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期刊网
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过几年来从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干部思想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访谈。从整体情况来分析,我认为学生干部队伍中有许多问题应引起注意,大学生干部素质亟待提高,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
不少学生干部对自身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学生干部角色认识错位,工作中缺乏群众基础。学生干部大都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来锻炼自己,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殊不知,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那种自认为当了干部就是超人一等,可以随意指挥他人的思想则更是大错特错。因此在做工作的时候,虽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愿望,往往因自身经验不足,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思想上准备不充分,认为自己只要是为集体,为同学所想,出发点是善意的,同学们就一定会响应、会支持,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或者因工作内容、活动形式与同学们的思想实际、性格特点不符,致使同学们产生抵触情绪,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自己在工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工作效果与自己所想象的相差甚远。结果达不到预先设想的期望,在追求完善工作效果中受挫。部分学生干部把名利看得很重,在工作中首先把个人名利问题作为出发点,一旦个人目的未能如愿,便产生了消极情绪,缺乏上进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
2、自尊心强,抗挫能力差
今日的大学生,大都经历单纯、成长顺利,缺乏遭遇困难与挫折的锻炼,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表现在学生干部的工作中,许多时候需要反复向同学们讲明原因,晓之以理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尤其是得不到同学们理解时,发生误会时,便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损伤,感到委屈和有失脸面。有的则是一遇挫折,就万念俱灰,丧失自信,觉得自己最无能,与自尊心强相对应便表现出极度的自卑。再者就是个人表现欲望强烈,但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没有大局观念,工作中出现失误和造成严重后果时,老师和学生还批评不得,批评稍稍尖锐些,就宣布退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3、义气代替原则,是非观念淡漠
部分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生中搞一团和气的“大团结”,工作中做你好、我好、他好的“老好人”,缺乏对党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
负责的一致性;只要求自己不做坏事,错事,但对其它同学做违纪、违法的事情,熟视无睹,知情不报,缺乏应有的正气;个别学生干部利用小小职权,拉帮结派,吃吃喝喝,结交江湖酒肉朋友,义气代替原则,对学生中的不良倾向不予制止,不敢批评,甚至为其站岗放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更有极个别学生干部,将自己混同于一般学生,不能严于律己,并且带头参与考试舞弊、打架斗殴等违法违纪活动。这种现象不断蔓延,将严重影响一所学校教风、学风的建设,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4、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
绝大多数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端正的,他们是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热心为同学服务,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但少数学生担任干部的动机却是想捞取一些政治资本,为以后入党、就业多一分光彩,因此出现入党之前加油干,入党以后悠着干的现象,还有的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表现在工作上过分情绪化,一时满腔热情过分投入,一时漠不关心患得患失,甚至在工作中出现讲条件、讲索取,缺乏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凡事斤斤计较,不愿吃“亏”。
5、角色错位,距离不当
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角色”,因为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干部,具有双重角色。但有些干部往往定位不明确。有的学生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忽视了学业;有的学生干部一心学习,不能完成自己本职工作;有的干部有各个方面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同学。上述几种情况都是由于没有认识自己的角色而导致了失败。
这里的“距离”有两种含义。其一为学生干部与教育者的距离。由于工作需要,学生干部与教育者关系接触较为频繁,与教育者的言谈举止显得较为随便。其二为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距离。由于未把自身位置摆正,以为高人一等,拉远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使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甚至起到阻碍作用。
6、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
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出现虽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突出,但学习出现多门不及格,甚至到了退学的边缘。还有些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能合理地分配有效的时间,既要学习,又要工作,又不愿减少自己放松休闲的时间,结果只能是学习、工作都做不好。有些干部骄傲自满,不尊重同学,从而得不到同学们的支持,缺乏群众基础。有些学生干部在处理学习工作关系上错误认为自己由于工作的原因,学习成绩差一些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谅解,从而放松对学习的要求。这两种错误的认识,在学
生干部队伍中是较突出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针对以上所说的缺点及其原因,本人认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从一开始的选拔培养,以及干部队伍的培训管理上,都要我们从头抓起。
建立、建设好学生干部队伍,首先要抓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抓好它的基础又在于让学生干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一名学生干部。换句话说,一个学生干部必须先履行一个学生的基本职责,努力学习、积极生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干部、一个好干部,才能在工作中建立威信、让人信服、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并对其所在的团队产生积极影响,使整支干部队伍充满信心、充满朝气、活力、凝聚力及战斗力。
1、选好干部,树立榜样
选好干部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只有选取到可塑之材,才谈得上队伍的培养建设。在选拔干部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在有良好品质、热心为同学服务、有奉献精神的圈子中挑选干部。担任学生干部就意味着要经常无偿为同学、学校服务,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才能在各种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
(2)在学习成绩相对优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圈子中挑选干部。担任学生干部就意味着任务重,比其他同学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到社会工作中,并且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势必要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在同学中树起威信。
(3)坚持充分尊重同学意见的原则。学生干部生活在同学之中,又要组织带领同学,学生干部的工作更多只能靠自己与同学的感情,靠同学们对自己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因此,选拔学生干部应在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基础上确定。
只有坚持用“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才能在同学的心中树起威信,成为同学的榜样和思政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2、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逐步形成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干部队伍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党建工作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大多数为“入党积极分子”,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教育。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中的积极作用。要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慎重地把优秀学生及时发展入党,从而逐步形成一支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学生干部队伍。这要,学生干部队伍才会有更高的威信和更
