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技术(5篇)

时间:2019-05-15 15:4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技术》。

第一篇:心理学技术

浅谈心理学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青春期的学生渴望独立,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由于年龄不足,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盲目性较大,往往会做出带有明显孩子气的幼稚举动。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理解他们有时反常任性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引导,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学技术;青春期

现在的初中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家庭的重视,他们的生理成熟早、知识面广,心理世界也十分纷繁复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无不与学生的心理(包括学生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不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就不容易搞好班级管理,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心理就是在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是一个自然过程。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充分理解他们反常任性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应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分析研究并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技术进行心理引导,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初建班时的心理学运用

一个好的班主任是不应该放弃最好的控班时机的,那就是刚刚组建一个新班时。这对于接手刚进校新生的班主任是相当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如果在班级形成之初为整个班风奠定基础的话,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就会简单容易得多了。

(一)巧用暗示

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一个班级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学生对新环境还不太适应,此时是他们最易受到外在事物影响的时刻。因此,班主任适时地介入到新生的生活中去,其一可以稳定人心,其二又可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应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所以,对于刚刚参加工作并且担任班主任的我来说,学生特别好奇各位新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情况,不断有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打我的教学水平。那时学生还未与我有任何接触,也没有形成任何主观的想法,这时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对某个班的新生说教授他们的老师都是这所学校中最优秀的老师,而对教授这个班的老师则说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结果这个班的学生的确在一学年后各项考试中成绩都名列第一。其实,学生只不过是普通的学生,老师也不过是普通的老师,但是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激励着彼此,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班主任可以将任课教师的优点及长处集中起来,对学生广为宣传。有的班主任可能觉得对自己不教的学科没有发言权,其他老师的水平也不清楚,怎么向学生讲呢?其实,此时学生心中真正要的就是班主任的肯定、积极的回应,这种有效的回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安心,并能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任课老师都那么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态,充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介绍任课教师时,一定要突出他们的优势,或者说,多说好话。比如,某某老师是副校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领导的头衔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虽然还未接触,但已经让学生一下子肃然起敬。没有头衔的老师同样可以说出许多优点,比如这位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教龄了;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认真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等等。即使是介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同样可以说出优点来,比如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早已通过某某水平考试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任课老师产生敬意,对自己的学习充满希望,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即使今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不会简单地将失败归咎于教师的教学

水平。由此可见,暗示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的信念。

(二)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往往是与生俱来而且没有好坏之分。它与性格的区分就在于性格有可塑性,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而气质大多是天生的、稳定的。所以在刚开始了解学生时,看到的是气质而非性格。气质一般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下表反映出气质类型的各项特质。

那么,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班级管理又有什么帮助呢?

1.对安排座位具有指导意义。不少班主任喜欢简单的按学生高矮来安排座位,而且通常在还未真正了解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排好了。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根据气质类型表可以看到,多血质和胆汁质是外倾性的,而黏液质和抑郁质是内倾性的,这两类气质互补,因而在安排座位时需要相互搭配,千万不可将都是外倾性气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坐,否则班级纪律难以保证。同时,还要兼顾前后左右学生的气质互补。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敢于发言,脑子比较灵活,但韧性、持久力不够;黏液质和抑郁质学生则稳定强,在学习上有韧劲,好打持久战,但胆子较小,不太敢提问。这两类学生互相搭配可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这样班级的课堂纪律就能完全在班主任的掌控之中。如果之前不注意,一直等到

一、两个月过去了,发现问题再来调整座位,这时难度会大大增加,由于学生往往会形成小团体,对老师换座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被动,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说服学生。因而班主任一定要利用最初接触的一周时间,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然后及时安排座位。安排座位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今后工作的繁简,千万不可马虎草率。

2.对选拔干部有指导意义。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级的中流砥柱,好的班干部可以让班主任轻松不少。我们可对四种类型的气质特征善加利用来挑选班干部。例如,班长最好选择多血质和黏液质的混合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既有外倾性的特点又有内倾性的特点。多血质意味着他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可以在班级事务中做出决策;而黏液质则有稳重细心的特性,正所谓粗中带细,这两种气质的混合可以很好地成为班级领导人。生活委员则可以选取黏液质或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这类人都是非常细心的,不用担心在收取费用方面出错。千万不可选用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学生做生活委员,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但粗心大意,经常会算错钱款。而心理委员则可由多血质或黏液质的学生担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强,能及时帮助同学排解心理上的困惑。不同气质的学生各有所长、互相搭配,能较为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班级日常事务处理中的心理学运用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动机理论中有一个“归因”理论,对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意义。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比如,每学期期末,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综合表现做一个总结,从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根据这三个维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高低。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好坏归因于此,认为学习好是由于能力高,那他就会信心充足,甚至趾高气扬;或认为学习差是由于能力低,那他就会丧失信心,听任失败。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适时指出个人的能力与努力是分不开的,只要肯下苦功,能力就会提高,反之要是不够努力的话,能力也是会下降的。

