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为了自由的呼吸教育》心得
读《为了自由的呼吸教育》心得
太和六中孙亚明2014/2/23
假期中间,我读了《为了自由的呼吸教育》一书,我颇有感悟,我想了很多很多。多年来,怎样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一直是个令我头疼的事情。看过此书,我茅塞顿开,现将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领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执行者。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新意识,没有突破精神。多年来我国的发明创造不太突出,诺贝尔奖一直无人问津,与我国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本来个性鲜明地孩子,经过多年学校教育,他们的先天的个性都被扼杀了。君不见,教室中有多少听不懂也要忍着坐在教室里学生。他们很想唱歌、很想打球、很想下棋-----他们很想成为宋祖英、姚明、聂卫平。然而,学校没有给予他们条件,很多这样怀揣梦想的孩子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夙愿。
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导员,只是给学生提供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当前我校实行的课程改革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学生讲解、质疑、讨论。一节课教师讲的不超过十分钟,有的教师只讲简短的几句。这种做法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二、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作为教师,尤其班主任不要总是强调纪律,对学生管得太严。要做到小事装糊涂,大事不糊涂。听不懂课的学生,爱打球的就让他去打球,能打出名堂来,同样也是人才;爱美术的他不愿听课,就让他去田间写生又何妨,说不定他能成为画家;爱唱歌的就让他跟着音乐老师练声又怎样。只要他愿意做,对他的发展有利,我们都应支持,没有必要逼迫他们去听他们也听不懂得数理化。即使他们坐在教室里,对他们意义又有多大。
三、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关注到焦点。每个孩子都有所长:有的文化课好、有的体育好、有的美术好、有的音乐好、有的爱劳动--------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优点,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只有学生做的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他们才会有动力。教师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觉得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他们在老师心目中是很重要的。
四、完善的制度不需要惩戒。管理班级,我曾想过多种办法,制定出多种惩戒措施,但往往收效不大。书中《七人分粥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为了防止分粥者给自己多分,采取七人每人值日一天,每次分好后,待其他六个人将碗端走后,分粥人才能端碗。这样每个碗内的粥分的都一样多,就像用仪器测量过一样。因为,如果哪一碗分得少,这一碗将是他的。管理学生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愿意动脑,制定出完善的制度,那种体罚、批评的教育方法完全不需要,学生自己就会约束自己。
第二篇: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书中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曽经实践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与思考。那些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上。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一、在阅读中成长。李希贵老师在书中写道: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这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教育与读书是连在一起的,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博览群书,只有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才能博得学生的喜爱,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育要让学生自由呼吸。正如李老师所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化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学生,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想到:学生的天真可爱的,是独立自尊的,渴望认可、追求公平,只要我们不再用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学生提供自己广阔发展的空间,也就意味着学生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三、学校要让教师自由呼吸。教师是真正践行教育理念的主体,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独特的人文管理理念。在教育工作中李希贵老师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全体教师发挥潜能的气候与环境,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从而使教师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我的独特价值时责任感与使命感就油然而生,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学生注入持久而强劲的能量,我们的教育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唯有让学校自由呼吸,才能为学生和老师的自由呼吸提供现实土壤。
一段时间以来,我在读书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着自由呼吸的教育真谛,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并非是件易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释放那些藏在心底的真爱,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你会发现:教育,确实很简单。
第三篇: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放假大会上,校长要求学习我们李希贵老师的文章,并且还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发表在博客上,于是在寒假里,我粗略的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教育专著,并由此我知道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老师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什么是教育”是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一万个人也许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靠读书自强、以智慧立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德不孤,必有邻”。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按照教育的规律运行就可以了。但现实生活处处充斥着相反的现象,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教育问题庸俗化,将教育的运营等同于旅游、党政、企业,总之不像教育。
