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德育工作的贡献
我自任职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本人深入细致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解,懂得他们的学习、家庭、生活情况。学生厌学、有退学念头了,我及时和他们谈心;有时候还进行家访,和家长谈心,有同学间闹矛盾了,经过我的教育,使他们以朋友相处。多少学生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下走向正确的人生航道!
第二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贡献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贡献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班主任在“以传统道德育人”的工作中,引领学生,任重道远!为达到育人目的,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工作:
1.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师德育己,以己育人,以老师的言行品格教育、影响学生。
3.安全常识教育。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财物安全、交友安全、网络安全„„等等
4.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亲人朋友;学会感恩,拥有爱心,懂得行善与布施,这是一辈子的财富。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爱好。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啖,不讲脏话,正确发泄不良情绪
6.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是昨天,是今天,更是明天。会学习,是一种能力与素养总之,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为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德育工作的贡献
2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首先,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应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系统全面的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构筑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其次,班主任是最基本的德育骨干队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指导其健康成长的中坚力量。学校应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第三,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源泉。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随时的把握教育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最后,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教师对学生要富有爱心,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4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团结友爱的意识差了,集体荣誉意识淡薄了;受西方社会生活影响,一些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习气慢慢滋长;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理想淡漠,学习目的不明确;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个人前途失去信心、消极等待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不加以解决,势必造成近则影响班级、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远则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要紧紧把握学生的思想命脉,明确施教方向,有的放矢。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等系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现代社会由于运转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局面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对处在人生特殊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面临着生理的、认识的、情感的、社会的多方面的现实问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而必然承担剧烈的心理冲突。所以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育不是
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得了的,而是贯穿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接触到不同事物时,适时地让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要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要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情绪稳定,性格开朗。
总之,目前学校德育应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中去,我们应“内外兼修”,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针对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以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技能过硬、思想素质高尚的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的终极目的。参考文献
