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5: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桥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广大教师不断地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由于我们对新课程认识还不十分到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按照课题组安排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听课、查阅教案和座谈访谈及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和掌握了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的现状。调查结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教师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问题设计随意性大,前后问题缺乏紧密性,问题无层次,学生一头雾水。多数教师不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呈现方式的类型或形式,普遍采用单一的问答式,缺乏灵活性、多样性,使整个课堂教学波澜不惊,平淡而无味,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很好激发。问题呈现的过程过于复杂,对于初接触这样问题情境的学习者来说,感到束手无策,一下子找不到问题的入手点,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教育需要讲究针对性,它要求教师在把握整体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利于提高地提问。

(二)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急于求成,走了形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是专心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能够给学生的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此,教学程序即使是规范的,但是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没有能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反而更加迷茫,这样就远远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问题不剖析,只是简单地用对错去评价,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调查中也发现,有些教师在按照教学设计中预设问题进行提问后,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能够准确地做出评价。这样首先不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估;其次,有的学生对了,但是有的人是猜中的,有的是经过大脑思维过的,而有的学生错了,但是他希望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如果了教师只是用对错来评判学生的回答,首先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另外就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四)提问古板,表情僵化,热情不足,过于严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

趣。这是问题呈现中的教师的态度问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通常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因此枯燥严肃的提问通常不能为学生所喜欢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感知来获得知识。因此问题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它首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能够使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不是在枯燥中慢慢厌倦学习。

(五)部分教师在呈现问题时有没有考虑到学生能不能较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直接呈现一个大问题,没有用阶梯式、小问题串等方式加以引导,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练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导致了好的问题设计却没有出现好的预期效果。

(六)有些教师的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用教的过程代替了学生学的过程,没有留给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智力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问题意识薄弱,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低。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经过此次调查,我校教师对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希望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在课题组的带领下,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深入学习课标,专研教材,处理好学科知识的框架结构,认真设计课堂问题,学习相关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层次性地设置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改善自己的问题呈现方式。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

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我们山区小学,经济和文化发展都相对落后,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家庭状况均比较薄弱,教材中许多呈现形式无法落实;同时,教材的编者只能以普遍资源为切入点,而各个地方的独特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山区教师仍摆脱不了教材“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过分依赖于教材的呈现方式,课堂中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通过静态的教学素材直接呈现和传递给学生,教学素材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师生双边活动都比较吃力,教师觉得教学负担重,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没兴趣,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从而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为此,结合目前学校教育状况,我们思考: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师如何驾驭教学素材?怎样呈现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呈现素材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怎样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呈现素材?怎样打造一个简洁高效的动态课堂?等等,我们力争通过实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找到静态教学素材与动态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寻求一种高效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呈现方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依据

目前教材存在:①“结论预置”,压缩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②“方法暗示”,淡化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③“远离生活”,截断了学生的创造源泉;④“抽象枯燥”,扑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多处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材呈现方式”的课题研究,力争使学生达到:乐于学习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处理、呈现教学素材,打造一个简洁高效的动态课堂。

三、研究计划 2004、2――2004、7对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004年9月申报市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 2004、9――2004、12对课题内容进行初步探索,主要是丰富课题理论素养,形成积极的研究氛围; 2005、1――2005、7对课题内容开展初步实验,在课题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2005、8――2006、7对课题内容展开深入实验,矫正失误、总结经验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模式; 2006、8――2007、1总结课题研究得失,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学生达到乐于学习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处理、呈现教学素材,打造一个简洁高效的动态课堂。

四、研究过程

1、建章立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课题组与每位组员签订了课题研究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端正科研态度,学校提供科研所需的时间及设备条件);学校设立教师教科研津贴(每月40元),制定了教师教科研工作月考核细则,并与年终评优评先相结合(一票否决制);面对挑战和机遇,大家热情高涨,从校长到教师共同学习、研究与反思,科研氛围越来越浓厚。

2、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内涵。

作为课题研究的教师,唯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才有改革可言。全体成员深感学习的紧迫性,平时以个人自学为主,大家利用网络、杂志、培训、听课等多种途径,学习、领悟“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了解课改的实质和方向,在丰富自身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理论笔记(每人均每学期10000字以上),每月底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每周四安排集中学习时间(1.5小时),采用教学沙龙、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多种形式相结合,抛弃专家或领导的“一言堂”,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大家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讨论,从而形成共识。