强的号召力。
3、信任和依靠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
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有为学生干部创造充分的条件,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造就一批人才。
(1)按需设职,按才分配。让每位干部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整个干部队伍才能良性运转。
(2)信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正确对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因为出一点小差错就认为学生干部不可靠、能力差。这样,永远也无法培养出一批好干部。
4、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机制
学生干部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只有科学管理,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1)合理使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树才工程。学生干部除了工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首要的任务——学习。学生以学为主,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保证学生干部有充分的学习时间。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建设合理的干部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干部予以表彰,对不称职的学生干部给予批评教育,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注意维护学生干部队伍内部的团结。通过开展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干部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上的一些误会与分歧。只有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中,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才能保持在同学中良好的形象。
总之,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是一件长期的任务,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取长补短,才能保证我校的教育工作更快、更高、更好地发展。
三、实行激励机制,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和发展成为学生共同面临的挑战。而在学生干部岗位上的锻炼和磨砺,对增强学生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实力是大有帮助的。而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推动学生干部工作的源动力。
1、开展评选评优工作
每学年初分院级学生干部开展公开述职,接受同学监督,总结成绩,指出不足,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年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工作积极分子等先进,给予表彰。
2、完善学习制度
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干部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要组织好学生干部培训班,落实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组织开展好学生干部的参观、交流和工作经验、能力的借鉴和学习,提高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3、完善推优制度
积极向党组织推荐、输送优秀团员与学生是团组织的权利,也是义务。分院团委将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落实推优政策。把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及时输送到党组织中去。
学生干部的成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学生干部又是流动的,同时学生工作本身又有一定的周期性,因而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要积极引导学生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一贯的工作热情,真正把教育与管理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只有切实建设好学生干部队伍,真正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我分院的系风、班风建设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我分院学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才能有效地带动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第二篇: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生物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也是高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是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课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各生物老师也都努力将自己的认识结合课本向学生传授,但是还是不能充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因此笔者将围绕生物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结合实际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生物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物课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20-02
随着社会上各项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就逐渐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教育界为了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即不断提升孩子的教育水平,而对传统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后在实践中运行时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高中生物课堂上,即使老师都在很努力的迎合课改要求并不断进修,但却仍然感觉课堂上存在很多困难。因为生物本身与实际生活的贴近性,因此在新世纪也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生物爱好者本文将围绕教学中的困难进行浅析,并对此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1.高中生物课堂问题的发现
以下笔者将根据自身经验对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太过于守旧。在进行新课改之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听,而且老师讲的知识就只是看着课本念,搞得课堂没有一点活力,学生也不喜欢听。而新课改之后,要求老师要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老师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很多老师只是口头上响应新课改,而在真正上课时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
第二,老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把握不准授课内容。新课改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老师面对新教材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认识也不到位。不习惯于用新教材的辅助资料,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旧材料,这些资料不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而且与当前教学大纲还有一定的相违背,如果一直处理不好新旧教材之间的转换关系,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实验,而这也是生物课堂的重要组成。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如果不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并看到实验现象,那就只能看着课本上的结论死记硬背。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相关设备或者是设备陈旧,造成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有的只是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去看看实验结果。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没有配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新课改的推广。