2.内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如果学生认为学习成功是由于努力的结果,那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班主任对这类学生可以放心,当然,在他们过于执著时也要提醒他们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适度调节,看看学习方法有什么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而不要一味地闷头苦学。

3.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如果学生把学习不好归因于任务困难,那他就会埋怨客观,并把今后学习好的希望寄托在减轻任务的难度上;或认为自己学习好是由于任务容易,那他就会提醒自己,今后要认真学习,以应付困难任务的挑战。班主任对待此类学生时要让他看清整体水平,主观客观因素一起分析,从而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4.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坏。如果学生把得失归因于运气好坏,那么学习成功,他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并祈求今后仍能碰上好运,倘若学习失败,那他只好自认倒霉,但愿今后福星高照,好运来临。班主任要让该类学生了解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运气不会总是伴随你的,因而该类学生需要班主任引导将学习动机从外归因向内归因转变。这样,就可以分门别类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指导。一句话,就是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二)妥善处理男女交往过密问题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烦恼的,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互有好感、互相欣赏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一旦发展成为恋人关系,则对彼此都不利。事实上,产生此类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模仿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各种影视作品和小说等。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和爱情有关的。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比较弱,对一些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描写照单全收,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公开或半公开地与异性谈起了恋爱。

2.从众心理。这是校园恋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个班级中假如出现一两对小恋人的话,马上会像野草一样蔓延开来。学生不仅善于模仿,更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在一个成双成对较多的环境中,一个男生或女生没有要好的异性的话,他会感到很不自在,从众心理促使他要和别人一样,因此校园恋人就越来越多。有位同学在跟我聊天时说:“有许多同学都问过我,你的初恋是怎样的,我回答没有过,他们都不相信,我觉得很难过。”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从众心理在作祟。这个同学真正难过的其实并不是他没有恋爱过,而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由于人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群体生活,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纳,被他人理解,而不愿被孤立,因此为了使自己不再感到孤独,许多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就走到了一起。同一班级的男女生接触机会更多,更容易走到一起。

3.家庭因素。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父母的话不再符合潮流,或者对父母的某些做法存有异议,难以理解父母的想法和行为,而父母也觉得难以理解他们的子女,因此父子、母女间的沟通机会大大减少。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谈论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学习,对子女的成绩有一定要求,在物质上也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却不很在意。除此之外,由于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还有的父母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缺少家庭温暖或沟通的学生往往会在家庭之外寻找知心朋友,若是异性的话,则有可能发展成恋爱关系。

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外向型的学生,外向型的学生比内向型的更容易陷入感情的泥沼,因为他们更敢于表达感情,勇于追求喜欢的事物。班主任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有此迹象,应先找女生了解情况进行干预。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只要女生能坚持保持正常的同学关系,男生往往只能望而却步。同时,同龄女生比男生更成熟,她们比较能够体会老师的苦心。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中要注意说话的艺术,不要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要实实在在地让他们感觉你是真心关心他们,替他们着想。而且,班主任也需要了解一下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并暗示家长对子女应当多采取关怀的态度,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对于男女交往过密问题,班主任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不要一味地指责,而要采取尊重、理解和同感的心理学技术去处理问题,这样才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敬重。

(三)巧用心理学原理管理班级

1、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的信心与动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随机抽取样品,然后告诉老师说:这几十名学生将来有发展前途。八个月以后再来调查,结果发现,这几十名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事实上,这几十名学生当初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他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我是有前途的,我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更加自信,也更加用功。这说明,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对他倾注心血,唤醒他内在的信心和动力,每个人都会有显著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班级整体而言,教师的经常鼓励、期待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亲近感;针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善于发现、褒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能促使学生更求上进,更愿意公开展现个人才华,更能大胆标新立异表现个性,同时自觉克服自己的缺陷。尤其对差生,教师热情洋溢地肯定其某方面的优点,能鼓起其积极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也尝受到被人承认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

2、利用鲶鱼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竞争氛围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船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它给教师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提高生存能力。也就是说,要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可让他们充当干部的角色,使他们既以干部角色要求自己,又以模范行为带动他人。

(四)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班会时间是班主任和学生增进交流、拉近距离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大好时机,一定要充分利用。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主题班会不是简单的说教、训话,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不但教育没有效果,学生还会反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如破冰游戏、团队游戏、沟通游戏、协作游戏、创新游戏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最后再一起来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彼此的交流。

