆正自己的职场位置。员工应当做建筑师而不是小时工,除了做好分内工作还要会换位思考,以老板的眼光审视工作成果;领导者应该做规划师而不是建筑工,在宏观上把控企业发展的方向,把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完善企业,做幕后的推手。到位的工作便是各司其职,在分内做到极致。
1、汇报工作说结果
不要告诉老板工作过程多艰辛,你多么不容易!老板不傻,否则做不到今天。举重若轻的人老板最喜欢,一定要把结果给老板,结果思维是第一思维。
2、请示工作说方案
不要让老板做问答题,而是要让老板做选择题。请示工作至少保证给老板两个方案,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总结工作说流程
做工作总结要描述流程,不只是先后顺序逻辑清楚,还要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点、失误点、反思点。
4、布置工作说标准
工作有布置就有考核,比如绩效考核,考核就要建立工作标准,否则下属不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适的。标准既确立了规范,又划定了工作的边界。
5、关心下级问过程
关心下属要注意聆听他们的问题,让其阐述越详细做好。关心下级就是关心细节,明确让下级感动的点和面。
6、交接工作讲道德
把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教训毫不保留的交接给继任者,把完成的与未竟的工作分类逐一交接,不要设置障碍,使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7、回忆工作说感受
交流多说自己工作中的感悟,哪些是学到的,哪些是悟到的,哪些是反思的,哪些是努力的。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政党以及如今伟大的商业领袖,有哪位整天忙着做事的?这些领袖每天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学习成长,把握方向,分析市场,战略布局,制定方法。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忙着做事,就失去了领袖的价值和意义„„比尔•盖茨说过:“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很忙,就证明一件事,能力不足。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很忙,就一个结果毁灭。”因此,当你此刻很忙的时候就问问自己:
1、我在忙什么?
2、我忙的事有多大价值?
3、我做的事别人会不会做?
4、我为什么会这么忙?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此刻你很忙,请你真实的面对你自己,该停一停,给自己充充电,学习学习!历史至今所有伟大的领袖虽然有不识字的,但没有一个不学习的!
第四篇:第一课怎样才算是健康
第一课怎样才算是健康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只有综合具备 了这些方面的良好素质条件,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
2、热爱生命,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素质的合格人才.3、坚持按有关标准评价自己,发挥优势,缩小差距
一、说一说
1、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先自我介绍一下。
2、老师有一个事例,想请同学们帮助分析其中的疑问。李林同学虽然只有十岁,但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尤其是力气很大,班里的脏活重活总是抢着干。可就是厌烦上课,一坐到座位上,不是摆弄东西,就是打瞌睡老师的疑问之一:李林身体很好,也爱劳动,本来是一个好孩子,但厌烦上课,会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的疑问之二:李林如果这样下去,将来会怎么样?能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吗?
二、读一读
小明身体很棒,一般很少打针吃药,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就是一遇到半点不顺心的事情就烦 躁不安,甚至暴跳如雷,平时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来往,对别的同学总是不信任。那么,小 明算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呢?一般人都认为当然是啦,他身体又没有病。其实,这样的看 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他们忽视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且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的人身体虽然没有什么毛病,但整天烦躁、忧郁、紧张、焦虑、孤独、多疑、自卑、嫉妒……这说明他在心理上有问题,心理不健康,因而也不能把他称做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对人的身体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人的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疼等,都与心理不健康有关。相反,如果心理状况良好,则会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使人的生活更美好。同样是身患重病的人,如果悲观失望,就会使病情恶化,甚至很快就会走向死亡;如果乐观豁达,就会有利于康复,甚至能延长生命。作为一个小学生,要想自己心理健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能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2)能正确认识自己,能与他人和睦相处;3
3)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4)对学习有兴趣,有符合实际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并能为实现他们而努力。当然,这几点并不能反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部还需要说明的是: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
健康,应该从总体上以他的经常性行为作为判断的依据。对于一个平时情绪十分乐观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某一天情绪低落或忧郁就认为他心理不健康。因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正常反应。
三、议一议
1、请就下面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那些方面?⑵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够健康的问题、深入下面的情境,做出自己的分析:
⑴小红和丁阳是同桌,也是好朋友。一次数学考试,小红得了满分,丁阳因为做错了两道应用题,只得85分,当老师在讲台上表扬小红的时候,丁阳却狠狠地瞪了小红一眼,并在 嘴里嘟囔着,哼!没啥了不起……”
第五篇:怎样才算是上好一堂体育课
怎样才算是上好一堂体育课
体育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怎样才算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要倡导的是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我觉得中学体育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学科,普通学科只是给以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但是体育就不同了,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强壮的身体,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等。
怎样才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普通课程的教学教师只是课堂的指导者,但是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两个角色,既是指导者又是全过程的参与者,我觉得体育课上只要有了这几样东西我就觉得是成功的课,还有就是以下的东西。
一、学生的笑声。现在的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快乐体育,假如说在一堂体育课上听不到学生的笑声,哪怕效果再好同样是一堂不成功的体育课。说实话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神经已经是很紧张的了活跃的气氛是消除紧张情绪的最好良药。还有就是学生在做活动时成功的喜悦,这样的笑容是最灿烂的。
二、呐喊声。这样的声音是来自学生之间的加油声,比赛成功后的庆祝声,完成运动前的呐喊声,这样的声音是对成功的宣誓。
三、体育场上不相信泪水,成功是用汗水浇注的,学生有汗水就有运动,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课的宗旨是“健康第一”。只要只要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不计较上课的过程的。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的一个案例:在美国的一次体育课优质上,老师没有用什么教具,也没有做任何课前准备,上课的时候学生问老师,老师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是什么呢?老师回答:我们这节课准备的东西,就是同学们呐喊、笑声、和各位同学的汗水。学生很迷茫,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此时老师在指导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摘下了戴在头上的帽子,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教学用具就是我这顶帽子,同学们在本节课就抢这顶帽子,看帽子在谁的手中的时间长,但是在争夺帽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们要汗水,不要伤害”。说完后就将手中的帽子扔向天空,游戏开始,一节课下了学生满头大汗,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在讲评的时候老师满意地说:“这堂课,我们成功了,因为看到了同学们的汗水和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真心的付出,谢谢大家”。
以上只是本人的愚见,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上好体育课的建议,我会认真落实各位的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