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说教材心得体会
解说教材心得体会
马莲莲
寒假聆听教研员解说教材和上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个人心得:
一、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历史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目的,而且懂得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它还能提高教学的计划性和预期性,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科学地认识教学过程,并可及时注意教学上容易忽略的问题。
二、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学生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要研究和掌握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我们在设计历史教学时一定要规划教学过程: 1.过程的设计应该完整、清晰。
2.教学环节应清楚简练,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3.活动的设计形式多样。
4.加强过程的目标意识,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可配有简洁明确的意图阐述。5.媒体资源的运用应恰到好处,确实能有效拓宽学与用的渠道。四、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对待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应经常反思,并保持
探索的习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要越过传统和现实以及自我的障碍。教师如果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应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个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发展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
第二篇:思想品德解说教材心得体会..
参加思想品德解说教材心得体会
本人在这次的教研员解说教材活动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活动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课程模块是建构初中课程体系的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基础,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为依据,概括为四个基本主题,分别为成长、交往、规则、理想。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
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三篇:《太阳和月亮》单元教材解说
汲取日月星光之精华,让梦想插上翅膀飞翔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教材解说
尚德小学
张丽娟
吟诵《太阳》一课
大家好!刚刚给大家吟诵的是一年级语文上册《太阳》一课,我对本册教材是由衷的喜爱,无论从其结构理念还是教材编排方面,无一不透漏着编者的独具匠心。今天我就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一单元为例,谈谈我研读后的粗浅认识。接下来我将按以下流程进行解说:
守望天空——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教学方向;探寻日月——遵循指导思想,把握教材内容;架设天桥——确立单元目标,整合教材内容;放飞梦想——巧用教学策略,提高语文素养。
一、守望天空——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教学方向
教学本册教材之前,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研读。课标一年级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有了这些指导思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个标准去做 下一步的工作。
二、探寻日月——遵循指导思想,把握教材内容
1、单元教材内容
2、单元编排特点
(1)充满童趣,激发想象(2)教给方法,养成习惯
第二单元:写字要做到“三个一”
第五单元:写字要有好习惯:用具摆放整齐,姿势正确,按笔顺写。
第十五单元:写字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先把这个字的每一笔都看清楚,再完整地写出来。
(3)重视积累,识写分开
在整体把握好教材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
三、架设天桥——确立单元目标,整合教材内容
(一)针对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根据教材编排特点,以下是我对本单元内容的整合。(出示表格)
整合了教材,我们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孩子 们心中的梦想插上翅膀,任由其自由飞翔了。
四、放飞梦想——巧用教学策略 提高语文素养
根据北师大版“激发兴趣,文化积累,整体推进,学会学习”的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太阳和月亮”,意境优美,富有情趣,充满想象。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把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结合起来,进行主题整合。先把教学《小小的船》与猜谜 语、听月亮故事相结合,全方位考察月亮,引发学生“飞月”遐思;再把教学《太 阳》与听讲后羿射日的故事、登上太阳的讨论相结合,放飞学生“登日”梦想。通过入情入境的听说读讲等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 自然的热情,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二)数管齐下,注重识字,打好识字基础
第一学段的目标中,识字是重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辟各种途 径教学生大量识字。课内识字与课外相结合,文本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儿童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的特点,继续巩固随文听 读识字的方法,“听读感知——缩小语境——识记汉字——离文识字——回文巩 固——语境迁移”,读书识字,识字读书,识字读书同步进行。考虑到一年级新生识字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识字、写字、阅读可分层要求,互助合作。在识字方法上,教师指导识字、同学间互相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识字、情境中识字等诸多方式相结合。总之,识字视野要开阔,形式要丰富,方 法要灵活。
(三)扩大阅读,强化背诵,丰富文化积累
小学低年级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错过了将是语文学习一辈子的遗憾。在 课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整体感知后通过自读,听老师读,领读、带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方法达到熟读成诵;背诵古诗也是这样,抓住学生能多 读、多背的年龄特点,务使他们多多积累,形成语感,日后含英咀华。课堂上尽 量精讲多读,适当增量,帮助学生实现课标第一学段课外阅读不少于5 万字的目 标。比如,本单元可以链接阅读《看月亮》、《种太阳》等。
(四)少写写好,扎扎实实,养成学习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必须历经“知—懂—会—熟”的过程,写字的好习惯也不能一蹴 而就。教学时要从一年级整体入手,把用具摆放整齐与课前准备、书包整理相结合,把写字姿势与读书姿势相结合,把按笔顺写与观察字形、写好汉字相结合,把金钥匙融合在主体课文教学及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中。在写字教学中,要认真指 导学生写好“点、竖钩、横折”等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写法,并观察“小”“人” 在“尖”“从”字中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明白“先中间后两边”的笔画顺序;要 坚持多识少写,虽然本单元只要求会写9 个字,但一定要有好的态度、好的习惯,好的追求,好的开端。
结束语
“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魅力无限。”作为一名语 文教师,徜徉于北师大版教材这片天空,我只想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汲取日月星 光之精华,让梦想插上翅膀飞翔。
第四篇: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心得体会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
心得体会
阳店镇中心小学
王聪珊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说心得体会
