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

时间:2019-05-15 15: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

第一篇: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

构建真正自主课堂实现自由朗读的有效性

---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

凤县双石铺小学张婷

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时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读时你听到最多的、最流行的几句恐怕是:“你最喜欢学哪一段?” “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或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几句吧„„

初听这几句话时,感觉我们的教师实在是太高明了,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这不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吗?新一轮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正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随之而来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今天的课堂上,特别是在众多的公开课中便出现了不少流行语。这些语言的产生本身标志着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意味着阅读教学回归人本,学生学习自由得以拓宽,学生个体受到尊重。但仔细想想,在自由、热闹的背后却又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或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平常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我们教师包括我自己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这句。我们大都是把此句用在开头部分,总是简单地介绍或启发几句之后,就会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其用意是在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呢?听了老师的这句话,张三说喜欢这一段,李四说他喜欢读那一段,而有的不管喜欢不喜欢就说其他人没说过的几段,说到最后,反正是重要不重要的、有意义没意义的,每一段都被人喜欢去了。接下来,老师就根据学生喜欢的,一段一段地分析讲解,这中间,往往还夹着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里面的哪几句(或哪一句)?甚至,你最喜欢哪一个词?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 我以为,这类问句,形式意义大大超过实际意义。有的学生选择的,也许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特别后面选择的那几位学生;而根据学生喜欢的,肯定是东一段西一段,章法必然打乱,且学生喜欢的有时并不能代表本课的重点;你最喜欢学哪段就学哪一段,不喜欢就可以学得任意一些、甚至是不学吗?假如你偏偏不喜欢的恰恰就是本课的重点呢?这无行中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先入为主、排斥心理,学习有时不能只凭兴趣,喜欢的要学,不喜欢的也要学。因此,这种主体性的体现只不过是形式而已,我认为应该根据文本内容,先有要求,给出具体问题后,再放手让学生选择、主动进入课文,才是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教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朗读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面红耳赤,场面极为热闹壮观,授课教师颇为满意,听课者也觉得学生正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主意识正得到充分体现。

后来,我把它运用到我的课堂上,发现读书效率并不高,效果也不尽人意。语文文章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有异,不同文本则有有不同的个性。而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节,不同的情感体会,就应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但简单的一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则让有的学生漫无目的、漫无章法地瞎读一通:该仔细详读的一笔带过,该略读的却在那津津有味、浪费时间;该是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的,却又读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毫无味道,抹杀了文章本来的韵味。所以我们在思考,真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就能读出效果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该怎么读”。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想怎么读”的同时,更应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该怎么读”,给定要求、给定方法,根据不同文体内容、不同阅读情境、不同阅读需要独立地阅读课文结合实际、选择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悟文本,读出味道,读出体会,才能便于学生在课文与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高潮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自己走进课文,以知促情,知情交融,还阅读教学的真面目,使读书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的选择都必须遵循阅读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想学想读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想读的方式不恰当,我们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读书将无异于放任自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时,就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无疑是建造了一座空中楼阁,缺少坚实的基础,看到的也只能是表面的热闹而已,您说呢?

第二篇: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关于“慎独”的一点浅见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大学》。《大学》中第一次出现“慎独”二字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学》中第二次出现“慎独”二字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那么“慎独”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活学活用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这么一个事例:后汉时,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就此我们看到,如果要做到慎独,就要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同志也曾经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也要“慎独”吗?我认为,同样要做到。慎独就是要做到时刻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慎独就是要做到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慎独就是要做到领导、同事在与不在一个样,不论人短长,不唯上、不薄彼,结交良师益友,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层次。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第三篇:有感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有感于“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今年先后参加了郧县、竹溪及我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对第一课时的朗读教学感触颇深,特别是在乡镇小学听课,观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教学环节中,常常会听到教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每每如此,就会有成功的体验与喜悦。因为,从这一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中,欣喜的看到我县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开始并注重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不少教师,包括在郧县、竹溪举行的阅读教学展示课、研讨课中的部分教师,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像流星一样从空中划过,其遗憾显而易见:

有的把自由读,当作“随便”读,如全班齐读、唱读,教师似乎听而不闻、不评、不纠正;有的坐姿不端正,读书姿势不规范,教师视而不见,不要求,不指导;有的明明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却不检查,或检查了不评价、不示范、不指导,就急于教认生字写字,或提出一大堆有关课文内容的思考性问题;有的象征性的让优生读一遍,不管效果如何就“棒,棒棒!”或“你读得真好”而草草收场,致使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成为一句空话。

究其原因,一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不够,钻研不深,没有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目标,没有把握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理解与实践脱离,只关注教学预设,不注重课堂教学生成。三是教师自身对如何朗读、怎样朗读体验不到位,或自身朗读能力欠缺。

那么,如何把“读正确,读流利”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呢?