网络已成为联接全球的纽带,课题组成员经常通过Inter网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交流,同时把我们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向外界扩散,寻求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帮助,获取更多的课题研究资料,更快、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在为期两周的课件制作培训后,课题组成员已能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并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素材直观化、动态化…… 一年多来,我们开展了“比较与悟”、“预习与生成”的教学沙龙;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备课新思维》和《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等理论性文章;订阅了《江苏教育》《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等十多种报刊。现在大家学习的意识非常强,一有空,不是在网上与全国各地的数学专家和老师交流,就是在阅览室中静静地吸收书中的“营养”,来充实和“武装”自己,外出学习归来,大家喜欢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3、教和研合二为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学期初,课题组成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结合市教研室和学校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组内讨论、交流,确定学期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整体计划,使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把实验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例如,倪海锁老师的《圆的认识》结合生活呈现素材获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韩小英老师上的片级示范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以活动方式呈现素材;邓云老师上的镇级公开课《逻辑推理》以童话故事呈现素材。每学期结合课题研究至少开展一次系列性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备课的基础上说设计意图――课堂中实践――组内评析、讨论――每人从中选一节课为例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教学案例,把“教”与“研”结合起来,使“教”有了目的,“研”有了依据,二者相得益彰。

4、踏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老师们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改革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我们将更多的视角投向了现实生活,努力挖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同时又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的现实问题,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设计。例如:“减法的简便计算”,从学生日常买学习用品的经验(小明用1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把小刀,钢笔每支6元,小刀每把1元,猜一猜小明是怎样付钱的?)着手设计、呈现教学素材,学生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学习非常积极、主动。

②利用多种媒体直观地呈现教学素材。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薄弱,教学中结合地方特点和条件,我们制作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制作学具,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规律、公式。例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们先是利用学生现场表演,学生关键词“同时、两地、相向”有较好的理解,但是对第二解法“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不能理解;为解决这一难点,第二次教学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形象地演示,学生感悟出其中的奥妙“相遇时间是几就有几个速度和”。

③以游戏、故事动态地呈现教学素材。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将课堂教学素材融合到故事与游戏中,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学生就要学。例如:“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圆是平面上一种曲线图形”,我们结合生活中的摸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摸圆片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感悟;再如:“分数乘以分数”中,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组织学生进行折纸游戏:先折出一张纸的三分之二,涂上颜色;再折出三分之二的四分之三,并涂上另一种颜色,很自然地理解“涂双色部分是三分之二的四分之三”,又是一张纸的四乘以三分之三乘以二。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这一难点。

④运用对比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俗话说:“有比较才有所思”,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冲突,就会去争辩、去思考,就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就会产生求知欲望。我们从“知识的求异”与”知识的求同”入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比较,在比较中体验与感悟。例如:“等可能性”教学时,打破教材编排次序,将第二课时与第一课时内容相融合,进行对比性教学(预测中对比、过程体验中对比、结果分析中对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素材。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更需要课外的拓展和延伸,我们组织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187份,在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出版“数学小报”;

三、四年级每月写一篇“数学日记”,五、六年级每周写一篇“数学日记”;开展班级数学擂台赛,进行野外调查等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五、研究成果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9月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游戏、故事、课件等方式呈现教学素材,课堂中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偿试、去体验,他们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课外,班级数学擂台赛中他们敢于争辩;编写“数学小报”时又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践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数学日记写得有板有眼……如今学生不仅乐意学习数学,而且知道怎样学习数学。2004年秋学期,五年级学生王智威、黄新同学被金城中心教改班录取,六年级薛亮同学的数学日记“不妙到过来思考”在《小学数学》杂志上发表;2005年春学期,六年级金雨生同学在市华怀赛复赛中获三等奖,四年级徐长素、王清和五年级王春艳同学编写的“数学小报”分获金坛市贰、叁等奖。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时间内,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不再迷信、依赖教材,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课后反思——每节课后能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反思课堂操作;个案分析——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总结——每学期教师要撰写课题研究小结和论文。

在反思中逐步提高:有贰篇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壹篇论文获在市级评比获壹等奖、陆篇论文获市级贰等奖;有壹人在市级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获贰等奖,贰人获镇级壹等奖,贰次承担市级公开课。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课题研究虽已初见成效,还需大家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进行深入实验;

