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4: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一篇: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实验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可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我认为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学生的观察,重在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而要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的效率。科学课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来交给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察方法,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

很多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没有头绪,不能按一定的顺序选择观察对象,往往漏掉了许多需要观察的地方,最后得到的结果便不科学、不准确。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观察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观察土壤》一课中,就教给学生采用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说说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还可以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如《凤仙花》一课,在观察花的器官结构时,引导学生由上至下依次观察凤仙花各个器官结构特点。其次,观察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对比法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物体的异同点。对于看上去相似的物体,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观察方法。因为认识事物常常从比较开始,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认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的特征,而在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地找出相近的事物的异同,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比较、大葱的根和香菜的根的比较,鸟的繁殖方式和哺乳动物繁殖方式的比较,砂和粘土颗粒大小、渗水性、保水性的比较,都可以起到上述观察的效果。

观察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用一种观察方法贯穿于一次观察全过程,就不可能观察得全面、细致。因此,只有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围绕观察目的进行观察,学生才能真正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二、学生的观察,重在明确观察的目的。

在观察事物或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去做。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目的,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观察什么现象或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还需要注意什么事情等等。实验能否成功关键是学生能否按照要求做实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具有一些盲动性,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乱动,做了这一步就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教师应事前明确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因此,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很重要。例如:《镜子》一课时,学生明确观察镜子反射光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有目的、有顺序的去观察,重点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观察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情材料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把学生注意力引向观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比较清晰的感知

三、学生的观察,重在做好观察记录。

写观察记录,可以锻炼学生正确地使用文字、符号,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一个事物、一种现象,只有进行多次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实质,每一次的观察记录,就为其提供了原始的资料数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观察,多思考,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教材中有很多小实验,这样实验记录单就发挥了它的引领作用。这样一张小小的实验记录卡,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向科学家一样搞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在积极研究状态中。1.写写画画,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在有些实验记录中我会让学生写下或画出自己对某个实验的想法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在冀教版教材《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我把课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学生对实验器材各部分都知晓的情况下,先自己设计电路图,让小灯泡发光。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线路图。每个小组上来展示并交流各自的实验构想;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小组根据自己的构想着手实验,以验证对错。最后各小组再次交流成败,修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这种由设计——尝试——修正的实验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快的提高。如:《磁铁的性质》一课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比较同一块磁铁哪一部分吸铁的本领最强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记录中不仅要画出示意图,而且还要写出实验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有自己的构想,通过构想设计实验示意图,这是对学生思维有意识的开发。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记录,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现象后的本质,从而了解“磁铁两端吸铁的本领强,中间吸铁的本领越弱”这一科学结论。学生经历了“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深刻性,对客观事物的敏锐性得到进一步的滋养。

2.持续、细致的观察记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的过程是,往往需要进行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持续时间长的实验,更加要培养学生的持续、细致的观察记录能力。在这个学期中,我非常幸运得到了许多的小辣椒苗,本想自己种植着玩乐,心想还不如也让学生一起来种植,观察辣椒的变化。把这些小辣椒苗分发到每个班级中,并分好小组,学生们如获至宝,兴奋不已。这样就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放在班里由组长负责,同时还需要其他学生配合。每一天都要看看小辣椒有什么变化,同时,还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把你看到的小辣椒的变化记录下来,可以采用文字、画画的形式。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把观察到的小辣椒的变化及时、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来,记录了小辣椒各个时期的变化。

学生们对小蚕的观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想到,学生们都坚持了来下来,每一次的观察与发现如此认真和细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没能逃过学生的眼睛,同时学生们也了解了蚕从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耐心。更是体现出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实验记录单已经和我们的科学课密不可分,它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生在科学实验记录中,体会着快乐,也感受着它的重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还很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以不断发现新的、更有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杨振宁先生在谈到物理教学时指出:“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 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做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

但学生由兴趣引发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而是一种受观念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 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要求明确到何种程度。观察的目的、要求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愈完整、愈清晰,观察效果就愈好。因此,激发兴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明确观察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事物的干扰,从而收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如在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前,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导思考:“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等。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由学生自己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如“这两(几)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结果有没有不同?”等。在条件具备后,还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等。

二、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拟定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

1、全面观察

2、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不要只局限于某一个点上看问题,而应该全面地进行考虑,这是观察事物重要的环节。有关现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观察:(1)观察分析结果出现的若干场合,以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2)观察分析这些场合中的先行情况,以获得其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