1、要明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含义。一般来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基本目标。所谓“正确”,就是要发音准确、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按标点符号要求停顿。所谓“流利”,就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不读破句,熟练地、流畅地读。

2、要清楚“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标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只是几个优生所为,而是要求班上语文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算第一课时朗读目标的基本达成。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培养朗读能力,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3、要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层次。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是一蹴而就,一味要求学生读多少遍,而是要分层、分类,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朗读、默读、分组读等形式中逐步达成的。把课文读正确,首先要正确地认读生字、生词,把生字生词所在的句子读正确。要把课文读流利,先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读通顺、读流利。这就要求多次的重复“读”,从整体到部分地读,从部分到整体地读,就像认识陌生人一样,见面机会多了,交流多了,自然就熟知其容貌与个性。

4、要落实“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至少要进行三个层次的训练。

一是从整体上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对课文结构内容有大概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一定要教师问、学生说,它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生字、生词、句子、段落及课文内容的心理感应。在这一层次训练中,应做到: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②根据学段特点自主读,如默读、大声读等,杜绝齐读、唱读;③关注坐姿、读书姿势;④培养阅读习惯,用笔圈点段落序号、生字词、难读的句子等;⑤学生借助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识字经验、工具书等认读生字词。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读书、自主认读生字词的时间与空间,不随意在学生读书时又设臵过多、不切实际的问题;关注读书信息,把握读书质量。

二是从部分结构上疏通阅读障碍,反馈读书、识字信息。通过检查初读与识字情况,指导学生疏通阅读障碍,进一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或段落。在这一层训练中,应做到:①检查初读情况,师生认真倾听,关注读错、易错字词句;②相机评价,板书或出示生字词及多音字;③指导识记生字;④字、词、句结合认读,读正确,读通顺。教学时应注意:检查初读,实事求实地评价、激励学生;识字教学根据学段,从读音、字形、语境等循序渐进,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切忌识字读词语时孤立地让学生解释语词意思。

三是从部分到整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经过初读感知,字、词、句、段阅读障碍清理,再回归整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这一层训练中,应做到:①把前面训练环节中的字词回归课文,找出所在的句子再读几遍,巩固识字;②同伴互相认读、评价,加强合作,提高兴趣;③自主朗读课文,从整体上读正确、读流利;④分层检查、交流、反馈朗读信息,师生倾听、评价;⑤教师指导、示范,学生模仿、强化训练。教学时应注意:关注识字巩固、朗读训练的层次,注意不同的次数、形式、方法、要求,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阅读求知中;关注语文成绩较差学生的识字、朗读和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有基本的模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既是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要教学环节,又是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更是第一课时朗读教学的基本目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方法去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研讨的课题。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基本模式,深刻领会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段阅读教学重点、学生认知水平、教师特长及课文整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校对:张光印)

第四篇:有感于《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有感于《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有感于《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读 人民教育》------读《人民教育》感悟
三沟中心小学 狄彬鑫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 这篇文章作者是孙双金校长,他提到: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并且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 受最深,作为从不爱读书的我到想读书,从偶尔读到经常读,所 以在读完孙双金校长的《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之后我会读更多 的书,而且还让我的学生读书,因为我从中获得了快乐。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 的道理大家都应该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 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 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孙 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 终说服了他——“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 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 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 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结合自身,孙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 的书籍。读专业的书,就是在教科书之外,读与教科书联系或多 或少的书,包括理论的、实践的。以语文为例,要教《景阳冈》,就应去读《水浒传》,还要了解章回小说及相应的社会背景等,

只有扎根在丰富而深厚的专业沃土上,我们的见解才精准。孙校 长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 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 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悟很深。作 为一名体育教师,虽然体育学科与其它室内学科有一点的不同,但是在语言、知识积累程度上的要求是等高的。我虽然上完了大 学,学习了相应的知识,读了一些书,但是经常感觉到知识的匮 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 片段,连不起来。有时学生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让你不知如 何去作答。当同事、朋友在一起侃侃而谈的时候你却一句也插不 上。究其原因,第一,读书时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以致读 完印象不深。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更应该多读本专业 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素养。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孙校长说 “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 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

