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思政课在高职学生自信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简析思政课在高职学生自信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措施
摘要: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但对学生自信意识能力、自信实践能力以及自信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因此,本文以理想信念教育课为例,提出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以便为思政课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的转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自信能力;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在我国当前高校招生制度之下,高职学生通常是人们所说的“最后录取批次”而进入的大学校园的 “差生”,他们入学后,部分学生因对新环境不适应、学习动力不足、考试失败、恋爱受挫、心理压力增大,对前途感到迷茫、怨天尤人、自卑自暴、得过且过。就其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弱化,自信能力不足所致。因此,如何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与增强自信能力的关系
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受社会动态环境的影响,尤其受到个人自信能力的影响;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对实现理想和坚定信念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与增强自信能力将贯穿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理想信念教育为增强自信能力提供精神动力
古人云:“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书山高万仞,惟有勤奋者能攀。”使学生明白,我们能走多久,不仅靠双脚,更要靠远大的理想,我们能登多高,不仅靠身躯,更要靠崇高信念。因此,激发学生励志成才是思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如通过自作《清平乐?读书》,几何春秋,心碎远离游。苦阅黄卷寻天路,笑看诸葛武侯。史书千载悠悠,难道古今风流。人生壮志执守,直取黄龙回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为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增强自信能力是实现理想坚定信念的必然要求
西方谚语说“天助自助之人”,自信能力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它激发着学生追求理想,激励着学生坚定信念。因此,增强自信能力是到达理想彼岸必备行囊。如通过自作《学贵有志》,看今朝,学子八方聚高校,朝益暮习,才高德茂闯天下;想他年,栋梁一生展豪情,目注心营,毅坚志远振中华。增强同学们的自信能力,储蓄同学们搏击人生事业的力量,激励同学们驾起理想航船,扬起信念的风帆,展示涌动的青春风采。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的内涵本身就包含着自信能力的成分,蕴含了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接受与支持、执着与追求的认识和态度;同时,自信能力的展现过程也是一种积极、有效、持久地实现自我价值,坚持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在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想信念方面的思想教育,轻自信意识能力培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思政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望尽天涯路”美好目标的引导,忽视了对“独上高楼”自信意识能力的培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教育梦”的历史征程中,播思想传递能量,注心血执守讲堂。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豁达的心态尽快的注入学生的脑海里,增强其自信意识能力的提高,是思政教师的重要使命。
(二)重理想信念方面的内容灌输,轻自信实践能力培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理论灌输是思政课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才常青。囿于教学时数、实践内容、考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轻视了学生自行去体验、感悟、反思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较多地表现出依赖、软弱、被动的特点。
(三)重理想信念方面的名人效应,轻自信创新能力培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如通过自作《致学子》苏秦读书官拜相,媚娘识字辅唐皇。定国兴家天下计,无德无术要败亡。用名人典故在教学中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去提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自信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的能力。
三、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中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
(一)在理想信念教育理念中重视自信意识能力培养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可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内,一些学生自认为读一个“三类”学校,总比重点大学和本科院校学生“矮一头、差两等”,害怕别人的嘲笑和鄙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损,自卑心和疑心加重,失落感和失败感油然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态度等。面对这样的学生,通过自作《最之歌》最富者,贵在理想。最贵者,贵在高尚。最重者,重在奉献。最荣者,荣在爱戴。最智者,智在思想。最美者,美在心灵。最善者,善在忠诚。最能者,能在创新。与其交流效果显著,可见,自信意识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实现理想坚定信念、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
(二)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加强自信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受国际环境、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不良方面的影响,校园里理想消失、信念弱化、悲观自叹以及不求上进等现象已屡见不鲜,其重要原因是学生自信实践能力不足。自信实践能力不足是能力结构缺陷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在校园里“无为”的关键所在。思政教师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应组织一些讲练比赛、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晨读诗词赋,午学理化数,暮修儒道心,博古通今,宇宙乾坤探索越深;眼观湖海峰,胸怀胆识忠,脚踏经纬地,明理重义,天下兴亡思虑牢记的历程中将理想信念作用于社会实践,增强其自信实践能力。
(三)在理想信念教育重点中突出自信创新能力培养
深化改革出高效,创新发展入顶巅。中国梦想筑我梦,民族复兴举国欢。让学生在“感动中国”的故事中追求梦想、永葆信仰、忠于使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与感染力。同时,突出自信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自信创新能力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个人的最大潜力和优势。
总之,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课堂,思政教师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增强高职学生自信能力结合起来,站其台善其教、用其时出其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C]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第二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彭军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330100 魏雅姝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330100
[摘 要]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入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社会、教师、及学生几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词]民办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因素的变化,民办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良好的发展遇,又面临重大挑战只有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动力。
一、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不足。相对于当今世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直接升格而成,而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是有个人投资兴办,孕育、准备过程明显不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或多或少带有中专时的烙印。旧的模式不仅教育方式和方法落后,而且不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随着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构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些年,至今很多人对高职教育还存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只有学习差的才上高职,特别是民办高职。总觉得民办高职院校的文凭拿不出手,对高职教育缺乏自信,缺乏战略思维。而且很多高职院校也认为自己培养的无非是普通工人。由此而导致在工作中片面强调高职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清,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现象屡见不鲜。