3、4、例如,阿基米德从跨入浴盆洗澡发现水从浴盆中溢出而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又如力学中的例子:在杂技表演中,演员平躺在沉重的钢板下,两个大力士用铁锤轮番敲击置于钢板上的砖块,结果砖碎,人却丝毫未受损伤。对以上现象,我们要全面地观察整个过程,而不只看局部,则可运用动量定理,揭示杂技表演的秘密。5、6、2、重点观察7、8、既要全面观察,又要抓住重点。观察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思维的局限性,必须防止“挂一漏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观察时,尽量调动多种器官参加活动,比较其异同点,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完整概念。物理学中很多规律都是在对大量个别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而获得的。例如,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前辈对自然界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实验结果基础上,归纳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同时还要注意抓住重点要素进行观察分析,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9、10、3、对比观察 11、12、一般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实验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对比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13、14、例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又如:在河边玩耍时,观察到两位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异,由此自然联想到压强的概念,对正确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有很大的帮助。15、16、利用对比观察法,使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17、18、4、循序观察

19、循序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循序观察法是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观察,观察详尽而条理清晰,避免了遗漏观察点的现象。

除上述几种观察法外,还有定期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定量观察法等等。具体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目的、观察条件的不同,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观察法。不论采用什么观察法,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即既要全面了解,又要抓住重点观察。观察方法要用得恰当,观察过程要认真细致,记录、绘制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形成。20、21、三、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22、23、在某种意义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常发生这种典型事例:本来只要看一下接线板背面就可了解4个接线柱之间的关系而正确接线,一些学生却习惯于询问教师,或者盲目接线。针对这种反映学生缺乏观察习惯的例子,实验课上应督促学生从观察仪器铭牌、面板旋钮标识、仪表读数系统等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和正确记录这些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而不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4、25、1、要注意变换方位。同一件事物,方位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状貌将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这个道理。26、27、2、要养成自觉意识。要注意养成自觉观察身边人事的良好习惯,随时做个“有心人”。28、29、3、要善于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还应注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获,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30、31、四、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 32、33、观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是为了得出某些结论。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善于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34、3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绘图、记录,并且分析资料,讨论观察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规律。36、37、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38、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第三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学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学生认知发展诉求相协调。历史观察力是一种智力技能,能够反映学生的心智活动,呈现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通过在课堂展示新颖的历史素材,唤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强化历史内容系统性,激活学生的观察思维,深化其历史认知;升级历史课堂训练,突出训练题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的观察力理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历史素材新颖性,唤起学生观察兴趣

观察兴趣是学生观察的基础,引起学生历史观察兴趣是难点。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认知过程。因此,在课堂观察之前,教师要借助相关素材唤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实物或者图片信息等,也可以变化观察场所,不断调动学生的观察意愿。这样的课堂操作,学生观察动力十足,课堂教学才能达成预定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观察欲望。课堂展开后,教师展示最新的丝绸之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在这条古道上东往西传的物品有哪些。视频加强了学生的感观印象,学生愿意细心观察视频,得出答案。为凸显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争议问题:阿拉伯数字是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以此激励学生探索阿拉伯商人的贡献,促使学生积极搜集信息。然后,使用动态地图再?F马可?波罗、鉴真、玄奘和郑和行走的路线,让学生给这几个名人做名片,进行系统总结。动态地图激发了学生观察的热情,学生在认真观察、详细探寻后,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堂案例,教师以新颖的视频、地图和文字,唤醒学生的观察力,学生观察兴趣高涨。学生通过表象观察对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以及马可?波罗等,有一个整体感知,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基。

二、历史内容系统性,激活学生观察思维

历史知识是前后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系统性的历史信息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捕捉历史信息,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化。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时,要将零散的、单一的历史信息删除,预设具有横向或纵向关联的情境。学生的观察思维被迅速启动,有助于学生探索更宽广的领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素养。

在学习《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相关内容时,上课伊始,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先以古代埃及文明为例,讲述古埃及文明的历史。示例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四大文明古国的表格,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发放“亚非文明古国地图”,组织学生分别从地理位置、大河流域、文明产生时间和辉煌成就等方面进行表格填空。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提示,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展开观察学习,顺利、高效地填好表格。教师指名,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对各种观点给出评价,教师顺势接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点,学生启动观察思维,认知显著提升。教师利用示例和表格,给学生展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相似点,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学生观察思维快速启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历史训练科学性,提升学生理性观察能力

