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五年级数学下册研说搞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说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说教材知识结构、说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编写体例和知识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说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说课标
一、说课程目标: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四维目标对本册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做出不同的要求。
数与代数: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
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2、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3、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实践活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数学思考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5、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解决问题目标:
1、在情境图的教学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
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3、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再次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内容标准:
本册教学内容从课标内容的四大领域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安排了:
一、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二、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一)五、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
(二)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安排了:
四、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主要是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安排了:
六、爱护眼睛------统计
八、下
跳棋------可能性这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统计在数学中的价值。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安排了:第三单元后面的实践活动------我能长多高
第七单元后面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溶解现象这两个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难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
第二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知识结构:
本套教材内容深度形成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断拓展的螺旋式编排。数与代数:认识正、负数是在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分数加减法实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空间与图形:方向与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统计与概率: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统计知识做铺垫。可能性是在学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增设的一个栏目,凸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1、由“情境串”引发“问题串”。
在分数加减法
(二)中,将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景贯穿起来,编成情境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
2、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融合。
3、选取的素材生活化,新颖有趣。
有反映学生生活的素材,比如,校园节庆活动“我们的科技周”,“爱护我们的眼睛”
有反映我国民间艺术的素材,比如,中国剪纸。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素材,比如,走进军营,关注污染。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4、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问题口袋,目的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5、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个性发展。
你说我讲,实践活动,聪明小屋,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本册教材的编写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三、说教材编写体例
全册教材共分为两大板块(新知版块和综合练习板块)四大领域,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情境图、合作探究、问题口袋、自主练习、你知道吗、我学会了吗、生活中的数学等知识。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全册教材共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三部分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建议是: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如:认识正负数时,教材中提到温度计,学生很容易想到温度的增减变化;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纸盒、牛奶盒、墨水盒等物体。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学生自学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能不能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有进一步的认识。
3.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2)时,也就是异分母的分数相加,由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就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后才能相加减。
4、抓住关键点,组织针对性的练习。
二、说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活用教学教材资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教学活动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2、开发现实生活资源。如:学完统计知识后,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开一次小调查活动,调查全班男女生喜欢的各项体育运动有多少人?
3、捕捉意外资源。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的无法预料资源,进行引导并巧加运用评价,使课堂演绎出意外的精彩。
4、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资源。
以上是我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的解读。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凫城镇中心小学
田丽丽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交流的题目是《潜心研读追求高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而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只有准确把握课标,正确领悟编者意图,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内容,全册教材分为新授和复习两大知识版块,在这里,我仅对新授知识版块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解说流程:
研读课标,明确方向研读教材,理清脉络精选策略,追求高效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根据《标准》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际,我确定了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从统计图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关方面: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例、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
1、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2、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3、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研读教材理清脉络
1、教材地位
鉴于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段中的特殊地位,它与前几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又有所不同,教材用了较大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前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统计;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圆柱和圆锥以及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3、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每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在小学段串联知识的逻辑线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整体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数学的重点之一。
(三)、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
(四)、要把促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
4、编排特点
(1)、学习素材来源现实生活。如: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4)、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教材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三、精选策略 追求高效
1、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理和复习部分的内容可与前几个单元的新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比如,在学习了负数,对负数进行复习时,可与“整
理和复习”单元中的“数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整体认识。
2、处理好中小学教材的衔接。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过渡,为第三学段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圆柱、圆锥,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在剪一剪、看一看、包一包、想一想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如在学习比例时,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
只有吃透教材、利用好教材,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谢谢大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焦村镇东村小学
宋翠珠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模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十册的主要内容有:简单的统计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五个单元。
