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0: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双休日(九月二十、二十一日)市中小学政教主任培训班开班了,我随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聆听了南通教科所冯卫东、吴联星、海门高校顾耀池、东洲中学仇敏、海门司法局蒋华等专家的报告,听了四所学校的经验介绍,以及黄局长语重心长的教诲,我感觉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信心,学到了扎实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找到了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回来后,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我对小学德育工作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以下是我的思考所得:

一、作为分管校长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担任副校长后,我一直感觉这一职位的工作很难。自己一些好的想法不能付诸实施,感觉工作处处碰壁;随便应付着做吧,感觉很违心,工作很平常,又有在其位不谋其政之嫌。面对领导的指责我常感力不从心,甚至心力交瘁。听了海门高校顾校长的报告后,我觉得主要原因在自己,许多事情是自己主观不主动,努力不够,其实领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难以伺候,有些事情不能付诸实施,主要是自己的努力不够、自己处理事务的策略不正确,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需要冷静,但更需要坚强和勇气。作为分管校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到位不越位,处事要低调,荣誉成绩面前不抢功,难事责任面前要身先士卒不推诿,但光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要记住“无功便是过”,在自己的分管工作之内要多动脑筋、多想点子,有了想法要多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赞成和支持,要做到不厌其烦,在工作中要苦干加巧干,踏踏实实地做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就会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

二、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再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是隐性的,短时间之内不容易看出成效,因此有的学校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或者是上级催得紧了做一做,平时消极应付,尤其是在教学质量上台阶工程实施后,各校狠抓教学质量,把德育工作放到了比较次要的位置,其实这样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曾有人提出“教育就是德育”的观点,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德育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丽”,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教育的目标不正是如此吗?知识技能的教育最终的归宿不就是让学生用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吗?否则就会造成“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严重后果,或者造就一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德育为首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先生指出教育的失误问题中的“教育”主要是指德育的失误问题。

三、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增多,打工潮致使留守儿童增多,应试教育的压力,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创出一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1.抓好德育理念的更新。我们要有理念先行的指导思想,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教师大会大力倡导德育为先的理念,让全体教师树立新的德育观,冯卫东先生的德育理念很有参考价值,它们是:“不只身体是个‘1’;把应尽的职责往肩上扛;为‘不夜城’熄掉几一盏灯;你是湍流我是岸;做‘恰当’的自我;你不是我的百分百;尊重弱者才能成为强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孩子的名字叫明天。”

2.抓好德育队伍的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支观念新、事业心强、有创新意识的德育工作队伍。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一是要抓好班主任的教育和培训,开拓班主任的视野,提高班主任的素养。学校可以提供班主任阅读的书籍,如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等书籍,并组织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请班主任工作做出成效的名师向班主任传授经验。让班主任走出学校参加培训学习、考察活动。二是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由班主任讲述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困惑及教育个案,大家一起分析评价,让班主任在交流中分享,体验教育的快乐。三是鼓励班主任撰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学校每学期结集出版优秀教育随笔集。四是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分析点评每一阶段的班级管理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少先队辅导员、德育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分管领导要经常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与他们一起策划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反思、有总结、有评价,好的计划和设想要得到全面落实。

其它课任老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无小事,处处在育人,全体老师要身体力行,严予律已,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

3.抓好德育阵地的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一些抓手,德育阵地就是重要抓手。学校的德育阵地有广播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晨周会课、班队活动课、德育活动基地等。

广播电视台要定期展播节目,节目内容要精心策划,节目中可拍摄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典型事例,定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及德育专题节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节目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

学校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换,内容要新,结合时事内容,从中渗透德育,吸引学生,教育学生。

国旗下讲话要精心谋划,不搞形式主义,讲话的人员要精心挑选,内容要围绕祖国建设成就、奥运选手拚搏的故事、习惯养成教育、节日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宣讲,真正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作用。晨周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要正常用于德育,班级要制订好教育和活动计划,做到每周一重点,每月一总结,少先队大队部要进行正常的检查和评比。德育活动基地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德育基地的活动要精心策划。