2、加大理论学习和校本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实验人员将实践上升至理论层面的理论素养;

3、及时、规范地积累、整理研究材料,特别是研究过程的图文资料;

4、多途径地增强学生设计数学情境作业的能力和兴趣;

5、联系学生生活,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概念”和“计算”教学素材的呈现方式。

第三篇: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的几种方式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的几种方式

银川十五中 刘晓燕

课堂教学总是以问题来呈现的,教学问题呈现的方式过于单一是造成教学问答模式化、程式化和课堂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丰富课堂内涵,真正反映课堂的应有面貌,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就必须运用多样化的问题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同一知识点,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不会直接灌输,而是会利用种种手段,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受这个问题情境之后,觉察到其中所发生的问题,引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带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索问题。 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为例,具体说明:

一、 问题从日常生活中引出

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引出本课重要历史人物梁启超时,运用许多学校也包括我校在内,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组织学生背诵的《少年中国颂》,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很熟悉,很亲切,所以会有兴趣。

二、 问题从视频材料中引出

过多的问题提问易造成支离破碎、碎问碎答的而缺少整体感,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也容易造成思维倦怠。整体设计问题是解决问答式教学和碎问碎讲的主要策略。在讲述历史事件公车上书时,对它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设计为一个问题,所以,让学生从一段视频中整理历史性息,把这个历史事件就搞清楚了。

三、 问题从文字材料中引出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引用一些材料来引起学生注意,并通过对材料中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整合,然后得出结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 例如对康梁的主张的提问,先给出一些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 问题从情境设置中引出

例如本课在内容进行到提问为什么光绪皇帝下决心变法?,没有直接提问,而是给出一段视频,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中,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视频里这个略显清瘦的的年轻人,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五、 问题借助假设猜想引出

例如在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时,借助身份猜想来分析变法措施究竟会得到哪些人的反对?哪些人的支持?

六,问题从角色扮演中引出

在讲到戊戌政变时,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从角色体验中,体味和分析当时人的心态,解决一组问题: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维新变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2袁世凯为什么背叛维新派?3,维新派自生有哪些弱点?

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虽然普遍使用,但大多提问的效率不高,,提问的随意性较强,提问的针对性不强,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常常只顾及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考虑不到,使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的边缘。针对历史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结合今天的授课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如何去有效、科学的设计问题

1、预设问题,问题由课标而来,如问题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尽可能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如问题日本算不算强国?

3、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如问题,你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怎么去发展、自强?

4、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如问题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5、、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疑,在学生思路的转折处设疑,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和矛盾处进行提问,这是有效提问的基本着眼点。如问题你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怎么去发展、自强?

二、如何去引导学生有效回答问题

在有效、科学的设计问题的前提下,怎样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达到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我将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不同问题教师理答的方式也不相同。

基础性的问题:此类的问题较简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即可完成,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比如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理解性的问题:理解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改变交流的形式,能够转述或重新组织所学过的知识,展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解释、概括和说明的能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前提是学生必须记忆相关的知识,但是仅有记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文字的能力,还需要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加以思考、重新组织有对概念真正理解了,才能换一种方式表述出分来。教师要做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讲透,讲清知识点,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去引领学生去思考。如问题日本算不算强国? 分析性的问题:分析层次的问题能促进历史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思维的进行,它往往是探究或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基本的形式。分析层次的问题是要学生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识别逻辑错误,区分事实、观点和假设,得出结论。本课我设计的此类问题较多,这主要是基于本课的类型和课标的要求。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因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和矛盾处进行设问,巧设疑问,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促进历史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思维的进行。比如政治方面关于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的举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伤害谁的利益?