总之,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而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学技术更能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第二篇: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我脑中的定位一直是一门很高深很神秘的学科,当个心理医生也曾经是我孩童时的梦想。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可是到了学期结束,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只记住了一些结论而已,并不清楚这些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它是如何得来的。毕竟抽象的理论和短短几节课是不可能让我们对心理学有

太深刻的理解的,也就谈不上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它与教育技术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

现在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当然我不是说理工科出身的人就搞不好教育技术,我只是想说如果只有理工科出身的人,那么会造成教育技术研究的范式相对单一,这样是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的。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应该怎样去学习,这就是用到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只有理解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改进它。可现在我看不到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受到应有的重视,更看不到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交叉的迹象,相反的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总是有意无意的和教育技术研究划清界限,据很多资料考证,现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稍微有点名气的专家中没有一个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甚至连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人也少的可怜。而美国一些出名的教育技术专家,比如刚刚去世的加涅,都是一些杰出的心理学家。其实我认为只要是研究学习的,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技术专家,比如桑代克。现在我学习的教育技术里面的种种名目繁多的学习理论都被抽象成一条一条的原则,干瘪的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我们都被束缚在这些条条框框中,出不去。

我们暂且不管教育技术的专家们到底是不是教育出身还是心理出身,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教育学、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基础地位并且付诸于实践,我认为也就够了,因为教育技术必竟是应用学科,究其根本就是一门技术层面的学科,这里的技术并不仅仅是指导计算机、幻灯之类的,而是指物质形态的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方法,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也并没有强调一定用计算机之类的技术,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指导教学的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是教育技术的根本。然而现状让我们不安。谁都说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可看看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绝大部分偏重于物质形态的技术,一些教育技术领域的项目也偏重于技术,于是我们学的课、做的项目都偏重于技术。事实上技术也学的不怎么样。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只是表皮而已。这样的教育、心理基础,怎么才能用来开发符合教育规律的系统、课程?所以我经常是一谈起教育就心虚。技术的发展是一日千里,所以教育技术专业的人就要忙着去学习那些变化着的技术。忙于学会技术,忙于把新技术用于教育中,这样就出现了一堆不成熟的产品,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术研究就更玄了,脑袋一拍一个结论、一个模式就出来了,查查文献就出一个系统模型推广,闭门一两个月就出来一篇博士、硕士论文,这就怪不得搞教育、心理研究的人瞧不起搞教育技术的!瞧瞧教育、心理的研究,出来一个结论要经历多少!

我的老师从我入学起向我们谈论技术的时候就总是强调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网络实现了学习的资源共享,为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没有谈到网络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资源的可选择性,有利于个别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习者选择信息的难度。“技术”就是适用于某种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关键看你怎么去使用它,这一点在教育技术中也是适用的。片面的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或者是狂热的迷恋技术,认为技术无所不能,殊不知教育的对象是人——活生生的人!用技术去改造人?然后我们在另一边宣称教育技术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更有甚者,说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人的主体性。

有人说教育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与此相对应就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教育观:科学主义的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观。而我们最经常的听到的一种论调是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看似天衣无缝的论点实际上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在实践上毫无意义,科学和艺术并不是总是合而为一的。在教育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是科学,那么毫无疑问,教育被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在这种工具主义情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的也会成为一种工具。教育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在现时的条件下异化以人的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主体性开始变的遥不可及,所有的关于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也将最终得到背弃;如果我们认为教育是艺术,那么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非理性的,而教育技术作为科学的衍生物毫无疑问也是理性的,面对非理性的艺术的教育,教育技术何以自处?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它不可能自然而然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技术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

时无能为力。感性的认知是不能被理性的结论所代替的。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教育技术本身是偏应用的学科或专业,但是除了技术外,教育心理以及教育学、甚至社会学的重要性应该突出来,现在的技术不总是强调系

