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吉市第四中学2013德育课题研究计划
昌吉市第四中学德育课题研究计划
——家庭教育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作用的研究
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化领导。
为了使我校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昌吉市第中学德育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周东亮
副组长: 高成军高德良
组员 :侯杰赵生忠王娟陈燕霞朱晓荣
各年级部主任各班主任
二、加强常规教育管理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坚持一日常规制度化、规范化。按时到校,参加晨会、午会,每天班主任、值周班、学委会检查晨、午会的出勤,纳入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
(一)、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各班开展以“学守则、践常规、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奉献、服务”意识,人人争做青年志愿者,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检查内容: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课上课间的纪律、安全
卫生区卫生
检查人员:带班检查:负责全方位检查
值周教师检查:负责检查教室内外卫生、纪律、安全等,每天至少两次学委会检查:分成六个部,劳卫部、纪检部、组织部、体育部、秘书处、宣
传部,每天至少检查两次
门卫教师检查:出勤
课任教师检查:课上安全、纪律
检查方式:每扣1分,每日公示(公示表张贴在校门口宣传栏)
一周一总评,每日一公示
开展此活动的目的: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监督变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2、通过节日活动
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
四月份“清明节”扫墓
五月份开展爱劳动教育
七月份爱党教育
八月份爱军拥军教育
十月份爱国教育
十一月份安全教育
十二月份法制教育
一月份诚信教育
3、能过特殊事件进行教育活动
①组织学生捐款献爱心
②向英雄少年学习
③进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喜迎十八大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如“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征文活动、主题班队会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懂礼仪,做文明礼仪的中学生,结合学雷锋活动,评选校园文明礼仪标兵。
5、加强学生文明修养,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
一个学生的形象就代表了学校的基本形象,注意学生外在形象要求,坚持学生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仪表端庄,女生不烫怪发,不化浓装,不穿奇装异服,保持青年学生青春靓丽形象,坚决制止学生在公共场所吸烟、酗酒,坚持教育与考核并重。每周检查一次教室桌椅摆放与桌椅内卫生情况,并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中。
好的习惯贵在坚持,难在养成,抓好平时教育管理,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学习自觉,行为规范,生活自理。
(二)、通过家校联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1、我们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动态,与家长进行交流
(2)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监督我们的工作,让家长看一看我们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提出宝贵意见。
(3)家庭教育讲座:讲解如何教育孩子,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家长应注意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4)为了方便家校的沟通,我校通过家校联系卡,方便学校、教师、家长的沟通。
(三)、把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首先重点实施“星级”评价养成教育模式
1、“星级”教育模式
①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星级”教育活动的指导能力“星级”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所有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指导能力。为此,德育处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班主任对“星级”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实施步骤和方略都能了如指掌。
②开展月份主题活动,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星级”教育活动是一个涉及养成教育活动内容的整体性活动,从短时间里是难以体现出它的实效性。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每学期初针对学生所有存在产问题先定出“薄弱星”,然后开展以月份为单位的主题教育,通过月份主题活动达到“薄弱星”的转化,即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
2、“星级”教育模式的评价手段
开展“星级”教育活动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它会成为“星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对每个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阶段性评价思路,力争做到评份的客观、全面、公正。
①诊断性评价阶段
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初进行,德育处将《评价标准》发给每个学生,让师生双方都了解在“争创星级”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今后的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参照点和客观依据。诊断性评价结束后,可将学生获星情况填写在统一的评价表上。
②形成性评价阶段
一般放在每月底。评价采用学生个人自评(每周)、小组互评(每周)、教师评(双周)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将对自己获星的情况填在评价表上,学生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争星局面。(学生通过写养成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知错必改)
③总结性评价阶段
总结性评价放在每学期的期末。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我评价,再小组评议、家长评价(每月),最后班主任评定的程序,对每个学生的争星情况进行总评,并评出“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员、示范班进行表彰。
具体细节操作说明:
要改正或加强的行为习惯的选择:
根据本班学生的整体行为习惯的水平及不足,由班主任确立大主题,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由学生自己确立本月应注意和改正的小主题,如一个习惯一个月未能改好,可以延长时间。
方式:
自评、互评:每周一次
师评:每两周一次
家长评:每月一次
结果呈现方式:
表格中的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每周一次,教师评两周评一次,家长评每月评一次每项目标都分为星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四个星级,得8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优;各项评价内容的等级加在一起得8个以下,4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良;四个以下★者总评星级为可。
为了增加效果,让学生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于更好的去改正,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某些习惯的养成过程及效果进行反思,这些习惯可以与月主题有关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对自己一些急需养成的习惯进行反思。
其次班级管理体现在其它方面有:
(1)实施了班级物品包保制,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2)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孝亲敬长主题班会、感师恩主题班会、感谢他人帮助我主题班会、感恩祖国培养我主题班会,使学生受到的感触很深,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能过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帮助孤寡老人、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义务清扫大街等。
(五)、其它方面
(1)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2)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
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
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预期目标
