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心得
本次继续教育培训,老师们从宏观方向上介绍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分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以及内涵式发展。使我们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的特点、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对大学功能的认识已经由人才培养的一元说,发展到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为内容的多元说。大学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大学的性质由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的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大学功能内在关系的探讨,对大学功能结构失衡现象的探因,构建大学功能间的整体性关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功能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宏观的培训方式,让我们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的责任、使命、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通过对“大学功能的内在关系,“大学功能结构失衡探因,和“重建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关联”,三个问题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功能问题的微观透视,增进对高等教育功能的深度思考。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的三个重要面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特色教学改革、完善综合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思维方式转变的系统探讨,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通过对“高校课程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课改的必要性、当前高校课改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向等几个问题的学习,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及其必要性,掌握当前高校课改遇到的困境及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今后的出路与方向。通过第五章的学习,掌握了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所遭遇的制度困境及其重构;构建专业学习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而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社会、个性以及环境等因素发生作用的机制。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体会到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以分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缺陷为切入点,剖析建设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合理化原则与措施,并阐发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优点,从而真正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它所阐述的教育原则体现了高校德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式以及德育模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即走出单纯知识灌输的德育模式,由讲台走向生活世界,走向社会实践的生活德育理念,并且在政策上鼓励对高校德育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提出了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进而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新思考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教书的目的、内容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师同一工作的两个方面,卓越的教师要善于在教书中育人,自觉的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在育人中促进教书。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近代以来,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训练逐渐取代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道德教育方面“人间的、世俗的”道德伦理摆脱了神学教条的抑制、道德知识不是神的旨意成了道德教育的关注点,道德教育按照知识理性的指引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体系。但工具理性在教育领域的过于强化势必导致教育实践上的偏向。第一,过于注重道德认知和思维逻辑推理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忽视了各种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简单的道德准则的灌输或道德评价标准的澄清,道德实践相应地被弱化了。第二,工具理性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功利主义,使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受到威胁,道德教
育沦为智力教育的附庸,也使德育与整个教育体系脱节,德育和生活世界剥离了,甚至和教育主体拉开了距离,教育者逃避了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不自知。科学理性泛化并且凌驾于人文精神之上“导致人的终极价值和道德本性的淹没”,这恰恰暴露出了现代性的价值缺失。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反对将人作为纯生物性的存在或病态的存在,主张尊重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判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就是试图使教育实践以教育主体为出发点,以生活为凭借和依据,实现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因此相对于“ 知性德育”这一理论背景而诞生的“ 生活德育”的理念是反思现代性的一个理论创新。面对科学理性对传统价值、信念体系的冲击,道德教育也趋向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远离了生活世界,远离了人本身,而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 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生活德育”的理念成为当下国内外道德教育的研究指向。生活德育使我们在德育理念上更要注重:以人为本,以生活为基础,关注现实需要。在德育内容上更要注重: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德育方法更要注重:适应学生特点,重视知情意行的相结合。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使我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充分吸引大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探索“80 后”、“90 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典型培育为抓手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武汉大学的做法,开展“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互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反馈。开展“跟进式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书教得更好。今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使命职责及功能更加清楚地认知,准确地在师生关系中定位自己。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但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师生辩证关系中学生是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转化。但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关系定位中,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育人艺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其教育功能。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比如分组辩论或回答问题,学生之间互评;通过情景剧或讲解PPT等形式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从旁主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分系统,以激励学生多发言多表达等。这样令课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兴趣也得以培养。另外,教师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其实,不管高职教育还是何种教育,在教育思想上都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生。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其他方面素质相对差一些,差生相对多一些,这是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可避免地要
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体现细心、耐心,且一视同仁。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使其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一句赞扬,一个肯定的表情,都会使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要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比如,在讲解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那么就可以试着变换不同思路来适应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唯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这就要求师生间在人格上、心理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如老师对未转化的差生一直坚持不放弃,严格要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其文明行为和优良品德,发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学生也会回报教师的教育,尊重教师要求。以上是我培训以来的心得体会,我会将培训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应用到平日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作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
第二篇:2013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心得
