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15:1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

第一篇: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

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

健全人格、良好品性的儿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地把教育的各个阶段割裂,小学、中学、大学各司其职。

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人与自然和社会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就要把学生个体与自然、社会有机统一起来,使三者和谐、协调发展。为此,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在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在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等;在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这样的目标确定,有利于学生的生活要素的整合,有利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和谐、协调、健康发展。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

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在全国人大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要有梦想,如果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他怎么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一个健康的体魄,离开这一点其他一切无从谈起。第二是阳光的心态,孩子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自信、尊重他人,这种良好的心态很重要。第三是智慧的头脑。有人总是对孩子说,你小时候痛苦一点,长大就幸福了。其实,幸福是由每一天构成的,如果孩子在课堂上不开心,那么他的整个生命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关注生命,给孩子幸福,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这里面是有一个价值判断的。我特别呼吁教育行政官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学生的分数上去了,考上了一个好学校,但如果心灵不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希望教育人共同追问:我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

局限所在:重视知识有余,重视个体不足。

正文:

教育是要在人的身上塑造新的人格(涂尔干语),纵观学校教育的发展,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一直都是学校教育最为关心的命题。然而从中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目标来看,以升学作为第一要义的指导方针一刻也不曾摒弃过,素质教育不过是浮于表面的口号,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在学习的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也就是重视知识有余,重视个体不足。

1.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湮没了 “人”的教育

“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传承下来,牢记于心的,故教育仍摆脱不了固有的功利性目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做官。做官需要什么,读书就自然读什么。统治阶级希望其接班人接受的思想,泯灭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张扬的是其功利价值。马克思曾指出:“专制制度唯一的原则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中国历朝的教育在张扬功利性的同时压抑人,力图培养出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再看现行的中国基础教育,多数家庭与学校确实用心良苦,为学生付出很多,但是他们忧患最多的仍旧是孩子能否在同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否出人头地,成为金字塔顶尖的人。我们不能否认人通过接受教育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摆脱生活的窘境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这种典型的只为了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而读书的心态的存在压倒了一切,忽视了孩子,遗忘了“人”的培养。人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人在精神层面的直立行走才是教育的更高层次。受教育的过程是使得人真正为“人”的过程。

2.教师的权威膨胀漠视了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什么?学生首先是作为“人”的个体,具有其独立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学校忽视学生作为“人”的首要特质,随意将学生揉搓捏拿。他们希望学生能听自己的话、全盘接受自己的“好意”,成绩优异。在他们部分人眼里,学生俨然是其私有物。尊师重道,是我国长久以来的良好美德。但是把教师的权威拔高到一个绝对化的高度不利于教育的运行。虽然现在教师直接动手打学生的现象已经不常见,但教师站在绝对的制高点,在言语上进行呵斥学生、随意剥夺学生听课的权利、间接伤人这些行为一直存在。最为极端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10年广东汕头一家幼儿园。两名教师唆使女童殴打小朋友。其中动拳脚的小女孩手法娴熟,面无表情,或许不是第一次在老师教唆下打人。幼儿虽小,也是人。教师不能以为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小,就漠视学生心灵与尊严。

3.知识的价值遮蔽了人的精神养成《教育大辞典》对基础教育是这样定义的:“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把课本的知识当做教授的主流,忽略了科学精神的引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建国以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深入人心,很少有人去考虑怎样学好数理化背后的科学引导。学知识,不能只学书本上的“死”知识,更要学会活学活用,用科学的方法自主获取知识,用勤学好问的心探索知识的魅力。不能因为这个知识点不在考试的范围内,就没有学习的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有大学老师在网上反映,基础教育只重视知识,不注重人的精神、能力的培养,所有问题都留到大学来解决。有不少通过高考选拔上去的学子只会考试,动手能力很弱,受到打击,有的便一蹶不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课程也是必须开设的。