4.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又一抓手,学生的道德意识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我们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好几次大的主题教育,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每月一事”活动,节日文化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

5.重视德育效果的考评。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它不像教学质量一样容易检测,可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德育工作的成效,这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我的想法是既要重视平时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分管校长应该是大有作为的,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作出创造性的成绩。

第二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渐具备教育者所希望的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1.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如何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文明程度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因此,必须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强心剂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做好思想道德工作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需要。从微观角度来说,理想和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而德育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校的教育秩序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个人学业上的欠缺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只有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育人先育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接班人。

3.德育工作的迫切性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当前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再则,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二千多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以来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在这种现实、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同价值观的矛盾不时发生冲突,这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困惑和迷惘。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让每一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现代文明人,这就给德育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多年来受到中考和选拔性考试的影响,因而导致 “分数至上、技能至上”的教管理思想日益兴盛,以至出现“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瓶颈。凡此种种,必然导致学校德育的疲软和低效。

2.教育方法陈旧僵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课堂上提耳听命式的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使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这种教育模式还未等展开说教的程序,学生已经从心底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教育者一味地墨守成规,把学生当成毫无灵性的“录音机”进行灌输式教导,并期望学生能积极响应,如此“教育”不但是无效的,而且是负效的,是对教育的亵渎和对学生人格的扭曲。

3.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较全面的。现阶段德育工作者存在着误区:现实生活中,教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着,易产生“短视效应”和“轰动效应”,迫求教育的急功近利,幻想一时半会儿的教育行为就能产生效果。孰不知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是熏陶,是浸染,于是教育工作中细节被忽略了,教育良机被错过。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德育观念现代化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观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战略德育观。即把德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摆到战略的地位。二是素质德育观。即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通才素质和适应性。三是科学德育观。即德育自身的科学性更加强化,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将更加科学。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因回归生活,注重个体情感的陶冶和情感的发展。教育标准必须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人人能够遵守,人人能够践行。这种教育标准是理想道德和生活道德相结合,是基础道德和先进道德相结合。四是全员德育观。德育应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使学校教育、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形成广泛的德育一致性,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五是终身德育观。即德育是一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终身受益。

2.创新德育工作的手段

随机抓好德育生成。就是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抓不住不期而遇的教学机会,借机发挥,对学生进行点拨教育。这既可以发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发生在课堂外。这种随遇而行的教育方式自然而不生硬,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起到积少成多、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展开讨论,因此顺势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增强自我内省力,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形成辨明是非的思想品德。

随人、事生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顺乎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具体实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首先因人而异,我们对学生开展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个性迥异,认识有高低,品质有落差,如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则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其内心,洞察其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采用不同的方式:或直白或委婉;或正面或侧面;或暴风骤雨或润物无声„„其次因事而异,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等“大事”,有的只是日常行为中的一些“小事”;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则为个别现象;有的长期存在,有的暂时出现。应动态应对,采取相应策略,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德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导过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教导者的身份教育学生,学生心理上较难与教师接近。而心理教育则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老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开放无拘无束的,能积极探索自我、充分展现自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学生自助,是辅导而不是教导,是启发自学而不是强迫命令。心理教育可以在吸收当代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过程中通过调查、心理测试、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借助行为矫正、提出合理建议、设计教育方案等形式进行心理干预,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其教育成效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心理学知识,而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心理素质水平是否有所改善和提高。开展心理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教育环境。

第三篇: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近年来从事德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点看法。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信息闭塞,环境寂寞,居住分散,相互间交流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玩特点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外出务工,孩子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衣食无忧,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一)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读书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

给老师取绰号。

(三)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打扮,爱吃零食,宁可不吃饭,也要买小吃。很难做到拾金不昧。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不爱劳动。

(四)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只顾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人的感受,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五)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不足的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三)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

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

2、改革德育教学形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寓教于乐。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领域,产生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学校集体文化活动。很多学生,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在学校要加强班集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集体意识与归属感,通过一些活动、比赛使学生主动交朋友,学会交流。实行寄宿制的学校,提倡在晚自习前半小时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关爱。

