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农药作为控制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的特殊商品,在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油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了解农药开发与使用对农业的贡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可使人们走出对农药的误区。
1.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大
使用化学农药能有效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可挽回农作物总产量损失30%~40%,挽回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诺贝尔奖获得者、墨西哥小麦育种学家罗曼·布朗说:“没有化学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英国人柯平博士在2002年曾指出“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将使水果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英国的试验证明,一年期间不使用农药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42%、甜菜产量下降67%,而两年不用农药,则产量损失又增加1倍。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及6%的淡水资源,供养占世界22%的人口,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据统计,全国年均使用农药28万余吨(折百),施用药剂防治面积达48亿亩次。
通过使用农药,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4800万吨、棉花180万吨、蔬菜5800万吨、水果620万吨,总价值在550亿元左右。近年来,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由此可见,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2.提高粮食单产离不开农药 全球人口65亿还在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种植结构改变、异常气候频发等导致粮价不断攀升,2008年世界粮农组织估计饥饿人数达到9.23亿,比1990~1992年基准期增加了8000多万。全世界粮食收获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112.5亿亩,减少至2005年的102.3亿亩。从土地条件及水源考虑,全球耕田面积极限为120亿亩。全球粮食总产从1961年的8.77亿吨增至2005年的22.19亿吨,平均单产达217.33公斤,但仍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估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90亿,耕地面积发展有限,故要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必由之路。通过荒地开垦及对沙漠改造将来可耕田面积即使达到120亿亩,那么按每人每年粮食需要量400公斤计算,90亿人口每年需粮食36亿吨,要求平均单产300公斤才行,而目前平均单产距此还差82.67公斤。我国到2050年人口将达16亿,按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算,每年需6.4亿吨粮食。而2004年全国粮食总产4.695亿吨,人均仅360公斤。我国到2050年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至中等水平时,每年需粮食7.2亿吨,即需从目前正常年份的约4.8亿吨净增粮食2.4亿吨,在可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粮食亩产应比目前的水平提高1/3以上。
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必须依靠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提高、水源保证、中低产田改良以及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上述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缺一不可,且需有机结合。广泛推广应用农药,尽可能减少由于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的占总产量30%的损失,是最现实、最可行的措施之一。
3.农药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现代农药也就没有现代农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全世界对农药的需求仍呈与日俱增的态势,从1990~2009年世界农药销售额呈现振荡上涨格局可见一斑。
农药的使用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正比。2009年按地区分布的世界农药销售额比例:亚洲24.4%,欧洲30.3%,非洲和中东4%,拉丁美洲20.3%,北美自由贸易区21%,从这个世界农药市场销售比例可以明显看出,哪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农药销售额所占世界总销售额的比例就越高。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国家, 也是生产和使用农药最多的国家, 农药销售额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耕地面积7629万亩,不足中国18亿亩的1/23,且由于劳动力、效益等原因农田荒芜面积占耕地7%,然而农药销售额却高达34.38亿美元,是中国农药销售额的1.75倍。法国耕地面积2.75亿亩,约为中国耕地面积的1/7,其农药销售额却是中国的1.95倍。由此说明,中国目前农药消费远不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我国早在1975年就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综合防治应该理解为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综合利用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应用农药)等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化学防治具有对有害生物高效、速效、操作方便、适应性广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因此在综合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及可以预料的今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化学防治仍然是综合防治中的主要措施,是不可能被其他防治措施完全替代的。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农药的消费及应用范围必将逐渐加大。相应地,农药的科学、合理、合法推广应用,尤其是除草剂的应用必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进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4.农药开发与使用的发展趋势
农药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若能科学合理使用,则对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生态环境,给人身健康带来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控制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焦点问题。创制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农药,淘汰高毒农药,研制水基性剂型,推广应用精准施药器械,加强农药监管,普及农药使用基础知识等是农药开发与使用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清洁。
2009年世界前10位国家的农药销售额 排序 国家 销售额(亿美元)1 美国63.55 2 巴西54.39 3 日本34.38 4 法国30.28 5 中国19.63 6 德国18.93 7 加拿大12.34 8 意大利11.45 9 西班牙8.27 10 阿根廷8.06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纪明山 农 药,2011.4
第二篇:未来农药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农药产业发展趋势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化学农药仍将是农药的主体。