统理论吗?认识社会、认识人同样是一个系统理论的作用。不要等到自己搞了一辈子才有些“悟性”的东西。作为人的学习过程来讲,无论国外与国内,人的认识过程是有相同的规律可遵循,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国外的东西会比较好,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设计系统时,比较考虑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我们国家对心理学理论的认识有了普及化的趋势是近些年的事情,而且,以前的心理学教材让人学起来实在没什么兴趣,人的心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我们学理论而不去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的特点,使心理学系的学生毕业后马上运用的能力又不强,这就更会让人怀疑心理学的科学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在缺乏交互式学习的传统听说课堂上,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的信息接受的地位,可以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接受者和知识运用者。各种多媒体软件可以提供许多非语言素材,如时代的背景、形象及心理活动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这种全信息表达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音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灵活方便的操作控制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认知心理学家沃特海默依据自己对在校生的实验,宣称儿童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被传统逻辑和联想心理学理论所支配,应对阻碍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负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说会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地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广乏应用又实现了教育的优化,因此如何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广乏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也是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是由教师控制教学,这意味着教师把学习任务、目标和策略强加与学习者,使得学习者不会思考,变得懒惰。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多媒体教学中,是由学习者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者有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会积极思考,积极与环境交互,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意义和创造性的加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的运用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教学传递的工具传递知识或训练及技能,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为此,教学软件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过去大量开发的练习型、辅导型、游戏型、模拟型软件外,问题解决型软件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类软件除了传递有关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了解有关知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参与到其中去,运用发现法进行学习。强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对教育技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材一方面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式,还必须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因此,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把握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喜新不厌旧”的教育技术来说,对新思路、新方法有着天生的敏感,不时地把这些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共同为现代教育学提供了新鲜血液,教育技术又从教育学的母体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

鉴于教育技术是心理学、教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教育技术学要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我认为首先应该搞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她不是纯理论的思辩,也不是纯技术的盲目发展,应该把客观——实验模式和主观——经验模式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本身都是教育科学的分支体系,本是同根生的学科,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构建一个树型的体系:教育技术是主干,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两个分支,而这两个分支又分为许多小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是与其它分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2]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2000年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1999年

第三篇:心理学

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设计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1-19岁左右。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此处我们所探讨的是初中生。处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长高、体重也随之而增加,内部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并逐步趋于成熟。由于初中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使其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飞跃。初中生开始成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因而,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对中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记忆、语言。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中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其在认知方面逐步有一下一些特点。

初中生感知觉的变化与发展。初中生在知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首先在知觉整体性和直觉理解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识别有关事物。其次是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在时间知觉上,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时间进程和规划自己的活动。它是人适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观察力发展上,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准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度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不同的阶段要提高相关任务要求,知识性探究的精确性进一步加强,更注重细节的准确性。

初中生记忆的发展。初中生识记(记忆的一个阶段,还有“保持”和“再认”)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一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较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兴趣不大或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随着新材料和新要求(如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不断出现,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材料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渐占主导地位。从识记方法上,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到了初二年级,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就渐快地发展起来。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抽象识记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加大了发展速度。教师可适当安排学生,从简单的基础知识点识记开始,逐步向复杂知识点识记转化,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提高识记效果。初中生的有成好的学习习惯。记忆使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得以最终实现。

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会运用更为新颖古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是更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但大多数还是机械性的。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在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时期。初中学生想象的发展。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更加有可操作性、可实践的特点。初中生想象的增长对他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对中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特点的形成和生活道路的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幻想也具有现实性、兴趣性特点,偶尔也有虚构性。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自我探究,敢于发现和创造,不断创设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

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由于他们已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内容可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针对初中生生理发育的特点,要提高他们对自身的性发育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认识。针对他们富于想象的特点,要教育他们区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针对他们认识上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教师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使他们心服口服,逐渐改变他们敢于争论却常常缺乏依据,敢做又不善于做的缺点。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教育仍然要根据他们认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来进行。只有改变他们的认识,才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现谈谈我对课堂教育教学策略的一点点看法:

—、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知识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目标的确定,要与学生知识水平相符合,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的学习与发展。在教学法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情,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想一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见识少,在教学设计中,分析学情,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

二、把握知识体系,组织教学环境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教学心理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要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发展,体现个别差异。教学内容的实施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把握并落实好教学的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创造一个“寓趣于教,寓乐于教”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观察力

新课程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过程与方法”目标,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了,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更深地了解他们发现的问题,学生自然会进行自主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课堂设计的一些看法。

第四篇: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

走进心理学

1、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2、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一)、构造主义

冯特,心理学的任务是对心理结构的研究,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二)、机能主义

詹姆斯,安吉尔,杜威

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三)、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韦特海默强调整体的观点

(四)、行为主义

华生,将心理学定性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纯粹客观的实验的分支。行为主义主张:否认意识(只能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实验法);否认遗传,提出了行为产生的“刺激——反应”模式,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

倡导客观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应该研究情感、思想,并承认遗传的作用,斯金纳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五)、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提出精神分析的方法,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并首创精神分析治疗方法

(六)、认知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七)、人本心理学

人本心理学是由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

主张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实验法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

行为动力

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

2、动机: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3、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6、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

7、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工作

8、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一般而言,人在中等动机强度下活动效率最高。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9、兴趣的分类:按内容——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按指向标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10、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