第四,教学方法固定,学生不积极参与。我国属于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而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说明哪里会考哪里不会考,然后学生对需要考试的地方背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明白上课可以不听,只要记性好下课了背住就能考高分,因此在上课时很多学生因为感觉课堂没意思都不注意听讲。
2.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2.1老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认识
很多情况下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思想上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具体含义,认为课改只是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换了换。而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课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转换。也就是说课改就是理论上的改变加实践上的推广,如果教学方式不变化就跟不上新教材的变化,也把握不准授课内容的深度。
2.2提升教学硬件设施
生物课中难免会有实验课,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并看到实验现象学校要对相关设施进行配置。由于生物本身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且应用性比较强,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对应的图像信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也比较少抽象。传统教学中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这样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因此学校还应该给生物课堂配备多媒体,让老师给学生直观的展现知识,必要时只要对学习有利还可以观看一些生物视频。
2.3强化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而学生在高中课程学习中也都明白生物占的分值比较少,在平时学习时也都当成副科学习,在心理上认识不到生物的重要性。而老师也不去强调生物对以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仅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去注重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的培养了。为了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不能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在根本上强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强化生物老师的教学素养
虽然新课改要求老师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但是老师还是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争取老师与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共同提升学习质量。现阶段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学中脱离实际的现象还是有发生,不能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学生也就体会不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提不起对生物的兴趣。此外老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不能给学生树立生硬的形象,要对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不能产生明显的代购,更要能与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
结束语
新课改推行以后高中生物教材也进行了更换,从理论上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对学生生物知识的传授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还达不到要求。因此生物老师们应该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课改的变化,加强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并在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生物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小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2012,06:48-49.[2]刘春丽.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83:152-153.[3]张雪梅.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37.
第三篇:如何解决好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问题
如何解决好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干部不作为、不能为的“庸、懒、散”现象一直为人所诟病,广大群众对“庸官”、“懒政”现象强烈不满。不彻底改变这种庸懒的状况,就会贻误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治懒治庸”的力度,吹响了全国“治懒治庸”集结号,目的是切实提高我国干部素质,建立起一支高效、廉洁、服务型的干部队伍。如何解决好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问题,成为党建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干部队伍的退出机制,让干部队伍流动起来。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干部队伍,只有进,几乎是没有出的;只有上,没有下的。这就造就了干部队伍一潭“死水”。建立科学的公务员干部推出机制,让“庸碌无为者”腾位让能,把让干部队伍流动起来。这样在干部队伍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同时让那些“等着干”、“不想干”、“不会干”的干部感到压力。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首先要改进民主测评的组成人员。现在的测评考核的人员,要么是自己单位的,要么就是上级单位的,这样就容易形成大家都做好人,给对方好评,而上级单位的考核员对被考核人员又不熟悉,这就得不到真实的考核和测评,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考核和民主测评时,加入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等,使考核和民主测评更具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通过平时考核、考核、专项考核和民主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日常表现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和民意情况,准确认定“懒官”、“庸官”,为治理“懒官”、“庸官”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那些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缺乏进取心,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所负责的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考核测评中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或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认定为不胜任现职岗位或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对因工作失误,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对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一是量化工作。以部门为单位,对机关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明确工作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并对群众进行公布。二是强化监督。实行每周工作自查和报告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每周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进行认真自查和总结,上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将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分管领导,并交组织部门存档备案。三是严格考核。严格抓落实,抓考核,抓奖惩的“三个一”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分管领导根据机关干部每周工作量化总结,结合日常考察考核情况,每季度对管辖范围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第四篇:党支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党支部活动有“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以往党支部也开展过各种提高党员素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形式,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活动也是针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临时组织,急于赶交材料等,以致活动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实效较小。同时活动局限于开会、看电影、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枯燥乏味,不仅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效果不大。