本次继续教育培训,老师们从宏观方向上介绍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分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以及内涵式发展。使我们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的特点、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对大学功能的认识已经由人才培养的一元说,发展到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为内容的多元说。大学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大学的性质由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的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大学功能内在关系的探讨,对大学功能结构失衡现象的探因,构建大学功能间的整体性关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功能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宏观的培训方式,让我们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的责任、使命、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
通过对“大学功能的内在关系,“大学功能结构失衡探因,和“重建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关联”,三个问题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功能问题的微观透视,增进对高等教育功能的深度思考。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的三个重要面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特色教学改革、完善综合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思维方式转变的系统探讨,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高校课程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课改的必要性、当前高校课改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向等几个问题的学习,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及其必要性,掌握当前高校课改遇到的困境及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今后的出路与方向。
通过第五章的学习,掌握了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所遭遇的制度困境及其重构;构建专业学习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而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社会、个性以及环境等因素发生作用的机制。
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体会到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以分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缺陷为切入点,剖析建设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合理化原则与措施,并阐发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优点,从而真正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它所阐述的教育原则体现了高校德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式以及德育模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即走出单纯知识灌输的德育模式,由讲台走向生活世界,走向社会实践的生活德育理念,并且在政策上鼓励对高校德育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提出了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进而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新思考
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教书的目的、内容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在 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师同一工作的两个方面,卓越的教师要善于在教书中育人,自觉的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在育人中促进教书。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近代以来,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训练逐渐取代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道德教育方面“人间的、世俗的”道德伦理摆脱了神学教条的抑制、道德知识不是神的旨意成了道德教育的关注点,道德教育按照知识理性的指引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体系。但工具理性在教育领域的过于强化势必导致教育实践上的偏向。
第一,过于注重道德认知和思维逻辑推理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忽视了各种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简单的道德准则的灌输或道德评价标准的澄清,道德实践相应地被弱化了。
第二,工具理性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功利主义,使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受到威胁,道德教育沦为智力教育的附庸,也使德育与整个教育体系脱节,德育和生活世界剥离了,甚至和教育主体拉开了距离,教育者逃避了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不自知。
科学理性泛化并且凌驾于人文精神之上“导致人的终极价值和道德本性的淹没”,这恰恰暴露出了现代性的价值缺失。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反对将人作为纯生物性的存在或病态的存在,主张尊重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判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就是试图使教育实践以教育主体为出发点,以生活为凭借和依据,实现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因此相对于“ 知性德育”这一理论背景而诞生的“ 生活德育”的理念是反思现代性的一个理论创新。
面对科学理性对传统价值、信念体系的冲击,道德教育也趋向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远离了生活世界,远离了人本身,而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 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生活德育”的理念成为当下国内外道德教育的研究指向。
生活德育使我们在德育理念上更要注重:以人为本,以生活为基础,关注现实需要。在德育内容上更要注重: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德育方法更要注重:适应学生特点,重视知情意行的相结合。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使我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充分吸引大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探索“80 后”、“90 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典型培育为抓手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武汉大学的做法,开展“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互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反馈。开展“跟进式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书教得更好。
今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使命职责及功能更加清楚地认知,准确地在师生关系中定位自己。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但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师生辩证关系中学生是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转化。但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关系定位中,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育人艺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其教育功能。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比如分组辩论或回答问题,学生之间互评;通过情景剧或讲解PPT等形式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从旁主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分系统,以激励学生多发言多表达等。这样令课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兴趣也得以培养。
另外,教师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其实,不管高职教育还是何种教育,在教育思想上都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生。
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其他方面素质相对差一些,差生相对多一些,这是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体现细心、耐心,且一视同仁。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使其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一句赞扬,一个肯定的表情,都会使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要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比如,在讲解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那么就可以试着变换不同思路来适应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唯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这就要求师生间在人格上、心理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如老师对未转化的差生一直坚持不放弃,严格要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其文明行为和优良品德,发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学生也会回报教师的教育,尊重教师要求。
以上是我培训以来的心得体会,我会将培训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应用到平日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作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
第三篇:201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
