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硕士作业之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自主意识就是指主体具有不依赖于外在力量,而自由自主地支配自身一切活动的意识。具体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其次表现为一种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综观教育的许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在探索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的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卓然大成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参与管理,集体的整体力量才能得以凸现,个体的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管理者只有确认主体在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才能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个集体才能成为主体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而学生是班级体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活力和灵魂。班主任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建设班级集体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新课改理念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班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的主要内容探讨作为班级管理核心和素质教育实施者的班主任,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制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制定班级制度不仅是为了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更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根据班级的特点,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少数班干部管理多数同学的局面,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管理:建立学生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定期进行班干部竞选、试用评议和正式任命。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让学生锻炼了自己,增加了胆量,增强了民主意识,每一位同学都体验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
三、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和权利还给每个学生
定期让班干部把班级一周来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班干部职责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接着负责不同班务的班干分别根据将自己记录下来的成绩和问题,依据班级公约对全班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考核,实施奖惩。
四、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个性的任务还给学生
班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象征,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根据本班学生人才多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把教室装扮成既富有学习的书香气息,又富有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的愉悦的场所。
五、发生干群纠纷,班主任公正裁决
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并不是代表老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他们毕竟仍是孩子,还需要我们把握方向。
六、尊重差异,发掘同学的潜能
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是唯一的,他们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在班级建设中,不仅承认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差异,更把这种差异当作一种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七、导而不牵,引领学生走上自主之路
班级管理的另一特点便是它的“发展式半自治性”。所谓半自治性,是指学生作为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时,由于其角色意识水平的自治性倾向和依赖性倾向并存、其组织调控技能(如组织技能、平衡技能、协调技能、评价技能)的不成熟等原因,不能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管理班级,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班主任的力量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我针对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授之以渔,让其自渔。
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已经获得学校管理者及班主任的高度关注,相信我们秉承积极引导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且坚持以人为本,班级管理会变得越来越井然有序。
第二篇:初中生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是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导致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处于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在小学的班集体中,基本上只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参与者。如何做对初中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关键在于要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就是一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也就是分析管理和控制自身及外界事物的自我愿望和要求。”其核心就是独立、自信、自主。自主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高水平自主意识的人,相信自身的潜力,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较为敏感,这种意识促使他不断确立目标,寻找、把握机会,使自己获得成功。自主意识的力量,诸如自知之明、勇气、自信、自尊、责任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等在自我实现中有强大的动力功能,这些都是竞争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产生一种自觉意识,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当这种观念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就使行为有了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工作和学习保持向上的热情。
在初中生班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1、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要确认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在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奋斗目标,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在班主任指导下自主的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和太严,否则就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接受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督导,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全班学生的互相监督。如此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自我意识,更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培养自立能力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自主管理不是主动生成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到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需要精心策划培养:
(1)、充分发利用学会说呢个表现欲望和工作热情,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潜力,谋求班级发展。
(2)、提供机会,让每个人都有能为班级做一点贡献,人人参加班级管理工作。
(3)、实行值日生、值周生、班干部轮换制度。(4)、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力量。(5)、发挥班干部“火车头”作用。
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
3、激发自我教育欲望,促进学习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说 “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班级管理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知识网络的构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还要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认真实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协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4、开展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学生才智、特长的舞台。在活动中全班学生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感情基础,才能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精神,增强学生自己与他人、集体、学校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自主意识的发展。(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 个方面。因此,班主任在活动性教育过程中,要培养、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都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性教育应有的作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尽可能多地增设岗位,让每一名学生各尽所长,尽可能多地参与班级管理,在实际组织管理中得到锻炼,提供参与机会,养成学生良好的参与习惯, 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既要确定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但也不能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辨别、控制能力,缺乏教师的实际指导,他们就有可能会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或导至活动偏离预定的方向。
(2).充分让每个学生充当适合的活动角色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个人在集体中恰如其分地成功扮演某种角色时,可以同时产生两方面的良好心理功能:一个是社会功能,一个是个体功能。因此,班主任要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发挥全体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让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实现集体总目标作出贡献。这里关键在于引导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一个既符合期望又让他们自己感到满意的位置,当好满意的角色。要能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应注重让学生在班集体中,独立自主地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性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在活动性教育中充当了适合的角色,并亲自体验、识别、评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实践的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5、人文氛围的建设,促进自主意识发展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或氛围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就创建以全班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而共同创造的,以班级物质环境、规章制度以及道德理念、班级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班级人文化氛围。(1)、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应,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有无正确的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形成一种风气,就是班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提供示范。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关键因素。(2)、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优化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从内在本质来分,主要有责任依从关系(即公务性关系)和情谊性关系(即选择性关系)两大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应是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关系高度的和谐统一。使两者协调统一,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相互责任的新型人际关系,即使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又是形成坚强集体的重要手段。