非常高兴能有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解说的机会,这次解说对接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聆听这次解说,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聆听本次教材解说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对新课标的理解: 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或得基本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三、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他文章的读后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学生愿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说的体会和收获。
第五篇:青岛版数学八上说教材解说稿文档
大家好:
我是辛寨初级中学的刘爱玲。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明。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数学思考(达到四个具体目标,培养七种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与态度
这是对学生个性品质方面的要求: 即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内容标准:初中数学按课程标准主要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本册教材数与代数安排学习了实数、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分式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4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①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② 了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③会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④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④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⑤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空间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安排学习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和勾股定理两部分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本册主要安排了样本与估计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发展解
1决问题的能力。本册安排了课题学习“学生课外生活情况的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体表现为:
1、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如:不等式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模型引出概念,讨论解法,用理论探究问题,体现实践—一般结论—实践的过程。
2、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教材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也包括不同领域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如勾股定理和实数分属”空间与图形”和“数与代数”两个领域,二者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关联,无理数使得勾股定理对于边长是任意正数的直角三角形都能成立,勾股定理使无理数有了明确的几何解释。然而在传统的教材中,二者被人为割裂开来,或者将勾股定理放到几何中,将实数放到代数中,切断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册教材将二者进行了有机整合,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实质性关联。成为本教科书的一个突出特色。
3、加大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本套教材通过“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等栏目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内容的弹性设计
推理能力的培养按照“渗透说理——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培养推理能力,内容注重基础,留有余地。“挑战自我”与“课后习题”的设置体现了层次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5、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原则
方程和函数,按照一次和二次的数量关系,交替出现,螺旋上升。
四、教材编写体例
本套教材由章、节、练习组成。章有章前图、情景导航、内容提要、回顾与总结。内容提要勾勒出整章的知识结构,情景导航提出各章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系统的整理全章的学习内容;每节中的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通过真实情境、鲜活的实例,用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本册教材还增加了许多的阅读材料,主要有加油站、广角镜、智趣园、史海漫游等栏目,这些栏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这套教材的练习系统分为“练习”、“习题”、“综合练习”三个梯度,习题与综合练习均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基本题,B组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检测站在每一章的最后,便于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
五、版本比较
青岛版与以前用的华师大版本的教材明显的变化主要有:
1、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中多处重要的性质及结论的得出,华师教材都是以留白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得出答案,而青岛版教材则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呈现重要的数学结论。比如:多边形的外角和性质,2、内容编排:华师版教材的内容编排注重了同类知识的整合处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比如:对于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的学习,华师大版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八上与
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合并为一章学习,青岛版教材则在七下学习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在八上学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分解了难点。青岛版教材则注重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如前面提到的勾股定理与实数,华师版教材把二者分别安排在两个章节中学习。
3、习题设置:华师版教材的练习与习题只有一组,练习量较少,难度降低,;青岛版练习系统分为“练习”、“习题”、“综合练习”三个梯度。习题与综合练习均分为A组和B组,并且章后都有该章检测题,供学生检测学习效果。由此可见,青岛版教材在习题设计上更具有弹性。
六、八年级上册内容结构
本册包括六章一个课题学习分属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包括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分式、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4部分内容;
勾股定理
空间与图形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勾股定理。统计与概率学习了样本与估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学生课外生活情况的调查。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包括三个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镜面对称三部分内容。中考本部分主要是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常与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知识结合应用。