2011 学习心得: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及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关于“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011开班前的有关要求”的规定,我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在学习前我对这次培训学习怀有一定的成见,认为只是走过场,不会有什么意义,但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使我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办学有了新的认识,转变了过去的老观念,对高校的创新及教学改革也有了新认识、新想路,可谓收获彼大。现将我前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学习感受、学习思考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概要
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完成了24学时公需科目及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
(一)公需科目学习概要
《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重点学习创新及其基本理论、创新能力及其领域;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建设案例分析,重点掌握理念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学习创新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点,涉及背景案例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分析背景案例的内在架构。
(二)专业科目学习概要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系统讲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等教育功能的新论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对策,高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展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系统讲述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展的基本走向,反思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怎样以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等。
二、学习体会
通过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学习活动,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且在教学改革中有了一定的收获。现把这阶段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使我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高等教育的信息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改变了高等学校的职能和办学模式。高等教育不能再模仿传统大学那样重研究轻教学、重理论轻技术,而是要更多地与社会、与企业联系,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国际化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创造、收集储存、传播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但目前我校高等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信息资源建设滞后
2.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协作机制
3.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
(二)通过学习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身开展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对于监督高等院校履行其作为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对防范教育资金的浪费或不良使用,对于明确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学术质量和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于指导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均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现在的一些评估常常被形式化,一些歪风邪气侵入,使得评估结果不能很好地推动高校的发展。结合我院及全省的情况,感觉到现今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否则教育质量评估将成为劳民伤财的一项工作。
所以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我国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工作,改变现状,使我国的教育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高教管理措施得以强化。
(三)通过学习创新及其基本理论,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和创新意识,懂得了创新能力及其领域
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认真理解和学习理念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学习创新等。通过了解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明确创新理念与理论对于整个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从系统创新的维度深刻理解专业创新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从而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以便于深刻体会理念与理论创新对于整个创新实践活动的价值优先地位。只有深该理解和认识到其实质,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四)通过学习团队创新使我了解了团队、团队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掌握了团队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必备条件,从而形成对团队创新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队创新与组织其他创新如理念创新、制度模式创新、学习创新、技术创新等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做到团队创新理论和团队创新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五)通过对《创新学习》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的两个重要的观念: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
(六)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探索》使我深深感悟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迫切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状况,我们很难想象他能有效地学习和幸福地生活。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学生能幸福地生活,我们必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一时或一段时间,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七)通过对《素质德育:高校德育改革的新目标》的学习使更加坚定了素质教育的教育信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
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八)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九)通过学习《高等教育研究的规范与创新》,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也清楚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认清时代的形势、社会的需求,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教育研究该如何创新。同时,通过学习,明确了自我塑造的目标,从而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可以从尝试性的探讨开始有意识的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向科研发展。因为新时代要求我们不仅是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教育家。
三、学习感受
1、对肩负的党的教育事业更觉责任重大了。
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式培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思路更开拓、清晰了,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思路
过去对学校发展的硬环境,也就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有更多的依赖,通过学习,对学校发展的软环境,也就是学校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学校的核心价值,有了更清晰的看法。具体讲从三个方面静下心来有了思索;
①学校发展的规划设计,即学校的定位,有无超前意识,有无开拓精神,有无创新、创造精神有了思索;
②学校内部的软环境,如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有了思索;
③对凝聚力的产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专业的成长有了
思索。
3、观察问题的视角更全面、多方位了,具体讲:看到了差距,找准了目标
过去对一些问题,只求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不够全面。系统的学习,能使我冷静的看待问题,并有了相对更好的解决办法,对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
4、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式,对在座的高中学校都是新的课题,目前已向校长建议,面对高中新课改,要有三年发展的新设想。
5、对今后干好工作更有信心了,增强了干劲,提高了自信
7、对继续学习,不断洗脑,接受新知识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其实就是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四、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知和感受,我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1、如何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将党的建设、党的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如何围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如何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这个新形势,更好的发挥共产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行动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借鉴,是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是为了更好的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结合本校实际,谈一下下一步工作设想:
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认真解决好上述的思考后,还须有具体的行动,我想用“十个以 ”来激励我的行动:
1、以优良的传统校风影响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2、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3、以高尚的教育美德感染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4、以规范的德育内容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5、以突出的特色活动激励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6、以合理的课程设置发展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7、以独特的教育策略培养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8、以慎密的教育科研提高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9、以充实的文体工作丰富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10、以综合的教育评价引导我们的老师和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完善自己
第四篇:继续教育学习体会
莫旗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体会
陆雪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国家在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很好的获得感。同样,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来说,五年来也取得显著提高,同样具有了更多的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虽然没有一条明确提出,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触及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涉及到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非常明确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这是对我们国家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按照国家的发展方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一代。其次,应该坚持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急国家所急,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这次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提出强化基础研究,开展前瞻性研究,关键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等,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智慧社会等等。如何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之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高校来说,就是要把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并且全面、全方位、全过程贯穿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学习了传统文化蕴含的道理,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刷和震撼,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文化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的学习呢、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的建议是以后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的班,大家都动起来,那我想社会和谐就不远了。
第五篇:继续教育学习体会
继续教育学习体会
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及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关于“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011开班前的有关要求”的规定,我参加了这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在学习前我对这次培训学习怀有一定的成见,认为只是走过场,不会有什么意义,但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使我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办学有了新的认识,转变了过去的老观念,对高校的创新及教学改革也有了新认识、新想路,可谓收获彼大。现将我前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体会、学习感受、学习思考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概要
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完成了24学时公需科目及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
(一)公需科目学习概要
《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重点学习创新及其基本理论、创新能力及其领域;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建设案例分析,重点掌握理念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学习创新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点,涉及背景案例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分析背景案例的内在架构。
(二)专业科目学习概要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系统讲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等教育功能的新论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对策,高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展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系统讲述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展的基本走向,反思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怎样以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等。
二、学习体会
通过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学习活动,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且在教学改革中有了一定的收获。现把这阶段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使我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高等教育的信息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改变了高等学校的职能和办学模式。高等教育不能再模仿传统大学那样重研究轻教学、重理论轻技术,而是要更多地与社会、与企业联系,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国际化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创造、收集储存、传播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但目前我校高等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信息资源建设滞后
2.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协作机制
3.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
(二)通过学习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身开展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对于监督高等院校履行其作为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对防范教育资金的浪费或不良使用,对于明确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学术质量和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于指导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均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现在的一些评估常常被形式化,一些歪风邪气侵入,使得评估结果不能很好地推动高校的发展。结合我院及全省的情况,感觉到现今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否则教育质量评估将成为劳民伤财的一项工作。
所以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我国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工作,改变现状,使我国的教育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高教管理措施得以强化。
(三)通过学习创新及其基本理论,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和创新意识,懂得了创新能力及其领域
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认真理解和学习理念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学习创新等。通过了解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明确创新理念与理论对于整个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从系统创新的维度深刻理解专业创新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从而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以便于深刻体会理念与理论创新对于整个创新实践活动的价值优先地位。只有深该理解和认识到其实质,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四)通过学习团队创新使我了解了团队、团队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掌握了团队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必备条件,从而形成对团队创新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队创新与组织其他创新如理念创新、制度模式创新、学习创新、技术创新等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做到团队创新理论和团队创新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五)通过对《创新学习》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的两个重要的观念: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