开放性问题。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有些问题只是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感悟即可。由于每个人的学识、阅历不同,感悟到的可能会不一样。作为教师,在设计这类问题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细节、更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如果史实过于简单,加之学生年龄、阅历的局限看过之后很难做出有质量的回答。在本课中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国人,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这种情况,将会怎样办?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然后结合自身的学识、阅历,去畅所欲言。为了便于学生回答,我给学生播放了时局图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去了解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设计此类问题的目的,关键不在于以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正确答案,而是激发一个学习活动,这个过程不仅成功地构建更为准确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是运用学生自己选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个性化的探索和发现活动去获得的。

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师生问答使整堂课形成不断地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实践中困惑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所有的实效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但是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主动探究少,大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进行的。学生主动参与的面较小。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篇: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改革意识较强,重视观念更新,敢于创新、勇于探索,重视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1.重视“研究性课题”,尝试探究式教学

(1)根据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研究性课题”的改革趋势,先行一步,在高二年级尝试“研究性课题”教学,为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开设探索经验,取得较好效果。

(2)高中新教材使用中,大多数市重视教师观念转变,并结合新教材的“研究性课题” 教学,专门成立“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组,既研究“研究性课题”教学的开展途径、教学组织方法、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又研究日常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究式教学等。

2.重视数学应用,已成为共识

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能挖掘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内涵,充分展示数学的抽象性和应用性,力求根据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景引入新课,新的数学概念形成后再用于解决引例提出的问题。

3.尝试开放,重视讨论交流

从优秀课评比看,尽管评比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但仍尝试开放,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有的老师让学生给表达式ab赋予实际含义,有的老师让学生根据当地土特产的价格编题等。同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4.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能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不仅制作美观,而且重在数学情景创设,重在帮助理解数学含义。也已有教师开始尝试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陈福龙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自身潜力进行构建性学习。因此,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改革的基本趋势。

贵州省金沙县从试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开始,教育局组织过轮番的培训,几年下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本质性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于2011年9月起,在实习期间,深入到当地学校进行了持续三个月的小学课堂教学的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当地实习小学及其周边的小学,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的方法进行。

通过调查我感受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现状

农村小学校舍吃紧,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硬件建设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向前发展。

(二)、教师现状

1、当前农村教师有下面几种类型:(1)自甘平庸型;这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占多数,以男教师居多且接近退休。他们认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稳稳地领到工资,再说到这个年龄阶段,再折腾也是白搭,所以面对教学改革、教育科研都摆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架势。

(2)牢骚满腹型;这种类型较多存在于女教师身上。她们对学校的管理不满,对青年教师的行为不满,对现行的教育机制不满。很多的不满郁闷心头,只能以“刻薄的语言”、“牢骚的行为”来缓解心中的压力。长此以往,让人不由地敬而远之。(3)知足常乐型;这类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教育失去了曾经炽烈的热情,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仅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他们的生活长期定格在“不需要去问自己是否教给学生什么,只要让学生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就行了;不需要去问自己的职业生活是否有意义,只要平平安安就行了”的生存惯性之中。

(4)积极进取型;这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在农村教师中比较多,但他们充满朝气,乐意和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设备联谊。能够主动和青年教师探讨课堂。他们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重增强自身实力,更注重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起来。“人老心不老,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是他们一贯奉行的原则。

2、教师的教学现状

(1)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不够

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想上好课,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很难奏效的。由此可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出路正是在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但目前在农村小学,一般教师的课前准备往往是应付性的,教案是现成照抄的,并且在教案中例题和习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例题和习题的课堂出示又是临时书写的多,课前书写好的少。有时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干等老师在黑板上抄写例题和习题,致使课内容量少,时间流失多,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因课前缺乏设计、推敲,所以课堂上临时想到哪里,讲到哪里,问到哪里。不少设计的问题所指不明确,突不出中心,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所答不对路。有的问题教师只要求学生作分散复述回答。如:某教师在“长方形的认识”教学前,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有哪些?”学生答:“有长方形”。教者:“对的,请坐下。“还有哪些图形?”又一学生答道:“还有正方形”。教者:“对的,坐下,还有吗?”„„随着五个学生依次说出五种平面图形的名称,教者依次出示一个个已经学过的五种基本平面图形。一个只需提及、而无思考必要的问题,教者却采用“分散式”提问,花去了好几分钟。如果采用“总揽式”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五种基本平面图形,谁能说出都是些什么图形?”让学生一次说全,教师再一齐出示准备好的五种基本图形,就省事多了。总之,不少教师既不能领会编者意图,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有的教师甚至不会把书上的情境变成数学问题,教学费时低效。