第四篇: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鲁迅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所创作出来的文章都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思想和社会形式。鲁迅还是现代思想革命的先觉者和建设者,他是以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争得做人的地位和价值为目标进行文学创作。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反叛思维和战斗精神建筑了现代思想文化的大厦,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一种深刻的感性美,特别是在反映农民悲惨命运方面更为突出。在他的笔下,我们既看到了被兵匪官绅折磨得成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闰土,也看到了像双喜一样机智能干、纯朴无私的农村少年。这些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石。
在反映下层人物的作品中,鲁迅总是将现实同残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国人的劣根性紧密相连,以现实中的小事刻画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孔乙己,即是被科举制度愚弄乃至毁灭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又是一个不能清醒遭人耻笑的可怜人物。给人留下了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深思。
鲁迅的作品同样也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理性美。他的《呐喊》、《彷徨》里的作品,就是改造国民灵魂的艺术实践。比如《药》,是反映了因国民的愚昧造成的革命者的寂寞和悲哀。《示众》通过街头十八个人物的群像,揭示出他们的麻木灵魂。在著名的《阿Q正传》中,鲁迅更把几乎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特别是“精神胜利法”,融进了阿Q这个落后的农民形象中,从而完成了一个包涵复杂思想和社会心理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精神典型。
鲁迅是一个真正的、严峻的现实主义者。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特别擅长通过平常小事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同时,鲁迅又决不机械地恪守前辈现实主义在创作中已经形成的特点和格调。因此,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总体上呈现出沉郁的风格。但在暴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和国民性的弱点时,作家讽刺和幽默的才能又不可抑制的表现出来,使这些作品中的悲剧因素跟喜剧因素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读者在接触鲁迅笔下所描写的悲惨、龌龊、病态的现实之后,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引起深沉的思索。鲁迅的作品是现实与理想紧密相连的完美整体,他既深刻鞭挞黑暗封建社会的残酷,又把人类美好理想深情寄托出来,但绝不是虚幻的乌托邦式的超现实理想。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现实与理想完美地结合了起来。鲁迅的作品永远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珍贵瑰宝。读鲁迅的作品即读自我和现实,在阅读人生和现实中阅读鲁迅的小说,又在阅读中理解自我和现实。
第五篇:孙思邈对精神病学的贡献
正文:孙思邈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医林中在公元六七世纪时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对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孙思邈对唐代医学精神病学的贡献及学术影响,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确定癫病之病名
在中国医学史上.癫病作为病名由来很久远.但在先秦时期,“癫”病是指形体颠仆的癫痛之病’。而那个遥远年代中对精神病有多种不
同的称谓。《吕氏春秋·知接篇》称为“苛疾”,高诱注日:“苛,鬼神下(烧)人病也。”当时认为精神病为超自然之物所致。又有“蛊”、“痴疾
一、“狂易”、‘“丧心”、“(姐)病”等异名。在《黄帝内经》中,“癫”几乎是现代意义上的“痫”症癫由癫痫之癫而转指癫狂之癫,盖始于唐代。具体而论,当首推孙思邈。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府”中列有“风癫第五,狂邪针灸图诀附”,论六首、方三十四首、针灸法四十八首。指出:“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漫说(虚妄之言),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眼坐沟渠,吠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嗅骂无度,或是飞蛊精灵,手乱国急.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从而使癫病的理论与疗法自成一体,既有发病的原因,临床上的种种表现,诊治原则,又列举出一系列的诊断预测方法、方药、针灸等疗法。
对原先称之为”瘤病”的’”癫痛”虽在“风癫”门中就其伴发精神症状的病症有所论治,但孙思邈则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眩;中指出:风眩病“大人日癫,小儿则为辅。”可能因为小儿病症初发而病史短.而成人则病程长,常伴有某些精神症状故也。在“风癫’”门中引述医论说:“……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类似癫病发作时的症状而最典型的是一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很明显,孙思邈是把“癫狂”与“风癫’”区分论治,而且各自自立门户一从而为唐代及其以后对精神病论治与科学命名奠定了基础,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至神明,故在当时的学科归属上虽将精神病与癫病都归于小肠腑,但二者又是各自不同的病种。
一、究病理及疾病预后
关于癫狂的病因病机,孙思邈既遵从医经的理论,又从大量的临床经验出发,进一步探讨发病的原因及机理
l、先天禀赋因素孙思邈引述,黄帝内经)关于癫疾发作的理论说:“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有所数(频数)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这种病因学说虽不可盖全,但长期被沿用,所以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癫》开卷伊始就从这里论起。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精神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与倾向,已为学术界所证实和认同。
2、阴阳失调中医典籍早就有“重阳者狂,重阴老癫”.‘难经·二十难》)孙思邈对这一病因学说的论述往往从临床实践出发,指出:“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日证。……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者.候之手阳明太阳”,患者的脉象有左右手强弱之异,盖阴阳失衡之象。:
1、脏腑功能失司(备急于金要方·风癫)说:““厥成为癫疾,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厥者,逆也,气这则乱,所以“厥”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气机突然过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情志活动,精神现象,都与脏腑功能有极为密切的直接关系,如医学歌诀所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肾恐多一。即是阐发脏腑与情志关系的。精神病人的言语、行、心理反常,莫不与此有关。
4、精神刺激孙思邈认为癫狂“起于心气不定”((备急千金要方·风眩))。所谓“心气不定”,主要指因精神刺激为主要诱发本病的心理因素癫狂的病理基础依孙思邈的论述,一是厥逆所致的阴阳气机紊乱。厥可使人“暴不知人”,“……邪气逆,这则阳气这,乱则不知人。”“阳明之厥,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_“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备急千金要方·风癫》)二是气、痰、火郁致使脏腑主司情志的功能失常。因而发生癫狂。关于这一病理学思想.散在于孙思邈的脏腑理论中、其论述主要集中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中,如卷十三~心藏·心藏脉论说。“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汤心,呕吐咳逆,狂语n”又说“笑而呻,呻而反忧。此为水克火,阴击阳,阴起而阳伏,伏而实,实则伤热,热则狂。门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此心已伤”(备急千金要方·肝藏脉论)说;“金克木,阴击阳,阴气起而阳气伏,伏则实,实则热。热则喘,喘则逆,这则问,门则恐畏,目视不明,语声切急.谬说有人”在卷十五(脾藏上)中说:”‘木克土,阳击阴,阴气伏,阳气起.起则实.实则热.热则问乱.体重不以转侧,语声拖声气深不转而心急。”在卷十七《肺藏脉论》中说:“火克金,阳击阴,阴气沉,阳气升,升则实,实则热,热则狂,狂则闭眼悸言,非常所说.口赤而张,饮无时度。”在卷十九《肾藏脉论》中指出:“上克水。阳击阴一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耳听
无闻,四肢满急,小便赤黄。言音D动而不出,笑而看人。”依五脏五行相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气道乱阻滞,首先会出现气郁.其次郁久化火,火灼而痰生,痰蒙心窍,肝火狂越,皆可生成癫狂。所以孙思邈认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是造成癫疾的重要的病理机制。依据病理机制与临床经验,孙思邈还进一步推断癫疾的预后情况。《备急千金要方·风癫》中指出:病发
在诸阳脉,针刺而虚热散尽则病愈。癫证初发,“岁一发,不治月--发,不治四五日发”。“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烦心.侯之于颜,……引日啼呼者,……”皆可刺灸治疗。难治的情况多见于:癫证但见骨节强值,屈伸不利,“汗出烦闷,呕多诞沫,气下泄’者;“身倦挛急,脉大,针刺治疗后仍呕多涎沫,气下泄”者;若“病发而狂,面皮厚敦敦者,死不疗凡癫发则卧地,吐诞沫。无知,若强掠起如狂及遗屎者,难疗。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己;脉沉小急实,死不疗;小牢急,亦不可治,脉虚可疗,实则死矣。”此为孙思邈的经验之谈,提示癫证也有一些难治的证候,治疗尚须下功夫探索。
三、提倡辩证施针药
癫狂的证候与症状很复杂,变化较多,孙邈在《千金》两方中对癫狂的治疗方药与针灸疗法列述颇详据统计,《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精神病的方剂近60首,针灸治法30余条。《千金翼方)中治疗精神病的方剂50余首,针灸治法40余条,单验方4首。这些方剂与针灸疗法,有不少是孙思邈亲自总结或独创的。在冶疗原则大法方面,孙思邈总结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学理论与治疗癫狂的大原则,凡骤然发作者,孙思邈主张急则以针灸为快捷。故治法中所采用的针灸疗且多实用,为后世所继承沿用最著名者莫过于孙真人十三鬼穴。所谓的“鬼穴”其名虽俗,但却是治各类精神病症的特效穴法,兹列述如下:孙思邈引述名医扁鹊的话说:“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备急千金要方·风癫》)所谓十三鬼穴,依次为:(1)人中:名鬼宫,从左边下针,右边出。(2)鬼信:大拇指甲下,人肉三分。(3)鬼垒:足大拇趾甲下,人肉二分。(4)鬼心:掌后横纹,入半寸(5)鬼路:外躁下赤白内际,足太阳处,行火针。(6)鬼枕:大推上入发际一寸,行火针。(7)鬼床:耳前发际宛究中,耳垂下五分,行火针。(8)承浆:又名鬼市穴,从左出右。(9)鬼路: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即劳官穴。(10)鬼堂:直鼻上人发际一寸,行火针(11)鬼藏:即女人玉门头;行灸法。(12)鬼臣:尺泽横纹外头接赤白肉际,即曲池穴,行火针。(13)鬼封: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去上,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以上若是四肢穴位皆用双穴;若是孤穴即单用之。这十三穴很值得研究并试用。(l)温胆汤组成:半夏二钱,竹茹二钱。枳实二钱,陈皮三钱,生姜四钱,甘草一钱。功用:清胆和胃.理气除痰主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或呕吐呢这。以及惊悸不宁,癫狂等。现代用于精神裂症等本方“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温和实际在于清凉胆热。(2)定志小丸组成: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功用:定志安神,调理脏腑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狂眩,现代用于心因性抑郁性精神病。以上四昧为来.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个,日三次。散服亦佳。(3)镇心丸组成:紫石英、茯苓、葛蒲。苁蓉、远志、大黄、大豆卷、麦门冬、当归、细辛、卷柏、干姜各三分、防风、人参泽泻、秦艽、丹参各六分,石膏、芍药、拍子住各三分,乌头、桂心、桔梗、甘草、薯预各七分,白蔹、铁精、银屑.前胡、牛黄各二分、白术、半夏各八分,干地黄十二分,虫二十枚.大枣五十枚。功用:补心安神,解忧定志。主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注,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皆悉治之。现代试用于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此病女多于男子千倍)。以上三十五味共为东,蜜枣和捣五千杵,酒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次,逐渐加量,最大量可日服二十丸.(4)薯预丸组成:薯预十八分,桂心、大豆黄卷、鹿角胶各七分,当归、神曲、人参、干地黄各十分,防风、黄苓、安门冬、芍药、白术各六分,甘草二十分、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各五分。白蔹、于姜各:3分,大枣一百枚。功用:除烦解郁,定志安神一主治:头目眩晕.心中烦郁,惊悸狂癫,现代也用于情感性精神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