下面就本册各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作以简介。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简单的统计
(一)统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加强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本套教材采取适当分散编排的方法,在第八册中出现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本单元进一步教学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数据,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第八册学生已学过如何收集固定不变的数据,并能根据给出的数据半独立地完成统计表,并初步学会从条形统计图获得数据,回答简单的统计问题。这里则主要教学如何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以及怎样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分类整理,制成频数统计表。
2.求平均数
比较复杂的平均数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已知的不是每个数据的数量,而是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每组数据的个数(这类平均数叫加权平均数,在这里不需要向学生介绍这一名词)。这一内容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例
1、例2及练习三的第1~5题,第二课时完成其余的练习,并对各种类型的求平均数问题作总结对比。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例1在复习求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改变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变成例题,教学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例2进一步改变条件成为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也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的注意加强了实际操作和联系实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到了五年级,教材是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再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部分内容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要注意通过观察、抚摸、制作和测量实物和学具,认识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对于长、宽、高,教材中已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把哪一条边叫长(或宽、高),这是错误的说法。另外,虽然教材中没有指定哪一条边的长度叫它的长、宽、高,但通常都把底面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称为长方体的长与宽,而把长方体的厚度叫做高。第二课时教学正方体的认识,要注意通过对实物和学具的观察、制作和测量,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认识他们的联系和各自的特征,并通过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操作(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加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的认识,再结合具体例题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没有给出计算表面积的公式,而是教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计算方法,这样更切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需要算出6个面的总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是一个新概念,学生理解和应用它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体积单位时,要注意借助实物模型建立体积单位的观念。此外还要注意突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区别,多让学生举例说明,加以区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的计算方法时,要注意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切割长方体的过程,也可以用一些橡皮泥或萝卜等易切割的物体做成课本的长方体形状进行切割演示,说明计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看这个长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然后再根据课本和教参所提供的方法让学生操作实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再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而结合底面积的概念,总结出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也提供了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方法,可让学生自学,教师从旁引导,并要注意加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认识。
三、约数和倍数
约数和倍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自然数和整数的性质的认识,还为学习分数中的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而且可为中学学习代数做一定的准备。但是,这部分知识,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要使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操作和直观;二是加强算理教学;三是加强对易混的概念、计算方法的区分练习;四是加强判断推理的练习。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约数和倍数是本单元中最基本的概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了一个数既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其他数的倍数。
2、能被2、5、3整除的数
这部分内容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从而概括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
这一部分的知识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约分和通分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通过让学生观察、尝试分类,进而掌握有关的概念。
4、最大公约数(仅限两个数的情况)
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都具有描述性,学生从字面上也容易理解。通过集合图的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两个概念。举例加以说明互质数与质数的区别,强调互质数并不一定是两个质数,它可以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甚至可以是两个合数,判断的关键是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1。当然,如果两个数都是质数,那么这两个数必定是互质的。归纳出这两种情况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这些知识对后继学习有着重大意义,务必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好。
5、最小公倍数(两、三个数的情况)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与前一节基本相同,首先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接着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不同点。特别是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找出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再找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以保证所求的公倍数为最小。最后,教材还专门安排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分清他们的求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也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好。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册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开始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加强了分数概念的教学,并注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主要体现在:
一、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二、说明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明,为什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除法计算。
三、分数的分类,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把带分数看作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四、在研究分数的基础性质时,加强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出单位“1”的概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是一个学生新接触而且很重要的概念,教学时要注意强调:(1)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2)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3)单位“1”被等分的份数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每一个分数都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理解分母不能为零,同时要理解好除法只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既可以看作一种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教学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教学时,一方面要借助直观手段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则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分子不同表示所取的份数不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其大小的比较方法;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则要通过直观,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真分数和假分数
通过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和把整数化成用指定的数作分母的假分数和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这些互化知识在分数四则运算中经常要用到,而且是基于计算能力方面的要求,有较强的规律性,要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要注意联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加以说明,强化理解和记忆。
