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小学科学课观摩有感
“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小学科学课观摩有感
盐城市义丰小学王晓明 10月20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盐城市教科院在响水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小学科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期间我有幸听了12名老师上的科学课,正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为我兼教科学的教师来说受益非浅。其中我觉得在这12节科学课中上的尤为突出的是来自盐城市第一小学的吉明燕老师为我们上的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严谨
首先她的导入,拿出一朵两种颜色的花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花会这样吗?” 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兴趣。接着,他由一段录像引入新课,介绍一朵花为什么有两中颜色,第二个环节是探索新知,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活动,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小结。第五个环节是课后延伸。
2、细节处理得比较好
如在学生做毛细现象实验的时候,为什么细玻璃管水能往上爬?粗玻璃管水不能往上爬?吉老师讲得非常细致、仔细。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则是长期的,而且必须在探究中形成。针对此现象,通过精心研读相关书籍,结合实践,围绕怎样使科学探究更有效进行了认真总结思考,与同行师友交流探讨。
一、有明确的活动方案
在学习活动中,当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学生通过讨论等方法明确这次活动的具体任务,需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注意哪些问题,用什么材料,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研究《神奇的水》一课时,如果没有交待清楚任务,没有细致的研究方案,学生可能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拿着一杯水在那玩一节课而没有收获。同时任务要进行一定的分工,每个人做什么事分工明确,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所事事,每人都参与,有事做,都向着目标努力,而不是旁观者。分组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搭配,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组合,动手能力强的、擅长表达的、能力一
般的、稍差的等互相协作,避免出现能力悬殊过大,好的组很快完成了,其他组半天没有进展。
二、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在学生活动时,适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调控作用。对各个小组进行激励,并以适当的竞争机制来调动各组的积极性,让他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组协作得好,完成得好,速度快。学生为了获得成功与胜利,会更加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从而形成紧张有序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不同的声音》一课时,我让全班分成8个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声音多,强调讨论时声音要小,不然别的小组就把你们组的发现给听去了。结果各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的参与,悄悄的交流对声音的发现,60多人的教室静悄悄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地竞争,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会进一步启迪思维,激发创新,使各个组圆满地完成任务,让学生体会到与别人交流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结构性的材料和方法指导
结构性的材料能使学生的活动更好的开展,材料的提供也需要讲究时机。材料必须组成与概念相关的结构。如在学《有趣的磁铁》一课时,给学生提供磁铁、铁块、镍块和铜块、铝块,这些材料集合到一起就有了一种结构,磁铁和铁、镍能产生相互作用,而与铜、铝却不能发生作用,学生在支配这一组材料时发现的这一现象,便是磁铁的特性。因此,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必须与所学的概念组成相关的结构。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进展提供给学生所需的材料,暂时用不到的不要发给学生,以避免材料对学生的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哪杯水多》时,首先要让学生想出比较哪杯水多的方法,然后再将老师准备的材料发给学生。如果提前将杯子或量筒发给学生,学生只会根据你提供的材料来想方法,不但限制的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激发学生深度参与
有学者指出,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经常“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是有“温度”而无“深度”,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这在科学课堂上也不少见。我们经常提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能浅尝辄止。首先研究问题最好能引起学生的注
意,创设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或学生之间产生异议,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更好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太简单的问题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太难的问题学生又无从下手,只能瞎猜一通,同样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的一些差错,致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为了赶时间,教师有时就给学生进行提示。其实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不要领着学生走,不要抢着帮忙,要让学生自己去反思,寻找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也常常“人声鼎沸,群情激昂”,“越听不见越吵,越吵越听不见”,学生“用大嗓门来表现自己,“在需要倾听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高涨情绪,基本不顾其他同学在说什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认真思考,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对于听的学生要求提出质疑。对于别人的质疑,说的学生要求有一定的反思,在交流中辩论。这样,学生地思维将更深刻更严密。
第二篇: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我校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应该说新课程经历了初期的迷茫,注重形式,步入更加关注内容,关注实效,实现了更深意义的本质回归,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进行了七个年头,它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加以改进。
我们通过组织年组共研、协同教学,主讲共评等专题研讨,关注常态课的教学,开展各种语文教学的基本功竞赛活动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语文教师能力。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有低效的行为:
课前准备不够精心。现如今网络资源发达,资源共享已蔚然成风,各种目标同异的教学设计辅天盖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利用网络上的优秀教案不加修改,照搬照用。
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能恰当处理好预设和生成。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忽视了学生的智慧生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停留在“牵引”上。
