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教学质量 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生物科学2010级01班薛莲英
摘要:初中生物纳入升学的必考科目,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生物属于小科目,仅是占一定比例,及格就行,因此它不能占用太多课外时间,所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例与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无论是在传统教育观念还是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有效教学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效教学不仅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对有限课堂时间的合理和充分利用,还强调了教学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其教育观念更为全面和长远。由于近几年生物列入升学重点学校的必备考查科目,我们学校生物小组付出努力,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我校的生物教学连年取得优异成绩,总结起来,主要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在45分钟的时间内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生物界是丰富多姿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的教学应该多样性,但是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学生能很快的进人到学习生物的思维,作为教师应该把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生物知识告知学生,而且尽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状态引入,这样既有生活化的特点,还具有亲切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就很重要,让学生尽管置身课堂,但是能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只是没有很详细的关注,经过老师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把一些原本很单一的知识丰富立体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这样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过渡到学习的情境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效果,而且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过来了。
二、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运用,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对新课程中生物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1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学生思维,详略得当,还可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一生物(下)《眼睛和视觉》教学中讲到晶状体结构和作用以及眼睛成像原理时,我设问:
1.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清?(比如:我现在既能看清第一桌同学,也能看清最后一桌同学。)
2.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通过分析和讨论总结,并将眼睛结构与成像与照相机结构与成像对照,使抽象知识形象和具体化了。学生就明白远近物体之所以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实现的。
当讲解眼睛瞳孔变化情况时,知识很抽象,难理解,我先让学生回忆显微镜结构中光圈的作用做铺垫,接着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再用媒体课件展示图中猫头鹰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是为什么:猫头鹰被称为夜猫子?
当讲解视觉的形成时提出: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睁眼瞎的原理是什么?用他指责明知故犯是不是合理?通过点拨,学生回答并总结视觉形成过程。教师强调:视觉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形成。即使眼球结构完好,也得有正常的视神经和视觉中枢,视觉才能形成。成像和视觉的形成是两回事。即使成像于视网膜也不等于看清物体。
通过这些贴切生活实际的例子和习题,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能使抽象知识形象通俗话,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兴趣性,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三、运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像等。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第一手材料,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理性认识的飞跃。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各种实物、标本、模型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特别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例如学习显微镜使用时,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丰富的知识。
四、采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讲课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外,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传染病时,举出例子,麻风病、流感、伤寒,它们各属于哪种传染病?它们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解答。学生的情绪就会迅速活跃起来,并会举出更多的实例,再如在教学《遗传和变异》知识的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可向学生介绍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婚姻悲剧加以点拔,达尔文同其表姐结婚,共生了10个孩子。其中有3个夭折,3个儿子终生不育,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深刻,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五、增设争辩环节,拓宽趣味空间
利用中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争辩和竞答,是减轻学生疲劳,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时,对于在草原上大量植树是有益还是有害,通过学生的争论最后得出结论。
六、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学与致用这是学习的目的,虽学会了但不会用,那么学了也就等于白学。这就要求老师不单让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还必需会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讲解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列表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请学生辨别或做一些练习进行分析,在讲动物的分类时,我让学生对人、鸡、鲤鱼、蚯蚓、蜘蛛、蜗牛、蛔虫、青蛙、娃娃鱼、海龟、海豚进行分类;在讲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列举:婴儿吮奶、羊吃草、狐狸抓鸡、老虎扑山羊、孔雀开屏、百灵鸟鸣叫寻找配偶、母鸡孵蛋、蝙蝠昼伏夜出、燕子迁徙、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让学生辨别,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了保证。
七、积极评价,加强巩固
通过积极评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技能,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对探究出来的新知识的巩固,还可造就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多层次、多方面的自然基础学科,积极评价有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提高,并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以便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对“鸟类的生殖”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以后,教师可立即布置相关的习题,可以这样设置:
1.诗句“鹤鸣九泉,声闻于天”取意丹顶鹤在交配期间,雌雄不断翩翩起舞,或引颈高鸣,此时鸣声特别洪亮,这是一种()
A.交配行为B.产卵行为C.求偶行为D.筑巢行为
2.从生殖特点看,“鸠占鹊巢”的典故说明()
A.鸠有侵略性B.鸠以鹊为食C.鸠不筑巢D.鸠靠鹊代为育雏
3.既不筑巢,又不孵卵和育雏的鸟是()
A.家燕B.企鹅C.杜鹃D.麻雀
这些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鸟类生殖一般包括六个过程”的理解,鸟类生殖的一般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但也有些鸟类例外,如:鸠、杜鹃等。从而引出哪些过程是鸟类生殖必经阶段。通过这样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弄清一些概念之间的异同。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知识、获得认知、掌握技能,从而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积极评价和加强巩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虽然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学海无边,要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有新的收获,就要永不停止,不懈努力,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⒈王雪川中华少年·研究少年教育2012第四期
2.小雪儿新浪博客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高泽现儋州市课改教研 《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
4.黄福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
第二篇: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措施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措施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是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身体发育的健康,还能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灵魂,为学生正常而高效地投入学习保驾护航。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一、备好课是前提
1.备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是我们上课的依据。教学大纲从总体上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认真研读,以保证学期或学年教学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明白了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教材中的内容要点和关键之处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安排教学器材和场地,确定教学时数和流程,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教学时自然能主次分明,提高效率。
2.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不了解而盲目教学可不行,因此备好学生至关重要。每个年龄段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联系性,又要清楚地知道各个阶段的独立性。具体到每个班级、每名学生又有各自的特殊性。了解他们的体质、爱好、性格及特长。使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增强意志,塑造强健体魄;对于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自然就要求老师做伯乐能慧眼选拔并重点培养。