4、约分和通分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并且以一些整除知识为基础。教学中要注意总结出约分的一般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并说明如果能很快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通分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它也是以分数基本性质和一些整除知识为根据的。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共同点,把它们结合起来教学,便于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掌握计算法则。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先着重教学一般的运算顺序,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指出分数运算的特点,即可以先一次通分。然后教学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有了第七册中“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基础,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必须先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由于学生对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教材首先说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并结合分数加减法的特点,说明“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为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教材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修订要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修订要点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分数的认识,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1)、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
(3)、开放性教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加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4、渗透数学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第五年数学教科书分析
本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图的变换,因子和倍数,矩形和立方体,得分的意义和性质,得分的加减法,统计,广角数学和数学实践。对于教学内容的布置和处理,整套教材,写作原则,准备原则为指导,体现了前几本相同风格和特点的书,所以这本书还是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经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反映开放教学方法等。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本书还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的特点。
1.提高教学编排的因素和数量,反映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知识的因素和多重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在过去人们认为是小学生都应该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好材料。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概念的重点,更抽象,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的理念更加困难。也由于过去这部分内容 仅仅学习这部分内容是不够的,学生需要理解和记住一些概念,而且还能够将这些概念用于某些推理,判断。因此,学习过程更无聊。因此,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的内容。
本书的教材不仅体现在标准的要素和多种教学教材要求上,同时注重反映了这部分教学改革的内容。首先,以前的教材要素和多教学内容分散安排,安排在书本教学的两个模块中。第二个元素因子和倍数包括因子和倍数的含义,数字的乘法特征2,5,3,数字的数量和数字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中结合最大公共因素的教学的概念和方法,结合最小化点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方法。二,注意自然数所涉及的范围的数量从1到100,避免数量过大的问题。此外,2.改进知识分数的编排,注意交际与知识的相互关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这个学期开始,学生将必须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个操作的分数。具有相同的整数,分数知识,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研究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更难理解,计算也更复杂。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这套教材仍然使用以前的教材材料系统,分数分为两个阶段的教学。第一段是安排在三年级的书籍,借助直观的操作,使学生有初步的了解的分数,虽然有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和相同的分数与分母,减法,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初始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情感知识。在系统理解分数和初步理解分数的基础上,本书将引导学生从敏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识,总结分数的意义,更完整地从分数,分数和分割之间的关系深化分数的意义的理解,然后学习和理解与分数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分数,通过分数,分数和十进制相互技能等技能,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中,一套材料一方面注重反映教学倡导的标准 学习思想,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在新内容的基础上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自己的空间,同时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深化对学生分数意义的理解。
(2)一些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或精简。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从真实的问题情况导致数学问题,源自数学知识。
如上所述,知识的得分,除数更抽象,这套教材特别注重实践,从实践问题的角度开始探索新的知识。例如,公共因子和最大公因子,公共倍数和引入的最小公倍数,或者说,给出的传递点,教科书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真实问题情况,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抽象数学概念,导出数学方法以揭示数学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共因素,最大限度的公共因素观念的实用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3.提供丰富的空间和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实践和自我探索,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小学空间和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如同以前的书,这些书继续促进学生的空间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和图形内容安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中的图形变换立方体和立方体两个单元的排列。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角度思维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学和概率方面,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统计教学中有两个部分:第一,教授新的统计知识-人数,了解大多数人的意思,学习找出统计分析中的数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来描述数据的特性;二,教学双折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概念。
在教材的具体安排中,一个是要注意以前的系统学习链接的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的内容。例如,数字的含义通过与平均值和中值比较获得;双折线图也从单折线图得到。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前的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容易理解新的知识。二,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材料,突出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书选用的材料是指运动,气象,消费等,扩大学生的范围处理信息,更好地了解统计知识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统计的发展概念,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的角度。
5.逐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允许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然后为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套教材的一般思路是:系统地,一步一步地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试着把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 简单的形式,与一个活泼和有趣的例子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数学问题,探索兴趣和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书数学广角单元,安排找到缺陷教学,旨在通过有缺陷的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优化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可用于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材料发现有缺陷,探索性操作活动作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测试等方式了解问题的多样性策略,然后通过归纳,推理方法使用优化策略解决有效性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绪,态度和价值渗入数学教学,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刺激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动机。
数学课程的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是通过数学活动学习,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 值。本书内容涵盖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例如,图形变换单元,使用对称性,平移和旋转来显示大量的现实生活,设计出美丽的东西和模式;数学综合应用调用,数学广角查找有缺陷,全部暗示优化思维方式,简单,巧妙地解决闪光数学方法中的战略问题奇迹。教材还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一些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历史等等,例如,安排14你知道吗? 6数学生活。介绍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个内容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本身有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他们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愿望,而且学生的情绪,态度,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也可以发挥微妙角色。教材也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很多学生需要探索的自我探索活动。例如,教学质量的概念和硬币的概念,教学材料设计允许学生探索自我的数量1到20数量的正常活动的数量,从而了解素数和 但也要找出100个数内的素数,让学生自己探索,找到一般的方法来找到筛数法的数量。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表明,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索自己,有强大的自主权和开放性等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刺激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内在动机。在学习活动的自我探索中,学生可以获得自己的成功,提高良好体验的能力,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将使用数学信心。
这些书包括以下内容:图形变换,除数和磁铁,立方体和立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统计学以及数学和数学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