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要读 好本专业的书籍,还要读教育类的书籍。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陶行知的书、杜威的书、布鲁姆的书、孔子的《论语》等等。从 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 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因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哪 个出自哲学家之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 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 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 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为了充实人生,提升境界;为 了指导工作,享受工作;为了和谐关系,培养人才。一句话,“化 人为己,学以致用”,书读多了,书读熟活,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了。如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关于校长的精辟论述:“做校长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是一校 之魂。”昭示本人,努力从思想、人格、情操、学识上领导学校,不要一味陷入繁杂的事务中。阅读管理的书,使我对学校的管理 实行“层级化”与“扁平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教师的管理 实行“精细化”与“粗放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管需要帮助、理顺之事,放可自主完成之事,剃去繁琐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引 导师生步入真正发展之途。读书润泽了人生,让我体会到工作、生活的快乐。可有一些人,就是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我以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有用在哪里。一个人在这样一 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 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 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 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 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 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 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

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 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 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三、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读书 在书中寻找快乐,读书能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 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读书能让你懂得什么是 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 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可 以让自己丰富了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当你阅 读时,抛开一切的烦恼,就好像是被作者悄然的带到一个全新的 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 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感觉长者充满智慧且 言语坦诚,他的思想就会慢慢溶入到你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 你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你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 化,你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也知道读书好,可每天都有做不完 的繁重的工作,回家还有家务,甚至还要备课等,哪有时间读 书?”这是当下老师的现状,毫不夸张。可是面对现状,是牢骚

满腹,消极应对,还是客观面对,寻求改变?选择前者永远做现 实的奴隶;选择后者可以做生活的主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知者。”首先,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读书真的能润 泽人生、净化心灵、获得快乐!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烦恼和 物质满足之后暂时的快乐,缺少精神、心灵层面的快乐,人生是 否太过苍白。读书的态度有了,时间也就能挤了。能否少看点连续剧,少 逛点街,少上点网......只要真想读书,并克服最初的不习惯,相信读书的甜头会培养你形成读书的生活态度,到那时,你不仅 晚上读、节假日读,甚至工作的间隙,你也会拿起书来,平抑工 作中的焦躁呢!读书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让你减轻负担。每天晚上,夜深 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安 静的屋里,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 融融。只有辛勤读书,博采众长,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书写 更美丽的人生和世界。这也许就是开卷有益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第五篇:读《自由在高处》

读自由在高处

这本书读得很快。书里有一些内容和《重新发现社会》的内容是一样的,这本书的特色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电影来阐明自己对个体生命的看法。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一个观点:即使在最不自由的处境下,人仍然是可以追求自由的,所以“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本书中最可贵的思想之一。

关上此书,有些话留在记忆中:要自由,不要主义;宽容比自由重要;没有医治社会百病的良药,社会改良是一点一滴地完成的......下面是摘录:

1、P70据说首次提出“战略知识分子”概念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陶文昭教授。在他看来,中国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属于战术性的,局限于解决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即技术性的、对策性的问题,所以中国还要有一批“务虚的、踱方步”的战略知识分子。他们“有鹰一般的宽广视野、鸭一般的敏锐告知、鸡一般的社会关怀”。

战略知识分子横空出世,他们是知识分子中的战斗机,他们的功绩远在战术知识分子之上。上述排比同样充满喜感--以战略眼光看,就是要求战略知识分子能够以禽为师,具备禽界空军的视野与禽界步兵的敏感。

解读:这篇《地图知识分子》在讽刺中有幽默,体现了作者犀利的笔锋。

2、P88《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中的几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勇敢的心》、《动物庄园》、德国电影《隧道》

解读: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实验,研究的是“习得性无助”,作者因此说“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

3、P95《人质为什么爱上绑匪?》

解读:这篇文章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谈起,认为“体制化”与此是同样的,从而提醒人们要防止“被体制化”。下一篇《奖励你,控制你》进一步谈到奖励比惩罚更可能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奖励你,控制你》中提到了逃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逃出亚卡拉》、《巴比龙》、《美丽人生》、《送信到哥本哈根》、《逃狱》。还提到一个警察为了“救赎”妓女的电影《监禁》,还有泰国电影《13骇人游戏》、乔恩.图泰尔泰博执导的影片《本能反应》。

