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课程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的理解和强力的执行;教学改革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深根发芽。本文在分析课堂教学涌现出来的各种模式,透视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认为当前
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让学生参与课堂
不管是我们的京剧,还是西方的歌剧,艺术含量不容怀疑,但都存在曲高和寡的遗憾。好在对于对那些用脚投票的观众,大家都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过于低俗,而是不断调整京剧和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观众走近剧院。毕竟大家都明白,观众的艺术品位是通过看京剧和歌剧提高的,所有的指责只能让他们远离京剧和歌剧。对课堂教学来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越是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是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深度反而越低。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很有意思的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的地方,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加困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弱的地方,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
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真正的领军学校并不是老牌的名校,反到是象杜郎口中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在那些老牌名校里,尽管教师主导课堂并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要么可以用权威要求学生听课,要么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听课,再加上学生也有更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以他们的课堂病态并不明显。可真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教师主导能力弱一点,学生忍受能力也弱一点,当课堂中总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睡觉时,如何吸引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头等大事了。
二、让学习主导课堂
“小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尽管这样的儿歌还在传唱,但学堂却已经杳无音讯了。学生到课堂是来学习的,教师到课堂是来教学的,究竟是教学主导课堂还是学习主导课堂,本来应该由教育目的(实现学习目标)决定的,但最终却采纳了谁强就由谁主导的原则,课堂很自然就成了教师主导、教学主导、教学目标主导的现状,学生、学习和学习目标反到成了工具。韩愈对师者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向教师学习时,只存在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己是难以形成困惑的。事实上,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学生学习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吧。
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在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课堂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教师教学的时间是可以想方设法压缩的,与之相应,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障的。而且,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就主动地学习今天的教学内容,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诚然,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困惑,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出来,而不是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产生的。至于学习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暴露出来后,究竟应该由谁解决,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就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至少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
三、把学生组织起来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真有点不放心。不管是知识的丰富程度,还是教学经验的多与少,教师总是比学生要强一些的,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限制教师的授课时间,是不是对教师教学价值的限制或者浪费呢?将教师与单个的学生相比,我相信教师肯定是占优势的;但如果将教师与学生群体相比,要说教师一定比学生群体的知识要丰富,一定比学生群体更擅长于教学生的知识,那还真要打一个问号,毕竟“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哈。因此,教师并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行了,还需要教师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来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组织和学习氛围。课堂中的学生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相聚在课堂之中,那就意味着他们应该是一个被联合起来的群体,他们共同的任务就是学习;事实上,也只有联合起来的学生群体,才会在知识学习的路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义务教育全面执行学生就近入学政策之后,班级学生间的水平差异拉大了,传统课堂以分层授课为主的模式遇到了强大挑战。学生间的水平差异究竟是课
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障碍,还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资源,或者说如何实现从前者向后者的转换,是这一轮教学改革不得不解决的课题。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水平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就得采用“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课堂团结中学会学习”。在这一轮教学改革中起着引领作用的学校,都在班级学生组织中下足了功夫,广
泛采用了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方式。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模式中,为那些先懂的学生提供了讲解知识的机会,让他们既巩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那些后懂的学生提供了向身边学友学习的机会,这种机 会比教师的讲解往往更加的“贴肉”。
四、把学习过程完善起来
一想到课堂教学,就自然地想到教师在教室中上课;一想到学生学习,就自然地想到学生在教室中听课。象这样理解课堂教学,如果在这轮教学改革之前,应该说还是基本上到位的;但当您现在再去审视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学校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实在过于狭隘。教师要在教室中上好课,这肯定是重要的;但只是在教室中上好课,却是大大的不够。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从一个单元到一个学期,从一个学期到一个学科,中间的路程还很艰难,但至少从一堂一堂的课,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教学,已经成为这轮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了。其实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也是课程改革深入课堂教学的象征,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应用课程理念的表现。
对学生来讲,把学习视为听课,或者把学习视为练习,这不仅仅是狭隘地理解了学习,完全可以说是错误地理解了学习。对于今天的学生,有几位会在做家庭作业前把教师今天讲的知识看一遍呢,又有几位会把家庭作业做完后再把教师明天要讲的知识看一遍呢?把教师今天讲的知识看一遍,这叫复习;把教师明天要讲的知识看一遍,这叫预习。遗憾的是,原本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应该的复习和预习环节,在今天却变得异常的珍贵。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复习的环节,所以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才听到那么多的“堂堂清、周周清”的做法,虽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替代学生的复习,但这样的做法有总比没有更好。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预习的环节,所以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如此强调“先学后教”,如果大家都有了课前预习,自然就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先学后教”了。
