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说稿和谐愉悦主动探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说稿和谐愉悦主动探索
一、课标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针对总体目标,本册书的课程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
(1)加强对学生进行方位、以及数的概念教学,(2)合理进行加、减法计算,合理安排“用数学”的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
(3)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4)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5)结合本册数学知识,加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概念教学上,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在简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体例分析
本册书一共安排了10个教学单元,其中前9个单元为新知识,第十个单元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前九个单元中每一单元都是这样安排,单元主题图---新授内容(课堂活动及相对应的练习题)—解决问题----整理复习。
结合知识树进行详细解说:数与代数领域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位置和图形的拼组;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摆一摆,想一想和小小商店两个。
三、编写意图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如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再按照数数、读写、比大小的顺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在这里安排的口算内容又成为两位数加、减口算和笔算的基础。
2、精心选择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材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习素材,例如,数全班学生人数,认识黑板、课桌、卫生红旗等物体面的形状,统计本小组同学喜欢的颜色和出生月份的人数等。此外,教材还开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如在商店里买东西,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3、注意改变呈现方式,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
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4、关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如在认识每种图形时,教材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还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行图形的变换,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在填写完统计表后,提出“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5、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前,教材在练习中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把公鸡与母鸡、苹果与梨排列好,让学生凭对图形的观察,填写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到教学例题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时,学生就会想到“把两种花片排一排”的办法,进而发现在排好的花片中,一个蓝花片对着一个红花片,最后剩下5个红花片,于是建立数学模型,把现实问题抽象成了数学计算题。
四、教学策略
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差。有的甚至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被认为是患了“多动症”,老师批评,家长责备。许多老师还爱要求学生坐成固定的某个姿势,学生上课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上课使学生感觉又苦又累,日积月累,孩子越来越不愿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更好的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呢?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低年级数学教材特点,下面我根据近年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谈一谈:
策略
一、发挥情感作用,诱发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亲身体验,产生学习需求。
2.沟通情感,建立民主氛围。
3.积极评价,促进不断进取
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数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这给学生带来了相对其它学科较大的学习难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目标出发,也十分需要对不同学习程度(尤其是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激励性学习评价。历史的经验清楚地表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有意或无意的训刺性学习评价,容易伤害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给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学习评价十分必要,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说:“你一定行!”“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老师把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类似这样一些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自强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4.体验探索,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策略
二、创设各种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被具体新颖的情境所吸引。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诸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2.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时,从学生熟悉的六一联欢会入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漂亮的会场、彩旗、灯笼、气球,还有小朋友在跳舞。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种场面吸引住了。这时我请同学们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我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学生学得很愉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交流情境。
策略
三、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谜语引入:“一家三代环城赛,赛跑规则真奇怪,虽然速度不一样,谁都不比谁的快。”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3.采取把知识生活化的形
式
4.采取竞赛的形式。
例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相对枯我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巩固练习设计成了“爬山”,“过陷阱”,“找朋友”等游戏类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策略
四、注重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向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验知识给予人类的愉悦感和自己的成就感。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承认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并尊重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不仅掌握他们的共同特点,还要顾及个别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在学习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这种教学策略就是分层教学模式。
例如在设计练习时,优等生不仅要做得快做得好,还要考虑是否存在更简洁的方法,并加大思维难度;而有困难的学生则先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及练习,课后作业也是如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水平,而且课堂效率也很高。虽然学生水平不同,但都可以得到逐步地提高,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视同仁”造成的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跟不上的局面。
结束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趣味盎然,其乐融融。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交流的题目是《潜心研读追求高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而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只有准确把握课标,正确领悟编者意图,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内容,全册教材分为新授和复习两大知识版块,在这里,我仅对新授知识版块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解说流程:
研读课标,明确方向研读教材,理清脉络精选策略,追求高效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根据《标准》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际,我确定了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从统计图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关方面: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例、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
1、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2、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3、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研读教材理清脉络
1、教材地位
鉴于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段中的特殊地位,它与前几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又有所不同,教材用了较大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前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统计;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圆柱和圆锥以及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3、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每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在小学段串联知识的逻辑线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整体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数学的重点之一。
(三)、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
(四)、要把促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
4、编排特点
(1)、学习素材来源现实生活。如: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4)、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教材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三、精选策略 追求高效
1、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理和复习部分的内容可与前几个单元的新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比如,在学习了负数,对负数进行复习时,可与“整
理和复习”单元中的“数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整体认识。
2、处理好中小学教材的衔接。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过渡,为第三学段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圆柱、圆锥,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在剪一剪、看一看、包一包、想一想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如在学习比例时,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
只有吃透教材、利用好教材,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谢谢大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焦村镇东村小学
宋翠珠
第三篇: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心得体会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
心得体会
阳店镇中心小学
王聪珊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心得体会
非常高兴能有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解说的机会,这次解说对接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聆听这次解说,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聆听本次教材解说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对新课标的理解: 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或得基本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他文章的读后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学生愿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说的体会和收获。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疏通
富鲁寄宿制完小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材疏通提纲
教师:马娅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2014年2月19日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教材概貌教学目标编写意图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结构
量的计量(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数的计算(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活动(1、摆一摆,想一想,2、小小商店)
二、本套教材的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编写意图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我的建议:
(1)、课堂调节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通过师生对话,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2)、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3)、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4)、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学科总体目标:
力方面都能得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通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