2、对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虽然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全面理解及深刻体会,没有认清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依然抱有“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说说而已”的错误思想。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学校思政部的事情,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主线是贯穿在教学管理、学习生活及服务保障之中的。甚至在一些专业院系中还存在这“学习专业知识比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片面的错误思想。有些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在思政类课程,没有认识到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学的途径法方要进一步优化、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三进”工作绩效不佳。首先是教育队伍对理论的把握深度不够,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比较空泛,还没能做到既能深刻理解又能准确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精髓,尤其是对理论的重大战略作用和深刻指导意义缺乏普遍而精准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普遍趋于保守传统,主要还是依赖课堂灌输模式,探索创新明显不足。基本上还是从理论到理论,语言呆板不通俗欠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略显生涩不畅,课堂上欠缺理论的光芒和现实的超越,不能从整体上解释学生面临的困惑。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从知识结构、指导教育经验、工作方式方法及创新等多方面要进一步提高。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成为了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就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推入应试教育的轨道,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性,忽视人格、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工作方面的原因。首先。政府、高校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1995年教育部就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有这方面的要求。1998年8月.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内容。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决定。2003年.教育部在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把素质教育列为一项重要检测评估内容。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就没有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即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若有若无,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距甚远。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体现出政治素质的首要性.必将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滑坡。其次.高职的党、团、协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党、团教育工作在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中,往往重程序轻实效,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重手续轻内容,对学生身心了解关心不够;一些教学系部的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没按程序要求办事,片面强调学生党员队伍的数量而忽视质量把关,这便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也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和实效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辅导员队伍工作跟不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的辅导员对学生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工作方式方法大多停留于表面,对国家政策、学校规定和要求掌握不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分析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在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此起彼伏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点到为止而深度不够,以及表面上的顾全大局实则无的放矢针对性不强。
3、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我国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向。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风气在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共产主义信念,对个人素质要求不高,行为上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难免受到影响,致使在生活追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生活的兴趣更加广泛。当前社会上各方面的改革,其实质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高职学生面临就业、住房、医疗等问题的压力更大,再加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及用工偏见,也势必会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种种波动。
三、增强民办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强民办高职生自身管理。首先,加强对学生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管理。可以采用培训班、读书班等形式强化他们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小组,教会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去正确认识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其次,加强日常量化管理。如实施“日常素质测评”,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行、法制观念等实行量化,并与评优评奖挂钩,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最后,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社团,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把学生在公寓社团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建立学生公寓社团的自我管理组织等。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是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动态化,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不断接受着实践的检验,只有将理论不断运用于实践,才能进一步修正并提高理论本身,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要树立课堂的开放意识。要尽量淡化说教印象,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有效地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在专业课教学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专职思政教育教师具备一定先天优势。首先,专业课教师队伍整体比专职思政队伍阵容强大、强势得多,这就是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天优越条件。其潜力必须要充分挖掘。而且专业课教师所在各自的专业上与学生具备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产生共鸣,专业课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在现实中学生也更愿意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学习。这就为专业课教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且隐蔽性更强。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一定要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认真钻研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自觉地探索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使两者在同一过程中有机地融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要默契配合,相互之间要更多地交流信息、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辅导员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争取让辅导员成为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主要探讨和解决学生工作中的焦点问题,建立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待学生如朋友”的辅导员队伍。第二,要把“如何做人”和“做怎样的人”作为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与同情心、公益心、良心等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课程学习的同时,大力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调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强化了对“特色理论”的理解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文学、心理学、哲学、法学、美学等课程的教育,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民办高职生的人文知识比较缺乏,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有所偏差。