历史观察不能局限在表面层次,表面层次的观察只是初级的感性认识,而应关注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科学的课堂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力得到锻炼。学生经过查漏补缺,发现自身不足,观察力得到发展。

在学习《明朝的灭亡》时,明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教会学生以史为鉴的思维也是这节课的关键。上课时,师生一起学习明朝后期的腐败和明朝的灭亡两个小标题后,教师展示课堂训练题,用大屏幕投放三则材料,并配上图片,让学生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然后,教师精选有关秦朝、唐朝灭亡原因的史料,让学生观察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找出这几个朝代灭亡的一致性,思考对今天的启示。这样的课堂训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问题层层递进,考查学生理性观察,是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历史学科涵盖丰富的信息,是一门基于观察的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征,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势在必行。课堂教学不能只倾向于学生的知识记忆,而应该激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内在规律,轻松掌握知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手段,使学生的观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天王学校

第四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潮安县田东初级中学教师 陈世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是实验中的重要环节,而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观察作为一种化学学习能力,对于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化学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特别是化学实验的内容来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那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提高学生在观察能力训练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持久性。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掌握技能,进而认识化学变化规律。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设计为喷泉实验;分子运动实验,可设计为“铁树”开花;“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实验,可设计为“雨”落叶出红花开;这样学生的观察兴趣就更浓厚。

但学生由兴趣引发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而是一种受观念

第 1 页 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 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要求明确到何种程度。观察的目的、要求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愈完整、愈清晰,观察效果就愈好。因此,激发兴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明确观察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事物的干扰,从而收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如在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前,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导思考:“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等。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由学生自己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如“这两(几)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结果有没有不同?”等。在条件具备后,还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等。

二、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化学实验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求,必须有计划、有次序的全面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呢?在化学实验中正确的观察顺序应是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观察:

1、实验前:注意观察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反应装置(观察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等);然后是对添加顺序及数量进行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要观察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改变、气体生成等)。这个阶段,老师在探究活动前应给必要的指导(如列出观察提

第 2 页 纲),从而避免观察的片面性。

3、实验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一些性质,当然对于仪器拆分的顺序等细节也不能忽视。

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应克服以下不良现象:(1)注意变化明显的现象,而忽视稍纵即逝的一些现象和一些细微的变化;(2)只注重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视了对实验操做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3)只观察不思考。因为观察和思维活动是紧密接合的过程。只有认真思维,才能将观察的动机从意外引发好奇的初级形式上升到思索探究的

三、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某种意义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上常发生这种典型事例:本来只要认真看一下实验的装置图就可了解各种仪器的连接顺序和方法,一些学生却习惯于询问教师,或者盲目连接。针对这种反映学生缺乏观察习惯的例子,实验课上应督促学生从观察仪器的连接、药品在实验前后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等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化学现象和正确记录这些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而不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要注意变换方位。同一件事物,方位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状貌将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这个道理。

2、要养成自觉意识。要注意养成自觉观察身边人事的良好习惯,随时做个“有心人”。

3、要善于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

第 3 页 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还应注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获,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

四、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

观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是为了得出某些结论。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善于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记录,并且分析资料,讨论观察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规律。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方位的观察能力,除了通过化学实验之外,还要努力开拓观察的时空范围,借助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努力创设观察机会,接触多种观察现象和情境。其中包括结合教材内容和音像资料的选用;组织和开展化学课外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可以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观察领域,增加学生多方位观察能力的场合和机会。

总之,实验能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都是靠观察来获得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8月15日

第 4 页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来获取一定的知识技能,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培养观察能力可从观察的准确性、、条理性、深刻性全面性四方面抓起。

