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一、说课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而综合语言语言运用能力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语言技能:学生通过玩演、视听,也就是听、说、读、写等方面来达到。语言知识:学习英语后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可以根据一定的话题进行交际。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文化意识: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性等。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也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学生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级目标:学对六年级下册整体学习后,达到的目标是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作日常交际对话,并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材:编写特点,本册书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五点。
1、强调语言的运用。这一点体现在我们课本中的“情景导入”和let’s start
let’s chant.2、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本中的let’s check,pair work task time.3、突出兴趣激发:主要体现在let’s sing
let’s play.4、重视双向交流:体现在课本中的Good to know.5、融合学科内容:英语学科与我们的语文,科学和数学都相融合的。比如,我们的英语短文阅读,就与语文中的大意理解,细节提取相融合。科学也是有联系的,像我们第一单元所学的sperm whale, killer whale.的体型和生活习性就是科学的知识。再与数学的逻辑思维密切相关,就像第一单元的比较级中,A: I’m heavier and taller than you.B: Yes,I’m thinner and shorter than you.说建议:课堂是面向全体的,但也要因材制宜,所以,课上对不同的同学设置不同的任务。人的脑力接受力和记忆力的差异是和我们的体力的差异相同的。曾过一本叫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中就举过这么个例子,说一个群都是十岁的小学生提五斤重的水桶,有的学生30分钟内提了五桶任然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但又的同学提了一桶就累的筋疲力尽,如果你强迫他再多提一桶,他可能就得住院了。其实我们的脑力教学也是这个道理,有些孩子他的脑力接受能力慢,记忆力弱,他一节课就能吸收了3个单词。你强迫他去接受6个的话。他连那三个都没有能力接受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不同的学生设置恰当的任务。就像我们班两个同学,上学期,我刚刚进入教师行业,还不太熟悉,不管是什么我都把他们和其它同学要求一样,结果三单元上完了,他两连一单元的词都不会读。今年开学我采取了这个方法,别人课上要掌握6个词,他们掌握三个词,发现效果很好,一单元结束了,不仅单词会读会认,连课文中简单的句子都可以读出来。我很是吃了一惊。词汇教学: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说教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解读: 一 内容安排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 编排意图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 知识联系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为了使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衔接更紧密,在第三学段就开始安排简短、浅易的文言文。从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到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再到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共可以接触到4篇文言文。这样,学生可以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一点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一定基础。
四 单元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运用习作中.五 实施建议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具体: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研说材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研说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包括学段目标和本册的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学段目标:
课标从五个方面提出第三学段的目标,简要描述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女字旁予)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基于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交流平台采取了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学习收获的形式,一个是谈自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另一个是谈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教学。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本册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下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安排在第一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提示,体会如何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自己的见解很感受。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安排在第二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还可以适当想一想如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安排在第三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
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一组的课文《匆匆》课后第二题:
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又如,第五组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第三题: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课后题往往仅是举个例子,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学过的词语,如,“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满不在乎”“游手好闲”可以归为一类,“落荒而逃”“鱼贯而入”“蜂拥而至”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的词语,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本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有一次,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有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
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11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八)“综合复习”的使用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脱离听说读写实际的单项的题目。“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综合复习”中选用的9篇阅读材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旨在检查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凭借这9篇文章设计的题目,涉及到小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主要有: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还结合阅读安排了仿写、缩写、写由阅读想到的人和事、写读后的感想等多种练笔。除了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复习,还安排了“给外地亲友写封信”,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通信活动,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希望教师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用好这些综合复习材料。如果有条件,还可参照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作适当补充。
既然是复习,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具体使用办法可参考后面的“‘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就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进行解读。我说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六年级学生将在四大方面得到相应的提升。
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二)六年级下册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数学思考:能从统计图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情感与态度: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学段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
1负数的认识,负数的意义。