(六)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探索》使我深深感悟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迫切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状况,我们很难想象他能有效地学习和幸福地生活。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学生能幸福地生活,我们必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一时或一段时间,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三、学习感受
1、对肩负的党的教育事业更觉责任重大了。
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式培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思路更开拓、清晰了,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思路
过去对学校发展的硬环境,也就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有更多的依赖,通过学习,对学校发展的软环境,也就是学校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学校的核心价值,有了更清晰的看法。具体讲从三个方面静下心来有了思索;
①学校发展的规划设计,即学校的定位,有无超前意识,有无开拓精神,有无创新、创造精神有了思索;
②学校内部的软环境,如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有了思索;
③对凝聚力的产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专业的成长有了
思索。
3、观察问题的视角更全面、多方位了,具体讲:看到了差距,找准了目标
过去对一些问题,只求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不够全面。系统的学习,能使我冷静的看待问题,并有了相对更好的解决办法,对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
4、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式,对在座的高中学校都是新的课题,目前已向校长建议,面对高中新课改,要有三年发展的新设想。
5、对今后干好工作更有信心了,增强了干劲,提高了自信
7、对继续学习,不断洗脑,接受新知识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其实就是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四、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知和感受,我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1、如何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将党的建设、党的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如何围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如何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这个新形势,更好的发挥共产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行动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借鉴,是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是为了更好的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结合本校实际,谈一下下一步工作设想:
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认真解决好
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完善自己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用一致、讲究实效,着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我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过硬的能力,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特参加了此次档案专业培训班。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指导我们怎样工作。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感到收获颇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本人从二0一0年五月十五日起,按黑龙江大学的档案专业网络教学课程安排在网上在线学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档案专业课程的全部内容。其主要包括: 现代图书馆学新概念、现代图书馆新理念、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文书立卷改革成果—《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解读、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当代视域下出版业态的变化、选题策划的意义、地位和作用、选题策划与出版运作的创新思维以及公需科目的 创新及创新能力概述(创新及其基本理论,创新能力及其领域)、创新能力建设案例分析(理念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创新学习)。
本人认为,此次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性与应用性兼顾、时代性强,扩大了我的知识面,增长了我的见识,将与现实工作联系紧密的实际操作知识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总之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些新的知识理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储备了知识。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使新的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工作。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掌握了许多以往学习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例如,“现代图书馆新理念”、“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重新系统地学习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解读”、“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背景下文件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更是从理论的角度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许久的问题。
比如说,实际工作中纸质载体档案的保管中出现字迹易粘连脱落的难题、电子文件保存载体的选择、《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主要内容中文件常见的装订方式装订要求、文件分类方法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通过系统地学习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我觉得本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的教材中以下内容,对我来说是与日常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
一、课程中“纸质打印文件的长期保存”内容:
1.使用数码速印机输出纸质打印文件,数码速印机先将文件打印到到蜡纸上,然后再用蜡纸文件自动批量油印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黑油墨字迹最耐久,可以长期保存)。
2.需要归档保存的针式打印文件,可以先用针式打印机将文件打印到蜡纸上,然后再用蜡纸文件手工油印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黑油墨字迹最耐久,可以长期保存)。
3.需要归档保存的喷墨打印文件,应当尽量选用非水溶性颜料喷墨打印墨水,例如,利盟超清晰防水黑色打印墨水,爱普生恒彩防水耐光打印墨水(彩色)。
我在日常工作中保管的档案文件曾出现了个别的字迹模糊、粘连和脱落的现象,一直以来没有找出具体的原因。通过这次学习,终于明白了要选用非水溶性颜料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这对档案文件的长期保存是很重要的环节。
二、课程中的“将电子文件刻录到耐久的光盘上保存”内容:
需要归档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最好刻录到镀金的酞菁染料CD-R光盘(例如,柯达CD-R刻录金盘)上保存;或者刻录到镀金的金属偶氮染料DVD-R光盘(例如,柯达DVD-R刻录金盘)上保存。
在没有学习上面的内容以前,对刻录光盘的耐久性的好坏的判断知识一窍不通。通过学习,对如何选择耐久性能的光盘,也很专业了。这个知识不光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用,对我个人来说,也具有实用价值,个人的一些重要的资料、图片、照片等要刻录时,正确的选择耐久性光盘,就不再担心数据丢失的状况发生。
三、课程中“《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主要内容
1.常见的装订方式
线装:使用缝纫机在文件左上角或左侧轧边;也有在文件左上角或左侧穿针打结。
粘接式:用裱糊糨糊、热封胶等粘接。
穿孔式:用订书机等装订。
铆接式:用热压胶管等装订。
别夹式:用钢夹、塑料夹等别夹。
在日常档案管理中,我们单位的档案只是线装或订书钉装订,学习了上面的课程了解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好多的装订方式都可以应用的。
2.装订要求
装订前应将“件”内的各页按一定方式对齐,便于将来翻阅利用。一般来说,采用左上角装订的,应将左侧、上侧对齐;采用左侧装订的,应将左侧、下侧对齐。
3.分类方法
(1)—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
与此类似的有—保管期限—机构分类法。
(2)保管期限——机构分类法(3)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4)—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
(5)保管期限——问题分类法
与此类似的有保管期限—问题—分类法。
(6)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
(7)—保管期限分类法
与此类似的有保管期限—分类法。
通过为期近两个月的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
我个人觉得,本次课程中关于科学技术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没有涉及到,这对于从事此类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人员来说有些遗憾。目前哈尔滨市城市升级改造,打造北方水城的新目标提出后,大力兴修各类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地铁、轻轨、污水处理项目、跨跃松花江的桥梁、隧道…那么相应的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且这些公用基础设施项目都是百年大计的项目,其档案管理也应同步实施,并且档案管理要到位。随着各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会需要大量的懂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知识的人才。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要学以致用。使自己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视野得到了拓宽、利用专业知识管理档案的业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为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