他在文中写道: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在书中,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
免费
分享
创新
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放假大会上,校长要求学习我们李希贵老师的文章,并且还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发表在博客上,于是在寒假里,我粗略的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教育专著,并由此我知道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老师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什么是教育”是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一万个人也许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靠读书自强、以智慧立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德不孤,必有邻”。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按照教育的规律运行就可以了。但现实生活处处充斥着相反的现象,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教育问题庸俗化,将教育的运营等同于旅游、党政、企业,总之不像教育。
他在文中写道: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在书中,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健
免费
分享
创新
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四篇: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爱是教育的语言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开学已经三周,常规性的东西早已贯彻给学生了,平时也有检查评比,可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卫生时,总会发现位子底下有很多纸片。怎么办?“重症需用猛药”?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列举了一长串学生的名单,有意识的问扔纸次数最多的朱腾,“老师天天强调,你为什么还经常扔纸?”他脸红红的,半天才告诉我他不是有意的。又问了几个同学,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某某不捡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捡拾),还有一些学生说,不知道纸是谁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不强,好习惯还没有真正的养成。于是我从学校信息平台上检查记录的分数全校最低谈起,讲到了集体荣誉,讲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我的话锋一转,说:“有的同学不把老师说的话放在眼里,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惩罚。大家认为要不要惩罚?”其实我这一问也就是走过场,果然,学生顺着我的意思说要惩罚。怎么惩罚,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重重的惩罚,这样才能长记性,比如,凡是扔纸抓住以后,先写500字检讨,在罚扫一星期的楼梯。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不要太重,完成不了,等于没有惩罚。少数孩子没有表态。
这里大概就有三类学生,一类习惯很好,从不乱扔纸,一类不太好,偶尔扔纸,没表态的学生大部分习惯不好。我虽然不赞成重罚,但想到惩罚不重学生可能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作文,一篇大概二三百字,怎么可能写到500字呢?)于是我跟学生说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乱扔纸,你就不会得到惩罚,所以我们采用第一方案。
下完班会课,是学生扫地时间,紧接着上第四节小自习。我立刻就进行了检查。很不幸的是抓住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比较踏实能干的王梦莹,另一个是平时表现也很好的徐友虎。学生说,按我们的惩罚措施对他们俩进行惩罚。徐友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其实那只是一丁点纸,不注意的话是不会发现的。我在心里也替他们着急。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向全班学生求情,说以他们俩当个例子,像他们这种情况就应该惩罚,至于他们俩这一次就不惩罚了。
第二天,教室卫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下课后甚至有学生拿笤帚去扫自己的责任区。
可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负责监督的卫生委员,每一天都会记录很多“乱扔纸”的学生。看来老师的话在孩子心中占有多么重的有分量啊!其实,我的本意并不在惩罚谁,只想制止乱扔纸的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再说这么重的惩罚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卫生委员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很着急,给卫生委员专门开了“小会”,把我的意思再一次表白,并且告诉他们可以给学生提醒,如果提醒没用再记不迟。
等到下个星期一又一次班会课时,两个卫生委员已经记了20多个名单了。怎么办?真的要惩罚这些学生吗?上个星期教室及卫生区卫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学生差不多每个课间都要捡拾,作为班主任的我全都看在眼里,我怎么能忍心去惩罚他们呢?!可我们已经形成了规定,不按规定办,学生会不会认为我说话不算数,以后再说什么事学生会不会就不信服我了呢?看来我只能用缓兵之计,我告诉同学们说,第一、二组学生的名单放在办公室了,第三、四组等找到名单以后再一起惩罚。
当我走出教室的门,一个念头跳了出来,惩罚不是目的,我可以撒个慌,告诉同学们第一、二两组学生的名单丢了,这样就都不用惩罚了。同学们还不会说我说话不算话。
第二天当我这样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大家都兴奋的跳了起来。我说:“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个星期还要检查的。”同学们纷纷点着头,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我心中窃喜,这才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作者姓名:张亚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大许实验小学联系电话:***邮政编码:221124邮箱地址:tdzhy1122@126.com
第五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