例如,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更多的注重实际,“利他”、“奉献”等观念比较淡薄、学习目标定位较低、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差、心理不够健全,他们中一些人缺少社会情感,沉醉于不良的精神需要,自尊与自卑共存。要积极引导学生多看好书,吸收有益成分;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处事能力;主动和别人交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学生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候,准确、大胆、恰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学生是在不能“随便”发表意见的环境中长大的,真到该发表意见时,有的人就随便发表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面对的是就业,在2到3年的时间里,提高素质、技能的同时,还要尽量让他们开口“说话”。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办好特色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我们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网络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内容。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同时对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大学生在图文并貌的氛围中,增强了德育的效果。例如,一些优秀的影片、宣传片等声像的素材,给予了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比单纯的讲解要生动、形象得多。其次,利用网络上开放的环境。网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突破了传统的课堂的狭小的空间,开拓了更大的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等。需要注意的是,应及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文明上网。再次,开发德育软件。德育软件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三维动画、影视画面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增强教学的效果。要组织技术力量,努力开发适合高职生的高职院校德育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把德育由“平面”引向“立体”,拓展德育的空间。最后,建立德育网站。校园德育网站,要努力将严肃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高职生容易接受,同时适当增加服务性和娱乐性的内容,例如聊天室、校长信箱等,吸引高职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版块:快捷的宣传先进文化、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学生思想。建立师生互动版块:开展社会热点问题大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校园网的舆论走向。通过电子信箱、网上论坛、QQ聊天等功能实现校方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另外,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学生活动,如“名人雕象”、“名人名言”、“石碑刻字”以及经常举办高职生学术报告会、艺术节、运动会等方式来提高校园文化品味,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活力。最后,发动民办高职院校校友群的力量,让成功的校友回到母校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直接感受大师的学识和风采,从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
总之,民办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民办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民办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满珍,胡立和.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OOl [2] 林丛.以人为本努力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 [3] 陈俊梁,王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
[4] 周国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5] 张传庚.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探[J].职业与教育2009.
第三篇:“五星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五星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五星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五星教学模式可以更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低效现状。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五星教学模式对高职思政课的指导,从而引导教师提升教艺和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思政课
一、高职思政教学的现状
(一)“上重下轻”思想观念盛行。
思政课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个人社会化教育的责任,国家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投入,并常态评估检查保障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高职教育的人培目标主要是无缝对接企业或社会,培养能动手和会动手的工匠型人才,加之思想道德水平又无法以量化方式考核。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国家重视,学校轻视,学校重视,学生轻视的“上重下轻”状态。
(二)教学内容与环境的弱联凸显。
加涅认为,作为行为的知识需要在特定的事件中通过内化和建构来获取。因此,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教学环境是否能更好的论证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就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但在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学校教育五天,学生两天还给老师”普遍现象,更明确的提示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实践中教学内容与环境联系薄弱,致使课程教学效果下降,思政课地位弱显。
(三)任务驱动的考核方式缺位。
传统的考核采用试卷和论文报告的方式,并辅助以平时考勤的方式考核,能够直观高效的给予学生量化的评估分数。但实际上只考察了学生的“签到和背诵”,对于学生是否会学以致用则无从考察。加之现在绝大数高校思政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座式”大班授课,改卷或打分时多数是试卷和名字的印象分。因此,自然而然的选择单一低效的考核方式,而对教学过程的真正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则无从反馈,也就无法评估教学过程的优劣。
(四)社会优势资源利用不足。
思政课作为社会化课程,最佳的教学方式是与社会无缝对接。但现实是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或被忽略。少数的实践环节也局限于模拟课堂、影音观摩方式,无法真正做到寓教于行,寓教于乐,从而导致思政课沦为纯理论和纯课堂教学。现有的社会政工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业,乃至带有浓厚色彩的红色教育和旅游基地,这些本该作为思政课教学重要实践支撑的社会优势资源却被弃而避之,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弱化。
(五)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缺乏。
现有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各教师自成一家,或所有教师千篇一律,其存在的弊病就是未考虑学生特点而设置的课程教学过程。统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班特点相匹配时,教学效能就高,而脱离教学班的学习特点时,教学就会低效或者无效。尤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思政课如何在立足大纲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成长特点,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随处受益的人生哲学,就成为思政教学活动是否高效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五星教学原理概述
五星教学模式又叫“五星教学原理”或“首要教学原理”,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梅里尔教授近年来倡导的新教学理论。五星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过程中,课程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从而实现教学走向效率、效果与魅力的3E之路。
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集众家之所长,融众理论之所精的教育教学理论。其原理主要包括: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包含四个不断重复的阶段循环圈,即“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及“融会贯通掌握”五个环节构成,并细化为十五个次要教学要素作为评估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梅里尔教授又设定了每一要素以金星、银星、铜星三个水平定位,主要评价教学符合标准具体要求的程度。除此之外,五星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应辅助以“指引方向”、“动机激发”、“协同合作”以及“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三、五星教学模式对高职思政课的启示