第四章

认知过程及信息处理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的给与关注。

(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直接兴趣达到的。

5: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阀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越强,感觉阀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阀限越大。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呈反比例关系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阀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阀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阀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绝对阀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阀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差别感受性指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差别阀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差别阀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阀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三)感觉的适应(明适应、暗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明适应: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

暗适应: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7、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8、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或不正确的知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征,而出现种种歪曲。

第五章

认知过程及信息处理(下)

1、记忆是对人脑的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3、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保持时间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分为程序记

忆和陈述记忆

包括:语义记忆、情景记忆、程序记忆

4、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或者是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5、艾宾浩斯及其遗忘曲线

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认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6、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学习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8、记忆的基本品质包括

9、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概括性)

10、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形态,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11、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12、问题解决的阶段: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检验假设

1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境(2)动机水平(3)思维定势(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性特点

14、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15、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

16、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2)重视个性的培养(3)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4)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5)鼓励直觉思维(6)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第六章

情绪、健康与调节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

3、情绪的功能:信号性功能、动力性功能、感染性功能

4、情绪状态:心境(古语中人们对同一种事物,忧者见忧,喜者见喜,是心境弥散性的表现)

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5、研究情绪的理论:

外周学说: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丘脑学说: 坎农

认知三因素:沙赫特

提出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认知过程

6、情商:相对智商而言,指情感智商的高低。7情商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第七章 能力与能力测量

1、能力:指做一件事、要完成某种任务所需要的能。

2、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4)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与基本的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

晶体能力是经验的结晶,是对过去流体能力应用的结果,例如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都是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是晶体能力的基础。流体能力随机体 的衰老二衰退,隋生理成长而变化。晶体能力的衰退很慢,随年龄的增长不仅能够保持,而且还能有所增长。

4、智力结构理论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群因素论 :赛斯顿

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内容、操作、产物} 多元智力理论:霍华德·加德纳

智力的三元论:斯滕伯格{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

5、能力类型差异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过程中的认知风格上。知觉方面上差异有三种类型: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6、测验具备的条件:信度{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效度、常模

7、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2)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韦氏量表包含了言语和操作,把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第八章

人格的发展与烁练

1、人格: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包括气质、性格、等稳定的心理特征。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4、气质类型特征

p173

胆汁质:强而不平衡。

多血质:强而平衡

黏液质:强而平衡

抑郁质:弱性,易抑制

5、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

第一是教师要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第二是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

第三是由于气质不同,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

6、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p175

气质与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区别: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从可塑性看——气质可塑性小,性格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很明显。

从社会评价看——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8、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基本的特质,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不是众人都有的

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这两种是众人都有的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16种人格特质

编制“16种人格因素问卷”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把人格分为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

(四)人格五因素理论

包括情绪稳定性、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行

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p181)

“三部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建立人格的基础 自我: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而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自我不能脱离本我二独立存在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部分,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本我的目的在于最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最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在于最求完美

10、人格测验

(一)结构明确的自陈式测验(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3)艾森克人格问卷(4)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自陈量表式

优点——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因此施测

简单。

缺点——编制时缺乏客观校标。

(二)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p186 罗夏墨迹测验 主体统觉测验 优点——弹性大 缺点——缺乏客观标准

11、人格形成的因素p189 生物遗传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环境 社会文化与大众传媒

第九章

个体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苏子和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p197(细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关键期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206

4、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环境的作用 第十章

学习理论与实践

1、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学习室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2、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具有组织性、间接性的特点;有效性;具有年龄差异性的特点

3、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4、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华生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发展

(3)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早期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学习论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学习迁移:顺向迁移——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当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 负迁移——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6、学习迁移理论包括传统迁移理论和现代认知迁移理论

传统迁移理论包括

官能——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

7、学习策略:就是与你共享信息加工过程、用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方法。

8、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十一章

心理与社会生活

1、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

2、社会认知的内容:对他人仪表的认知、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他人关系的认知

3、印象形成中的效应:首因效应,即是第一印象;近因效应,即是新近印象;晕轮效应,即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刻板效应,即是定型效应

4、人际沟通简称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5、人际沟通的结构: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馈

6、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单方相识阶段、表面性接触阶段、亲密性接触阶段

7、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8、社会助长作用 p261

社会惰化作用

9、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群体方面、情境方面、个人方面

10、去个性化:群体成员失去自我意识,失去被别人评价的顾虑,失去个体感,而淹没在群体、群众之中就叫去个性化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对社会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2、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

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

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第五篇:心理学

心理学试卷一

一、判断并改错(14分,每题2分)

1、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错)

2、遗忘曲线是由艾宾浩斯提出来的,其进程是先慢后快。(错)

3、保持在人脑中材料,只在数量上发生变化,在质量上很少变化。(错)