现在学校里普遍提倡的“导学案”,就力图解决学生没有预习的缺憾。但事实上,导学案的确可以解决学生没有预习而产生的知识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获得去上课的前提性知识;但导学案仍然没有解决学生主动去学习,尤其是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问题。预习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还在于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步,只有有了这个起步,学生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负责任,因为只有学习过程是他启动的,他才能够意识到学习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在帮教师的忙。
五、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睡着了,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学生太不象话,既对不起自己的学习,又没有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睡着了呢?第一种可能是学生自己想要睡觉,所以他就主动地睡着了;另一种可能是学生被课堂催着睡觉,所以他就被动地睡着了。前一种情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制力,后一种情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吸引力。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指责学生没有课堂自制力,但却发现这种指责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用;于是,在这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不少的学校尝试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吸引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今天,虽然教学仍然是为了传授知识,但却离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远,教师不但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自己的教法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看起来是为难了教师,有点强有所难的味道,实际上是以此增大课堂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此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学科课程,也为了让课堂教学因为融入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富有现代气息。
由于提高课堂吸引力只是让学生更乐意于上课,并不是学生上课的目的,所以大家容易把他理解成是教师的课堂作秀。事实上,就连教师自己也很难区分,究竟自己是在课堂作秀,还是在提高课堂吸引力。在公开课中,往往把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有几种,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考核的指标,这种为了使用教学手段而使用,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的确成了课堂作秀。而课堂作秀的盛行,也是对教师提高课堂吸引力最大的指责。
六、拓展课堂教学宽度
要让学生考得好,就得让学生学得多,而“学得多”在特定学科里,因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边界已经划定了,所以“学得多”和“学得深”基本上是同义词。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把学科知识学得深和学科考试考得好相等同,这才出现了教学中喜欢教那些偏、难、繁、杂的知识,道理很简单,其他教师都教过的知识,自己是一定要教到的,但这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生比其他教师的学生考得更好;只有你教了其他教师没有教到的知识,才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拨萃”。
当教师努力地教偏、难、繁、杂的知识时,一方面自己教得特别的辛苦,另一方面当教学内容越偏、越难、越繁、越杂时,跟着自己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大家都承认,学生不学那些偏、难、繁、杂的知识,是不大可能在考试中“出类拨萃”的;问题在于,这些偏、难、繁、杂的知识究竟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尤其是在学习教师所教知识还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会的,还是教师费尽心思把学生教会的。如果是学生学会的,那就让给学生预留时间,而且还要在自己教学生时,培育学生愿意自己去学习偏、难、繁、杂知识的兴趣;如果是教师教会的,不但教师自己要学到位,还要保证学生学到位。当大家越来越发现,知识总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时,才发现曾经的努力并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成功,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远离了学科学习。于是,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成就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是让学生掌握偏、难、繁、杂知识的,并取得好成绩的捷径。
拓宽课堂教学宽度,还在于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成功并不是单一学科的成功,而是所有学科共同的成功。从高中来看,如果学生每个学科都能考到七十分(假设学科总分为一百分),那这位学生基本上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难度并不在于在哪一个学科上考到七十分,而是在于学生“每个学科”都要考到七十分。所以,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哪一个学科教师的课堂,还需要学科教师走出自己的课堂,去配合与自己搭班的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当自己所教学科太好时,往往是孤军深入;当自己所教学科太差时,往往会伤筋动骨,两者都不是好事。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不偏科,这样的要求并不是对学生的,而是针对培养学生的教师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学科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要互帮互助。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因此,只有能够有效地完成课程改革赋予的教学使命,只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那怕在同一所学校,也应该允许课堂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并不是把某一种教学模式做到了极致,而是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寻找到了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背后,对课堂教学规律的遵循,对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把握,还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进程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学校,也体现出不了不少创新的案例,以上总结肯定有挂一漏万之嫌,但笔者还是相信它们应该是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
第二篇:试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史定海 特级教师
摘要 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课程理论的变革,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必将引起学科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八个热点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意,教育的本意是促进人的发展,既促进人的生命成熟(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也促进人的智慧发展(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高考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认为要关注这些变革,要适度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化学教学的改革。
两大课程观走向融合
20世纪我国的化学课程曾在“学问中心”或“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或“经验中心”两大课程观之间摆动,如“以硫酸、玻璃、雪花膏”为题材的教材、“三酸二碱”式教材是“社会中心”课程的教材,而人教社的“甲种本”、“乙种本”和“高级中学必修.选修”化学教材是“学问中心”课程观的教材。“学问中心”课程观,它的特点是把教学内容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抽取学科的“精髓”,重视概念、原理,强调化学的知识学科结构和逻辑结构,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继承和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科的精英。“社会中心”是由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实用性、综合性、课题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知识从经验中来,“学以致用”,常以实用化工和社会或自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来组织教材,如“硅酸盐工业”、“日益贫乏的水资源”。有利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价值观,但不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易导致基础学力的下降。化学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要促进情感的发展,“使人的能力全域发展”。因此,必须将“学问中心”和“社会中心”两大课程观融合,走向“学生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化学),既保持了“学科中心”的体系,又体现了“社会中心”的韵味,是一种平衡和融合的课程。