第二,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第三,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四,党员发展标准存在改进之处,缺乏可调节性。党员发展考核有明确的标准,如班级排名,四级通过等。但是也存在个别优秀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如,某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四级考试失误未通过,进而不能继续发展党员。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却很可惜,这位同学也是优秀人才,但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被组织接收。
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的作用。
第二,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让大家对近期组织生活进行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下一期的组织生活。在各项组织活动中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预期目标。组织生活不要一味的迎合上级布置的任务,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贴近大学生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各项材料的保留,这样在上级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材料整合就可以了,无需为了活动而活动,不仅实效不好,而且材料难以组织。
第三,提高党员素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党组织增加大家共同学习的次数,另一方面党员自身注重素质的提高。党组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探讨等。党员自身则加强自身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让党员学会从我做起,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文化活动中身先士卒,提高自己的同时就是提高别人。时刻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第四,改善党员考核标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存在硬性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给更多的人一些机会,杜绝“一竿子打死人”的现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特殊考虑。组织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考核对象,进行特殊考核。存在特殊考核并不代表就是放宽党员的考核机制,他是党员考核更加人性化的表现,他将更加有利于党组织吸收各种优秀人才,促进党组织的发展。
第五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从村“两委”成员知识结构来看,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二是年龄老化严重。以某市为例,目前村(居)三职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50岁以上的超过了30%。三是素质偏低。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经验办事、创新不够。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村干部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引导不够强。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尤其在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带动作用不够。三是方法不新颖。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少村干部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很少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三)各种待遇偏低。
在经济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村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据调查,目前村主职干部年工资最高的可达万元以上,最低的仅为3000余元,大多数在5000元左右。在政治上,民选村干部提拔较少,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到头了,很难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在生活上,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村干部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通过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村干部大幅精减,工作量明显增加,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村级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全靠村干部组织落实,村干部由“半脱产”变成了“全脱产”。由于待遇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村干部辞职外出打工,影响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在社会保障上,不少村干部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远远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少数镇村由于经济拮据,对退职村干部没有任何补助。
(四)作风上存有差距。
一是纪律较涣散。少数村干部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镇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二是方法较简单。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态度冷、横、硬,有的甚至违法行政,滥用职权。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三是民主意识淡薄。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能力。四是为政不够清廉。少数村干部缺乏管理知识,村务、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五)后备力量缺乏。
尽管近几年各地都拓宽了选人范围,但由于农村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缺少活力。有的在职村干部怕培养后备干部影响自己的连选连任,长期不发展党员,长期不培养后备干部。从村级干部任职来看,连任的占90%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备干部的成长。目前农村有一些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可以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但这部分人不甘落后,一有机会就选择外出打工,大都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导致村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
二、解决对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着眼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目标任务。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首先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当前要在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后备培养等五个机制上作文章。
(一)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选人用人的问题。一是扩大选任工作民主化程度。体现民主、竞争、择优原则,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两推一选”的程序和办法,真正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尤其是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有本领”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增强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二是改革农村干部组织结构。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与村主任职务实现“一肩挑”,村“两委”成员尽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群团组织干部尽量由村三职干部兼任。三是拓宽农村干部选拔渠道。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选人渠道,扩大选拔村干部的视野。要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等多种形式,选贤任能,特别是注重从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和其他经济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四是改革农村干部组成结构。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选派优秀大学生和市直部门、镇(街道)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淡化村干部的宗族派性和地域狭隘性,优化村干部的知识和学历结构。要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智力资源和外向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其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鼓励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干事创业。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