4、P105《不自由的秩序如何杀人?》

解读:这篇文章正如文头所说,是分析奖励以外的对人的控制的方式,即人们如何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一套秩序或者规则来杀人。这篇文章用一部杰拉.巴布鲁阿尼编剧并执导的影片《Tzameti》(“13”,格鲁吉亚语,又译《百万杀人游戏》)分析社会之恶,这种社会之恶是通过一个个规则或秩序完成杀人的目的并支付“血酬”的,这社会总是试图通过建立起一 1

系列的规则,让各怀私欲的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它,然后在集体无意识中一次次兑现杀人或者被杀,在这种极其残酷的规则面前,每个人都开始进入汉娜.阿伦特笔下的那种“庸常的恶”,成为规则的严格执行者与遵守者。

P108当社会秩序建立于彼此剥夺的侥幸之上,任何未得到的幸福都是不确定的,而得到的也是不牢靠的。在这种虚伪的秩序中,没有人能设计好自己的前途,安排好自己的一生,更不可能如贝多芬所言“扼住命运的咽喉”。每个人看似兢兢业业,然而谁也不能掩盖这种秩序的拼凑本质。此时,社会不过是一个通过临时拼凑起来的规则来剥夺生命或转移财富的场所。所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命场”,人们遵守规则,却彼此伤害,社会满盘皆输。“合法伤害权”的背后,没有谁是最后的胜者。对于这种充满劳绩的社会来说,它赚走了穷人的一生,同样赚走富人的一生。

5、P126《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电影《朗读者》中的汉娜.施密特,象汉娜.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优雅、温顺,而且理直气壮,刽子手被还原成一位普通的德国市民,忠于职守,对上级以及既有法令无条件服从。在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审判的真实案件中,法官西奥多.赛德尔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从汉娜.施密特到因格.亨里奇,体制内的作恶者莫不把体制与命令当作其替罪的借口,为自己主权沦陷、良心失守卸责。然而,即使是在黑暗年代,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抬高一厘米”,是人类面对恶政时不忘抵抗与自救,是“人类良心的一刹那”。

P142人生而多艰,当我们被社会抛弃时,必须坚守不被自己第二次抛弃的底线,那是我们所有力量与希望的源泉。

P165《条件即逆境》除了积极生活、不断选择,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让我们超越无穷无尽的逆境?人类的光明前景,并不在于人类长生不死,而在于人不断的超拔于逆境之上。人类加之于自身的真正善良,就在于即使“天塌下来”也要积极生活。这种朴素的“在逆境中求生”,成为人的全部生活与信仰的来源。正是逆境的永恒,造就了人的永恒;正是条件的无常,造就了人的圆满。

解读:这篇文章,是对纪伯伦那首《挫折》诗的注解。

P207《天堂五分钟》关于这种与寻仇相伴的寻欢作乐的激情,或者“快意恩仇”,我在《天堂五分钟》(Five Minutes of Heaven)里找到很好的诠释。这是一部关于宽恕与救赎的英国电影。所谓“天堂五分钟”,指的是在杀死仇敌时所获得的像是上了天堂一般的五分钟甜蜜与快感。

仇恨让我们不自由,让我们看不到生活的美好颜色。而如果你愿意活在生命的高处,终将收复本该属于你的自由。也是因为拥有这块高地缘故,在我的课堂上没有一丝关于仇恨的教育。在这里,有的只是思维的乐趣,那才是我要的“天堂五分钟”。

P213《光荣背叛--从《一九八四》到《窃听风暴》》《窃听风暴》是2006年德国最成功的电影,它在“德国奥斯卡”之称的罗拉奖评选中获得十一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七个重要奖项。这也是继《地下》、《再见,列宁》、《帝国的毁灭》、《百万杀人游戏》之后再次惊动世界的欧洲电影。

《窃听风暴》里没有宏大场面,这个中文译名远不如其原意“别人的生活”那样更能为我们展示该片的内涵。“别人的生活”在这里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他人生活的闯入;其二是没有自己的生活。

《辛德勒名单》里有一句话:救了一个人,等于救了全世界!魏斯勒背叛了自己忠于党国的原则,对于他来说,生活并非别无选择--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P228《自由在高处--在中央电视台的演讲》银行家安迪,他之所以能够从肖申克监狱里逃出,正是因为空间禁锢了他,而时间又拯救了他。一天挖不完的隧道,他用十九年来挖;一天做不完的事,他用一生来做。我说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的意义亦在于此--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如果你的一生都像安迪一样追求自由,知道自由在高处,那么你的一生就是自由的。