(2)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启发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目前,小学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新的目标观没能真正确立,在数学课堂中对目标把握不全,一进课堂,就开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上,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旧观念,完成的是老目标——知识与技能,他们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却总不愿也不敢花时间等待,认为这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殊不知自己的目标是一种偏面的目标观。这在小学不同年龄的教师课堂中都有表现。也有的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一定理解,教学目标定位相对准确,在课堂上也有体现,但从目标的达成来看,显得不成熟。如在我所实习学校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圆形硬纸板、软布以及棉线等物品,组织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并尝试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像祖冲之那样去发现圆周率,这是非常好的。但在学生分组汇报结果教师为了尽快得出结果,只选择了与圆周率3.14相差较近的数据,而相差较远的一概不要。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却向学生传达着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事情数据是可以人为的选择的吗?我们为了尽快教会学生新的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去尊重客观事实。这样的知识掌握常常是以牺牲学生的创造性、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为代价的。这一状况中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更要引起注意。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无目标现象,他们教学无要求、无方向,走进课堂就是讲,就是灌,而讲什么,随意性很大,一下讲这儿,一下讲那儿,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似有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教风,学生是附庸品,从上课一开始,除了几个成绩较好的外,其他都在雾里看花,不知本节课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教师自己还认为新课标提出地预设与生成就这样。

(二)、学生现状

1、缺乏自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1)胆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2)缺少主见,屈从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寻求帮助。(3)求知欲不强,口算慢,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

(4)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

(5)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6)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7)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

(8)成绩不如意有厌学倾向,甚至想到辍学。

通过对60位学生进行的综合调查,基本结果为:“自信心强” 的学生占8.3%,“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占31.7%,“自信心一般” 的学生占41.7%,“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占18.3%。

2、不良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马虎了事。在缺乏严肃认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养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上课分神,不注意听讲;作业字迹马虎,错误率高;不能认真进行预习、复习等。

(2)依赖懒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办代替促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作业抄袭;作业依赖同学或父母完成;作业怕做、不做等。

(3)厌烦畏惧。在单调乏味的教学情况下,在屡遭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而缺乏兴趣甚至丧失信心。具体表现为:厌恶上学,逃学;害怕老师;害怕测试等。

(三)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滞后,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学生消极接受。

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缺乏进修学习的迫切性,即使参加一些进修,又缺少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教研活动中他们一般注意具体方法形式的多,谈教学观念变革的少。因此,他们认为更新教学观念是“虚”的和“软”的,教学中仅满足于下功夫“磨”,强调“见多识广”地练,致使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讲,学生消极被动地听”的格式。如:在“圆周率”这一内容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后,手里拿着一个圆的教具问:“同学们,教师手上拿的东西的形状是什么?”学生答后,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圆有关的另一新内容,就是“圆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在解释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这一概念后,这位教师接着说:“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长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曾经对这个问题做了反复研究,并首先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后来又经过其他科学家们研究和电子计算机的精确计算,证实了祖冲之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不变的常数就是3.1415926„„。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圆周率和π)接着这位教师就用三个直径不同的圆的教具在米尺上分别做滚动的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将各次实验的结果作相应计算,验证圆周率的近似值。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和自己计算,开始的怀疑变为了确信、顿悟,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最后教师自然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计划的练习,以上教学,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并由此所达到的教学水平来看,是属于典型的理解水平教学。如果仅从掌握知识本身来衡量,可以说已达到了教学目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圆周长公式的推出较自然,学生对公式的来由比较清楚,记忆效果也较好,还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要求。可以说不仅使学生能掌握较系统的知识,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记忆,记忆也能比较持久,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较强。但若用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精神来分析其教学实质,不难看出:由于教师仅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来进一步掌握知识,所以学生对教材是否真正理解就成了这一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演示、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学生在已有旧知识、旧经验等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层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简便;讲解、练习加作业,易行!其实知识这东西时常是这样的:听见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动手做过就理解了。理解了就能终身难忘。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问,一味地填,一味地灌,这不是教学。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答,一味地收,一味地装。这也不是学习。还有许多教师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习惯使用相配套的教育资源,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教师只得讲得多、演得多,看得是结果是否正确,听得是是否有大呼隆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应试”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3、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近年来虽越来越爱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情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教师虽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但往往由于活动目标不明,只限于一些纯操作的活动。

(2)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只从知识内容的需要出发,而没有考虑采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方式进行。

(3)活动的目的简单、狭隘,局限于一种知识的习得活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现状形成的原因