从整体上看,现在村干部主要缺的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思路。因此,对村干部的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一是改进村干部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村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由县级党校直接培训村三职干部,变过去三年培训一次为一年轮训一次。建立村干部培训档案,保证村三职干部每年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新选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进行10天以上的岗前任职培训。二是创新村干部培训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训村干部,力戒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做到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村干部自身的实际出发,强调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在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观看电教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方式。在内容上,主要强化政治理论、岗位业务、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加快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干事创业;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送现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尽快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保证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从事村务工作。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促进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上挂锻炼和异地学习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干部的激励保障问题,急需建立健全以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涵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竞争选入、奖励激励等多项内容的农村干部科学管理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能动作用。在经济待遇方面,一是保证和逐步提高在职村干部的工资性收入。采取“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办法,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确定具体发放方式和工资额度。全面推行村干部基础工资按月发放,即在银行(信用社)按人开户建帐,村干部持卡按月到银行(信用社)领取。绩效工资与绩效考评挂钩,实行年终一次性发放到人。市、镇(街道)要专门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干部奖励。同时,对村干部的交通、通讯等方面应给予适当补贴。在可承受的前提下,市、镇(街道)财政应逐年增加一部分支出用于提高现任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使村干部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村党组织书记要至少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1.5倍,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障制度。要把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作为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着力点,可采取“市财政补一点、镇村拿一点、自己交一点”的方法,抓好村“两委”主职干部养老保险的落实,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开展村干部健康体检,建立村干部个人健康档案。三是发放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生活补助金可由市、镇(街道)财政筹措,根据具体人数和补助金额统一发放。同时,按照规定对达到“三老”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三老”村干部享受定额生活补助。四是设立特困村干部救济基金。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机关单位出一点的办法,对严重疾病或生活困难的村干部予以补助,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政治待遇方面,要建立从村干部中招聘国家公职人员制度。一是继续执行好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二是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名额,通过公开招考,从优秀年轻村干部中招聘到镇(街道)任职,或录用为公职人员。三是对特别优秀、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可提拔为镇(街道)行政副职领导干部。四是重视从镇(街道)和市直机关下派到村任职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使用,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深受群众拥护和上级组织肯定的,及时提拔任用,以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在工作环境方面,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村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
(四)建立和完善管理考核机制,规范约束村干部从政行为。
要把村干部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在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约束、规范工作行为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推行村支部、村委会每周联席办公例会、重大村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合签联章制度,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重大村务决策前听证制、决策中村民代表公决制和决策后公开接待日制度,实现党的领导、群众意愿、民主论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在村民自治中的高度统一。二是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民主议政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完善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全面推行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在考核对象上,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为主要对象,突出岗位职责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突出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和谐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重点。在考核方式上,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挂钩。四是规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推行村干部任免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村干部工作民主评议制度,使其行为更加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符合党章党纪规定,符合群众愿望。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定期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建立和完善后备队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建立一支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选拔方式上,要坚持村级组织推荐与镇党委考察相结合,坚决防止村级组织随意指定现象的发生;在标准确定上,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能力化,加快推行“大学生村官”工程;在选拔数量上,要保持每村2至3名后备干部常数,并实行动态管理;在选拔对象上,要注重从复退军人、回乡青年、务工经商者等当中选拔,并把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与此有机桔合起来;在培养使用上,要坚持认真培养、敢于使用的原则,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后备干部到镇(街道)站所任职,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同时,还要坚持备用结合,当村干部出现缺额时,及时把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干部岗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