4.“精英教育”占有绝对优势的教育资源

目前,“应试教育”的现象还顽强地存在于学校之中,重点学校愈炒愈热,也是因为“精英教育”占有绝对优势的教育资源,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资源。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依然自我加压,家长在孩子学习课余见缝插针安排补习,都是为了好一点的未来。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相对较快的捷径是好好学习。努力考高分才能不被层层考试所淘汰,才能不成成功者的陪衬。学习成绩好,教师才会对你青眼有加,家长才会不吝惜的疼爱和赞美。如果不是精英,得到的只有更多的漠视与越来越少的机会。

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一种选拔性的教育,是一种精英取向的教育。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资源相对紧缺,平均下来就更少了。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有重点的使用到一些学校的建设,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才能分到相对多一些的教育资源。学生为了获取进入好学校的入场券,使得基础教育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导向了筛选。不仅使教育陷入了应试的怪圈, 而且对学生整体来说,它以全体学生的身心为代价换取了少数进入大学的所谓精英的成功;对学生个人来说,学生失去了社会责任、公民意识、关怀他人和社会的胸怀。

第二篇:微课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质量不高

微课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并非简单的课程聚集。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具有短、小、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对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能将教学重点充分提炼精进,关注教学整体性建设。就目前的微课质量来看,在微课制作技术上,教师在微课制作时对视频拍摄、编辑合成等方面不够熟练。在教学设计和引用上,微课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后互动、课程监督及教学反馈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由于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不深,制作能力有限,很难满足微课在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以上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微课整体效果差强人意,使微课整体质量不高。

2.教学效果不强

微课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微课在实际应用上不足。在这不多的教学应用中,教师也只是将微课作为课后辅助,并没有将微课真正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仍是教师主导,并没有真正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微课仅仅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改变了微课的原有用途。微课自身的网络化、交互性、趣味性等优势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微课后,教师并不能及时反馈,学生产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易导致学生对微课学习积极性降低,认为课后自主学习不会有太大作用,也丧失了课后作业的作用,使得微课失去了自身的优势,在教学中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基础教育中部分一线教师对微课的不认可,也是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能更好发展的原因微课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之一。

3.教师认知不够

在时代需求和新课改的背景下,微课教师不断开始纷纷致力于对微课程的研究。但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力度不强,课堂应用率也相对低。一些学校也对微课的关注度不高,只是浅层次地理解微课,在对微课的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微课只是简单的教学过程录制,对微课的关注度不足,导致微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存在阻碍。

第三篇: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规范的教育,学校教育在专门化、规模化、全面化塑造人才、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知识的传授。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任何聪明才智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一个人的成才最终应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实现。单就智力培养来说,学校教育是全面教育,是基础教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样样都要学,样样都应该学。这也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倡并致力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没有基础的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是没有根基的,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其次,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学校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地方。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手段,它不仅给人们以文化知识,更给人们道德伦理观念和高尚情操,是一种唯一能够对广大青少年广泛使用并影响深远的手段。

第三,是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学校教育让学生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预防其犯罪行为的发生。

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是综合性的,是多方面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这些知识和修养是一个人在脱离集体的情况下无法获得的。学校将不同年龄组的未成年人集中于校园中,通过学科教育、行为训导和生活管理等职能的结合,帮助他们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公民责任感、社会技能、道德标准和遵纪守法意识。所以学校教育是很必要的。