设计开发绿色化学农药:长效高效超高效,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高毒低毒无公害,“杀生”、“调控”、高效、安全、低残留、经济、使用方便。
针对一定的生物靶标开发
合理的分子设计的新型化学农药:如以(乙酰乳酸合成酶)为靶标的超高效除草剂,乙酰乳酸合成酶能抑制生物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的合成。三唑并嘧啶环类、磺酰脲类、嘧啶(硫)醚类除草剂等属于这一类作用机理的农药。
开发使植物能产生免疫诱导机制的新农药,植物抗毒素类杀菌剂,如类黄酮类植物抗毒素。
当前化学农药开发的热点是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在世界农药专利中,大约有%是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优点是对温血动物毒性低;对鸟类、鱼类比较安全;药效好,特别是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个体小和繁殖力强的害虫防效好;用量少,一般防治用量为克公顷在环境中易于降解;有些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生物与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即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源农药:进展最快的是木霉类和粘带霉类。它们对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引起的病害防效比较突出。
动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害虫的防治,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昆虫激素,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它们具有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功能。昆虫信息素又称昆虫外激素,具有引诱、刺激、抑制、控制昆虫摄食或交配产卵等功能。农用抗菌素,如具有杀螨作用的浏阳霉素、华光霉素、多沙霉素等,具有防真菌病害的武夷霉素、多米霉素、多抗霉素,具有防细菌病害的中生霉素、新植霉素,防病毒的宁南霉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阿维菌素。
植物源农药:近年来对印楝、川楝、银杏、苦皮藤这些植物投入了很多力量进行开发研究,如”绿帝“和”银泰“就是山东莱阳农学院开发出的对蚧螨有触杀作用的新的植物源农药。世界上有几十万种植物,对其化学性质进行过研究的仅占%左右,我国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华南、海南地区,开发植物源农药潜力很大。从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中寻找绿色化学农药的先导化合物也是很有潜力的。
植物农药(转基因植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也被称为植物农药。
农药剂型发展的趋势。水性化: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粒状化:避免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减少了载体与助剂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如缓释剂)。
第三篇:烟草种植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及农业的贡献
烟草种植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及农业的贡献
云南省烟草经济信息研究中心 作者:车 科更新日期:2003年8月27日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烟叶生产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贡献。指出应公正、客观地看待和评价烟草种植业,充分肯定烟草种植业对中国国民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烟草 种植 农业 贡献中国烟草在世界烟草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烟叶和卷烟的生产、消费约占世界总量1/3,形成了包括烟草种植、烟草工商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相对庞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来看,烟草种植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烟草种植以烤烟为主,种植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形成了黄淮烟区、东北烟区、西南烟区、华中烟区和华南烟区五大产烟区,烟叶种植遍布全国各地,目前有22个省(区、市)、580多个县、4400多个乡镇种植烟草,种烟农户570万户,近2200万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烟草种植业根据市场需要有了较大的发展,烤烟种植面积从1980年的40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95万公顷,烤烟产量从1980年的7.2亿千克增加到2001年的14.5亿千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种植国。中国烟草种植业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紧密联系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中国近13亿的总人口中,就有9亿居住在农村。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将近20%,农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十分明显。烟草种植业是以土地和农民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从中国烟草种植业的产业规模来看,中国烟草种植业与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中国农业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烟草种植业的发展,对发展国民经济、解决农民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烟草种植业作为中国烟草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就整个中国烟草业来说,从1949年以来,为国家提供的税收和利润累计达到1200多亿美元。从1980年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烟草业税收和利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0%左右,是国家财政积累的重要渠道。在就业方面,烟草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烟草业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联的种植、机械制造、造纸、化工、印刷等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烟草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烟草种植业对中国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烟草种植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中国烟草种植业每年都为国家提供一定数额的税收收入。从1990年到2001年,烟叶税收总计为24亿美元多。在中国的产烟地区,烟叶税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烟草种植业创造的巨大财富,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各个地区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二是烟草种植对中国农业就业的贡献。从目前中国农村的就业情况来看,在全国的农业总人口中,有1.5亿人为富余劳动力。由于数量过于庞大,这一部分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在短期内并不能完全得到解决。而在中国3亿2400万的农业从业人员中,有近2200万人从事烟草种植,占全国农业从业总人数的比重为7%左右。在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情况下,烟草种植业为农民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烟草种植对增加中国农民收入的贡献。