3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用比例解决问题。6整理和复习中的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圆柱和圆柱,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3在比例中要会看比例尺,能按比例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会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6整理和复习中的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4统计表中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6整理和复习中的图形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5数学广角:抽屉原理。实践活动节约用水,3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
6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
全册教材共两大版块(新授知识版块与小学阶段整理与复习版块)、四大领域、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图、例题、做一做、基础练习、单元练习,单元之后还有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知识。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学习素材来源现实生活。如:应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4、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教材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负数:
学习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读写,认识数轴,学习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数和比较数的大小。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会进行相关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七年级学习有理数及运算奠定基础。
负数以往安排在初中学习,现在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一些负数,如收入与支出、气温的零上与零下,已初步具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课程标准中把这部分知识编排在第二学段,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编排在五年级上册,我个人以为人教版的编排更为合适,课标中指出本部分内容只了解负数的意义不学习运算,这样在六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负数,接着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有理数及运算,时间上跨度不大,更利于知识的衔接。
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刚过完春节,学生都有些压岁钱,可以请学生汇报压岁钱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并要求他们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计数的需要;要帮助学生理解正号负号的含义,与加号减号区别理解,避免产生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在数的大小比较中,借助数轴,引导观察数轴上数的排列,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圆柱与圆锥:
首先认识圆柱,探索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然后认识圆锥、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三四年级,学生已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及面积计算,六年级上册学习了圆及面积计算,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及表面积体积计算,本单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纵观第二学段图形知识的学习,各部分
内容都按照“特征-表面-体”的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面积、体积的计算,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建议:
1、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在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掌握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需要相互的转化,在本单元教学中,以圆柱的认识为本单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2、加强动手操作,渗透转化思想。如《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动手实验:用剪刀将圆柱体学具的侧面剪开能得到什么图形?我不是像课本上一样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让他们任意剪,学生有的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有的斜着剪开得到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干脆撕开得到不规则图形,而无论怎样剪,都能利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学生在动手中发现还是沿高剪开最方便,这又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最优化,达到开放性教学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如:将书本卷成圆柱形,体会圆柱的特征;把圆柱形的萝卜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
3、比例:
第一部分学习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第二部分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成正反比例的量;第三部分比例尺的应用,学习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承前有六年级上册比的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启后是第三学段的函数知识,比例知识还是中学物理化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既教学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又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是本单元的一大特点;本单元加强了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增加了正比例图像的教学,渗透了函数思想。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本主题图中呈现四幅国旗图,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比均为3:2,向学生说明:为维护国旗的尊严,我国制定了《国旗法》,规定国旗长宽比为3:2,在不同场合,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国旗是庄严而神圣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国旗。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色。
2、阅读数学文本,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一直强调数学也要读,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教学生读数学:以“趣”激读,就是激发学生读数学的兴趣,我翻阅资料精选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数学趣题、数学图案或数学小故事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执著追求、审美赏析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阅读欲;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以“议”促读,就是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展开思考、讨论、辩论,达到内化知识、深化知识的目的;以“比”引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联系与差别而把知识内化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如《反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我先和孩子们复习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关系式,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本,在读中对比、思考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异同,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与特征。最后组织讨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的关系,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
(二)评价建议
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块。
教师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评价)与测试。学生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在自评中实现知识总结,在互评中建立错题集,有效纠错。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从四个方面入手。
1、教材仍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或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2、开发和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 ;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3、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神情、姿态信息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4、尽力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创造条件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皮亚杰说,数学是对结构的构建而建立起来的。只有立足整体、结构化梳理教材,主动把握全册教学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因结构的支撑而乐于、善于主动的猜想、类比与思维,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这就是我们理想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新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舍伯吐镇第二小学:伍云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说课标。