解读: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挪动算式“101-102=1”中的一个数字,使这个等式成立,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一次,不能是数字对调。答案是101-102=1。这个题目让我想起蕾蕾出的题目:有4根木火柴,怎么将它们拼成“田”字。答案是将这4根火柴尾部对齐拿成一簇,火柴尾部的四个方框就可以拼成一个“田”字。这种题目考的是创造性思维,即跳脱惯常思维,换一种角度来解决问题。类似的还有电梯解决方案:一栋写字大楼中的人们抱怨电梯太少太慢,怎么解决?答案是将电梯门装成镜子,让等候的人可以在等候时间里顾影自怜,对镜理妆,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电梯难等了。记得多年前我买过一本《创造性思维》的书,就是讲这个的。

P260《识时务者为俊杰--2005年11月8日在南开大学的演讲》一个书斋演说者应该保有三个独立:

第一,要独立于威权与商业,不能受权柄或钱财的指使作违心之言,甚至颠倒黑白;换句话说,如果我不能行使积极自由,但至少要坚守消极自由的底线。

第二,要独立于自己过去的荣辱,所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惩罚过你或对你有所奖赏就在文字上进行报复或网开一面,否则就有损于一个写作者的公正立场;在评论上报恩或复仇,是对自己的轻视,对文字的冒犯。关于这种独立,在1932年胡适和丁文江创办的《独立评论》发刊词上亦有所表述,“我们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的言论来发表我们思考的结果:这就是独立的精神。”其所谓“不迷信任何成见”和我说的“独立于自己过去的荣辱”有相通之处。我们既要防范来自他人或历史的成见,也要防范来自自己的成见。

第三,要独立于民众,做到虽千万人,吾说矣。一个参与时代的书写者,应该忠实于自己的经历、学识与良心,而不是所谓的人民。事实上,每个人活得都不够纯粹,能够真正代表自己已是上天最丰厚的奖赏,何必贪心代表一切。人--这脆弱的会思想的芦苇,有时更应该像大海一样坚定,不要因为陆地上人多而否定自己的汪洋海水。

P264《日报七年,我的文字心灵》

解读:这篇文章提到了几部伊朗的优秀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芝麻开门》、《水缸》、《樱桃的滋味》、《黑板》,提到了中国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和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提到了《天使爱美丽》的电影。

P272《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人要从旧有的生活方式与仪式之中解放自己。P290《易卜生主义(胡适)》易卜生是聪明人,他知道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仙方,也没有“施诸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的真理。因此他对于社会的种种罪恶污秽,只开脉案,只说病状,却不肯下药。但他虽不肯下药,却告诉我们一个保卫社会健康的卫生良法:多培育有着能向一切病菌开战的白血轮一样精神的个人,须使社会里时时刻刻有着《人民公敌》斯铎曼医生这样的人。

P293《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自由并不复杂,美好之世界,美好之人生,不外乎各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而我之积极做事,也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尽责与从容而已,我一直认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句非常有禅机、非常朴素庄严的话,即勤勉于当下,努力于今朝,修行于日常。

下载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感于时下自由读的几句流行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论自由》有感

    读《论自由》有感 许明华 2015111898 摘要:我们每个人在追求某一合法目标的时候,无论在任何制度下,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人利益产生影响或者损失。而判断这种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

    读师心流霞有感

    书香润泽心田墨意炼铸师魂 ——读《师心流霞》有感 马街小学栾华丽 一个民族因读书而兴旺;一个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一个人因读书而丰富。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通过......

    时光如流——读《匆匆》有感

    时光如流——读《匆匆》有感 www.5y kj.co m时光如流 ——读《匆匆》有感 晏子菲 指导老师:邱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如流,岁月如梭,转眼间又过了一日,就如《匆......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一):自己的自由要自给 邂逅这本书,缘于市机关工委'悦读?分享'读书沙龙活动。'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

    读《爱与自由》有感

    和谐成长,让爱与自由同行 嫩叶钻出坚硬的土壤,阳光洒遍和谐万物; 小荷露出翠绿的尖角,微风轻曳平静湖面; 雪落地无痕,雨掷地有声,生命不息,精神伟大。世间万般情趣, ——读《爱与自......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教师姓名 《爱和自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它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而......

    读《爱和自由有感》

    读《爱和自由》有感 安镇实验小学华益 与其说被作者的观点吸引了,不如实话实说是被作者描述的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深深吸引了,因为她所描绘的现象跟我儿子曾经经......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它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而我们社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