4、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属有意识记。(错)

5、明适应是感受性提高,暗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错)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品,这叫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一下子我们的眼睛就会什么也看不见,需要经过一会,才会慢慢地适应,逐渐看清暗处的东西,这一过程约20~30分钟,其间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感受阈值先低后高

6、看见一面红旗,我们能认出它属于再现。(错)

再现是回忆的过程

7、暴怒、狂喜、恐惧属于热情的表现。(错)

激情

二、选择:(14分)

1、人的心理是(c)

A、客观

B、主观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D、以上都不对

2、微弱刺激可使其它感觉的感受性(a)

A、提高

B、降低

C、先提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提高

3、提高记忆效率,扩大短时记忆容量的主要方法是(b)A、复述

B、把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 C、避免平时造成遗忘

D、把记忆单位单元化小

4、情绪体验深刻,具有高度敏感性,行动孤僻迟缓,不善交际,这种人属于(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D、绝对感受阈限

6、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很酸这是(d)

A、感受适应

B、同时对比

C、不同感受的对比

D、继时对比

7、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b)组块 A、9±2

B、7±2

C、5±2

D、6±3

8、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a)A、无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9、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周期性变化是(d)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范围

C、注意分配

D、注意起伏

10、人对事物采取的态度,是从该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c)为中介的是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感觉

11、古语云“忧者是之而忧,喜者是之而喜”说明情绪状态是(a)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2、人在快乐与悲哀气氛中,含有快乐与悲哀感,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b)A、感染性

B、情境性

C、两极性

D、移情性

   

13、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14、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湿润而雨”的结论,属于思维的(c)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思维特性:{1}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媒介而实现的认识活动。

观云识雨

号脉诊病

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抽取出来加以认识。

心理是脑的机能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

△ 间接性是建立在概括性的基础之上的

(一)两极性

(二)情境性

(三)感染性

(四)社会历史性和阶段性

1、神经元的类型主要有感觉神经元、和。

2、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 三部分组成。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人的心理的实质是 对客观现实的。

5、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

6、记忆的基本过程有、、和回忆。

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

8、情绪总是与人的 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 需要相联系。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4分)

1、人与动物心理的不同在于,人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对)

2、性格无好坏之分。(错)

3、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对)

4、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错)

5、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错)

6、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错)

7、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不良品质。(对)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注意的功能有哪些?

2、简述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

3、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意志的品质。

5、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6、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2、请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心理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心理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是 的反映,是心理的器官。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年,其标志是。

3、人的心理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和 两大方面。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5、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理解性和。

6、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7、意志的良好品质有、、和。

8、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个性中最稳定的部分是。

9、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由 和 组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观察学习2.心理 3.条件反射. 4.心境 5.原型启发 6.气质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绘图说明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理论。2.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并提出解决的对策。6.如何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2.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产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心理学》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b)。

A 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 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 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 探索动机和操作动机

3、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d)。

A 都是好的 B 都是坏的 C 有好有坏 D 无好坏之分 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c)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6、后继的学习对等效的学习起影响作用的,一般称为(b)。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逆迁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如地方方言对学习普通话具有消极影响。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无论是顺向迁移或是逆向迁移,其产生的影响都有正负现象。

7、个性是指一个人的(b)。

A 心理过程 B 整个心理面貌 C 气质 D 性格

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a)特征。A 马斯洛 B 勒温 C 默里 D 罗杰斯

9、“活泼好动”是下列那种表现?(d)A 能力 B 兴趣 C 气质 D 性格

10、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 兴奋过程 B 抑制过程 C 兴奋与抑制过程 D 兴奋与诱导过程

11、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d)。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2、如果 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两个项目和12岁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为(a)。参考187页表8-4

A 10岁6个月 B 10岁8个月 C 10岁10个月 D 11岁

13、提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威特金 C 麦克莱伦 D 马斯洛

14、性格属于下列那种心理现象?(d)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b)。

A 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 吉尔福特 D 艾森克

16、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d)。

A 家庭结构 B 出生顺序 C 家庭的贫富程度 D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1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 观察能力 B 记忆能力 C 创造能力 D 抽象概括能力

18、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A 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 吉尔福特 D 艾森克

19、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c)。

A 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多血质)B 兴奋型或不可抑制型: 强、不平衡(胆汁质)C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 D 抑制型: 弱(抑郁质)20、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是指(b)。

A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 智力中等的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占多数

三、名词解释:15分

1、心理测验法

2、有意后注意

3、短时记忆

4、心境

5、需要

四、简答题 :15分

1、目前关于遗忘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哪些?

2、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3、“高分低能”现象反映的心理学问题是什么?