1、学生在校生活,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形成一套优秀德育论文集。
3、形成一套学生成长记录袋。
4、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
5、形成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示范校经验材料。
2013年3月昌吉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昌吉市第四中学教科研月总结
昌吉市第四中学教科研月总结
为了更好地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解决好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进课题实验,践行“科研兴校”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依据市教研室要求,制订了“教科研月”活动计划,并按此计划一一落实执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本次活动共安排4节生本公开课,4节州、市骨干教师献课、7节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献课;八年级英语备课组、高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音体美特长生训练展示活动,计划公布后,讲课教师、备课组积极行动起来,在备课组内备课、议课。使展示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备课组的活动在备课组长的安排下,分工协作,组员各尽其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总之,这些活动展现了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及教研水平,是对我校教研活动及课堂水平的提升和集中体现。
二、考勤情况
在本次听课活动中表现较好的老师有:李淑燕、郭育含、杜桂香、马建玲、马蓉、潘红云、王莉、白秀珍、陈庚英、李春兰、陆香、李淑琪、刘庆洪、王西良、李春雨、陈燕霞、郭泓妍、刘荣荣、潘晓琼、夏建芬。
表现好的备课组有:八年级数学、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政治、高一英语、高中政治、地理、化学组。
在八年级英语、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中,初中年级备课组表现较好。
三、“生本”课及州、市、校级骨干教师献课情况
“生本”课堂是指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尤其是强调培养思维品质。从15节课来看,老师们对“生本”理念有了很深的理解,在课堂中都
能较好地渗透这种理念,通过学生课前学习,课上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老师的精讲点拨等环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这些课中大部分的老师都布置了前置性作业,深深地体会到前置性作业不等于从前我们讲到的预习,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老师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而不是把教材中的知识或结论简单地移植或搬到课前的预习本上。而预习往往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更多地是接受现在的东西,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质量与学生的完成情况是上好一节生本课的关键,从这些课中可以看出,马永梅、宋霜双、倪春晖、周晓兰、张金凤、王莉等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突出本课的主题,恰当妥贴,有了扎实的“先学”基础,“后教”就非常顺利了。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人的天性,与生俱来,只要得到合适的启蒙教育,学生就可以学而知,学而能。教学中老师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这15节课都能通过组内交流前置作业,展示作业,其他同学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或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或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不足,再读;或让学生动手去体会色彩、温事,做藏族舞动作等形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说明,自“生本”课堂在我校推行以来,老师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课堂中教的形式和学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学定教,体现的不仅仅是策略,而是教育的本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更要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形式上的自主,更需要的是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如语文课要把传统的“语文分析策略”转向“语文文字实践”的策略,数学课把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发展性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英语课把词、句、语法内容的学习转化成通过大活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策略等等,基础教育不只是要学生学习知识或某个结论,更是要把得出结论的过程作为演练场,获得能力,去解决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在这方面做的好的老师有:赵静、倪春晖、周晓兰、运静、王莉、李贤芬、杨倩、王琼。四、八年级英语备课组和高二数学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习了文章《生本课堂是大爱的课堂》、《生本让我看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幸福的明天》,组员们互相谈了进行“生本”实验以来的体会、感悟和困惑,之后互相点评了周晓兰老师和沈永飞老师的课,很客观地从“生本”的角度提出了每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之后两个组集体商讨下星期要上的课,讨论了重点、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两个组在组长罗春华和张新玲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大家就如何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生本”实验的基础,小组合作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加强课后巩固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抓住学生的积累。备课中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持之以恒地把“生本”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得到了提高。在议课中,大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按照生本课的要求,认真研究了前置性作业,分析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八年级英语备课组表现的尤为突出,每位老师都参与到了生本课题的研究中,讨论中大家谈了想法和做法,使前去观摩的备课组长如同吃了一顿大餐,倍受鼓舞。
五、音、体、美特长生训练展示活动
我校自2011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多样化办学试点学校以来,音、体、美特色办学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特长生的培养、训练中,音、体、美老师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为了向更多地领导、学校展示我校的特色教育,11月29日下午,高中戚江波老师在音乐教室为学生讲授乐理课,激情澎湃的讲课,使学生们目不转睛,完全沉浸在课堂中。张永涛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啦啦操的训练,在铿锵的音乐节奏下,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动作大方、有力,节奏感强。杨珍贵老师带着学生们进行田径训练,紧张、有序,一丝不苟。高中美术老师张燕玲、姜虹羽、张岩军带着学生们在干净、整洁的画室里,进行静物写生的素描练习,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绘画的技巧,进步很快。
历时两星期的教科研月活动结束了,虽然在各部门、年级部、备课组的大力配合下,各项活动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尽管上课教师做了精心准备,展示课上的非常精彩,但观摩的老师较少,第一周听课结束后,强调了这个问题,听课的教师有所增加,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听课,这已纳入到教研处对教师的年终考核中,教研处也出台了《昌吉市第四中学听课制度》,今后如再出现类似问题,将按制度进行。
2、科研月中15位教师课上的非常好,但不代表所有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课上的都好。全体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生本”理论水平,把“生本”理念坚持不懈地贯彻在教育教学中,上好常态课,提高课堂效率。
科研月活动结束了,在此向15位上课的教师、所有支持本次活动的部门、年级部、备课组及个人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后,教研处将继续以“科研兴校”为宗旨,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升教研水平,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为四中灿烂辉煌的明天不断努力!
