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负数》
一、说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对这些数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拓展数学视野,同时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数,还包括负数,从而使学生对数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对于负数,学生还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因为在生活中学生经常可以看到负数,如:天气预报中显示的“-3℃”、电梯上显示的“-1”层等等,因此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不要求负数参与运算,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一定的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数与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数、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知道,负数的产生是为了表示另一种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我把“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读、写正负数”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数、负数、0之间的相对关系比较抽象,所以我设定本节课的难点为:
正确理解正数、负数、0之间的相对关系,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说教法和学法
考虑到“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同时采用引导练习法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一些生活中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数、0、负数的相对关系,突破难点。综合运用提问法、讨论法、评价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着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的思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生命化、生活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古人以其精辟的语言揭示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学法中,我采用玩、问、用、评四个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体验过程,在“玩”中学数学 在新课引入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活动:
1、游戏感知负数
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2分,输者倒扣2分,平局得0分,将每次的分数挤在计分表上。
2、我是小小记录员
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来。①王阿姨卖水果,上个月赚了2000元,这个月亏了500元; ②某股市的股票昨天上涨了1.5,今天又下跌了0.8; ③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1个球。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以游戏的行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负数的产生是由于实际生活所需,光靠以往学过的数来记录这些信息是不够的,那么,就迫切需要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记录这些信息,由此请出这位新朋友——负数。(板书)接下来我将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展示出来,预设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有以下这些:
(多媒体展示)
有的学生直接用文字来记录,有的用打勾和打叉的方法来记,还有的有笑脸和哭脸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记的,用上下箭头,也有的同学采用“+”和“-”来记录。
这时,我顺势向学生介绍,相反意义的量怎样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也费了不少周折。最早记载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用黑色和红色区分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问:这么多的表示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洁,又最具数学味呢?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用“+”和“-”(顺便板书)表示最简洁又最能表达需表达的意思。这时教师顺势指出:数学家提出这样的表达方式后,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现在我们一直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只不过在读法上不读加号和减号,而是叫正号和负号(板书)。
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三条信息并在黑板上将正确的记录方法表示出来:
说明,像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而像这样的数叫做负数。正数与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板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符号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本环节我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把人类历史上的探索历程和学生的探索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渗透了数学史,而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希望学生知道的不仅仅是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对历史的观察中有所启发:原来数学知识就是这样探索出来的。
接下来安排一组连线题,目的是通过对多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进一步体会正数和负数的实际含义。
(二)展示生活情境,在“问”中学数学(进一步探究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
这一环节我打算采用教材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温度计来看室内跟室外的气温。但是,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看温度计,如果学生对温度计一知半解,那么课的进行只会堆积更多的问题。为此,我在这里穿插了一个小知识,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温度计,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这里有两排刻度,应该读哪一排呢? ②每一小格分别代表多少摄氏度?
③为什么温度计上有两个10℃,两个20摄氏度...它们表示的温度一样吗? 从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地创景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知识。
在这里,我重点抓住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温度计上有两个10℃,两个20摄氏度...它们表示的温度一样吗?学生会回答一个是零上温度,一个是零下温度,并且感悟到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结合教材的教学情境,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读出室内的温度是零上16℃,用+16表示;同样读出室外的温度是零下16℃,用-16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而0℃是分界点。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旧知识来积极探究,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
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我适时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已经不难得出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样的引导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本,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
(三)展现应用过程,在“用”中学数学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加深认识→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首先,我出示直观判断题
1、先读一读,再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认、读、写负数,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课本练习做一做第2题,并要求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用0作为分界点的例子,学生可能说出电梯,股市等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正数、0.负数的相对关系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将课本的例2巧妙地融入到练习中来,要求学生说出存折上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并加以拓展延伸,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的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较好地发展个性,但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掌握。
通过循序渐进的联系,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负数的意义,设置与生活相关的情景练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反量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展现评价过程,在“评”中学数学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改进教学以及烦死的有力手段。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如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如自我评价中的“我真棒”、“我能行”、“我会加油的”,又如大家评评我、小组互评中“你真棒”、“不错”、“继续努力”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课的最后,我将让学生做全面的自我评估: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帮你?
