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随着新一轮课改热浪的掀起与到来,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与躁动、憧憬与探索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对时下的语文课堂进行一番冷静且辨证的审视,不难发现,由于还没有真正深入地理解与悟透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 “越位”或“不到位”的游离状态。现就我校语文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表述如下:
一、教学实践中,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及解决措施
比如在课堂上的复述,有的老师经常指名让一两名同学复述一下,就表示完成了这项训练了。而且,这一两名同学往往是比较优秀的。或者一些学生的复述,只是在照本宣科地背诵课文,靠的是记忆能力,而不是对文本的整合与概括。自然就没有达到吸收与内化的要求,对于这我有时也没有很明确地加以引导。由于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及缺乏对学生复述的指导,没能很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接下去的这方面教学中,我觉得可以这样整改:目标定位要准,方法要当,时间要保证。就口语交际的训练而言,不能仅仅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对如何培养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和技能有所忽视。如,复述、讲故事、自我介绍等“介绍”或“独白”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丢掉文本拐杖,抓住关键词句,在概括、整合的基础上言说。就道歉、„„对不对、做客、待客等“交往”和“讨论”类的口语交际训练。我想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应该是在特定的情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难以进行。因此,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陈设实物、制作道具、播放录音以及师生语言描述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
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活动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如“劝阻”类的说话,我们不但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
3、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不但要坚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还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多实践。
二、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形式游离及解决措施
把提高写作能力当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而且把课外阅读的范围窄化为课标推荐的阅读篇目。经过三番五次地揣摩课标和几番细思量,我觉得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不同于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因为,课标中的“建议”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封闭的“推荐书目”。建议中提到的那些中外名著、诗篇,都是举例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界定性的。对“建议”举例之外的优秀读物同样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无疑,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必然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试着这样做:
1、为学生阅读挤出时间。优化作业设计,取消大量重复机械的抄写,把这些时间腾出来,让学生阅读。同时,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阅读。
2、帮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要求学生的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老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效果,尤其要对那些有深度的课外读物加以指导。读物的多与少、阅读速度的快与慢、阅读的粗与精、读书的思考与练习„„都应该在教师指导的范畴。
3、为学生的阅读推波助澜。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引领学生阅读。如,可以举行阅读成果汇报会,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举行优秀图书推介会,„„以上活动可以分项进行,也可以把几项活动集中在一起举行,搞成一个班级“读书节”。甚至可以扩展到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生生互动、班班互动的局面,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三、教学活动和手段虚而不实及解决措施
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因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比如有时在语文课堂中过多地让学生唱呀,画呀,游戏呀,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种华而不实的,闹而无用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
练上,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有句话叫做“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味道”,为此,我觉得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这是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的前提。
四、课堂评价语显得苍白而无力及解决措施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新课标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总是涤荡在老师们心怀,老师们时刻不忘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吝啬赞美,于是在课堂中一味的给予学生以没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如,“真行”、“你真棒”“很好”等等。时间一久,我发现虽然说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变得鲜活起来了。但是一味的表扬,正如惩罚一样,并不可取。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所改变,更加恰当。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呢?首先,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辨析,而不是眼里盯者教案,脑中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其次是对学生的评价要明确,不要让学生对答案有模棱两可的感觉,也不能对他们的发言不加任何的肯定或否定。最后,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教育的评价功能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况且教师的一句话有可能挖掘一个天才,也有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即要谨慎又要大方。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我想,只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而又及时的采取措施补救,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第二篇: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生物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也是高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是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课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各生物老师也都努力将自己的认识结合课本向学生传授,但是还是不能充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因此笔者将围绕生物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结合实际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生物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物课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20-02
随着社会上各项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就逐渐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教育界为了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即不断提升孩子的教育水平,而对传统教学制度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后在实践中运行时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高中生物课堂上,即使老师都在很努力的迎合课改要求并不断进修,但却仍然感觉课堂上存在很多困难。因为生物本身与实际生活的贴近性,因此在新世纪也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生物爱好者本文将围绕教学中的困难进行浅析,并对此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1.高中生物课堂问题的发现
以下笔者将根据自身经验对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太过于守旧。在进行新课改之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听,而且老师讲的知识就只是看着课本念,搞得课堂没有一点活力,学生也不喜欢听。而新课改之后,要求老师要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老师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很多老师只是口头上响应新课改,而在真正上课时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