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和谐的人际环境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不仅需要用自己的知识来影响学生,还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楷模。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接受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熏陶。(3)、学习风气的营造要实现强化
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是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就是人”。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策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启动其他管理要素的运作,班级管理才行之有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第三篇:初中生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策略
新接手802班有一个月了,不管是学生表现有进步,自己心头喜悦时,还是困难重重,眉头紧锁时,我想到的都是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的成功与否。以平静的心态面对问题,以积极的心态改进工作,以淡然的心态接受事实。因此,特作出这一番感悟和浅显的论述。请领导和专家斧正。
初中生是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导致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处于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在小学的班集体中,基本上只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参与者。如何做对初中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关键在于要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就是一个人追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也就是分析管理和控制自身及外界事物的自我愿望和要求。”其核心就是独立、自信、自主。自主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高水平自主意识的人,相信自身的潜力,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较为敏感,这种意识促使他不断确立目标,寻找、把握机会,使自己获得成功。自主意识的力量,诸如自知之明、勇气、自信、自尊、责任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等在自我实现中有强大的动力功能,这些都是竞争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产生一种自觉意识,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当这种观念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就使行为有了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工作和学习保持向上的热情。
在初中生班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1、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要确认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在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奋斗目标,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在班主任指导下自主的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和太严,否则就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接受班主任及任课教
师的督导,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全班学生的互相监督。如此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自我意识,更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培养自立能力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自主管理不是主动生成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到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需要精心策划培养:
(1)、充分发利用学会说呢个表现欲望和工作热情,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潜力,谋求班级发展。
(2)、提供机会,让每个人都有能为班级做一点贡献,人人参加班级管理工作。
(3)、实行值日生、值周生、班干部轮换制度。
(4)、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力量。
(5)、发挥班干部“火车头”作用。
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
3、激发自我教育欲望,促进学习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说 “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班级管理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知识网
络的构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还要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认真实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协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4、开展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它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学生才智、特长的舞台。在活动中全班学生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感情基础,才能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精神,增强学生自己与他人、集体、学校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自主意识的发展。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 个方面。因此,班主任在活动性教育过程中,要培养、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都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性教育应有的作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尽可能多地增设岗位,让每一名学生各尽所长,尽可能多地参与班级管理,在实际组织管理中得到锻炼,提供参与机会,养成学生良好的参与习惯, 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既要确定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但也不能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辨别、控制能力,缺乏教师的实际指导,他们就有可能会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或导至活动偏离预定的方向。
(2).充分让每个学生充当适合的活动角色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个人在集体中恰如其分地成功扮演某种角色时,可以同时产生两方面的良好心理功能:一个是社会功能,一个是个体功能。因此,班主任要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发挥全体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让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实现集体总目标作出贡献。这里关键在于引导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一个既符合期望又让他们自己感到满意的位置,当好满意的角色。要能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应注重让学生在班集体中,独立自主地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性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在活动性教育中充当了适合的角色,并亲自体验、识别、评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实践的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5、人文氛围的建设,促进自主意识发展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或氛围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就创建以全班
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而共同创造的,以班级物质环境、规章制度以及道德理念、班级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班级人文化氛围。
(1)、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应,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有无正确的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形成一种风气,就是班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提供示范。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关键因素。
(2)、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实现美化.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因此我们要重视班级布置,做到设计新颖,布局精巧,求气氛,讲韵味就可以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氛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小制作、读书小报等来点缀自己的教室。请美术、劳技教师作技术指导,定期进行美术、劳技作品的展览。认真编辑黑板报,做到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异彩纷呈。张贴标语激励学生读书成才、强身健体的内容等。
(3)、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优化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从内在本质来分,主要有责任依从关系(即公务性关系)和情谊性关系(即选择性关系)两大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应是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关系高度的和谐统一。使两者协调统一,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相互责任的新型人际关系,即使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又是形成坚强集体的重要手段。
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和谐的人际环境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不仅需要用自己的知识来影响学生,还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楷模。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接受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熏陶。
(4)、学习风气的营造要实现强化
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是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就是人”。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未来的班级管理策略成功与