1、从客观上讲:

(1)师资队伍老年化;我所实习乡有12个村级中学,共30个数学老师,其中45岁以上的就有20人。年龄结构老化,从而导致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师资质量、数学教学水平等因素显得薄弱。

(2)考核、评价制度与新理念不相符;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唯教学实绩是举,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在这样情况下,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就受到影响。(3)新教材“难度大”;数学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知识结构体系按九年一贯制整体要求设置,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间,许多老年的数学教师常感觉课本中只有那么几幅画,没什么东西好教,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很难把握。相比较之下,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当然一些教师就适应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内容信息含量新,个性特点明显,有时更切合城市里或网络普及率高的地区孩子,与目前一部分边沿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有一定差距。

2、从主观上讲

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年岁大些的,觉得自己是“船到码头车到战”,只求平安少惹事,光荣退休就是福;年岁小些的,觉得自己参与课程改革与没参与并没有两样,没参与班上学生成绩不一定就差。他们对数学新课程的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没能认真学习与解读,对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与变化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新的教育理念未建立,所以在课堂上教学的创新就不可能了。还有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觉得自己想在教学上超出大伙们是不可能,想通过教学调到好的学校也是不太可能,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却又没信心努力,拿的是新教材,走进课堂,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形成。

(二)、学生现状形成的原因

1、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既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更与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家庭条件和教育引导有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卑心理较强是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上造成自卑心理的因素有: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如他人,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天生学习能力差,“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有在学习上曾经受到过挫折和失败,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形成自卑心理。(2)数学能力和水平不强。由于农村小学生对社会了解太少,接受新事物较慢,数学基础不牢,在课堂学习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数学知识时,会在掌握和理解方面出现困难,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

(3)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不当。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少数优秀生,忽视大部分的学生,使不少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身心发展受到压抑;有的教师事业心不强,上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还有个别教师因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批评、讽刺、打击他们,久而久之,使之丧失自信心。

(4)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地区,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待孩子的要求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望子成龙,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会愤怒、失望、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二是认为子女认得几个字,能算简单的帐就行了,对子女要求不严,不能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孩子厌学。

2、不良学习习惯成因

(1)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好的榜样影响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老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把字写端正、工整,而自己的板书却常常是龙飞凤舞,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特点是具有科学性、阶段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低年级基础没打好,到了高年级想学又使不上劲,以至于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形成不读书,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是现如今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真实写照,学生上课不珍惜时间,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思想溜号、开小差,耽误了听课、阻碍了内容进入记忆。另外,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教师身上,如课上松松垮垮,课下十分紧张,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分配。但原因的症结还在学生本身,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是给家长和老师学的,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现在学生懒惰的心理。(4)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教育方法不得当。有些属于溺爱型,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求却不严格,纵容放任,用溺爱代替教育,是学生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在学习上更是放松要求,学生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为何事。有些属于放任型,对孩子行为的对错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有些属于专制型,父母过多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期望过高的家长,采取揠苗助长、打骂、恐吓等手段,造成了子女压力过大,出现极端情况。家长知识层次较低,他们的看法是“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学习那块料”、“自己没什么文化不也过得挺好”„„这些家长对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的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很难纠正。另外,社会环境学校校风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课堂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

形成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自身认识与自身知识水平,其次就是农村学生的自身水平,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见识少,一节课全靠老师组织引导。以上便是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要看数学教师如何去做,二数学教师想要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一下几个建议还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1、如何提高自身认识水平,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2、如何正确使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如何构建有活力的课堂,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载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课改至今已两年多,农村小学的教师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你改你的,我搞我的。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与......

    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校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把握其思想脉搏,探索教育规律,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我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先......

    我校校本研修现状调查报告

    靖边县海则滩九年制学校校本研修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的提出,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也面临重大挑战。在课程改革中,引导教师认同新的课......

    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姓名武巍学号20077370130384学生工作单位惠民......

    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镇康县电大工作站小学教育专业2010春姓名:张锦芳学号: 调查目标:通过对南伞镇田坝完小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实验报告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提倡,学生减......

    我校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进入大学已经有一年了,对学校的了解已算深入了。因此做了这次关于校园环境的调查。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同时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起“......

    我校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信丰县第六小学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支部书记、副校长 李定生 新课程推进与实施的成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制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那么,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如何?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