(一)强化教学环境建构,聚焦问题的解决。
思政课程有其特殊性,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就是一个方面。宏观上,思政课以社会大环境为环体,并与课程教学相互作用和影响。微观上,课堂小情境也是思政课的环体,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用五星教学模式来聚焦思政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既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与时俱进教给学生知事。换言之,对教学与环境的关系及发展要给予价值澄清,引?а?生正确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作为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引导的主阵地,如何让课程教学环境与职业情境相匹配,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细化教学任务设计,激活旧知的应用。
思政课优势在于,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经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熏陶,学生已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更易通过细化教学任务,引导和点拨学生在旧知基础上,提升学习新知的兴趣和信心。在具备一定技术和条件下,可以设置“游戏”晋级式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学习,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或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多种任务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能够满足“跳一跳,摘桃子”特点的目标任务则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三)活化教学内容组织,示证新知的靶向。
施教过程中,教师按照教材所设定的章节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但教材很多时候为了符合大纲或其他要求,会出现重复或者交叉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活化或重组教学内容。把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融汇,形成专题项目,并注重学校目标对知识的靶向性。五星教学模式中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应紧扣目标施教、精心提供指导、善用媒体促进,以实现教学交易。
(四)催化教学策略创新,提升新知的应用。
这一过程某种程度上是检验学习的效果。是否通过引导式操作,辅助式操作,到举一反三操作的过程,即知识如何在现实中应用的过程。知识在每一时段或情境中是静态的,而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会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而自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这些日益发展的技术必然成为教学的助力和策略载体。学生可以通过自导情境和实际情境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转化,继而成为个体能力。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策略却存在多元化选择,应提供教学策略的试错和容错平台,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和纳新,以更好的促进知识的内化和人的社会化。
(五)深化教学效果反馈,实现学行融会贯通。
传统教学评价中,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试卷分析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判断课程是否有效。在五星教学模式中,梅里尔教授提出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的闭环评价标准,并通过金星、银星和铜星的方式来量化星标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不仅能够评价最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评价也清晰明确。因此,可以针对性的改善教学中的不合理和不完善之处,从而探索出真正符合高职思政课程特点,实现教学走向效率、效果与魅力之路。
四、结语
五星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尤其对高职思政课这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影响深远。五星教学模式不仅提出了宏观的课程指导性方针,而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细化设计和评价,为思政课程设计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本文通过探索五星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具体课程的改革有所启发和借鉴,以促进实现高职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魏戈主编.聚焦五星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
[2]陈君贤.翻转课堂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122-128
作者简介:余玲(19851009-),女,宁夏石嘴山市人,民 族:汉 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与方法.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蔡榨小学
邱培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受其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人们由工业时代带入信息时代,必然会变革教育,必将使教育培育出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学科特点的语文学科,在当前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新的重点。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运用,不少问题也相应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出现了滥用的现象,有的是为了赶时髦,有的应用信息技术时出现“画蛇添足”现象、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等问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反而导致语文学习活动的缺失,即出现所谓“语文课不像语文课”或者“语文课不是语文课”的情况。以致语文教学质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思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指出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主要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画蛇添足”现象、语文课学科性的缺失、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等问题。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对策研究。针对上文所指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课件制作水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并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为实践者提供借鉴与参考。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电视图像和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声音乃至三维动画,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其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因而可以大幅度增加信息的输入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足,观念上的偏差,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再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画蛇添足”现象
小学语文课文文质优美,有的是传统名篇美文,有的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科学文,有的讲述名人故事,有的赞颂亲情友情,有的充满智慧给人启迪,有的富有教诲感人至深„„这些文学佳作,是整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并非一个画面、一幅情景所能表达及包含的。当然,不可否认,高质量、多元化的媒体信息或影音资料加以科学恰当的媒体呈现时机能为学生的再造想像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些情景不可能在课堂上再现,多媒体以它极大的兼容性展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展示的画面,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但有些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课件代替板书,草草出示课件,剥夺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的时间。我们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默读、听读、朗读、诵读,在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过程中启迪学生去感悟作品的真谛、品味作品的内涵,切切不可让“画蛇添足”这一笔败坏了语文教学课堂美妙的韵味。
2、“耗时费劲”现象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载体,计算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媒介,利用这个媒介进行教学,对于熟练计算机的老师来说,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制作成课件。然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制作课件,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教师自己都没有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能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与作者达成共鸣,感悟课文情感呢?