第四篇: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从学校的需要,教师的意志出发,为德育而德育,所以德育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实际效果甚微。作为一名从事学校德育工作近十年的专职德育干部,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学校的德育干部有一个思维定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搞活动,所以为搞好一个活动绞尽脑汁,想办法,找点子,结果常常是活动结束后,除了为以后上级来检查学校工作多了一次活动记录外,学生的反映,实际问题的解决及活动的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最近,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结合平时的点滴思考,对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德育工作抓什么

我们许多的学校德育干部从接受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开始,就常常延续上任德育干部的做法,一开始就忙碌于各种活动方案的设计及活动的准备,而对于德育工作到底抓哪些,怎样抓,却没有更多地去理会和思考。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段话从三个方面非常明确地回答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首先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时间的大德育观;其次,要把实践体验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第三,要以让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第四,德育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逐步实施。显然,如果我们把德育工作简单地看成是搞活动是不够的。

二、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我们的学校做到一切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服务什么,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样服务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社会运动的第一动力,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老子说:“德者,得也”,朱熹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这些都说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德育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有什么需要

1.爱的需要

社会的急剧变化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当今社会就业矛盾的日渐突出,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为了好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物质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却关心的较少,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家中看父母的冷面孔,在校受到同学的嘲讽,教师的不满,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关心,造成学生心理上负担过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理想的工具,强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的各种技能,如:书法、钢琴、绘画、奥数等,造成孩子身心疲惫,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第三,离异家庭数量剧增,这种家庭的孩子,很多得不到父爱、母爱,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忙于生活奔波难以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关心,富裕家庭父母同样忙于财富奔波,得不到应有的心灵沟通。

2.自我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的愿望。有些学生因经常犯错误、经历失败,自己本人有摆脱过失走出阴影的强烈需要,而家长和老师往往不究原因,简单地将这些学生列入坏学生、后进生的行列,使他们承受较多的责难,难以摆脱失败的阴影。现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对人才认识上的偏差,文化科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素质,往往被错误地看成是“闲活”,使许多学生产生成长的困惑,无法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娱乐和运动的需要

喜欢娱乐和运动是孩子的天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娱乐和运动需要愈加旺盛。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之社会、家庭造成的过重升学压力,使学生忙于学业,平时娱乐和运动的时间很少。许多家长不但不提倡学生参加必要的娱乐和运动,相反以各种理由,千方百计地限制学生正常的娱乐和运动,造成学生体质差,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出现畸形的娱乐观。

4.社会交往的需要

大多数学生喜欢与同学或同龄人交往,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日益加剧。而许多家长以孩子交往过多影响学习为由限制孩子之间的交往,使许多孩子难以感受真正的友谊,陷入孤独。5.人格独立的需求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上辈对孩子呵护有加,以避免孩子闪失为由,对孩子处处不放心,事事过问。学校以安全为由,处处限制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对一些玩皮的学生甚至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讽刺挖苦学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人格的独立,造成学生人格不健全或是过分地依赖父母和老师,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二)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来对待。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忽视了应按人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德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划一的,德育的方式是强迫式、命令式的“我说你做”,用事先设计好的道德规范将学生塑造成学校和老师心目中的理想模型,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德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高、空、虚的德育要求最终都是无法真正落实的。德育只有在学生正确地满足自己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最终达到用学生自己的行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2.设置德育情境诱发德育情感。良好的德育情境是产生良好德育情感的必要条件,有了良好的德育情感,道德认知才有可能转化为道德信念,升华为道德行为。德育情境包括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家庭文化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优化学校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净化环境,绿化校园,放置雕塑,布置“小品”,美化墙体,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校园人际关系和校园舆论氛围等等;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化社会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改善家庭的文化环境。

3.实践体验。学生有着强烈的实践欲望,他们想通过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更想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实践是学生获得道德感知的最直接路径,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碰撞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外德育基地、社区资源,广泛开展“雏鹰假日小队”、“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实践活动;“当一天家”、“当一天校长”、“消防警的一天”等角色体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选探究项目、自定探究课题、自己开展调查研究、自己撰写实验报告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满足、在满足中完善自己,最终形成道德品质。