第四篇: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

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中共乐安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近三年,我县对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228名,其中35岁以下的203名,占89%,女党员49名,占21.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5名,占98.7%,较好地改善了农村党员的结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相比56400多名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而言,总量仍显不足,比例仍然偏小。在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难”:一是宣传引导难;二是了解情况难;三是教育管理难;四是经费筹措难。产生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发展党员难,既有基层党组织方面的问题,也有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自身方面的因素,还有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从基层党组织方面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一些村之所以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少,重要一条就是所在村党组织群众基础薄弱,多数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对党缺乏信任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认识上有误区,不愿做。一方面怕自找麻烦。要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必须经常与他们联系,掌握他们在外的有关情况,村党支部工作量明显增加,因此有些村党支部就干脆不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另一方面怕“肥水流进外人田”。基层党组织经多年的培养、教育,好不容易发展了党员,而这些党员都到外地打工,自己觉得不划算,因此有些基层党支部不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二是方式方法不明,不会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培养、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因此感到无从下手。三是经济基础薄弱,不敢做。相当一部分边远山区的村集体经济近乎空壳,办点公益事业,花一分钱也得从农民身上提取,无能力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上,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要经常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联系,还要搞外调,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因此不敢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四是自身问题不少,不配做。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不能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群众致富无门路,这不能不使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信任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有的农民群众说:“党员不党员,只差贰角钱。”,甚至个别党员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这支队伍现状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分布范围广泛。全县56400多名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分布全国各省市大中城市。活动区域不仅跨县、跨市、跨省,有的还跨出了国境。二是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流动性较强。有的一年换几个地方,变动几个职业。三是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经营形式多样化。大致有四类:一类是单个定点经营;二类是集体定点经营;三类是单个流动经营;四类是集体流动经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解决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难的问题上,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之一:实行责任制,完善责任体系,切实把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建立和健全党委负总责,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的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列为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 2 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定期进行考核。把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尤其是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一条重要标准,每年都应发展一些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农民入党,要求达到当年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40%,对工作不力的取消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资格。县委应成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各基层党委要成立流动党员管理站。

二要落实部门责任制。组织部门要把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组织部要实行部领导和干部包片挂点责任区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督促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调度会制度、入党材料预审把关制度、发展对象考察谈话制度、教育培养责任制等。

三要实行党员联系责任制。要把发展农村党员与“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乡镇党员班子成员每人必须联系一个村协助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党员驻村干部和村支部委员以及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有经济头脑、有致富本领、正直公道的青年农民和一名素质较高、作风正派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素质较好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并负责与村党支部联系,采取结对培养,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活动,经常与他们沟通思想感情,灌输党的知识,激发其政治热情,引导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使每个村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1名以上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年终对教育培养青年农民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结合起来。

对策之二:建立联系网,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跟踪教育、培养和管理

针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教育、培养、管理难的问题,要努力构建教育、培养、管理平台,建立双向联系网,使外出 3 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不管身在何处,都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管理。一是要建立专门台帐,掌握动态。各村党支部要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建立档案,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所在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思想动态。二是要确定专人联系。村党支部要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同一村小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他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如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务工所在地方有本村党员,则要负责与他定期联系,结成“一带一”对子,并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积极分子思想动态。村党支部委员对本村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要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几人,从而形成支部——支委——联系人——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链。三是要用好双向联系卡。村党支部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要把双向联系卡发放到具体人手中,并在其外出前向乡镇党委汇报,党委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委托其代为培养,请其将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从业表现、思想动态填入双向联系卡中,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要将思想汇报填入双向联系卡,每半年寄回村党支部汇报一次,每年终将双向联系卡上交村党支部,使支部及时掌握积极分子思想动态。对于难于寻找流入地党组织的,则请其务工的企业或相关组织签署意见。四是建立完善“四项制度”。登记制度: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要写出申请,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职业以及联系办法,外出后如有变动要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谈话制度:村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和每次回乡,都要与他们进行谈话;思想汇报制度: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至少要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一次,汇报材料存入入党材料;培训补课制度:每年要以党委为单位,4 利用农忙、春节前后对回乡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和补课。

对策之三:找准切入点,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要坚持把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对群众的吸引力作为做好农村发展党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此,要认真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一要在农村党支部建立“党员议事会”。规定村里的大事都要经党员讨论决定,注意征求党员和外出务工优秀青年的意见。二要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表彰一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和先进村党支部,广泛宣传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激励广大党员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和青年农民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三要设立农村“三老”基金。年满60岁、党龄40年以上的党员要每人每月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部分党员的生活困难,消除党员的后顾之忧。同时,每年“七〃一”和春节期间,都要走访慰问特困党员。四要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解决过去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打造平台。五要搞好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对不合格党员一定严肃处臵,纯洁党的队伍。只要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日益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才能不断增强,使之相信党、依赖党和向往党,增强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五篇: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今年以来,我们公安边防部队深入开展了民主集中制专题教育活动,部队各级党组织和官兵都受到了教育,特别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四个服从”以及集体领导等方面,都很好地落实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推动了部队各项工作项建设的发展,但在贯彻民主集中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下面就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指导我们议事决策的最有力武器,在落实和执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与民主集中制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层上的集中,在集中基础上的民主,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然而,由于有些党委班子对民主集中制中“民主”和“集中”认识偏差和理解不深不透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主不够的问题。党委班子的决策没有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形成的决议,军政主官可以轻易推翻,集体领导分工不分权等。二是集中不够的问题。有些党委班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班子成员“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少数书记优柔寡断,该集中的不集中,不该集中的不集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

