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得开除学生的法律法规
内蒙古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开除学生,不得责令未成年学生停课、转学、退学,不得补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内蒙古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四十九条 在职教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停课;
(二)接受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三)擅自在其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
(四)组织或者参与课外有偿补课活动;
(五)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方式侮辱学生人格;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组织的教师交流和支教活动;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未成年人入学。学校不得责令未成年学生停课、转学、退学,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学校处分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申辩,并及时答复。
《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合理安排课时和作业,保证未成年学生休息、娱乐和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以各种名义占用未成年学生寒暑假期、法定节假日集体补课。
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学生投诉渠道
内蒙古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在职教师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 学校和教师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平等对待未成年学生,不得张榜公布未成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应当建立对教师体罚、侮辱学生行为的投诉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三十七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及其他有关权益,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及时处理学校和教师侵害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有利于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督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四十六条 盟、设区的市以及有条件的旗县区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维权专用电话或者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及时受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控告、举报、申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并答复相关人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开除未成年人的,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篇:公益岗面试热点:学生吸毒 不得开除
http://gygks.offcn.com
公益岗面试热点:学生吸毒 不得开除
【热点背景】
近日,《云南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条例》提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编制地方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校发现在校学生有吸毒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通知吸毒学生家长,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帮教,督促戒毒,不得以此为由开除学籍,对戒毒返校学生应当加强教育和监督,不得歧视。
云南省检察机关统计,云南省未成年人涉毒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以贩卖毒品居多。敲响禁毒、防毒的警钟势在必行,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孩子免遭“毒”害,也给涉毒的孩子更多关爱和保护。
【命题预测】
近日,《云南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其中条例提出,学校发现在校学生有吸毒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通知吸毒学生家长,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帮教,督促戒毒,不得以此为由开除学籍,有人认为此举保护孩子免遭“毒”害,也给涉毒的孩子更多关爱和保护,也有人认为此举不可行、此风不可长,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评析】
“在校生吸毒不得开除”是善意之举,云南省这一举措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城市对“失足”青少年的关爱温度,应该得到社会大众的共同支持。当前我国毒品易感人群出现低龄化、娱乐化趋势,部分青少年以娱乐心态看待明星吸毒事件,对毒品危害认识严重不足,对大麻等毒品充满好奇跃跃欲试,对吸毒现象麻木、容忍度高等。吸毒危害极大,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对于吸毒的在校学生,我们有必要将其拉回正轨,踏上正途,避免因毒品一生尽毁。
当一个孩子犯错误时不否定他、不戴有色眼镜看他、给他一次机会,会比严处给予他的帮助更大。云南省这一举措,对于吸毒学生来说,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增添了戒毒的动力,学校能够把他们吸收回来,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温暖,必然能更有效地促使他们“洗心革面”,重新走上人生正轨;对学校来说,体现了教育公平,有教无类,保障了吸毒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对政府来说,此举也有效地遏制了毒品低龄化的趋势。
然而,这一举措引起部分人员的异议,认为不可取,会有这种反对的声音很正常,毕竟在当前社会,大家对吸毒人员都有很深的成见。一是,吸毒学生大多
http://gygks.offcn.com
与社会人员有比较深的接触,难免会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大家担心这些不良风气会“污染”校园环境。二来,毒品的危害性太强,吸毒学生即便身体戒毒成功,心灵的“毒瘾”也很难戒掉,只要稍加引诱,很容易再坠“毒网”,大家担心这些戒毒学生回归校园后会经不住诱惑,会成学校的“定时炸弹”,“毒害”更多学生。三来,社会对吸毒人员本就十分“排斥”,往往“一竿子打死”,从内心就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回归”。