一、援引易错题型,培养观察的准确性

小学生年龄小,受其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比较浅显表面的层次,很多时候,观察中的无意性占了主导地位,或者受其兴趣的影响,或者受其以往所学知识的迷惑,或者是生活经验的累积,观察的准确性不高,往往有些题目一出现,他们只是看个大概,就轻易下结论,认为这样子就对了,其实,往往结局不是那个样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援引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题型,让学生来观察,以训练他们观察的准确性。如在教学一些概念的问题时可设置一些判断题目,培养其观察的准确性,例如:(1)公约数是1的两个数就是互质数。(2)两个内项乘积是1,则两个外项互为倒数。(3)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例(1)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明确互质数的概念,明白了只有公约数1 跟公约数是1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2)中学生通过观察更为确定倒数的概念在比例中的应用,例(3)中学生通过比较,明确质数合数与自然数的关系。另外在教学方程中我们也可援引一些错误题型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准确性,如: - x = ÷5 x =1 x = 5 x = ÷1 x = ÷ x = ÷5 x = x = 像以上的两道方程题,学生在做题时很容易受以往的学习经验的影响,看个大致,就轻易下结论,通过出示错误例题,达到加深了解错误的目的性,使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能不再出错,训练其观察事物的细致准确。

二、找出内在联系,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小学生观察事物很表面化,没有一定的次序,往往一道题出现,他就随便东看一下,西看一下,轻易草率地下结论,列算式,有时候,看到哪一个位置就算到哪一步,没有一个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或图形题时,应该要多训练学生观察的条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或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问题之间的条理,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有这样两种应用题:(1)含盐25%的盐水75千克,要加入几千克水,才能使盐水含盐率为15%?(2)含盐25%的盐水75千克,要加入几千克盐,才能使盐水的含盐率为50%?两道例题一经出示,学生通过观察立刻得知,第一道题要加入水,加水以后,盐通过稀释,所以含盐率降低了,而第二道题是要加入盐,盐增多了所以含盐率升高了,这时,我们可再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思考,例1中的加水和例2中的加盐有什么相似的条件,经过思考,得知,加水并不加盐,盐不变,加盐并不加水,水不变,抓住不变量,把不变量作为问题的切入口,这两道问题便迎刃而解,例1先求原来盐水的含盐量,再用含盐量除以它在后来盐水中的含盐率求出加水以后的盐水,再用后来的盐水减去原来的盐水就得到加入的水。75×25%÷15%-75=50(千克),例(2)则反之,用含水量来求,列式为75×(1-25%)÷(1-50%)-75=125(千克)。图形问题也要培养观察的条理性,例如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求圆形的面积。在这一道题中,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从观察中建立圆的半径与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它们之间的条理,从观察中我们得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正方形的边长的平方就是圆的半径的平方是20平方厘米,因此求圆的面积就直接用3.14×20得到62.8(平方厘米)。

三、寻找隐蔽条件,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小学生年龄小,考虑问题不全面,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表象的阶段,找不清题中隐藏的条件,因此,在做题时会造成很大的失误,甚至会出错,有时还因为找不到题中的隐藏条件,而对问题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由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入手,找出其内在的隐藏条件,从而来解决问题。例如这样一道题:把一个半径为6分米,高5分米的圆柱形钢坯熔铸成一个半径为9分米的圆锥体,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这一道题,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它是要把一个圆柱做成一个圆锥,我们可从这个已知条件出发,透过这个已知条件找出问题的隐蔽条件—-熔铸以后,这个圆柱的的体积相当于圆锥的体积,那么这个问题便可轻易解决,可用列方程的方式加以完成.解:设圆锥的高为x厘米

3.14×6×6×5 = ×3.14×9×9× 180×3 = 81× x X = 180×3540÷81 X = 6

四、多方面看问题,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小学生的年龄及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观察中的片面性,即看问题不能从各个方面来考虑,抓到什么就考虑什么,比较直观不全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处处营造一种氛围,培养其观察的细致、全面,让学生的观察围绕问题,多方位来展开。像这样一道题:135÷6 =22……3 如果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那么结果应该是多少,这一道题,根据数的意义,我们知道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那么商不变,这时,肯定就有学生不假思索回答,答案是22余数仍是3,但经过验算,显然,余数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观察的全面性,要看到这道题是有余数的,尽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并不代表商不变余数也相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商22余数为10。

下载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科学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

    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文

    [摘要]观察是表现的先导,积极地去看是素描教学培养观察力的基点,而整体、联系、本质地观察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三个准则,也是素描认识的思路和导向。[关键字]素描教学观察能力整......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篾厂中心校左光巧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

    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加大物理实验力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物理知识的源泉。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

    浅谈科学实验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5篇]

    浅谈科学实验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

    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浅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摘要: 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常言说,艺术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道真自治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沈润花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

    在课改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课改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 新建县新祺周学校万常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许多的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而初中学生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