在中国烟草种植者的收入构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烟叶。以中国最主要的产烟省份—云南省为例,2000年云南省190万户烟农从交售烟叶中获得现金收入6.3亿美元,每户烟农平均收入332.9美元。以每户4人计算,人均收入83.2美元,而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仅为180美元左右,烟农仅种烟收入就占了总收入的4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烟叶种植是中国烟农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中国广大烟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四是烟草种植业的发展对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贡献。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烟草种植业主要以单户、手工方式组织生产,烟叶生产的技术水平落后,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为提高烟叶产业化水平,中国烟草业长期以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推广“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的科学种烟措施,开展中外技术交流,努力改进烟叶的烘烤调制技术,在烟草栽培、调制方面加强对广大烟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了烟叶种植的技术水平。烟草农业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广大烟农的科技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烟农将所获得的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其它农作物的生产中,客观上对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可否认,由于卷烟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产品,作为卷烟工业重要基础的烟草种植业备受争议。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在过去的二十世纪,烟草种植业伴随着日益高涨的控烟运动,不断更新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种植结构,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广泛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烟农脱贫致富,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政府税收,推动了与烟草相关产业、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应公正、客观地看待和评价烟草种植业。烟草种植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农业经济结构、农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稳定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烟草种植业对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此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四篇: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辩论会
活动目的:
1.知晓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利弊得失。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地点:九(5)教室。
正方:杨平、陈聪、魏志超、徐兆辉 反方:陈佳、杨琳、杨婳、史雅娟
主持人:陈华华
主持人:化肥农药对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举行了辩论会。然后介绍正方和反方的成员。然后请正方和反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主持人好!反方辩友好,我方的观点是:使用农药化肥利大于弊。人们称化肥是作物的 “粮食”,因为化肥能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性状。因此,化肥对调节作物营养和培肥土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物质保证,所以有句俗话叫“肥是农家宝”。
反方:主持人好!正方辩友好,我方的观点是:使用农药化肥弊大于利。化肥农药进入水中硬气水中藻类生长,引起水质下降,严重时发黑、发臭。施入土壤中改变了原有土壤的结构,造成有机质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农作物耕作,对土壤有很大的污染。
正方: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不施肥。
反方:无可否认,化肥在农业中的作用。我国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遗失到大气中或从水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极大的危害。是要危害还是要好处呢?如果是要好处而忽略危害,我认为是得不偿失,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呢?
正方:有句实话叫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事实吧:农业是人类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根本。自从1840年著名的《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发表以后,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至今160多年间,矿物营养的研究发展较快,在植物营养学领域基本处于统治地位。当进入到20世纪,无机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应用,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成倍增加,满足了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需求。化肥技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所以我方认为农药化肥的使用是利大于弊。反方:我先举个例子:我国庆元县东部9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有1700多户因使用“飞雁”牌过磷酸钙,引起了大面积烂秧伤农事件,这给当地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事隔不到2个月,同样的伤农事件再次在遂昌县高坪乡上演,当地农民种植的1000多亩四季豆因“肥害”而长成了 “侏儒症”面临绝收。据该市农业部门统计,今年仅“飞雁”牌过磷酸钙的伤农事件在其他几县发生过多起,受损农作物总面积超过5000亩。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辩友的观点。这是商人的一种手段。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怎样给自己提供充足的食品和营养。2000年世界上严重营养不良的人数约有6亿,消除饥饿成为全球的问题和责任,这就是需要科学给予可供选择的知识,化肥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化肥、农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气体也不一定是污染气体,有一种叫气体肥料,它给农业增产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反方:正是由于商人的这样一种手段,才造成了化肥无节制的使用。所以温家宝副总理在2001年5月27日对农业部执行的沃土计划时进一步指出:滥用化肥,重用轻养导致耕地重疾沉疴,农产品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科学家的呼吁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科学施肥、多用农家肥,虽然多年强调,但缺少有力措施,成效不大。请农业部、国家计委认真研究并提出意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见。”这为我国农业特别是肥料行业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正是因为农药化肥使用对农业的弊大于利,温家宝总理才提出这一观点,你认为呢?
