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简单的时间计算 3教学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整时段时间计算。
谈话:同学们,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会播放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谈话: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继续观察,“六一剧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播放,什么时间结束?如何计算“六一剧场”播放的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经过的时间,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想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计算思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说一说算的方法,肯定学生不同的推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用减法计算,16-14=2。(相机板书)另一种是推算,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一小时,所以从14时到16时是2小时。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谈话:同学们,从节目预报表中,你知道“金色童年”这个节目是什么时间播出,到什么时间结束?“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结合学生思路,教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课本例题中的线段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图中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几份的?每份表示几分钟?开始的箭头和结束的箭头分别指向什么时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会计算从8时10分到8时40分这段时间有多长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学生一般会用减法计算,算式是40-30=10(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提问: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几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独立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说说思考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指导学生看题,理解图意。让学生具体说一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你们能估计出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吗?
算算看,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几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算一算。做好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做法和想法,集体讲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你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好后,组织学生说一说算法,鼓励学生思考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火车时刻表。提问:从这张列车时刻表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指名口答。独立做第(1)、(2)两题,做好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集体反馈。
提问: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
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出示“你知道吗”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谈话:阅读了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桔子、梨。试题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来一个吃水果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谁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你的好朋友吃呢?(我愿意)
刘莉同学到讲桌前把自己带来的桔子分给他的两位好朋友吃。边分边说我的桔子有9瓣(10、11瓣),分给王惠2瓣,分给李丹阳3瓣,分完后,他的两位好朋友分别说出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9,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9。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刚才的分桔子、吃桔子活动。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组讨论(教师参加到小组活动中)2.小组汇报。
(1)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了这样一些数学信息:王惠吃了一个桔子的2/9,李丹阳吃了一个桔子的3/9。
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俩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2)我们小组发现的数学信息和他们小组的发现的数学信息一样,但是问题不一样:
李丹阳比王惠多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刘莉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3.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齐声回答:会!学生1:2/9+3/9=5/9 学生2:1-5/9=4/9 学生3:3/9-2/9=1/9 学生4:1-(2/9+3/9)=4/9 4.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1:刚才我做2/9+3/9时是这样想的:2/9是2个1/9,3/9是3个1/9,2个1/9加3个1/9等于5/9。
学生2:我在算1-5/9时,看到还剩下4瓣桔子,就觉得等于4/9。
师:好!你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很好!学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师:说说吧!
学生:1是那个桔子,桔子有9瓣,所以1就是9/9,9个1/9减5个1/9=4/9。师:你说的太棒了!
学生3:3个1/9减2个1/9等于1个1/9是1/9。学生4:老师我算1-(2/9+3/9)=4/9时,先算2/9加3/9等于5/9,再算1减5/9就等于4/9了。
(二)以小组为单位分苹果、梨或桔子吃比赛。(把你小组在吃水果比赛中,发现的信息记录在本子上,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1.分水果吃活动。2.交流汇报
组1:我们小组通过分梨吃活动,发现的数学信息是 同学吃了梨的2/8,同学吃了梨的3/8,同学吃了梨的1/8。提出的问题有:(1)他们三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并且是这样解决的:2/8+3/8+1/8=6/8(2)还剩几分之几?1-6/8=2/8 生1:我认为第二个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
1-2/8-3/8-1/8=2/8 生2:还可以这样解决:1-(2/8+3/8+1/8)=2/8 师:刚才你们交流的真实棒极了!
组2:我们小组分的是苹果吃。同学吃了苹果的1/6,同学吃了苹果的2/6,同学也吃了苹果的2/6,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吃?并且是这样解决的: 1/6+2/6+2/6=5/6 1-5/6=1/6。
组3:我们小组还是分桔子吃。桔子有10瓣,每人分的这个桔子的2/10,我们5人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是这样解决的:2/10+2/10+2/10+2/10+2/10=1 生1:我认为还可以这样解决:2/10×5=1 师:太棒了!你还能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分数乘法到五年级才学到。组3:三个同学各吃了2/10,还剩几分之几? 是这样解决的:1-2/10-2/10-2/10=4/10 生2:1-(2/10+2/10+2/10)=4/10 生3:1-(2/10×3)=4/10
(三)小结:同学们在快乐分吃水果活动中,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的好棒呀!老师也特别的高兴!
三、拓展应用 1.出示口算卡:
2/4=1/4= 2/7+5/7= 4/8+1/8= 1/3+2/3= 4/6-3/6= 5/9-3/9= 1-4/7= 6/7-3/7= 2. 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 思考:
(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1. 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2. 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齐读)。同学非常聪明,通过分、吃水果活动,你们自己探究出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你们表现的太棒了!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案 -陈轻
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2、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并会做简单推理。
四、课前预习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1时等于多少分?
3、1分等于多少秒?
4、1时=()分 2时=()分 1分=()秒 2分=()秒 600分=()时 600秒=()分
五、课堂探究
1、组内自学教材第5页例2,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解答。
学生组内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是6点50出发的)谁能帮老师算算老师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问,解决问题。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时35分到学校,他至少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六.课堂检测
教材P5做一做,P7-第8题 P8-第11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
我的问题是:
八.课后作业
1.一集电视剧从晚上8:30播出,9:15结束。一共播出了多长时间?
2.看图写出经过的时间。3.小明每天早晨7:35到学校,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应该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
4.三年级游泳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谁游得最快?快多少?
,
第四篇:3上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青岛李沧路小学 于红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在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同学们,庆元旦联欢会还在继续,看,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
2.谈话: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
【设计意图】延续上一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与上一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串。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找数学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图意。
二、分析素材,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巩固认读钟面时刻。
1.谈话:要解决“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需要先读出钟面上歌曲大联唱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谈话:“你会读吗?”引导学生巩固认读钟面时刻。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谈话:完成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3.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认读钟面时刻。(二)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谈话:要求“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你能想个办法来解决吗?请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由交流校园歌曲大联唱这个节目所用的时间。指生展示交流。
生:校园歌曲大联唱一共用了20分钟。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交流,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明白:计算经过时间时,可以数一数开始和结束时刻之间分针走的格数,也可以直接用结束时刻的分钟数减去开始时刻的分钟数。交流之后,教师借助让学生动手进行钟面模型的现场操作、和课件上分针的动态演示加以验证,从而为学生的抽象描述直观化、具体化。
通过交流小结: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所间隔的时间就是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观察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寻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借助让学生动手进行钟面模型的现场操作、和课件上分针的动态演示加以验证,从而为学生的抽象描述直观化、具体化。
三、巩固拓展,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1 第一题是填写小红读书的时间问题。该题是让学生运用钟面所提供的信息,填写对应的时刻并进行关于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让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分析,先填写,再全班交流。用钟面模型的操作加以验证,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自主练习2 这是一道进行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的题目,呈现的是小学生一天的活动情况。引导学生明确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并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3.自主练习4 同学之间聊聊生活中有关从家到学校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让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
第五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肯定,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场,下午共放映()场。(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题、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会主动地调用相关知识去解答,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有效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