第二,老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把握不准授课内容。新课改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老师面对新教材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认识也不到位。不习惯于用新教材的辅助资料,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旧材料,这些资料不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而且与当前教学大纲还有一定的相违背,如果一直处理不好新旧教材之间的转换关系,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实验,而这也是生物课堂的重要组成。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如果不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并看到实验现象,那就只能看着课本上的结论死记硬背。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相关设备或者是设备陈旧,造成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有的只是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去看看实验结果。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没有配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新课改的推广。
第四,教学方法固定,学生不积极参与。我国属于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而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说明哪里会考哪里不会考,然后学生对需要考试的地方背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明白上课可以不听,只要记性好下课了背住就能考高分,因此在上课时很多学生因为感觉课堂没意思都不注意听讲。
2.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2.1老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认识
很多情况下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思想上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具体含义,认为课改只是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换了换。而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课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转换。也就是说课改就是理论上的改变加实践上的推广,如果教学方式不变化就跟不上新教材的变化,也把握不准授课内容的深度。
2.2提升教学硬件设施
生物课中难免会有实验课,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并看到实验现象学校要对相关设施进行配置。由于生物本身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且应用性比较强,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对应的图像信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也比较少抽象。传统教学中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这样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因此学校还应该给生物课堂配备多媒体,让老师给学生直观的展现知识,必要时只要对学习有利还可以观看一些生物视频。
2.3强化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是应试教育,而学生在高中课程学习中也都明白生物占的分值比较少,在平时学习时也都当成副科学习,在心理上认识不到生物的重要性。而老师也不去强调生物对以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仅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去注重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的培养了。为了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不能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在根本上强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强化生物老师的教学素养
虽然新课改要求老师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但是老师还是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争取老师与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共同提升学习质量。现阶段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学中脱离实际的现象还是有发生,不能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学生也就体会不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提不起对生物的兴趣。此外老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不能给学生树立生硬的形象,要对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不能产生明显的代购,更要能与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
结束语
新课改推行以后高中生物教材也进行了更换,从理论上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对学生生物知识的传授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还达不到要求。因此生物老师们应该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课改的变化,加强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并在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生物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小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2012,06:48-49.[2]刘春丽.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83:152-153.[3]张雪梅.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05:137.
第三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什么样的体育课是最适合学生的?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我国中学体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场地状况、师资建设诸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 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教材陈旧,重复过多,少运动乐趣,脱离学生实际。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教师依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就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学,高中学习的大学还要学。脱离中学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课,除了能够暂时逃避其他学科的压力,起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上级不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奖金支持,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在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由于需要改革的科目比较多,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根本就没有想体育改革是怎么回事。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需要相关业的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下。只要在课上不出现什么问题就是好课了。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发钱的。另外,体育的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更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这对于开展体育教学产生了困难。
体育专业老师缺乏。长期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的传授。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专业上的缺乏也是教改后老师“隐性”缺乏的一个表现,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后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现有条件所限,有很多学生苦于还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被迫选其他的项目,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有的学生明明是选了自己喜欢的项目,可是上课的时候却是其他项目。原因是那个项目选的人太多了,教师也不得不做相应的调整。这种情况的学生也不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表面上看,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已符合编制要求,学历亦以基本满足,但是体育教学改革以后要求教师的专业性更强了,一些老教师在这方面出现严重的不足。在这段时间他们的教学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另外,一些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体育课就是以前的哪个模式,课程改革了,他们还是延续原来的教学方法,只是教的内容由丰富变成了单一的一项,还有就是很多学校以前招聘的老师没有考虑到专业的差异,导致同样专业的老师比较多而有些专业的老师却没有,有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老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个体育老师,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形势的体育教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要有较强地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地组织和训练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广泛地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好地体质状况。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地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要靠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新的教学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至于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定会逐渐得到解决,以使新的体育教学发挥出更大作用,培养出品学兼优、身体健康的优秀人才。