否,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启动其他管理要素的运作,班级管理才行之有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第四篇: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目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薄弱,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教师给学生讲的道理、提的要求、定的方向,学生必须绝对服从,只有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班级管理效果差。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过分信任学生,班级大事小事由学生作主,教师放手不管,学生的管理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差,班级管理混乱。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基于以上情况,面对现状,我们认识到班级管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通过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在班集体中得到比较和体现,得到形成和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启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应有的行为规范的观念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能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潜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开放型的班级管理,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
三实施过程
一、激发学生动机,调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管理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讲,自主管理动机制约着自主管理的方向、态度,影响着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成果。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抓好外部诱因,引发自主管理动机。
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班队会强化意识。课外,主动与家长联系,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手段,把自主管理渗透到各科教学、班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多层次、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动机,使学生置身于自主管理的客观环境中,产生一种参与管理的需要。
2、整合努力目标,激发自主管理动机。
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班级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把国家、学校、班级的教育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主管理的努力目标。由于目标经过学生整合后切合学生的需要,切实可行,使学生目标明,方向清,管得主动。因此,目标的设置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符合他们价值观,适合学生的经验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3、创设民主氛围,巩固自主管理动机。
魏书生曾说: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班组长轮值制等,增强学生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强化。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改革班委建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
1、建立功能小组,确保人人有事做。
班委建制历来是班主任启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以往的班委,仅仅是少数人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学生参与面不广。因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功能小组成立之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班委竞选,然后在平时的活动中,再吸纳其他人自由组合,这样,该小组成员是本小组功能发挥的精兵强将,自主帮助,带动其他人共同提高本项活动能力。
2、设立“十长十员”,确保事事有人做。
功能小组的划分受学生能力和人数的限制,不可能人人参与。同时班级管理中还有其它事务,可开展“十长十员”岗位责任制以增加岗位,如设置:花长、鱼长、门长、饭长、桶长、灯长、水长、车长、窗长、伞长等,及图书管理员、墙面保洁员、地面保洁员、仪器保洁员、镜框保洁员、卫生工具整理员、纪律检查员、红领巾检查员等。这样,班内初步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层层落实职责,赋予相关权限,互不交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落实值日班长检查制。
由班委成员负责班级事务检查,形成“每日制度化”管理(出勤、卫生、晨会、两操、队会)。重点对教室内环境加强督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责任心不强或忘记值日的同学进行扣分,并对造成在班级考核中失分的同学进行扣分。反之,每个岗位每周进行加分。
4、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单一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行角色变换制度,则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我们实行功能小组成员每学期一换、“十长十员”每月一换、值日班长每天一换,学生定期轮岗,使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在多岗位轮换
中体验各种角色。善始善终,持之以恒,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改革班委建制,设立功能小组,建立“十长十员”,进行岗位轮换,丰富了班级管理的角色,带来了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集体创建活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1、十分钟晨会特色化。以往的晨会课是班主任的“一言堂”,现在的晨会课已经成立学生的一道“精美可口的早餐”。晨会由学生自主组织,对10分钟晨会进行承包制,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形成特色。比如内容有:周一新闻综述,周二小小音乐会,周三综艺活动,周四人与人,周五本周要事等。
2、班队会自主化
主题班会活动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准备和组织中来。班主任提前将活动的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大家,让同学们自己去收集材料,自己去设计方案,自己去分工准备,班主任则是同学们的顾问和教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等进行评议,促使下次活动搞得更好。
3、尝试实行学生自主评价
以往我们的评价体系,往往是教师一锤定音,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教师的评价,往往带有成人化的要求倾向,往往容易求全责备,当然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自主评价、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评价考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的帮助一些学生找出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整个评价过程教师充分放心,放手,使学生在参与
评价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气氛,也感受到了参与管理评价需要的责任心。
4、开拓自主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把自主管理的时间、空间进一步延伸,班级内还组织课余收藏小组、读书小组、环保小队等等,定期汇报交流。把班务管理提高到学校管理,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童鹰电视台、红领巾监督岗、小芽头文学社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
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尽量体现这样一个理念,在热热闹闹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更好地确立,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像低年级班级学生开展的“理理我的小书包”、“我的书包我自己背”等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中高年级开展的“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献一计”等班队活动,则告诉了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施的结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首先转变了教师的一个观念: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管理好自己,同时参与班级管理。但是注重能力是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创建班集体这一形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训练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参与班级管理,控制和协调好个人、小组与班集体,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而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实施,在班集体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目标的建设,在目标建设中,特别重视的首先是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协调关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发现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
前、后测对比如下:
研究后的思考: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像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恰当的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如何持久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这还有待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新形势对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我们通过创建优秀班集体,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主管理,培养了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了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上丰中心学校方欢
一、重课内,趣味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有为重要。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中
培养起来。
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因此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或摹实境、调激情,如我在讲《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杨绛的《老王》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关爱别人的事例。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
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学生学会关爱身边不幸的人。;或设疑问、引思考,如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
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发现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点面结合法,是找准切入点,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以学生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层次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课外,扩展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读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了解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观察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三、重训练,培养能力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扩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四个一”工程训练,是指“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篇日记”、“每月一部好书”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这一训练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的活动如激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我是小主人知识竞赛等,训练学生的主体
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融文学、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活动课的综合训练恰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活动课上能把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等综合性活动课,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
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
地去拥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