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认识负数
-500
-0.8-1-16...负数
+2000 +1.5 +2 +16...正数
“-”负号 相反
“+”正号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篇: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 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负数 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
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分析表中说明的问题。
3、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4、学会制作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5、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6、通过有说明力的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要求: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
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课时安排: 3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时安排: 27课时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 3
认识负数
教学反思:
在教学新课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温度引入负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就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进行解读。我说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六年级学生将在四大方面得到相应的提升。
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二)六年级下册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数学思考:能从统计图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情感与态度: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学段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
1负数的认识,负数的意义。
3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用比例解决问题。6整理和复习中的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圆柱和圆柱,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3在比例中要会看比例尺,能按比例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会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6整理和复习中的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4统计表中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6整理和复习中的图形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5数学广角:抽屉原理。实践活动节约用水,3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
6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
全册教材共两大版块(新授知识版块与小学阶段整理与复习版块)、四大领域、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图、例题、做一做、基础练习、单元练习,单元之后还有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知识。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学习素材来源现实生活。如:应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4、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教材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负数:
学习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读写,认识数轴,学习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数和比较数的大小。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会进行相关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七年级学习有理数及运算奠定基础。
负数以往安排在初中学习,现在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一些负数,如收入与支出、气温的零上与零下,已初步具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课程标准中把这部分知识编排在第二学段,人教版教材在六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编排在五年级上册,我个人以为人教版的编排更为合适,课标中指出本部分内容只了解负数的意义不学习运算,这样在六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负数,接着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有理数及运算,时间上跨度不大,更利于知识的衔接。
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刚过完春节,学生都有些压岁钱,可以请学生汇报压岁钱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并要求他们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计数的需要;要帮助学生理解正号负号的含义,与加号减号区别理解,避免产生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在数的大小比较中,借助数轴,引导观察数轴上数的排列,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圆柱与圆锥:
首先认识圆柱,探索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然后认识圆锥、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三四年级,学生已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及面积计算,六年级上册学习了圆及面积计算,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及表面积体积计算,本单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纵观第二学段图形知识的学习,各部分
内容都按照“特征-表面-体”的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面积、体积的计算,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建议:
1、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在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掌握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需要相互的转化,在本单元教学中,以圆柱的认识为本单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2、加强动手操作,渗透转化思想。如《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动手实验:用剪刀将圆柱体学具的侧面剪开能得到什么图形?我不是像课本上一样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让他们任意剪,学生有的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有的斜着剪开得到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干脆撕开得到不规则图形,而无论怎样剪,都能利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学生在动手中发现还是沿高剪开最方便,这又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最优化,达到开放性教学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如:将书本卷成圆柱形,体会圆柱的特征;把圆柱形的萝卜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
3、比例:
第一部分学习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第二部分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成正反比例的量;第三部分比例尺的应用,学习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承前有六年级上册比的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启后是第三学段的函数知识,比例知识还是中学物理化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既教学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又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是本单元的一大特点;本单元加强了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增加了正比例图像的教学,渗透了函数思想。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本主题图中呈现四幅国旗图,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比均为3:2,向学生说明:为维护国旗的尊严,我国制定了《国旗法》,规定国旗长宽比为3:2,在不同场合,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国旗是庄严而神圣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国旗。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色。
2、阅读数学文本,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一直强调数学也要读,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教学生读数学:以“趣”激读,就是激发学生读数学的兴趣,我翻阅资料精选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数学趣题、数学图案或数学小故事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执著追求、审美赏析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阅读欲;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以“议”促读,就是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展开思考、讨论、辩论,达到内化知识、深化知识的目的;以“比”引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联系与差别而把知识内化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如《反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我先和孩子们复习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关系式,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本,在读中对比、思考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异同,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与特征。最后组织讨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的关系,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
(二)评价建议
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块。
教师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评价)与测试。学生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在自评中实现知识总结,在互评中建立错题集,有效纠错。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从四个方面入手。
1、教材仍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或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2、开发和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 ;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
3、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神情、姿态信息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4、尽力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创造条件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积极组织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皮亚杰说,数学是对结构的构建而建立起来的。只有立足整体、结构化梳理教材,主动把握全册教学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因结构的支撑而乐于、善于主动的猜想、类比与思维,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这就是我们理想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交流的题目是《潜心研读追求高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而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只有准确把握课标,正确领悟编者意图,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内容,全册教材分为新授和复习两大知识版块,在这里,我仅对新授知识版块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解说流程:
研读课标,明确方向研读教材,理清脉络精选策略,追求高效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根据《标准》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际,我确定了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意义,会解比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从统计图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关方面: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例、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
1、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2、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3、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研读教材理清脉络
1、教材地位
鉴于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段中的特殊地位,它与前几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又有所不同,教材用了较大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前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统计;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圆柱和圆锥以及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3、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每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在小学段串联知识的逻辑线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整体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数学的重点之一。
(三)、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
(四)、要把促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
4、编排特点
(1)、学习素材来源现实生活。如: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体会负数的产生;由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宽关系引入比例意义的学习,从世界公园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原物的关系引入解比例等,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
(2)、教材在生活情境中呈现数学问题。如:数轴的学习,教材呈现了一组学生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以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入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3)、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得到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在操作中总结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计算观察中发现的。
(4)、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教材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三、精选策略 追求高效
1、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理和复习部分的内容可与前几个单元的新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比如,在学习了负数,对负数进行复习时,可与“整
理和复习”单元中的“数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整体认识。
2、处理好中小学教材的衔接。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过渡,为第三学段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灵活合理地处理教材。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圆柱、圆锥,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在剪一剪、看一看、包一包、想一想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如在学习比例时,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
只有吃透教材、利用好教材,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谢谢大家,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潜心研读追求高效
焦村镇东村小学
宋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