(二)没有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关系。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首先要加强集体领导,这一点是必须首先应当遵守和坚持的。但是作为党委班子,究竟怎样界定属于集体讨论、研究、决策的事宜,也就是说哪些是属于集体决策的问题,哪些是个人分工的问题,在工作运行中应掌握在什么样的“度”和界线范围内,有些党委班子没有很好的把握,虽然党组织都制定了议事规则,但执行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不稳定、不规范。这种不稳定、不规范既表现在集体领导得不到较好体现的一个方面上,更表现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落不实、不到位的另一个方面上,造成了集体领导成为无人负责的借口,产生了不负责任的现象,出了问题后,往往因“法不责众”,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互相推诿扯皮,谁也不负责任。

(三)没有正确处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的重要形式。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党委班子常常片面理解这一原则,存在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搞简单的多数。认为只要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少数人的意见就是不对的;二是对少数意见视为跟集体、跟党委“不同声音,不同步调”,带有色眼镜看少数人意见,久而久之,哪怕少数人的意见是对的,但“少数人”也越来越少,直到没有。三是把少数服从多数当成是简单的“服从”。有些委员认为,少数服从多数就是委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问题都要跟党委书记副书记在“一条线上,在一个步子上”,委员只要跟着书记站在“一个队列里”,就形成了多数,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委员们总是要揣摩“一把手”的意图,察看其脸色行事;进行决策时,往往按“一把手”的意思进行投票决策,体现出“服从”,但没有真正做到少数服从多数。

(四)没有正确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在建党初期就确立了的组织制度,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制度也陆续建立了不少。但在实践中,有些单位执行得好、有些单位执行得不好,有些单位落实得好、有些单位落实得不好。这里的关键在于人,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一个党组织内部,如果其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差,民主集中制意识淡薄,或者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有偏差,或者思想动机不端正,那就既不可能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更不可能去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即使有了比较健全完善的具体制度,也会使之流于形式、受到破坏。

二、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很复杂,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民主集中制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对于民主集中制的教育,部分党组织教育力度不够,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灌输,轻具体实践,重表面学习,轻深入研讨,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真谛不了解,对它的科学性、实质内涵理解不深,对在新形势下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规定动作、规定要领、规定内容、规定方法实施,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老想法、老套路开展工作,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时必然出现种种偏差。

(二)对民主集中制决策原则认识上有误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同志把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原则和方式理解为民主加集中。民主就是让大家发表看法,集中就是“一把手”选择“正确”的意见拍板决策;发表意见是委员们的义务,拍板决策是“一把手”的权利;只要经过会议讨论就是会议决策,凡是会议决定的就是领导集中的决定。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它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看待,把多数决策原则同集中“正确”的意见即决策的内容混为一谈。这样,决策便是反映和集中多数人的意愿变成了“一把手”个人的选择判断。显然,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混淆,是导致民主集中制中决策形式化的重要原因。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法规不完备。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体领导,权限不明,责任不清,奖惩不严,致使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脱离,造成部分领导不顾后果,轻率决策,或滥用权力专断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又容易使部分领导推卸和逃脱责任。在这种不健全的责任制下,决策错误,名为集体负责,实际上谁也不负责任;或者堂而皇之地归结为:交一点“学费”,而不触动到决策者的切身利益,不损害决策者个人的任何利益。

三、确保民主集中制正确贯彻执行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对民主集中制的学习贯彻。要针对新形势对党委成员的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学习,尽快掌握其科学内涵,懂得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基本动作、基本要领,做到对民主集中制的有关内容,能够记得住、说得清、会运用、能具体操作,学以致用,具体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落实学习制