教学目标走向多维化
化学教育已不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教育的化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多维的化学教学目标。从化学教学大纲的变迁可以看出这一点,1990年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虽也提及能力和思想教育,但强调双基目标;新大纲(2000年版)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②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③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上述目标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
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
通常的学习方式有三种: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阅读文本、观看音像、倾听讲解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科学实验、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训练,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部认识,最终习得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和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过程。三种学习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其功能各不相同。
我们一惯重视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发现式学习,更缺少体验式学习,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将要求我们对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加大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比重。
教材开发走向校本化
一纲一本,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正在打破,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教材”不等于“教课书”,广义的教材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课书、各种辅助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围绕教课书的教学资料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自编教学资料、自制教学仪器,优化各种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课程使用统编必修教材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拓展型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研究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校本课程可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指导下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社区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化学会会长,R.布里斯罗语),化学教学资源丰富,可编写多种校本教材如:化学新进展、化学工艺、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研究性课程等。
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化
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力,即: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动作能力、音乐艺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认识自我能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如有的学生擅长于化学推理、而有的学生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有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具有化学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领导能力。因此,用单一笔试的方式作为化学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是有局限的,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和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应该走向多元评价,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笔试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观察、访谈与测试相结合;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师观察日记、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作品(小论文、课题报告、调查报告、小制作)等。
当前,化学教学评价要注意三个动向:“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课题报告、小论文)进行评价;“开放性和情境性试题的开发”;“综合级和评价级试题的编制”。
单向传播式学习与互动式学习比较
单向传播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
序列、固定、渐进式
不连续、多任务、跨跃式
单向指导、很少互动
双向或多向互动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吸收教材知识
学会如何学习,探究式学习
只在学校学习
可终身学习
一体通用
量身订做
上学很痛苦
上学很有趣
老师是传播者
老师是协助者
④小组合作设计新型元素周期表,并与他人共享成果。
创新教学走向课堂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应局限在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而应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把创新教学真正带入课堂。化学教学应把化学知识的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化学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创造性氛围。其次,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意识,我们的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产生更多的问题,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第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阶段着重要培养归纳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第四,构建化学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体系,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通过文本知识背景或实验或生活实践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学习或研究的课题;将问题分解成一定序列的子课题,有利于小组分工研究;学习小组或学习个体对子问题提出假设、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查阅资料,以获取化学事实;然后运用归纳、演绎、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方法等加工化学事实,进而科学抽象、建立模型、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最后,将结果表述,写成小论文,并与别人交流、分享成果,在比较、批判、评价中,提出新的课题。
此外,化学教学的大众化、人文化、个性化、综合化和自主化,也是化学改革的趋势。21世纪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化学教育不单是化学学科的教育,将是以化学学科作为载体的德育、科学和人文的教育。
第三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曲沟镇一中宋俊波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卷起了一股热潮,先是四步教学法,后是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就谈一下在我的课堂上我是这样使用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首先,我会提前告诉学生根据高效课堂预习下一节课的预习导学、合作研讨,把不会不理解写在预习本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提出来,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讨论之后不会的,我再讲解。