第三篇:德育课题研究计划(范文模版)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名称:家校结合、发展学生个性
二、综述: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但目前,一个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摆在眼前,即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而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
未成年人存在问题的形成,应该说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很重要。但也应该承认,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学校教育,只能从正面的角度让学生接触积极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但当学生走出校门,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负面现象和思想的影响。老师常说:“学生在校听的一堂课,不如在社会上看的一件事。” 为了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我们向阳路小学把家庭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着力建设理论性教育与体验性教育相结合、专职辅导与全员育人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体系,争取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研究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而父母应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教师。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家校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家校联系的意义和方法途径,共同为提高家校联系的质量而努力。
1、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基地,在教育手段和艺术上相对比较系统化。学校的教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家庭教育却常常是非计划的,家长更多地通过情感的和经济辅助之纽带对子女施加影响。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
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
2、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
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
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则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家校沟通能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
3、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
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此外还存在着: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等诸多教育误区。所以,我们应首先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4、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
现在本地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祖辈的心肝宝贝,常常出现几个
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大人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宠爱有加,常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现象。此外,我们学校还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学历大都不高,缺少正确的教子方法,对孩子放任自流、粗暴打骂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得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长素养等,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
如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外公外婆格外疼爱,百依百顺,连不做作业也舍不
得说他一句,母亲则有点恨铁不成钢,有一次竟一气之下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上学。结果,孩子常无缘无故缺课。后来,班主任王老师通过联系,及时了解了情况,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恳请外公外婆别再这样溺爱他,恳请他母亲别再这样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孩子,并提出了如何引导、教育的建议。这位母亲深有感触地说:“都怪我以前太心急,今后我一定多关心,多引导。”如今,这位学生进步了。
5、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现在很多家长由于诸多原因,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或根本是无从管理孩
子的学习,但从他们自身出发,又是很想关心孩子的成长。通过家校联系,他们了解到了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又使教师掌握学生在家庭的一些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此外,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四、现有研究水平
现阶段,对于家校结合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对基定性的研究,殊如成因、特征、类型等等,而很少对非正式群体进行介入、引导、矫正等行动引导、矫正等行动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五、研究内容
1、通常调查、观察,了解研究家庭的差异。
2、对非正式群体作必要的定性分析(成因、类型),并制定有针对性引导方案。
3、指定教师分工负责,主动介入非正式群体实施引导、矫正方案。
4、对评价指标展开调查及数理统计,并对实施效果鉴定。
六、研究范围
向阳路小学校全体学生。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实验法
调查法
观察法
案例法
八、研究步骤(研究周期:两学年)
1、准备阶段2007年1.10月~2007年3月
A、理论学习
B、制定研究计划
C、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
A、通过调查、观察,了解研究单位(班级)内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情况(数量、成员)。
B、对非正式群体作必要的定性分析(成因、类型),并制定有针对性引导方案。
C、指定教师分工负责,主动介入非正式群体实施引导、矫正方案,并对相关资料数据积累。
D、对评价指标作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撰写论文。
九、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在实践研究的同时,重视有关材料、典型事例及数据的积累和采集,最后以研究报告形式结题,并附课题级人员工作体会与总结等有关材料。
十、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组织理论学习,对部分体育类
非正式群体介入、引导,对评价指标进行数理统计,撰写论文。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事例统计、撰写论文。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事例统计,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事例统计,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事例统计,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协助事例统计,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负责解本班内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对非正式群体作定性分析,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介入并引导。
第四篇:德育课题研究
《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学生的应履行的义务”中指出: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等,都为这个课题提 供了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也为其指明了方向,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中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从培养文明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研究,提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文明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
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中学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文明习惯。
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两年,即从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
4、开题。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
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的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
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
5、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阶段总结、经验交
流和研讨等活动。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
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
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五、方法措施