3、语文课学科性的丢失(1)、丢失语文学科的特征
拿小学中段语文来说,大部分文章内容的思想性较强,有一定的构段方式,文章主旨也比较明确。教师在教学时,应重在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将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中,进行读写结合。这才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如果将太多的目光集中在计算机上,过多地挖掘其形象性和直观性,忽视语文的本质,就很容易偏离语文学科的特征,这样就根本找不到语文课的实质性收获。
(2)、破坏语文独特的美感
语文独特的美,美就美在语言文字,美就美在语言文字塑造的具体形象,美就美在语言文字的节奏韵律,美就美在语言文字的意味优美,美就美在语言文字带给人的自由想象„„语言文字独特的美不是图画、音乐、电影画面、计算机所能代替的。
语文课堂的美,美就美在朗朗的书声,美就美在修辞句式,美就美在结构章法,美就美在背诵积累,美就美在口语交际,美就美在思维想象,美就美在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时,不能把握好使用计算机的度,将课堂仅限制于自己做的课件中,将课件中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读读课件上的文字,看看课件上的图画,教师进行总结,一节课就完了。这种不重视朗读,不进行口语表达,不根据文字展开想象,不揣摩修辞句式,不探求结构章法,不从字里间体会感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课堂,必定是空洞乏味,丧失美感和语文特性的课堂。
4、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关系从“人—人”关系转向“人-机”或“机-人-机”,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没有计算机就无法是从的现象,甚至在课堂上计算机成了引领教学的主角,老师成了一个小小的配角。全程就是计算机与学生之间冷冰冰、生硬地交流。教师这个小小的配角与学生之间无任何情感交集。即使有,也只停留在机械的一问一答上。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的功能不能完全体现甚至已经逐渐丧失。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距离情感沟通、管理沟通、知识导航与传授沟通尚有一定差距。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思想认识偏差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先进就是好。他们对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现代化们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学习工具,网络是一种资源,一种学习环境”,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一些教师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的贴切性,在教学中国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而忽视了传统的优良的教学手段。
2、实际操作的不合理
在课件的制作中,生硬拼接、互拼乱凑。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是抽象的、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易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师的课件通过到处粘贴借鉴,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甚至毫无联系。这样的课件放在课堂上,冲淡了主题,浪费了时间。还有的课件在制作中装饰性内容过多。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少教师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场面壮观,各种新花样。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课件本身的漂亮好看上,而把课堂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却抛之脑后。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无意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个课堂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我问要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在运用中遵守以下原则:
1、辅助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只能是服务于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语言。文字是语言的主要载体。小学语文就是要对语言本身进行理解、学习和研究,对语言进行再创造和表达运用。比如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大家对文中所描述的“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奇石的特征非常了解了。但课文最后出现了一系列其他的奇石,我们就不能仅限于出示几张对应奇石的图片。我们这一段的目的不是要在脑海中产生奇石的样子,而是要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头脑中已经产生的、眼中已经看到的奇石的特征。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表达、描述。促进了课堂的顺利进行。
2、丰富性原则
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课堂太单调了。应用信息技术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对学生产生立体化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兴趣,思维活跃起来。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三峡游》、《壶口瀑布》等课文,即便文章写得再好,学生读起来也会有一种“纸上得来尽觉浅”的感觉。若在虚拟的旅游网中让学生亲临其景一“游”为快,学生在仿真的境界下获得关于各种自然景观的最宝贵的认识,学习课文是就不会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了。信息技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打破了单一的课堂结构,使课堂多姿多彩而不至于过分枯燥。
3、效率性原则
信息技术除了丰富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容量以外,它还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信息技术运用得不妥当的话,不光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反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混乱课堂教学的目标,打断课堂教学的思路,挤占课堂教学的时间。比如教学《处处皆学问》这课时,文中地球和太阳运转周期,潮起潮落现象,现实生活中学生很难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网络资源(相关录像或视频)再现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与文中描述的现象熟悉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像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得当有效的。
4、实用性原则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时还有注意实用性原则。即易于操作,不繁琐,不牵住老师的鼻子,不束缚教师的发挥。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只有注意以上几个原则才是合理而有效的。
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1、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素养和课件制作水平
(1)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更新教育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可以避免走进“把信息技术单纯地理解为课件制作或是多媒体演示”这个误区,我们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的重心放到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
(2)通过培训与自学结合,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每位教师都要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只有让他们掌握了课件制作技术,才能制作出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因此,解决课件制作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强教师课件制作培训,挖掘广大教师的潜力,培养他们独立制作的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本校教师信息能力水平,制定培训内容,是教师们学即有所得。并采用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步。可以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与考核活动,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1)、利用网络的大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
网络资源的全球性和多元化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学习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而是把世界各地学习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语文教材更加丰满起来。比如学生学习古诗,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查阅资料的不便,对诗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诗句含义的理解上。而单从字面上理解教材中的几句诗句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知人论世”,从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诗人写诗缘由出发,弄清“诗源”,明确“诗油”,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品味到诗的意境。网络引入语文课堂后,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拓展为诗人平生、写作风格、诗作背景、写诗缘由、诗句含义、后人评点等研究专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兴趣通过语内外收集资料和上网查询来完成任务,最后资源共享。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增强实践性,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自悟、自创时间,让学生在多样自主的活动中,体验学习语言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在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还能帮助我们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是《火星上有什么》,在教学时,我播放视频《火星奇遇》。我问学生看完后的感觉,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神奇”。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这种神奇的情境,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到火星上会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遇见哪些有趣的事?同学可互相谈论,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作文。整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必将代替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然而,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但只要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合理使用计算机,他一定会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得力助手。
