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时间:2019-05-13 07:5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交流的题目是《潜心研读追求高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而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只有准确把握课标,正确领悟编者意图,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内容,全册教材分为新授和复习两大知识版块,在这里,我仅对新授知识版块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解说流程:

研读课标,明确方向研读教材,理清脉络精选策略,追求高效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根据《标准》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际,我确定了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从统计图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关方面: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例、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

1、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2、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3、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研读教材理清脉络

1、教材地位

鉴于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段中的特殊地位,它与前几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又有所不同,教材用了较大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前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统计;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圆柱和圆锥以及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3、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每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在小学段串联知识的逻辑线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整体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数学的重点之一。

(三)、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

(四)、要把促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

4、编排特点

(1)、学习素材来源现实生活。如: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4)、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教材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三、精选策略 追求高效

1、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理和复习部分的内容可与前几个单元的新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比如,在学习了负数,对负数进行复习时,可与“整

理和复习”单元中的“数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整体认识。

2、处理好中小学教材的衔接。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过渡,为第三学段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圆柱、圆锥,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在剪一剪、看一看、包一包、想一想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如在学习比例时,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

只有吃透教材、利用好教材,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谢谢大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焦村镇东村小学

宋翠珠

第二篇: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 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负数 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

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分析表中说明的问题。

3、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4、学会制作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5、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6、通过有说明力的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要求: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

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课时安排: 3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时安排: 27课时

第三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五年级数学下册研说搞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说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说教材知识结构、说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编写体例和知识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说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说课标

一、说课程目标: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四维目标对本册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做出不同的要求。

数与代数: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

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2、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3、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实践活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数学思考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5、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解决问题目标:

1、在情境图的教学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

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3、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再次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内容标准:

本册教学内容从课标内容的四大领域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安排了:

一、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二、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一)五、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

(二)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安排了:

四、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主要是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安排了:

六、爱护眼睛------统计

八、下

跳棋------可能性这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统计在数学中的价值。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安排了:第三单元后面的实践活动------我能长多高

第七单元后面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溶解现象这两个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难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

第二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知识结构:

本套教材内容深度形成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断拓展的螺旋式编排。数与代数:认识正、负数是在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分数加减法实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空间与图形:方向与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统计与概率: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统计知识做铺垫。可能性是在学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增设的一个栏目,凸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1、由“情境串”引发“问题串”。

在分数加减法

(二)中,将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景贯穿起来,编成情境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

2、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融合。

3、选取的素材生活化,新颖有趣。

有反映学生生活的素材,比如,校园节庆活动“我们的科技周”,“爱护我们的眼睛”

有反映我国民间艺术的素材,比如,中国剪纸。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素材,比如,走进军营,关注污染。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4、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问题口袋,目的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5、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个性发展。

你说我讲,实践活动,聪明小屋,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本册教材的编写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三、说教材编写体例

全册教材共分为两大板块(新知版块和综合练习板块)四大领域,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情境图、合作探究、问题口袋、自主练习、你知道吗、我学会了吗、生活中的数学等知识。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全册教材共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三部分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建议是: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如:认识正负数时,教材中提到温度计,学生很容易想到温度的增减变化;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会想到生活中的纸盒、牛奶盒、墨水盒等物体。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学生自学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能不能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有进一步的认识。

3.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2)时,也就是异分母的分数相加,由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就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后才能相加减。

4、抓住关键点,组织针对性的练习。

二、说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活用教学教材资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教学活动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2、开发现实生活资源。如:学完统计知识后,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开一次小调查活动,调查全班男女生喜欢的各项体育运动有多少人?

3、捕捉意外资源。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的无法预料资源,进行引导并巧加运用评价,使课堂演绎出意外的精彩。

4、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资源。

以上是我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的解读。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凫城镇中心小学

田丽丽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记得四年前,初上讲台的我第一次翻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时,感觉它就像一方神奇的沃土,让那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今天我翻开六年级教材,感觉这本教材更像一双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理想的翅膀。

在它的指引下,我和孩子们一同去感悟它的魅力。今天,我把教学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在此和各位同行交流。

今天我的解说共分为“课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策略”三部分。

一、课标要求

首先,请来关注一下《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出示第三学段阶段目标】

仔细研读课标不难发现这些目标中六年级下册需要落实的有以下几点:【课件出示并解读】

二、教材解读

(一)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秉承了北师大版一贯的“兴趣先导 学会学习整体推进 文化积累”的编写特点。以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致力于综合性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读、写、听、说、思和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延用了主体课文页侧的“小资料”、“我的视 1

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小栏目。

本册教材共囊括:乐趣、遗迹、英雄、生命、冲突、科学精神、珍惜、告别童年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都由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文,1个语文天地组成。语文天地又由“日积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组成。其中,1、2、5、6单元后面各有1个“金钥匙”,这学期的“金钥匙”整合已学过的学习策略,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灵活运用。

(二)主题单元的整体设计。

这些主题单元从表面上看它们并没有什么联系,如果纵览整套教材就会发现一(下)的“快乐”——二(下)的“快乐生活”——六(下)的“乐趣”,这些单元可谓一脉相连,这并非偶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之妙的还有五(下)的“破除迷信”——六(下)的“科学精神”等。

(二)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选文特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在选文中比起前五年,课文内容更广、更深、更复杂了,表现形式也更多样。主体课文与拓展阅读文共同组合,从独特的方面承担着诠释主题的任务。下面我将结合“英雄”单元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的诠释。

