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师德的一点思考
我对师德的一点思考
----关爱是教育的信仰,尊重是教育的灵魂
“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
-------卢梭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方能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
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肯定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受到人们尊重的同时,也把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
“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
谁不渴望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理放松,则必然会活跃思维、富于想象、乐于探索,学习也就成了非常快乐的事情和为之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教师对师德修养的思考
尊敬的党组织:
面对二十一世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教育的质量决定于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奠基人,是培育人才的人才。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故新时期一个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具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教育事业是关系人类社会的千秋伟业,每位教师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精神,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上,全心全意热爱每个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创造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这是现代教师的不懈追求,这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教师这一神圣事业的无尚光荣的崇高品质的体现。热爱学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动力,在学生方面,只有感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去接受教育。不了解学生,不细心地研究学生,即使当了多年教师,也难以达到与学生心灵相沟通,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你再有什么 “金玉良言”,学生也听不进去。只有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去探求学生思想动态,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总之,为人师表,身教育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只有以身立教,才无愧于社会、家长和学生;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4月11日
第三篇:我对师德的认识
我对师德的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虽然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的责任心减弱、随意离岗、做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屡屡出现,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困惑和迷茫,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成了教师自身发展的绊脚石,也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关系如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表明,与学生关系不同的教师,即使是相同的言行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正所谓“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
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爱岗敬业,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沟通技巧,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做学生的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再次,要欣赏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欣赏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要从多角度来评价每一个学生。
总而言之,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都能时时刻刻把提高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明确目标、严格执行,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冯银银
第四篇:我对师德的理解
我对师德的理解: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来 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第五篇:我对人生的思考
2010-2011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科目考查卷
我对人生的思考
一、思考过去的人生
以前从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应是怎样的,因此也没有去规划过我的人生,于是人生漫漫十年,得过且过。有时我会在想,我活着要做什么,怎样做,我的人生才不会感到虚度,才会更有意义,以前我认为努力学习,让每一天都在刻苦学习中充实便是人生,但最后发现,高三每一天都过这样的日子是为了拼高考,在一个考大学的目标实现了的今天,我居然失去了动力„„是啊!我的目标是什么?一个人失去了目标犹如一条失去舵的船,没有了方向,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找不到归宿,内心空荡荡。
二、思考现在的人生
列卡·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明确的航向;没有航向,就没有生活。于是我自问,我有理想吗?有的,也许便是能顺利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在岗位兢兢业业,平凡一生„„然而我又不禁想起十年归国路艰辛的钱老,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伟大,想起袁老十年如一日的为解决人民温饱而辛勤劳动的背影,想起那一代代伟人为祖国复兴富强安康奉献的那颗伟大的心,我惭愧了。我,一个生活在用鲜血和热汗换来的和平盛世中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竟图安逸,从未立在人民甚至国家的立场而订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使命。然而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如今有很多从中国各名牌大学送出去的留学生居然有90%在学成之时不打算归国复兴祖国,为的只是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确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才目标;树立把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奋斗目标。这才是科学的人生观,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而不至于碌碌而为、虚度光阴。
尽管这个社会上,各为己利、冷漠无情已泛滥,尽管如今一个好心的帮助极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如李明涛;尽管如今一个义举也许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争议的话题;尽管我们的付出总没有得到收获,我们还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为国家服务的大无畏精神。记得纳兰修女曾说:“你的善良可能没有人知觉,但你仍然要善良;你的善举可能没有回报,但你还是要行善。”是的,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像任长霞,又像我们受万众爱戴的温总理。他们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名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就能够不断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
三、思考未来的人生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确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才目标;树立把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奋斗目标。这才是科学的人生观,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而不至于碌碌而为、虚度光阴。
写到这里,我们似乎要问,是否每个人都要有一番对祖国轰轰烈烈的奉献才算是人生价值观?我想不是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贡献尽力了,即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观给予积极的评价。也许中国庞大十三亿人口,每个人都安分守己,即使没有什么大奉献,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表现了吧!其次,便是物质与精神的贡献要成正比,单物质贡献是无法让社会发展的,过多物质只会使物欲横流,对社会多一点热爱,多一点关心。
我们要完善自身,以贡献社会。因此大学生活虽放松自由,仍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应对自己,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负责,满腔热情的投身于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在人生的过程中,明善恶,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一步一脚印,锲而不舍的向人生最光点迈进。
也许人生很长,我对人生的思考远不止这些,但我会通过现在的努力学习,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目标,最终一生即便平凡,也并非无价值可言,这便是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