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主要包括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个乘法公式,以及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其中,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是两个互为相反的变形过程。
第三章分式包括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等内容。分式的乘除实质上就是分式的约分,分式的加减实则为分式的通分,它们的变形依据都是分式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主要掌握定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式方程主要包括概念、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求解分式方程必须有验根的过程。
第四章样本与估计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集中程度的表示。数据的收集主要学习普查与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取。数据的集中程度一般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重点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中考中大多结合新的生活情景,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度量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第五章实数包括数的开方、勾股定理、实数等内容。数的开方主要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方根的估算;勾股定理主要研究了定理及其逆定理,逆定理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实数主要学习了实数的分类,实数的相关概念和大小比较。
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包括不等关系和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关系和不等式主要学习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其中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要注意结合数轴确定其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寻找不等关系。
七、知识的立体整合纵向联系:
1、在前面学习线段、角、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它为后面学习全等三角形、圆、四边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深化和再探索,乘法公式是整式乘法的特殊形式,因式分解则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两个运算过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分式、根式、三角函数、高次方程的学习。
3、在七年级学习整式的加减、乘除之后,本学期进一步学习分式和分式的有关运算,分式和整式大多都属于有理式,它与后面学习的二次根式、相似图形、方程、函数等知识联系密切。
4、在上学期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概率的基础上,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样本与估计,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八下进一步学习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5、在前面学习有理数之后学习了无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通过学习三角形,特别是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后,本学期学习的勾股定理将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它是后面学习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函数、高中几何的基础。
6、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前面学习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它与后面的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联系密切。
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实数这一章横跨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它主要包括 实数和勾股定理,利用数的算术平方根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在应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式的化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中都有所体现。样本与估计中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实则为实数的有关计算。
八、教学建议
根据课标要求我认为: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人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如:课前预习,耐心检查、及时纠错,认真作业,及时复习巩固等。就拿耐心检查、及时纠错来说吧:每次发下作业本及测试题,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检查错误,并在旁边写出错因分析,应用哪个知识点解题,注意事项等,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点带面,以面促点。
3、注重联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我努力创造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经过对折能互相重合的图片,如中国象棋棋盘,蝴蝶,京剧脸谱照片等,让学生从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征。根据特征再让学生找一下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不必题题皆做,也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传授学好数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解题技巧。例如在学习分式一章时重点运用了类比思想。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这样既突出了分式与分数的内在联系,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并让学生感悟到类比是获取数学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九、评价建议
根据课标要求我认为: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将学生、家长纳入评价主体,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有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多角度认识了解学生。这是我设计的自我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对。
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能否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评价方式应当多样,我在评价时采用了书面考试、作业分析等形式。如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就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这是我设计的检测成绩表。要知道学生当堂掌握情况我主要采用课后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形式。
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标要求: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如课本中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环节,让学生亲自经历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现实生活资源,挖掘身边的数学课程资源,如我让学生从国粹京剧脸谱中找出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学生中的资源。手抄报、学生的错题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学生的纠错反思中,学会思考、辨别,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4、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