低中高衔接不畅。
不知自己的教学状态,困惑所在,认为自己多少年就是这样教的 ……
思考与行动:
配合贯彻落实省常规指导意见活动,围绕着高效教学这一主题,关注常态课程,组织了本次关注文本细读。重视读写训练教学活动。
(一)继续梳理课堂。
谈有效,我们就得现梳理梳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低效的行为,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包括教材的解读,课后练习题的处理都要成为我们研究的话题,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们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要求背涌的篇章都要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课堂作业也要尽可能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任务留到课外。力求把课外的时间(包括早读课)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比如我们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读与听)、理解(字词句篇)与鉴赏的基本能力,丰富最为基础的语文积累。因此,必须明确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形成低、中、高衔接,不断提升和发展的目标体系。
1、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要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的(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朗读(诵读)课文。
(2)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
(3)要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读懂浅近童话、寓言、故事的基本能力。
(4)要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加强有关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
2、中年级阶段的三个加强点
(1)感受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积累拓展:继续增加有效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3、高年级阶段的三个延伸点
(1)感受能力:继续坚持抓好朗读,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2)理解与鉴赏能力: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切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提高对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的阅读能力。
(3)积累拓展:增加积累量,拓展积累的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一个以感受、理解、鉴赏、积累的基本能力为重点,相互联系,不断提升,既重形式,又重内容,既重视吸纳,又重视表达的目标体系。
我们要研究在三个年段上阅读目标的达成上存在哪些问题?上下联动,做好衔接。
(二)研究各年级各类课型需要注意的环节。
如,我们语文中高年级第一教时教学目标:扫除阅读障碍,读通读明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设置疑为下一课时作准备。
在所有环节中,把课文读通,读顺是最基本的,是第一课时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听课时,我们有的教师沉不住气,可能是怕影响一些比较精彩的教学设计环节的展示,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迫不及待地带着学生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上去,我想,学生不把课文读通读顺,又怎么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呢?不妨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组织一些恰到好处的展示性阅读,在学生读得不顺畅的地方,不惜花时间花力气反复指导,直到读正确读顺畅为止。
再如低年级的词串教学,不仅要把识字教学的目标落实到位,教会学生读词识字,还要识用结合,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各类文体的课文教学也存在差异,要恰当处理好教材,特别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动力。
(三)继续关注习作教学。
课堂上我们要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有效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反反复复听说读写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加强积累,读写结合。
这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活动将作为学校常年的校本教研内容,要作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正常内容,每次教研课都要进行充分的集体备课,要深入探讨各种课型的常态课,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形成语文有效课堂的一些经验,特别要重视课后的反思环节,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是一个细小的环节,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完善。要认真执行组内听课评课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第三篇: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龙都小学 张勇
让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就是要返璞归真,还课堂教学以“自然本色”,少一些花哨,少一些造作,少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少一些太过理想化的东西,从而让课堂更加实在一些、朴实一些、真实一些;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一点,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使常态课更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在提高
“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面简单谈几点:
一、制定制度,加强常规管理。学校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办法》、《校本研训制度》等制度,坚持一月一次常规检查、一周一次校本研训、一天一次教学巡查,特别是要求校级领导加强“导”的功能,每周学校领导要抽一节课时间进行随堂听课,并且提前一天打好招呼,了解听课内容,做到有准备的听课,并及时交流。
二、骨干教师示范课引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列出一张课堂教学安排表,目的是引导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仿课,在观察、对比、分析、理解之后,及时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三、为青年教师问诊领航。对于众多的年轻教师来说,仅仅是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可能关注的还只是表面现象,而对于名师们如何深入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等内在的精髓,还很难领悟得透,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针对这样的困惑,每学期,我们都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效课堂进行研究,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有效课堂问诊,即每位青年教师汇报一节课,每位听课教师带着任务听课,每位听课教师手中有一份“有效课堂评价表”即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素养、学习状态、目标达成等几方面进行评价,然后下面留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专栏,专门分析这节课的不足,并提出有效建议,这样使每次研究真正做到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集体研课中让常态课优质化。这里所说的集体研课,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修改、再设计„„的过程。围绕学校的校本研训主题,各备课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研课,研课课活动经历这样的流程:
(1)确定主题、课题、执教人;(2)每人填写自备单,分析教材,自我备课;
(3)自我说课教师(实施者)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以及教学设计;(4)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会课,同组教师根据自备,从不同侧面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提出具体的建议;对教学设计的组织和行动策略逐一进行诊断;(5)自我修改教师(实施者)在教研组集体会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考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构;(6)课堂实施;(7)集体会诊;(8)再自我修改;(9)再实施 通过研课达到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
第四篇:2012年小学信息技术“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 …
2012年小学信息技术“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评选结果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 等 奖
王元权 王连松 王
俊 刘志国 江
静 张
华 张
涛 易媛媛
于利松 吕成相 沈光华 李
朴 肖
祥 陈银中 范
杨 顾伟伟
永宁路实验学校
王兆伟 陈涛镇中心小学
王明亚 县实小
吕广汉 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宝香 八滩实小
吴海兵 正红镇中心小学
张金佩 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孟庆娥 东坎实小
嵇翔鸥 二 等 奖
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 左永伟 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海华 滨淮镇中心小学
沈富康 天场镇中心小学
李克龙 农业园区中心小学
张祥兵 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
於腊梅 东坎镇坎北小学
施金彤 五汛镇第二中心小学
梁
凯
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 县二实小
东坎镇坎南小学 东坎镇东坎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 滨淮镇中心小学 天场镇中心小学 五汛实小 陈涛镇中心小学 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界牌镇中心小学 八巨镇中心小学 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 农场学校
蔡桥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聚焦课堂关注有效
聚焦课堂关注有效
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对于这个命题,我们思考的逻辑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其一,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从时间维度看,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实施阶段,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主阵地。从空间维度看,课堂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构成。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实践教育理念,实施教学策略,展示教育智慧;在对每一堂课的反思中,积累实践性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课堂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建功之地。课堂也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阵地,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经常说:“三尺讲台维系着教师的生命价值,课堂质量关系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其三,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目前,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到由主要聚焦专家顶层设计到聚焦一线教师的操作,从关注课程形态建设到关注课堂教学实施的新阶段。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改的成败在课堂。文本课程要转化为真实的实施课程,落脚点在课堂;教育理念要转换成教学现场可以实际操作的策略、方法,落脚点也在课堂;课程再丰富、理念再先进,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最主要的渠道、最核心的环节。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要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摒弃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里。更好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行为。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抓住了有效性这个核心要素,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深入课堂,才能走向有效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一直倡导学校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课改的深化推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1、深入课堂,是优化教学行为的关键
到底是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的领导或专家,还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经理”,我们的观点是,应该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尤其应该深入课堂,并以课堂为轴心,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实现教学行为的优化。
2、深入课堂,有利于正确的决策
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和不足、困惑和困难,以及改革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等,掌握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以便站在新的高度,从新的视角,对学校工作作出调整,形成新的规划,从而对学校教学不断发展作出及时、科学、正确的决策。
3、深入课堂,有利于科学的引领
课堂教学中有具体的、活生生的、情境化的教育事实,老师通过对教学现场的观察,获得课堂教学领导的话语权,并从事实层面(教什么)、技术层面(如何教)、价值层面(为什么)作出指导和引领。其中,价值思想的引领是首要的和最为重要的,价值思想缺席,教学工作就会缺乏灵魂。因此,老师要把握教学改革的价值思想,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鼓励和指导教师用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科学地引领学校的教学工作。
4、深入课堂,有利于老师的有效管理
现代教学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是人,老师唯有走进课堂,才能真正走近教师、了解教师,才能真切把握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和需求,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过程、方法,制定和修改教学管理措施、规则和制度,充分运用管理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唯有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才能提高教学领导力,从而整体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在课堂,提高教学水平的突破点在老师的课堂教学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