1、时空跨度大。

本单元由《你,浪花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等3篇主体课文和《苏武牧羊》《南沙卫士》等两篇拓展阅读文组成。从时空角度来看《你,浪花的一滴水》中的雷锋是解放初期的,《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是红军长征时期的,《白衣天使》中的南丁格尔是英国的,《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汉朝的。

2、选文角度广。

《你,浪花的一滴水》赞颂了和平年代的英雄人物,《金色的鱼钩》给我们诉说了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人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雄形象,《白衣天使》介绍了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人物,《苏武牧羊》讴歌了为捍卫民族气节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南沙卫士》则是一片集体主义的颂歌。

3、文章体式多。

从文体上来看《你,浪花的一滴水》是现代诗,《金色的鱼钩》属于记叙文,《白衣天使》则是人物传记,《苏武牧羊》是歌词,而《南沙卫士》又是一篇报告文学,真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孩子提供了一顿美文大餐。

三、教学策略:

1、大处着眼,统筹安排

开学初拿到教材后,教师要认真研读,明确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也应知晓某一单元在整册中的作用,从大处着眼、统筹安排,组织教学。在统筹安排下,“乐趣”主题单元内部可以做如下调整:第一步:教学《养花》。讨论“金钥匙”。第二步:教学《古诗二首》,布置综合活动第二板块,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第三步:教学《山中杂记》,完成“日积月累”。第四步:教学《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学习综合活动“导语”,进行第一板块的讨论。第五步:完成综合活动第三板块。第六步:开展综合活动第四板块,珍视乐趣,享受乐趣。完成单元小结。

2、小处着手,扎实落实

进入六年级主体课文页旁,增设了“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小栏目。下面我就以“乐趣”单元《养花》一课为例,从用好小资料、用足我的视角两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用好小资料

“小资料”栏目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课文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作者概况以及课文中一些其他必要的知识。同时又是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范例。

(2)用足我的视角

“我的视角”栏目,提示了学生如何去发现、去感受、去想象、去仿写、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去提问,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达到自主学习语文的目的。

3、整体推进,放飞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主题单元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把它当做单元结束后的点缀或补充而草草了事。我认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就应该了解综合活动的内容、要求、做法,统筹规划阅读、习作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确定合作伙伴。开始阅读课文时,就应着手做活动的准备工作将综合活动容纳入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片自由的天空。

最后我想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深入研读教材,遵循教材

规律,从大处着眼,以从小处着手,放飞实践,我们的孩子将乘着北师大版教材这双理想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第五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说教材_圆柱与圆锥

悉心钻研教材 领悟教材内涵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解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教材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积”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四、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 比较高,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编排特点

圆柱与圆锥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椎体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的。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教材从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并展开观察,再把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重新包上,探索并发现此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这就为进一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也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空间想像的能力。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在编排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圆柱(或圆锥)的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想像、推理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六、对教材的处理

1、对于圆柱的认识这一部分: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本节课的难点应放在例2,即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再一次沟通从立体图形再到平面图形的转换。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剪开侧面,再展开,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各不相同,在剪开的过程中并不是千篇一律,故可能会出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些操作结果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剪的,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3)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课外作业可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做准备。

2、圆柱的表面积这一部分主要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

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例4的教学是关于圆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关于例4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注意这样几点:①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之前一定要先判断此圆柱体是几个面,什么面,再来进行计算;②圆柱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的步骤较多,学生在熟练应用公式计算之前,最好是分步进行计算,即先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再求出表面积。注意每一步的运算结果要写上正确的计量单位;③圆柱表面积计算结果在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乱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是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完成例4后,做一做是一道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基本题型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后可与例4进行比较,找出两题不同之处,同样都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为什么这题要求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而例4求侧面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3、圆柱的体积这一部分可采用转化策略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例5是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1)例5,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操作与直观演示,也可借助多媒体。然后引导观察和推理,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并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2)在例6之前,安排了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Sh改写为V=∏r²h。的内容。

(3)例6是利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计算杯子的容积,使学生明白圆柱形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可直接利用V=计算。

4、圆锥包括圆锥的认识和体积两部分内容。

(1).圆锥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其编排与圆柱的认识类似,教学中可参考圆柱的教学,这部分可放手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总结。在本节课中圆锥高的认识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可联系圆柱的高进行:“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那么圆锥的高指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交流,准确认识圆锥的高,并区分高和母线(母线的名称不要给学生介绍)。为进一步认识圆锥的高,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利用课件介绍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做转动三角形纸片活动时,可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认识圆锥后,可以将圆锥和圆柱从组成和特征角度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整体的认识。

(2)圆锥的体积中例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是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例2的教学可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步进行。首先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是:可以用排水法,但这种方法太麻烦。从而产生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动机。再让学生联想、猜测。回想会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思考圆锥的体积和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从而将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圆柱圆锥相互倒水或沙子的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导出公式。通过试验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由此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Sh。

5、对于整理和复习可采取先引导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再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悉心钻研教材 领悟教材内涵

阳店镇中心小学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目录[模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认识、写法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1. 圆柱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2. 圆锥 2.1圆锥的认识 2.2圆锥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学参考资料,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就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进行解读。我说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建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在......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

    第一章 圆柱的认识及表面积 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把它转3600所得到的几何体,叫圆柱。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推荐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七道河中心小学王飞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