三、德育过程中的几点注意

(一)正确处理学校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矛盾

一所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安全问题是所有行政领导、教师关注的头等大事。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尽量减少学生的活动,减少学生出校门的次数,甚至规定学生在校内不准奔跑。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有运动和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强烈需求。调查显示,目前学生对学校最不满的地方是学校管的太紧,希望能增加实践的机会。我想这对矛盾不解决,我们的德育工作会始终难以解脱束缚。怎么解决?

1.给学校松绑

加强学校安全事故的立法工作,明确学校安全事故的责任,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压在学校身上。要完善现行的学生安全事故责任险,把学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一部分由社会来承担。如果是学校疏于管理造成的,学校自然难逃责任,如果非学校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则应由社会来承担责任,由作为学生第一监护人的家长和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责任。

2.给老师松绑

学校要通过建章立制,加各自的职责,不能一味地将压力转移给教师。确实是因为教师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教师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如果不是教师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则教师可以完全不负责任。

3.加强宣传力度,为学校创设健康的舆论环境

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使社会、家长能正确对待、处理学生校园安全事故,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不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还学校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学校并非一味地想推卸责任,而是希望社会、家长理解学校管理的难处,不要把一些无辜的责任强加于学校,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步履维艰。

(二)学校要求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要求往往是用一把尺衡量,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就是很好的见证。自然,学校的要求有其正面的作用,他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道德要求平台,学生在攀登这个平台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要求。但相反也有其负面的影响,它很难正确处理全体与个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1.全体性。承认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就意味着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不但要保障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权力,而且还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予均等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道德教育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公平、民主、人人成功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衡强对教师的管理,在安全问题上要明确量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依据。有些国家甚至主张:“政府决策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适合于所有人的学校,而不仅仅是让所有的学生上学读书。每一个人,无论其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都需要并有权享受好的教育。这同时也意味着学习不好的学生应获得„成功‟。”可见,那种只抓少数尖子学生而放弃多数学生的精英主义教育的做法,已被世界教育改革大潮所唾弃。

2.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之所以强调整体性,是因为完善人格的培养“不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品行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包括明智、责任感、宽容或敏锐、自立精神在内的行为与包括洞察实质、确切概括、区分目的和手段、确定原因与决策的智能同样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们知道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为什么这是真理;知道为什么是真理不等于知道应当怎么去做,知道怎么做不等于愿意并真正去做。”在道德教育中过分强调某方面教育而忽视其它方面势必使人的整体发展受损。

3、因材性。是指在承认道德素质教育全体性和整体性的同时,还应承认道德素质教育的差异性。关于差异性的深刻的认识,这里不作阐述。

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全体性、整体性和因材性的关系,这是全面提升德育质量的保证。

以上是我对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第五篇: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内容提要:

关键词: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深入,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但是单一,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较为脆弱。中学生发展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追求轻松刺激而厌学、发泄某种情绪搞小破坏、冲动易怒而打架斗殴等等。同时,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获取不良信息的方式显得轻而易举,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冲击,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要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将规范约束与心育启导有机结合,抓过程注重落实,抓细节突出重点,抓学风突出中心,抓习惯养成突出道德实践,抓成人成才教育,突出典型效应,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和守纪乐学的校园风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德育工作新特色。

一、形成德育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良好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优秀的德育工作团队是保证学校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管理制度: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调研,建立与健全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的计划性、服从性、主动性和统一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坚持“严宽结合,粗细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使“管”与“理”能有机统一,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师生的认可并发挥其应有的导向、激励、约束、惩戒等功能。同时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价、反馈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抓好落实。

(二)重视常规德育阵地:其一,认真贯彻德育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的原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尽量避免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过程中巧妙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家庭、社区中,了解其在校外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建立家庭、社区、单位定期联系制度,阶段性地相互反馈有效信息;抓好家长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以便统一德育策略,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德育工作外部环境。