其次,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当堂检测,然后互改,错的比较多的题,先有做对的同学讲,我补充,直至全班同学都理解,最后根据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对成绩好的同学给予赞许,对不理想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谈心。
最后,我会利用高效课堂上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经过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改革,我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气氛上,还是在成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发言稿
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步,研究、改革、创新的课堂教学是驱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因此,学校要赶上时代,就要改革课堂教学。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确实促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教师结合自己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针对自己在平时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改革课堂教学如何操作,这是一个多年来使广大教育工作感到困惑,同时也使不少教学研究工作者感到棘手的难题,尤其是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传授和灌输,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他们在学习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没有充分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学生按照自己的套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有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称赞为优秀人才。本文拟结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的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习惯,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等方面存在问题,浅谈自己几点看法,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的角色
〈一〉杜威认为,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的前面,而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教师不是学生的向导,而是学生的助手。这就是说,教师应该改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传统角色,主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己不足之处,才能时刻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如果我们教师死抱着原有的一套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不变,必然会跟不上的时代的步伐,最后被时代淘汰。因此,教师要使自己教学始终充满新的教学方式,充满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经常充电,主动刻苦的学习。只有广泛的读书学习,才能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掌握质疑问题,才能从容不迫地解答与引导。
〈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当一名虚心好学,勤奋向上,开拓进取的好学生,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考虑较多的问题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其实,教学的宗旨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为了掌握教学情况,收集教学信息,要求教师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和课文知识难点,变厌学为乐学,变苦涩为甘甜,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减缓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备课设计时,要转换教学的角色,想想如果自己是教师这样引导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否促进理解课文内容的感悟。他们是否掌握了解课文里的知识,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看法的,这些都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因此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核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非智力因素等影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实现个体的主动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学的行为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教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为主。例如:当学生课文朗读很出色时,教师应该说:如何查看全文? 更多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的文章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
课程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五级标准是要求学生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2.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开展此课题研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初三学生的阅读速度与质量,以至于在中考中尽量少对分。
3.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已成为当今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趋势和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的输入量。因此必须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对策,改进教法,培养阅读技巧、方法,阅读速度的提高能扩大阅读的输入量,扩大知识面,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三、研究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1、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2、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进一步改变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1)英语阅读模式的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例如复述课文、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阅读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综合运用英语的目的。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手段,以课内为基础,增加课外阅读的量,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3)以复述课文、回答问题、判断正误、通过上下文线索猜词义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心里素质。
(5)预读、计时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阶段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形
成初步模式。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课题研究奠定
础。
2、研究阅读方法与技巧,寻找适合林区英语教学的阅
读技巧及方法,丰富知识,提高技能。
3、准备课内外阅读材料。
(2)研究阶段
通过一定两的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
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级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段落领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总结阶段: 形成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1日--30日)确立课题,理论学习。准备收集课外阅读材料。
2、研究阶段:(2008、10、1--2009、5、30)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3、总结阶段:(2009、6--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五、预期效果
经过一阶段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水平.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