A、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它包括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B、学段总目标(分级目标):
我们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三四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一级目标,一级目标: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能够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能够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和表达简单情感和感觉;能够正确书写字母和对英语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五六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二级目标要求。首先,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 其次是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据图片或例句的提示写简单句子。能够根据所学表演小故事或歌谣。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二、说教材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四方面进行阐述。
1.首先是编写特点:提供多媒体的配套教材,实现整体设计,强调语言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灵活拓展,重视说想交流,融合学科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能力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用英语有实际意义的语言活动。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2.其次是编写体例:六年级下册包括4个新授单元,一个复习单元和两个词汇表。每个单元包括A,B.C三个部分。A部分包括let’s learn,do a surveyand report.B部分包括let’s learn,let’s talk,readand write,let's chheck let’s wrap it up.C部分是story time。短文 填空题 问答例句 配有趣味图片和问答提示,培养学生用英语简单交流信息的能力。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3.下面是教材的内容结构:(以一般过去时和形容词的比较级为重点)
教材内容:主要是关于身高体重、活动安排、人物在过去时间做的事情,食物和人物的变化的37个四会单词和50个三会单词,8个四会句型。语法以一般过去时和形容词的比较级为重点。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中西方鞋码标注,西方人下午茶的习惯,新疆的风土人情。
教材重点:教材内容:主要是关于身高体重、活动安排、人物在过去时间做的事情,食物和人物的变化的37个四会单词和50个三会单词,8个四会句型。语法内容:一般过去时和形容词的比较级。教材难点:一般过去式的应用和形容词的比较级。四会单词和句型的综合运用:写作和阅读。
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
本册教材与各册教材话题和语言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三单元Last weekend涉及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内容以及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动词词组.同时又为本册第四单元My holiday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套教材是对let`s learn 部分词汇的巩固,Let`s talk 主要句型的重现,并适当扩充了内容,增大语言输入量。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储备上,继续巩固、提高和运用语言。
三、说建议
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来说。教学建议: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活动。(2)能够补充对话后的问题。(3)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重点: 1.读懂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并能完成文后的问题。2.模仿短文描述自己及家人上周所做的事情.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内容,掌握过去式的用法。以第三单元A部分Let’s read为例。1.读前复习旧知,创设语境为文本做铺垫:
通过复习Let`s talk,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提出相应问题,创设语境,自然引入学生阅读。2.读中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并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阅读技巧的指导。首先,默读短文,通过找出问题的答案,来了解短文的梗概。然后,小声朗读短文,标记出生单词,我会重点讲解本阅读中动词过去式的意思和主要句型如: 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 明确指出在一般过去时态的陈述句中,无论主语如何变化 后面都直接加动词过去式!在这里我复现以前所学过的时态 以watch Tv 为例 让学生翻译以下句子 分组讨论作比较 总结出不同时态动词的不同形式 以便让他们更好的记住本阅读中的句型“ 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跟读短文,整体理解短文。让学生完成表格填空,以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最后,大声朗读短文,成组对话,直接导入问答练习,以巩固本节课重点句型。4.读后 ——课下作业:本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朋友叙述本段文内容,根据短文,给出模板,要求写出简短的叙述,来实践二级目标的部分要求。2.评价建议
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及自我评价。评价方式有语言评价。体态语评价物质奖励评价,活动评价,等级评价,等。
终结性评价,有口语评价,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展开。听力评价和笔试评价以学生的模块测试、期中、期末成绩为参考,最后评出四个等级。
总之,无论哪种评价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不断进步,从而较轻松的完成学习目标。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阅读理解(Let’s read)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活动。(2)能够补充对话后的问题。(3)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教学重点:
1.读懂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并能完成文后的问题。2.模仿短文描述自己及家人上周所做的事情.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内容,掌握过去式的用法。以第三单元A部分Let’s read为例。1.读前复习旧知,创设语境为文本做铺垫:
通过复习Let`s talk,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提出相应问题,创设语境,自然引入学生阅读。2.读中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并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阅读技巧的指导。首先,默读短文,通过找出问题的答案,来了解短文的梗概。然后,小声朗读短文,标记出生单词,我会重点讲解本阅读中动词过去式的意思和主要句型如: 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 明确指出在一般过去时态的陈述句中,无论主语如何变化 后面都直接加动词过去式!在这里我复现以前所学过的时态 以watch Tv 为例 让学生翻译以下句子 分组讨论作比较 总结出不同时态动词的不同形式 以便让他们更好的记住本阅读中的句型“ 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跟读短文,整体理解短文。让学生完成表格填空,以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最后,大声朗读短文,成组对话,直接导入问答练习,以巩固本节课重点句型。4.读后 ——课下作业:本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朋友叙述本段文内容,根据短文,给出模板,要求写出简短的叙述,来实践二级目标的部分要求。2.评价建议
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及自我评价。评价方式有语言评价。体态语评价物质奖励评价,活动评价,等级评价,等。
终结性评价,有口语评价,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展开。听力评价和笔试评价以学生的模块测试、期中、期末成绩为参考,最后评出四个等级。
总之,无论哪种评价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不断进步,从而较轻松的完成学习目标。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教师参考书、学生用书、活动手册、配套挂图、词卡、录音磁带、自制教具、实物图片等。学校资源:有效利用电教设备、录音机、橱窗、宣传阵地,广播。社会资源:注重观察报刊、图书、广告语、牌匾、科教节目、警示语、超市进出口、停车场、商品标签等。
网络资源:英语教学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
学生资源:利用歌曲,歌谣,英文演讲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英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发现它,并有效运用它。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我们轻松的工作,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一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