(三)加强德育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适应不断进步的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学生,学校要加强德育理论研究,确定好德育课题,侧重研究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的专题研究及德育实施方法两个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造就学校德育特色。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德育团队:制定出具体的理论学习管理考核办法,对理论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考评提

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学校每年评选表彰德育理论学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可采用分层次、分专题和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辅导报告、专题讲座、座谈讨论、轮流主讲、德育工作论坛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四)打造德育工作团队:加强对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育培训,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及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情况,听取反馈,布署工作。组织学习德育工作理论,优秀班主任事迹等,推行经验,以会带训,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课评比活动,寒暑假选派班主任参加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培训会议,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严格执行班主任聘任制度,实行新老班主任结对帮扶,并通过优秀班主任经验推广的方式,扶持年级中的薄弱班级和经验不足的班主任,促使班级管理均衡发展。

二、重视德育常规,完善德育内容。

抓好德育常规工作,不断完善德育内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

(一)新生入学教育:切实加强入学新生的纪律与理想教育,并突出重点,让广大新生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确立奋斗目标,从而明确不同的学业阶段对个人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对新入校的新生,必须召开全校性的入学思想教育大会,会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会议流程,发挥思想教育大会的最大效能,切忌搞形式主义。另外,军训是入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期最少一周,在这个过程

中,除了外聘教官训练必要的内容外,班主任要组织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达到打预防针的效果。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德育内容中,爱国主义教育无疑要放在首位,要在传统的历史性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同时兼顾时事政治的学习讨论,努力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例如每年清明节为烈士陵园献花篮,建党节参加广场升旗仪式,国庆节举行大型演出等活动等。当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表现在这些重大题材上,对某件事的判断往往反映出个人的价值取向,更能反映出爱国主义热情。这个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时事政治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再赘述。

(三)“三德、三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之一,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例如每年确定一个月为“孝敬父母月”,做到“三洗三送”,即为父母洗一次头、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送一份礼物、送一个拥抱、送一颗孝心。另外这方面的教育应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具体实施,下面还要阐述。

(四)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并落实“学生行为一日常规管理”并配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考核办法,努力建立起由政教处、团委、学生会、保卫科、伙管科在内的教育考核检查网络,结合一日常规教育、普法教育,剖析正反典型,强化管理效应,进行实实在在的富有成效的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是责任人,每位教师对任何学生都有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因为不是本人任课的学生

而对其在校园内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而熟视无睹。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内在思想道德的外部表现,直接地反应出了本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旦某种不良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出来,这时候的教育最有价值,因为这种教育针对性极强。

(五)身心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教育学生具备珍惜生命的意识,崇尚体育,热爱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适应现代化的学习、工作节奏。近年来校园伤害案件的频发也是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结果。学校要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每班每月至少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六)教室宿舍文化建设:以教室宿舍卫生净化、美化为目标,以教室宿舍创名优竞赛等内容,抓住教室宿舍文化的实质性,在各类检查、评比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一种自律机制。每周进行教室宿舍评比,对在各方面优秀的教室宿舍进行表彰奖励。

面对日益复杂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如何应对的问题。良好的运行机制,优秀的教育团队是保证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同时,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特色,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下载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第五子课题组 贺志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前途......

    我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反思(精选5篇)

    我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反思 汶南一中 张昭勤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

    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讲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与思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精神生命的成长史。常态中的教育大多是基于学校,基于课堂而言,如何在短暂的“教育......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北校张丽霞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存在......

    加强学生公寓德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学生公寓德育工作的思考 文/刘丽鹃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反映学生思想和品行的重要窗口。如果不抓好学生公寓的德育工作,就难免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

    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和管理,是目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从队伍建设、制......

    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雷锋

    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书记的一篇文章,又把我带回到了几天前的“学雷锋”活动。参观后的当天,利用看新闻联播的时间,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并要求两分钟后把答案交上来。三个问题是这......

    起始年级德育工作思考

    把握起始年级的德育特点,切实提升德育质量 —————2010~2011学年七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七年级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时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在学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