(二)完善制度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问题。为了解决党委班子中存在的民主集中不够、专制主义、不负责任等问题,应该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具体来说,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制度:第一,坚持会议决策制度。【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文章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出自,此链接!。党委班子就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必须召开党委会议,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决策。没有通过会议的决策为无效决策。班子成员个人或少数对集体作出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级组织报告,同时建立必要的备案制度。第二,坚持规范集体决策程序。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整个决策过程中,都要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决策程序,体现科学化、民主化的精神。首先,提出议题。党委在集体决策之前,要提出议题,使得班子成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调查研究。班子成员应围绕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准备论证材料。再次,会议决策。召开党委会议,就议题展开充分讨论,在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表决,作出决策。第三,坚持责任追究制度。党委班子对集体领导中的失职、渎职负责,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负责。根据责任大小,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三)正确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是为了集中正确意见,也只有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才有利于集中正确意见。因此,要正确理解以下以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正确认识真理和正确的意见的方向问题。有些时候,少数人的意见是真理,是正确的,但大多数情况下真理和正确的意见还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因为多数人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比少数人更全面,更具广泛性,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可能发生错误,但实行多数决定比实行少数决定形成正确决策的概率要高得多,因此,在决策上,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原则。二是正确处理好不同意见的问题。把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不同意见有机统一起来。在一个班子里,委员们因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经验水平不同,思考问题方式不同,讨论分析某个问题时,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这并非坏事,相反,更有利于促进民主议事决策,因此,要尊重少数委员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民主权利,并将其意见记录在案,以备查考;尊重少数委员发表和保留不同意见的民主权利,鼓励不同意见发表,有了不同意见,可以给书记和处于多数的委员比较,在比较中促使正确意见得以坚持,使不正确的意见迅速加以纠正;有了不同意见,可使书记头脑清醒,避免家长制和“一言堂”作风,看到存在问题,倾听不同意见发表和申述理由,并积极理解其意见形成的依据和思路,尽可能地捕捉和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用以补充和调整多数委员意见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党委决策的片面性;也有利于少数委员接受多数委员的意见,即便达不成共识,也有益于使被否定意见的少数同志尊重和服从多数委员做出的决定。

(四)书记副书记要真正作好表率,正确处理好权与责的问题。在基层部队中,军政主官是部队的领头羊,是党委班子的班长和副班长,因此,书记、副书记必须立足部队建设的全局,以十分清醒的头脑理清哪些问题需要党委研究决定,哪些事项应由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具体实施,始终把握住重大问题的决策权,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太事与小事的关系。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抓大事不包揽小事,做到统而不包,以适度的统与放驾驭好全局。二是处理好揽权和放权的关系。大权要揽,小权要放。【在当前形式下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民主生活会http:///article/minzhushenghuohui.html。对大事,对原则性问题,党委书记副书记要敢于“揽”,敢于负责,敢于决策,同时,要千方百计调动党委成员和下级的积极性,使他们适其位,竭其力,展其才,独当一面,从而落实自己“抓好全面”的责任。三是要区分责任,明确分工。对党委作出的决议,书记、副书记要按照分工将任务分配到具体人,并把完成任务的标准、时限、措施、要求讲清楚,进行定人,定位,定责,真正使责任明确,奖惩得当。四是要以身作则,表率示范。对党委的决议,书记、副书记不仅要抓好督查检查,更要模范地带头执行,特别是对难度大、要求高的问题,书记、副书记要亲自去抓,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知难而进,而决不能轻易或擅自改变党委的决定,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一班人”,保证把党委的决议得以全面的贯彻落实。

(五)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使民主制中制得以有效落实。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保证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富有实效的、可操作的制度,是有效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机制:一是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接受官兵广泛监督,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党委决策有效贯彻执行,防止权力无为、滥用和私用;二是加强领导组织监督。按照《党员权利保障条列》、《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的一系列制度,不断把党管干部体制、普通党员监督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内部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为部队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好方向、明确任务、提出要求,抓好监督落实。三加强检查指导监督。对党委做出的各项决定决议,要加强检查监督,跟踪问效,防止出现打折扣、打“白条”或者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保证各项决策按照党委的意图抓好落实。

下载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