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_简答题_论述题
教育学 简答题 论述题
1、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7.1)(1).原则的含义:
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1).原则的含义:
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3).举例,略。
3、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1).原则的含义:技能的运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1).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14.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体现在那些方面?
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②教育形势个别化。由于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将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方便的时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①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着的观念②能改变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影响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②推进科学体制化③具有科学研究功能④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①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他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②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意义。③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他追求使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④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他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再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势、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再教育伤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12.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缀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出文盲的运动。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13.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候和方便的地点,学习这些内容。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订教学要求自订学习计划,并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
且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③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新科技革
观念和基本技能。
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使得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趋于
第三,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个性化。④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迅速发展,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5、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原则的含义:
15.教育与文化的传承、改造与创新的关系。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①教育与文化的承传。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段,文字出现之前,文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化主要依赖同代人和上下代人之间口耳相传而获得的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后,文化的承传依赖于文字的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的最基本要素,和选取、使用、6、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②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
1.原则的含义:
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势。第一,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
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第二,教育对文化的整理,特别是学校
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教育之所以具有整理文化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其次是因为教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③教育对文化的创新。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总体文化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现代教育对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新活力的人;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试述课的一般结构。(8.1)
(1).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教师怎样才8.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9、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9.1)(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 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10、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原则的含义: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3.举例说明(略)
11、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0.1)(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考&试大$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第二篇: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2010-06-09 22:59:35|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
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1)狠抓薄弱环节,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我国1951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2)新学制确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33、中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38、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因此,自产生以来,班级授课制便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42、运用练习法有什么要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4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46、建设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调查了解学生,研究班级情况(2)提出奋斗目标,组织共同活动(3)培养集体论,形成优良班风(4)培养和发现班级骨干,形成集体核心(5)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47、班集体管理的几种类型: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的管理。
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49、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初报道注册工作;期中对前一阶段进行检查和小结;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第三篇: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
(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三)父母的文化修养;
(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
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1)教师预见能力。(2)教师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14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15、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16、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
17、简述德育原则。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8.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
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19、班级授课制有何特点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0、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21、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2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23、、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论述题:
1、论述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习活动方法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方法指导同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同时还离不开教学其他因素的改革。(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学习方法指导,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意志以及个性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把学习方法指导同学生整个情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学终究是学生自己学,教师教好,家长监督以及其他学习条件的,都只是一些外在因素,要使学生由要过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积极情绪等方式进行引导。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指导是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使学生具备顺利完成一定学习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和本领。
2、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1)选择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的进行感知,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获得的知识属于感性知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领会阶段: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所谓领会,是指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去解释新的知识,并且将新知识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所谓理解,指揭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
(3)保持阶段: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对所学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住。
(4)应用阶段: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和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
3、材料分析题(结合你所学的教育知识评价案例的两种教育方式。)材料中介绍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惩戒和奖励
处理1是一种惩戒的教育方式,惩戒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其教育意义在于使受教育者认识到行为的不当,促使其认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促使其克服纠正和彻底根除这些思想和行为,惩戒会引起受教育者不愉快的情感,在很多情况下能使他们从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缺点中吸取教训,会使受教育者用意志去努力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其意志。但是也要视具体的教育对象而定,比如材料中的小朋友,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一味的用惩戒,会扼杀小朋友的创造性,教育结果事倍功半。
处理2的方式是奖励,奖励是对受教育者给予肯定的评价,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它能使受教育者肯定自己正当的优良的思想行为,并引起他们巩固和发展这些优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对于材料中的教育对象——航航,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通过赞许和表扬,以兴趣为导向,给予适当的正强化,引导小孩子不断自我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当然,并教育方法的使用并不是绝对的,要视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二)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三)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5、材料分析: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爱,必然也会产生响应的情绪体验,学生与他喜欢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良好心境,能够激发积极的认识、意志,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对于他所爱的教师,总是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爱,必然产生出更多交往的愿望和行动,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6、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1)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和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7、材料问题:结合案例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良好师生关系应当如何建立?
(一)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目标:
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0、运用..........教学原则.,教师如何贯彻..........答:本案例说明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其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结合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如:给学生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持一颗敏锐的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等。
11、.材料分析(家庭教育父母的表率影响)
答: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任务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的体现。不同的家庭,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家庭气氛也不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3)父母的文化修养。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提高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而且要学习教育、心理科学的专门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14、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1)道德认识。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4)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
第四篇: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
(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
(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
(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
(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实现条件不
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学校应当根据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第五篇:教育学论述题
1结合个人经历论述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①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体现在:
1、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的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②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自觉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就构成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学习的具体动力。主观能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当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的,而是来源于社会需求和教育条件。③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社会人,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特别是家庭)的影响,而且由于社会、家庭条件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个别差异。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社会环境不起决定作用。④实践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活动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实践活动,人为了生存,为了从事生产和社会交往,就需要学习。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他们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身体和智力方面,也表现在对人的思想的巨大影响作用方面。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坚持社会实践的观点,要求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同社会相联系,学生要走出“象牙塔”。⑤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影响过程,对人的发展方向起制约作用。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能够协调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2你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1、专业道德素质:(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
一、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勇于坚持真理,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具有现代人的价值取向(2)教师的教育思想素质包括:
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科学的育人观
三、正确的学生观
四、现代教学观。
2、专业知识素质:(1)本体性知识: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经验的积累和提炼。
(4)一般文化知识:要求具有人文知识以及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专业技能素质:(1)教学技巧:包括导入、变人刺激、发问、强化、分组活动等技巧;(2)教学能力:包括七个方面:教育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开发与创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4、专业情意:(1)专业理想:指对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2)专业情操:指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3)专业性向: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或个性倾向。(4)专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活动家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风格的总和。
5、身心素质:身体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教师劳动的繁重性、艰巨性要求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口质,这既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3你认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答: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和过程的特殊性使教师劳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①复杂性: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复杂的2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3教师劳动能力的需要是复杂的4教师劳动的内容是复杂的。②创造性:1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2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课堂教学需要艺术创造;③示范性:1思想品德的示范性2教学手段的示范性3知识传递中的示范性;④长期性:1人才成长的长期性2学生知识,能力,智力,品德形成的长期性。⑤时间的延续性和空性的广泛性
4你认为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教育具有经济效益②现代社会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直接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促进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3现代教育可为政治制造舆论③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1现代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保存;
2、现代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交流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更新④现代教育的人口控制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3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