吸毒学生,其本质上还是个学生,尤其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管教和帮助,面对吸毒低龄化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有以下建议:
1、云南省政府继续就该条例充分提取社会各界意见,不断完善,最终推广落实
2、家校联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尤其对吸毒的孩子
3、学生自身也要提高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对毒品抱有好奇心。
第三篇:开除接吻学生
开除接吻学生:重处罚轻教育的懒招
【红网】2012年03月18日
在某职业学校就读的张同学因在教室内与女同学接吻,被学校勒令退学。张同学的家长认为校方的处分过重,和学校进行过多次沟通,但校方称在教室内公然接吻,给其他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处理是有依据的,已经作出的处分不会更改。(3月16日大洋网)
男女同学在教室接吻,确实有碍观瞻,影响不好。但因此就给予开除的处分,未免太重。不但影响涉事同学的未来发展,也违背了相关法律,是一种懒招。学校的责任,不单在于教授知识,还在于通过言传身教,耐心引导,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矫正学生的行为偏颇。学生有缺点,必要的惩戒是可以的,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把重点放在教育和引导上,给他们反省和改过的机会。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心萌动,男女生之间有些暧昧,做出点亲吻之类的事也可以理解。虽然示范效应不好,但就此给扣上“品行不端”的大帽子,痛下杀手,予以开除,这样的处罚显然过重,也有些草率。
学校之所以开除这名学生,可能出于快刀斩乱麻的想法,希望在取得以儆效尤效果的同时,尽量地减少争议和麻烦。但这种做法恰激发了矛盾,是个懒招。首先,抛弃了育人之责。涉事学生是第一次因接吻被学校抓个现形,学校应该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通过耐心教育,加之相应的警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适时在学校开展青春期的相关教育,把学生的精力逐渐引回到学业上去。但学校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就地开除”,不给涉事学生任何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重撵人轻育人的做法,虽然方便快捷,但贻害不浅。不但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不利于涉事学生的成长,恐怕对其他学生的震慑作用也不会长久。其次,违背了法律规定。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涉事学生被开除时未满18岁,还是未成年人,即便接吻不对,违背了校规,但给予开除的处分,显然违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违法之举。
教书育人不但是技术活,更是“耐心活”。学生行为不得体,不正确,需要的是耐心矫正,而不是开除了事。如果动不动就祭出开除大旗,让校园一片肃杀之气,如此,矫正不了学生的行为,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影响心智的开发,会得不偿失
第四篇:学生、教师替人**论文要开除
学生、教师替人**论文可被开除
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为遏制这一不良风气,教育部日前出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办法》指出,一旦发现论文造假将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该办法是教育部颁布的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办法》要求,为他人**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人员,属于在读学生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属于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指导教师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此外,由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修订后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也将在今日起实施。修订后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明确,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据新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定期公开账务。修订后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指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新制度要求,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新制度强调,高等学校应严格控制对外投资,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第五篇:开除解决问题
开除解决问题
胡旻翔
近日,有网帖称广西一所高中多名学生带手机上课被开除百余名学生的手机被没收.在中央电视台的调查下,此事获得了证实,也就立即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对于学生使用手机,以及各地各类“雷人”校规的评议,在之前就有很多的争论,而此事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后更是被送到了风口浪尖上.更是有网友呼吁学校校规毫无人性,认为僵化教育自有僵硬校规.作为一名学生,自然的,先要联系自身出发来看一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在我的学校中,也经常有学生因为使用手机不当而被给予处分.在广西这一学校的对比之下,开起来我校的校规似乎并不是十分过分.但是,这决不能说这种处理方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首先,人们议论的是这校规的制定.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所有学校的校规都要由校方,学生和家长三方面共同制定的.我们绝不会相信这个开除学生的规定是经过学生和家长同意之后才被颁布出来的,而且事实也正是如此.试问我校的校规是否也经过了学生和家长共同的研究而颁布的呢?还是只是学校一厢情愿所制定的一个目标?仅仅是学校发给家长的一份保证书,家长签上字之后学校就能够为所欲为了吗?
其次,校规中对学生的各类限制是否超过了人身自由呢?是否侵犯了学生的自然人权益呢?对于广西这所高中来说,这是肯定的.开除学生是要由校方多人经过讨论决议后才能进行的.这所学校给出的答复是,该生是被年级组长发现后立即给予开除处罚的.这样的处罚流程,明显不是个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