为培养青年教师,课题组吸收了年轻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无论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能胜任课题研究。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学校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每位课题组成员保证一台电脑,方便资料查询和网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3、学校投入一定经费、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购买书籍、音像制品等便于老师的学习提高。
4、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的管理。
5、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还采取了如下方法: 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宣布本德育课题实施和意义时,就首先提出: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安全、卫生、文明、生活等方面保持好习惯,严于律已。已正方可正人。在学生中间,选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活动教育法:组织学生观看文明行为的视频的活动。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缺乏说服力。学生观看不文明行为时,常常会发出一片“哄笑”,在“哄笑”中,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不良”之处;在观看文明行为时,常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潜意识中对文明行为有了认可,经过内心的一番比较、自省,真正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以后的行为中,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强化自己的文明行为。交流评议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学生出谋划策,讨论、交流,改善我校一系列德育治理规章制度。对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学生是极其认识的,但日常言行违背的也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背学 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已,为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个案分析法:课题研究启动后,首先确定四个试点班级,再设计出关于文明行为养成行为教育的问卷分发到试点班级,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个案,进行重点指导,矫正不良行为。这样的做法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既考虑到所有学生,又照顾到了特别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试点班级的整体文明风气得到改善,典型案例的学生的进步更大。
当学生有不良言行时,我们还运用说服教育法,行为比较法,心理暗示法等。
六、课题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在每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试点班级的成绩是最好,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校园环境有的空前的改善。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 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近期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试点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试点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七、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轻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9
第五篇:德育课题计划
《培养西部地区柳江县农村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模式研究》
子课题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构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模式”,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培养适应2l世纪社会需要的负责任的公民。
二、研究目的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地处农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其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密切相关。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受家庭影响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中存在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同时学生的“唯我”中心,过分依赖,也防碍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因此,通过研究,培养负责任的学生。进一步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集体责任感、对自己的品德负责。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开朗活泼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和辨别是非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三、研究内容:
个人责任感(敬老爱幼、帮助他人,平等尊重、善待他人,学会感恩),集体责任感(主动承担任务,关心家庭、建设集体),社会责任感(认同民族文化、维护国家尊严、爱家乡)
四、研究方法
调查比较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五、主要措施
(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中学生“角色”责任感的研究。
围绕班级责任教育具体目标,学生结合自我教育小目标,设计个人责任目标。①开展“责任班”和“责任生”教育,变值周生的管理为责任生的服务。②实行干部轮换制。人人当干部,增强学生岗位责任和非岗位责任的责任意识。
③巧设岗位,人人有岗,各尽其责。如课堂管理长、生活管理长、宿舍管理长、安全管理长、纪律管理长等等。
(2)在课堂环境中培养中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挖掘教材因素,积极引导,质疑牵引,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自律能力,增强责任感。
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①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责任感;②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习责任感;③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
(3)在活动实践(体验)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落实课题目标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责任行动,养成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行为。
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如: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责任感。
围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开展“我和责任做朋友”;
围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可以开展“锻炼身体真好”、“面对挫折”、“今天我当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假如我是„„”、等活动;
围绕“对自己的集体负责”我们可以开展“我是一名中学生”、“我爱班集体”、“我爱老师、同学” “请让我来帮助你” “调和小生命与大生命”等活动;
围绕“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可以开展“我爱我家”、“我知道节约了”、“人活在关系中”、“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家务知多少”、“善解亲人心”、“感悟亲情”、“假如我是家长”“ 如何做选择”等活动;
围绕对社会负责:可以开展“环境小卫士”、“我们的社区”、“我心目中的人”等活动。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8—2011.9)
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资料,了解学生责任感的基本情况,得到实验前的各项数据。具体操作:从各班随机分派“学生责任感调查问卷”,请有关专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积累调查信息,并撰写成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1.12)
1.就“中学生责任感意识”进行理论学习。
2.结合班级管理、主题活动、课堂教学开展,围绕实验目标进行实践研究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目标体系,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感。
3.通过建立个人档案资料,加强个案研究分析,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进一步研究责任感教育对学生各方面发展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4.定期或不定期以问卷调查、观察法、评比法、实验法,进行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研究。具体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由教研组或有关专家对学生责任感发展的情况进行现场的定性定量评价。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
6.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1—2012.9)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2.编撰经验论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