第五篇:关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一)
关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一)论文关键词:原则高职课程改革项目驱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从实践中去感悟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既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体系及教学设计原则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理念?怎样把高职的专业课“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特殊性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任务,这应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内涵最丰富、任务最繁重的改革内容。
一、项目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施现状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从定义就可以看出,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那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专业课不同,作为一个项目来说,也就有了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可以用思维方式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随着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可能把这种精神产品转换成形象、生动的有形产品,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完成。
与专业课不同,高校的总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要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改动,而在高职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可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怎样在遵守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目的。通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必须闻出一条新路,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目前已有一些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训练的实践,但基本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无法推广,不能使教学质量均衡提升,这势必影响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多半又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使得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要么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要么沿袭中专教育的老套。缺乏自主创新”。而高职的特殊性和专业特征,使学生不可避免地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特征,尤其工作岗位特点与本科院校不同。怎样按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堂教学怎样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目前对这一内容的研究尚缺乏广度和深度。从目前研究的成果看,“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研究。高职课程改革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基本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已规范化,体系化。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对教学方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找到以“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的切入点,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与体系,因此,如何把高职的专业课“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特殊性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项目教学体系并用于实践的研究基本还是一个空白点。
二、项目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曾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论述,在论述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时,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他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一文中论述:“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黄炎培亲自确定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体现出了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遵循这些高职院校改革方针,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姜大源教授、戴士弘教授等人提出一系列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1.职业教育教学应把学习当做是一种工作行动,“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实现的;学习也是一种行动,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那么相应的教学方式就由此发生了变化。由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由知识的传授向认识的传授转化。要体现出把“学习也当做是一种工作行动,要有一个过程”的新职业教育理念,设计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项目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2.职业教育有三要素:学生、教师、情境。其原则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原则,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性原则。建构性原则是指学生是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是主动存在的。教师是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是反应存在的,根据学生的主动存在和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情境是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是真实存在的。情境又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正是“情境则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的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运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来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项目任务体系的情境实际操作问题,这对于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是项目驱动教学法运用的光辉典范,他在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时,首先就运用中国古代”矛盾”的故事,将“对立统一规律”形象化,通过这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可以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只不过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它产品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它可以用思维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它可以渗透到学生的能力中,而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转业知识的接受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思维创造精神产品,专业课用手和脚创造物质产品。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原则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乃至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越来越难以为继,“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政治课不想听”已成为高职院校屡见不鲜的现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仍临着严峻考验。尤其专业课课程改革推进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更显得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