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15: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第一篇: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了解生活中的化学,了解化学美。

关键词:有效教学科学方法师生互动有效讨论激励

有效教学的实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拙见。

一、对我们教师自身,要求不断充电,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牵动全局的整体性改革。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增高,教师应向专业化的程度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在专业化的道路走下去,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有效教学。已故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乐学。”

二、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为主体,创设高效课堂

1、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学生参加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日常生活

联系的用品设计出能完成课本中探究问题的实验,这种方法比单纯讲习题的方法要直接而又让学生明白,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适应生产和现代生活的需要,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改革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目的的方法,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身积极地、能动的参加,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2、课堂上让学生都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即进行生动的创造。”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以及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也不利于其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别。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化学观察力,关系着学生能否透过实验的现象,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多媒体、挂图等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既要看得细,又要看得准,善于捕捉重点,并能由观察的结果推出结论。比如化学实验:将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向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上水;向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上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上述三个对比实验的实验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碳酸的结论。

要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学生很少有“开口”的机会,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思维和学习的兴趣也难以被调动起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动“口”,也就成了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3.课堂上进行学生都参与的有效讨论

“交流与讨论”的观点可以追溯到远古,孔子的“谈话法”体现了这一思想。建构主义的观点关注了学生在教育与学习的行为中的重要地位,关注互动合作在教学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构建主义认识论是“交流与讨论”理论的基础。

教师引导作用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不受传统的定势思维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在交流讨论时,随时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不要急于表态,应让他们主动补充或争论。要注意培养讨论的骨干力量,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去激励学生。但教师绝不是放手不管,要仔细聆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一些新的哪怕是错误的信息给予及时的评判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开展研究式、探究性的交流讨论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讨论还必须有一个问题中心,那就是教材上的讨论题目。如“你如何看待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这类问题,若不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很易偏离主题。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教学艺术,抓住主要矛盾,启发学生思维,杜绝学生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或漫无边际。还要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学生联想,开拓讨论的思路。

交流讨论时,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和辩论后,他们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或结果作出的评价。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总结。总结时既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他们的正确方面和科学结论,还要分析、理清学生的思维过程。但一定要注意,学生讨论时会有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如讨论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提出用铁粉,可以利用铁生锈时消耗氧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更多地从知识点上加以小结,不能轻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课堂上注重有效的尽可能多的激励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精心设计问题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也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作解题方法指导时,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讲解,而是给出两种或两种方法后,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应用;解答问题时答题语言的方式也不是按教师的的语言去叙述,而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仅是只为了分数,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习。

参考文献:

1、崔米英,李晓文.拓展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 25—262、文庆城,曾澄福.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1—

43、杨 洁,张善培.探究性实验实施的问题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5 19—20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姓名:余韶辉

电话:***

单位:上高县田心中学

2012年4月8日

第二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

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

作为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在师生关系中,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

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如:在讲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讨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式的基本特征。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特的教学。

四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

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实验设计是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若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不出来,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实验完成不了,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贴近实际的实验设计活动,评选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在讲解铁生锈的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铁在不同的介质中生锈的情况,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更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和多角度的观察,设计出多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

第三篇:浅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保康县寺坪中学李克用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而目前初中化学却面临着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学生不重视(中考分值太低)等诸多困境,因此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第一、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因此,我们每一堂课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落实全面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绝佳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教学《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一节课时,首先就给学生演示一组有趣实验:“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间谍传信”等,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所教内容指导学生回家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用幽默的语言(把“氧硅铝铁”说成“养闺女贴心”)、有趣的化学小故事、生活中的化学骗局(真假黄金)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了解化学知识。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证。一堂化学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而作为教师,无论其备课是如何的精心,如果不能营造出活跃、激昂的课堂氛围,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不会好的,或者说是失败的。一个教师在课堂中若不能全身心投入,缺乏应有的激情,就不能使你的课生动活泼,更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思维活泼与激荡起来,怎么能使课堂教学有效?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深刻明白在营造课堂气氛自己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他必然会在上课前,就已经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建立轻松愉悦的心境、平静而又欢快的情绪。一上课,便全身心投入,把自己完全融于角色中,神采飞扬,妙趣横生的有效地把智慧,个性魅力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高涨的热情。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时,当由学生到讲台前演示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的实验时,老师一句幽默诙谐的话便可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请观看未来的刘谦给大家表演魔术—铁变为铜。”学生顿感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结束后,再问:“在座的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铁皮小刀附上一层铜?”学生跃跃欲试„„再取出些锌皮,铝丝,让学生猜测能否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然后由大胆做出猜测的同学做演示试验。最后设计一个实验,取出一只事先准备好的金戒指,以夸张的神态“一不小心”掉入硫酸铜溶液中,“懊悔不已”,取出一看,居然“安然无恙”。让学生对这一系列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大胆猜测,总结规律,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对他们的结论予以激励性评价,对其中的奇异想法予以缓和而宽容的态度,允许失败,最后可由教师作总结性的结论,从而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在这样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得以舒展和自由,养成积极参与、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出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从而迸发出最大的创新潜能。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又使教学的有效性就得以充分实现。

第三、精心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精心组织教学,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首先,要熟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是怎样学习的?他的学习方法是否最有效?怎样取得学生在课上、课下的紧密配合?要结合讲课、提问、布置家庭作业,介绍学生中间好的学习方法,提醒学生在学习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另外,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特长,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反映。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针对重点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索性和启发性,精讲精练,杜绝讲空话,重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和心理感受。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的欲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牵引学生的思维方向,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第四、坚持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控制等方式,或给于肯定与强化,或给于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以适应新的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反思学生的疑点与灵感,反思作业的安排与考试等,能使自己吸取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日积月累,将其归纳整理提升,形成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短暂的初中化学教学时间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艰苦而漫

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热爱本职工作,用“心”去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实现“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

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

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

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

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

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

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

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

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

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

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

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

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现行教学中传统色彩仍然较浓,仍在注重着“师

道尊严”,而作为长年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更有一种威严感和

成就感,在师生关系中,更是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

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

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

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

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

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

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如:在讲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

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

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讨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

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

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

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

教学。

(1)发现探究式。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

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如我讲鉴别“食盐和纯碱”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 食盐和

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

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

和结论。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下列设计方案

方案一: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

盐。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

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

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

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

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往式的基本特征。我举例

说明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

CO?

【学生讨论】根据C+O2CO2,2C+O2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

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2CO生成CO的过

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特的教学。

【问题提出】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

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

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

(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

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

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

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

四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探究能力 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实验设计是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若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不出来,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实验完成不了,我们经常开展

一些贴近实际的实验设计活动,评选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在讲解铁生锈的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铁在不同的介质中生锈的情况,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更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和多角度的观察,设计出多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真正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而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

第五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xiexiebang.com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下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钟二摘要:本文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种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转变课堂授课理念、运......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纵观......

    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上海横沙中学李春霞化学新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更加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阐......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推进课改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感觉到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化学课是在整个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化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技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