正方:刚才反方辩友说的是滥用化肥的危害,而不是化肥的危害。反方:滥用化肥也是使用化肥的一种。
正方:我不同意反方辩友的观点,我们今天说的是化肥的利和弊,而你说的是滥用化肥,滥用化肥是人为的一种,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讨论的话题。反方:你们刚才提到的气体肥料什么地方用过,请举例说明。
正方:气体肥料如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每周喷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以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梁增产100%。反方:这种肥料确实在什么地方用过?
正方:这是一个事实,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反方:你刚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但又没有真正投入到应用,所以存在很大的弊端。根本不能用于生产中。
正方:但是日后拓展开来就可以投入到生产中。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有机肥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按国家A级肥料标准配方,经过工业化生产营养全、肥效长、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质肥料。组织生产氨基酸发酵有机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达到比较完美的同意,完全符合目前国家对于发展有机肥料的产业政策和法规。继承化学肥料的优势、祢补化学肥料的不足。所以我方认为合理使用化肥,才能使我们的农业更加发展。反方: 化肥农业的使用累积于饮用水中,特别是井水中的农药化肥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计的居民构成威胁,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水藻疯长,鱼类等水深火生动物因缺氧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引发赤潮。
主持人:同学们进行非常激烈的辩论,资料准备的很充分。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但是农业化肥不能不使用,只能合理使用。感谢大家今天精彩的表现。
第五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就是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利用农业景观
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劳作、体验、参与、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形态。台湾农业专家廖树宏认为,休闲农业改变了农业的发展建立在土地的栽培力和负载力上的传统模式,使农业成为一种具有多次贩卖力的资源,其经济效益将大大高于传统农业。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越来越看不到蝴蝶、蜻蜓、萤火虫等昆虫了!紧张、繁忙、呆板、单调的城市生活使人们越来越向往大自然。这就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休闲农业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兴起,我国台湾地区70年代开始发展,而大陆休闲农业的推出已经是80年代末了。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目前大陆休闲农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活动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体验是休闲农业成功的关键。“乡村是人类孕育文化的摇篮,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产业,乡村是体验最深沉的地方,这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利基。”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教授段兆麟的这一观点受到众多农业专家的推崇。
目前陕西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还没有,多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以农家饮食为主的“农家乐”型,或果熟季节的“采摘型”或普通动植物观赏型,内容单
一、模式生硬,且管理落后,设施不完善。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据国外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休闲农业区在半径为29.5公里的区域才可以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国农业旅游区都没有达到这个规模,这就给陕西休闲农业的发展留下了空间。陕西曾是华夏农业文明的发源之地,有着灿烂的农业文明,今日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陕西又是一个旅游大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文古迹享誉世界。如果发展休闲农业,无疑既解了农业发展之困,又丰富了本省的旅游内容。
发展休闲农业,切忌跟着别人后头跑,要注意凸显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三秦文化、民俗、小吃等是陕西独特的魅力,被人津津乐道的陕西“八大怪”堪为陕西民俗真实而夸张的写照,发展陕西休闲农业就是要挖掘这些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农业物产和特色自然、人文景观等,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
休闲农业的提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规划不得当,农民有可能反受其害。专业人士认为发展休闲农业,首先应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仍然竭泽而渔,破坏生态,农民的长远利益从何而来?其次,休闲农业是把农业当成一种商品贩卖出去,既然是一种商品,就应该以顾客的需要为主,现在旅游者的要求已经从观赏升华为体验,并且这种体验还要是一种新奇的、全身心的体验,城市居民要这些,乡村就应该提供这些,并且尽量是自己独特的东西,尽量是全方位的“农村文化大餐”。只有这样,休闲农业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既富了乡下人,又乐了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