四、问答与案例分析(32分)

1、顺德区中小学生今年秋季入学时,将统一校服。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审美争论,该区将于4月19日召开20多万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投票,选出校服的样式。顺德区教育局目前已收到200多款校服样式,今日起将在媒体上公布并接受学生和家长的投票。至今年秋季中小学生入学时,顺德中小学生的校服将不再有重点校、普通校的区别,请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谈谈统一校服的利弊。(12分)

2、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请谈谈建构主义学生观。(10分)

3、从个人的经验谈谈怎样才能增加个人魅力吸引?(10分)

《心理学》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自我效能感 2.知觉 3.绝对感觉阈限 4.记忆 5. 注意 6. 创造思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可分为、和。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

3、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方式是。

4、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5、我国心理学界通常把高级社会情感划为、和。

6、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和。

7、人的个性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 和。

8、心理学使用的实验法可以分两种形式: 实验法和 实验法。

三、选择题(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的答案,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组成因素包括(1,3)

①G因素 ② P因素 ③ S因素 ④ N因素

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2、暗适应现象中个体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1,3)

① 提高、降低 ② 降低、提高 ③ 提高、提高 ④ 降低、降低

3、人的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悲哀和(1,2)

① 愤怒 ② 恐惧 ③ 厌恶 ④ 喜欢

4、动机产生的条件包括(1,3)

① 需要 ② 兴趣 ③ 诱因 ④ 理想

5、同一感觉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有(3,4)

① 适应 ② 对比 ③ 联觉 ④ 补偿

6、人的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包括(1,2)

① 脑 ② 客观现实 ③ 环境 ④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或改正错误,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个体的活动动机越强,其活动效率越高。(错)

2、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著名的情绪认知评估—兴奋学说。(3、智力开发越早越好。(错)

4、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错))

5、信息在人脑中的贮存只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错)

6、人格的形成是强化的结果。(错)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问题解决思维过程的四阶段理论。

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5、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了人的哪种心理状态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自己性格形成的因素。

《心理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心理现象 2.知觉恒常性 3.内隐记忆 4.创造思维 5.动机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7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c)A.1789 B.1897 C.1879 D.1987 2.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马斯洛 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尊重 B.求知 C.自我实现 D.安全 4.智力的高级表现是:(b)

A.抽象思维 B.创造力 C.观察力 D.创造想象力 5.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a)

A.提出问题 1 B.提出假设3 C.检验假设 4 D.分析问题2 6.记忆的首要环节是:(d)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7.某人稳重踏实,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细致,他(她)的气质类型倾向于:(b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b)

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A.9±2 B.8±2 C.7±2 D.6±2 10.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特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11、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值定为(140)。

A 130 B150 C160 D 170)

12、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c)。

A 素质 B 缺乏营养 C缺乏社会性刺激 D 母狼的影响

13、我国古代对于学习有“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说法,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4、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 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 吉尔福特 D 艾森克

15、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湿润而雨”的结论,属于思维的(c)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6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结构中遵循“快乐原则”的部分是(a)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意识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对)2.所有遗忘都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错)3.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对)

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4.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错)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错)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人的心理实质。

2.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3.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4. 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如何解决? 5. 简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五、论述题(共33分)

1、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10分)

2、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还不会独立吃饭,每顿饭都要老师喂。削好了皮的苹果、梨,他不会用手拿着吃,如果老师不喂他,他就低着头啃。后来,从他爸爸那儿才了解到,他们怕孩子自己拿着吃弄脏了衣服,所以从小就是大人喂。

还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身体瘦弱,经常生病,说话都不利索,可她的母亲却给她同时报了英语班、舞蹈班、绘画班和钢琴班。小姑娘学得不好,妈妈就骂她‘真笨’、‘不争气’。后来听说,这个孩子上学以后成绩也不好。

请运用早期教育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教育现象的看法。(12分)

3、某校一位中学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前,班上一个很聪明但十分调皮的学生走到讲台前翻了翻老师的教案说:“有教案谁不会上课?”那位老师灵机一动,马上说:“给你教案你就能上吗?”这个学生说:“当然能。”“好下一节课你来上,我给你提供教案。”在接下来的那节课上,这个学生虽然很努力上课,但还是失败了。学生满面通红地说:“看来当老师真的不容易。” 那位老师赢了,但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后来,他进行了反思:我这样做,无非就是通过一件本来不应该让学生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无能,就是让学生更加臣服于老师的权威。”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

一旦在课堂教学中碰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你认同这位教师的观点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11分)

《心理学》试卷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6分)

1.气质 2.动机 3.性格 4.能力 5.短时记忆 6.应激

二、(每空1分,共20分)