第四篇:党支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党支部活动有“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以往党支部也开展过各种提高党员素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形式,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活动也是针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临时组织,急于赶交材料等,以致活动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实效较小。同时活动局限于开会、看电影、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枯燥乏味,不仅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效果不大。
第二,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第三,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四,党员发展标准存在改进之处,缺乏可调节性。党员发展考核有明确的标准,如班级排名,四级通过等。但是也存在个别优秀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如,某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四级考试失误未通过,进而不能继续发展党员。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却很可惜,这位同学也是优秀人才,但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被组织接收。
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的作用。
第二,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让大家对近期组织生活进行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下一期的组织生活。在各项组织活动中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预期目标。组织生活不要一味的迎合上级布置的任务,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贴近大学生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各项材料的保留,这样在上级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材料整合就可以了,无需为了活动而活动,不仅实效不好,而且材料难以组织。
第三,提高党员素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党组织增加大家共同学习的次数,另一方面党员自身注重素质的提高。党组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探讨等。党员自身则加强自身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让党员学会从我做起,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文化活动中身先士卒,提高自己的同时就是提高别人。时刻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第四,改善党员考核标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存在硬性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给更多的人一些机会,杜绝“一竿子打死人”的现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特殊考虑。组织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考核对象,进行特殊考核。存在特殊考核并不代表就是放宽党员的考核机制,他是党员考核更加人性化的表现,他将更加有利于党组织吸收各种优秀人才,促进党组织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其解决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积极的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时我们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得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改
语文课程的教学作为学生掌握本国基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初次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其主要包括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因为只有能识字之后才能进入更高级的学习活动。而随着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平时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策略,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程形态模糊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逐字逐句的通过讲读的形式完成课堂授课,这样一来学生既阅读了课文,教师也完成育人的目的。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中,他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阅读与课文的讲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语文课程中理解与表达失当
语文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运用语言来让学生充分认知事物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其更倾向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欣赏能力的训练。纵观我国的语文课程的教材安排,其中自主阅读部分还是占了其中较大的部分,而关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训练的相关内容则完全没有,从而导致了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出现了严重失衡。3.语文实践活动置若罔闻
目前,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开始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学生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之间严重失衡,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衡。
二、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去伪存真,真真正正教语文
语文教学需要反璞归真,认认真真的上好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能忍痛割爱,摒弃那些浮华的多余的伪语文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开展真正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在师生的互动之间来进行语言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的能力共同得到提高。语文课改提倡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融合和内容的渗透,而不仅仅是形式的。融合与渗透更不能喧宾夺主,从而冲击语文课程的正常教学。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语文课改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语文教学,目的是针对现实需要来发挥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并不一定是完全落后的,有的是万万丢不得。尤其是低、中年级的语文课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教师的自身引导和带动下,学生来模仿教师,这些语文课上也考验着教师的真功夫,是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包办代替的。2.舍闹取静,安安静静教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更应该是安安静静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要让学生潜下心来,体会那些文字,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安静地学习,将学习内容融进他们的心灵里去,而低中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的甚至坐在椅子上都不能持之以恒的待着。语文教学要锻炼孩子的定力,让他们在安安静静的的环境中读书,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从从容容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开展“读、思、议、练”活动,并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3.避虚就实,实实在在教语文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着朴实、诚实、真实的工作情怀,实实在在地上好语文课,同时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扎实,语文课程实践训练要落到实处,教学效果要切实。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要针对文本来展开对话,不能脱离文本来进行空谈、虚谈。师生之间对话,要紧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并咬文嚼字,理解字词,掌握字词。要善于从文本中来了解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去发现文本空白,从而在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语文学习主要强调个性化阅读,且这些是强调阅读主体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一定要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但如果脱离了文本,即使有再新的观点,再活的形式,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锻炼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并提倡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时刻牢记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学科,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不仅要在内容上下真功夫,更不能忽视了语言训练。总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从而提高吸收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积极的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本着让小学生绽放出五彩的斑斓、追逐绿色梦想的原则,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与宗旨,研发出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刘小娟.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不“改味”[j].新课程(中旬),2011.(11)
[2]王娟.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j].华东师范大学,2011.(05)
[3]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