1、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 和 的反映。

2、人的神经系统主要分为 和 两大系统。

3、心理是 的反映,是心理的器官。

4、在全部人口中,智力测验的结果是 分布通常呈。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6、情绪总是与人的 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 需要相联系。

7、一个良好的记忆品质应具备、、、等特点。

8、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 和 两个分量表。

9、联想的主要主要规律有对比律、和因果律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或改正错误,每小题2分,共12分)

1、认知结构越简单,个体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有可能显的越强烈。(错)

2、性格无好坏之分。(错)

3、表象是想象的基础。(对)

4、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主要是受到倒摄抑制影响。(对)见课本139页,掌握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5、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对)

6、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了。(错)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3、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

4、简述注意的功能。

5、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6、为什么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依次为35或40分钟、45分钟、50分钟?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对个体能力发展的交互影响。

《心理学》试卷八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 的特点。

2、发散思维又称,辐合思维又称。

3、人脑的结构主要包括、、和 四部分。

4、记忆包括、和 三个基本环节。

5、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是、。6、1927年,美国生理学家 首先对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提出了批评。

7、我国心理学界通常把情绪划分为、激情和。

8、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意识

2、定势

3、创造想象

4、多血质

5、心境

6、性格

三、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绘图说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2、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3、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问题解决的四阶段理论。

5、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

五、论述题(共33分)

1、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10分)

2、联系自己的心理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的体会。(10分)

3、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还不会独立吃饭,每顿饭都要老师喂。削好了皮的苹果、梨,他不会用手拿着吃,如果老师不喂他,他就低着头啃。后来,从他爸爸那儿才了解到,他们怕孩子自己拿着吃弄脏了衣服,所以从小就是大人喂。

还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身体瘦弱,经常生病,说话都不利索,可她的母亲却给她同时报了英语班、舞蹈班、绘画班和钢琴班。小姑娘学得不好,妈妈就骂她‘真笨’、‘不争气’。后来听说,这个孩子上学以后成绩也不好。请运用早期教育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教育现象的看法。(13分)

《心理学》试卷九

一、填空:20分(每格1分)

1、情绪包括_______、______、与应激,而情感则包括_______、_______与美感。

2、德国心理学家_____于_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遗忘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与_______。

4、知觉的特性有_____、_____、_____与恒常性。

5、望梅止渴属于_第一_____信号系统,而谈梅生津属于_第二____信号系统,尝梅止渴属于__无条件_____反射。

6、“一目十行”说明注意的__广度(范围)____好,而边唱边跳属于注意的___分配性____好。

17、已知重量韦伯K=30 现有60克物体,至少要增加____克才能觉察两者间差异。

8、试卷是非题、选择题属于_______,而问答、填空属_______。

9、我们认为煤比白纸黑属于知觉的________。

《心理学》试题九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方式是。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年,以 为标志。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4、根据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可分为、、。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6、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是由 和 组成。

7、体液说把人的典型气质类型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智力

2、知觉

3、记忆

4、创造思维

5、性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目前关于遗忘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哪些?

3、简要说明情感的类型。

4、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5、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分)

1、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

2、联系实际说明,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

3、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哪些因素,它对教学有何启示?

《心理学》试题

十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心理是 的反映,是心理的器官。

2、人的心理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和 两大方面。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

5、意志的品质有、、和自制力。

6、情绪总是与人的 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 需要相联系。

7、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稳定的部分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气质

2、表象

3、道德感

4、动机

5、心境

6、心理测验法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人心理的实质。

2、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3、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

4、简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一个人应具有哪些良好的意志品质?

6、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影响心境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2、联系个人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3、根据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谈谈怎样的归因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

下载心理学技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技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学 ——以脑科学视角出发 摘要: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现代脑科学的研究的许多成果,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教育的......

    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应用......

    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重要性分析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激烈、变化多端。 各种各样的事物出现又会消失,以至于你还没有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就已经没了。甚至当你刚学......

    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作业:举例说明,外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最早起源于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是人类自我思维、行......

    心理学

    你好: 任何知识都需要一个人具备恐惧之心,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一个人能在感觉到知识的深伟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恐惧感时,我们才知道自己必须要不停地朝前走。只有一个......

    心理学

    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3.人的一切心理学就其产生的方式说都是:反射 4.大脑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心理学

    在这个案例中,小乐的表现可以说是厌学,也可以说是一种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小乐上课老是迟到,上课看小说、不专心听讲,而且对老师的好言相劝听不进去,这......

    心理学

    1. 【网络心理学:互联网有没有让你变得更浮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总是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会烦躁甚至焦虑不安,因为 在大量选择面前人会感到无从选择或倾向于去计算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