3.备场地
体育教学分室内和室外。在什么地方授课取决于教学内容。一旦确定了教学场所,就要详细了解场地位置、面积、器材配置、天气和周围环境等情况。既要保证场地充分适合和满足教学所需,又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更要能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
4.备教法
钻研教法,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法宝。钻研教法,才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恰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特点和差异了然于胸,然后去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这就是所说的变学生必须学为“我要学”。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三、应把生理卫生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把情感价值观目标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在每一项具体的体育知识或技能教学中,教师都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顽强意志力、乐观向上的品性等。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自然应该抓住体育这一有利阵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渗透。
四、安全时刻牢记在心
安全教育也是提高体育质量的应有之义,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运用器材教学时,一定使安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的安全。
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可少
科技发展带动了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体育教学服务,使学生爱学易学;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起到情绪上的感染;又为本来受欢迎的体育课注入新奇的诱因,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单纯的哪一种方法便能奏效的,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
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魅力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应该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新型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集动画投影、幻灯、录像、照片、挂图、板书、录音于一体,由计算机通过十分简便的操作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根据课堂需求制作课件,让生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挑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了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弥补课堂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论文创新点:
一、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的应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资源和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资源。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解决重点难点,降低教学坡度;
(二)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时空范围,便于掌握知识;
(三)化繁为简-----优化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证明,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厌烦。这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备课环节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寻找资源。
网络上有些图片、视频、动画、教学的辅助资料等,在备课时可供我们下载使用。比如:理解概念:在准备“神经系统”一节时,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可搜索百度百科即可明白。再如:在学习“遗传病”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可搜索“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二)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摄生物资源,存入电脑以备用。比如:在学习“校园植物调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拍摄照片,融入课件展示,让全班学生快速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并能很好的分类。再如:在户外旅游或登山时,将那些珍贵的植物、动物等,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储存备用,就是很好的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或课件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地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在讲《生物圈到细胞》一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诞生过程。再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播放一段《人与自然》的视频,展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二、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解决重点难点,降低教学坡度
在生物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仅凭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借助多媒体精心设计,适度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及时处理信息,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解决,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如:在初一(下)中,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以及瓣膜的开启方向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利用教学挂图和心脏模型来讲解,用箭头表示瓣膜的开启方向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于这些教具都是“死”的,老师只好边指导学生观察,边讲解边板书,学生在下面忙着做笔记,听起来索然无味。现在利用Flash编制的心脏结构图和动画,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结构及在收缩和舒张时,通过瓣膜的开启方向来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教学程序是:先提问“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可相适应的呢?”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闪烁、图形的移动、定格等方式来说明心脏有四腔,与之相连的血管有哪些,播放数次,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总结心脏的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四腔壁的特点,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再播放心脏动画,提问“心脏是如何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放慢速度播放,反复两三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总结出心脏瓣膜开启方向由心房向心室开,心室向动脉开,由此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屏幕上打出填图、连线、填空等练习题当场做,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再播放心脏图和动画,再让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按提问→观察图、动画→感知分析→总结→做练习巩固→再观察→再总结程序进行,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心脏的结构和瓣膜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把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模拟出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形象生动,使之成为“活”的教具,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再如:“物质运输的路线”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血液循环模式图flash动画并展示。设计这一活动,可以使同学积极去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已有知识,在小组同学的努力下共同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进一步突破血液循环途径这一难点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的重点迎刃而解。
(二)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时空范围,便于掌握知识
初中生物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借多媒体教学,用课件将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满足课堂需要,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拓展了课堂的时空范围,缩减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如在讲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时,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较为抽象,而鉴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比较低,我将其设计成电脑动画,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直接观察到得宏观过程,在动态感知中体会并理解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理解双受精的概念。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描述双受精的过程,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抽象概念的难以接受,又加深了讲课的趣味性,最后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比传统教学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化繁为简-----优化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划定范围自己复习或者串讲本节课复习内容的重点知识点,然后学生自己复习。这些方法简单、机械,效率低。随着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诞生,这一切烦恼便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章为单位总结重点以幻灯片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产生学习兴趣,记忆深刻。对于一些枯燥的概念复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感,从而加深理解及记忆。例如复习某一单元的概念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课件,先出序号,选择一个题号,点击一下出示题目,再点一下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以游戏竞猜的形式,胜利的一组有奖励,失败的一组会有他们意想不到的小惩罚。通过学生反馈,知道了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带给学生欢乐,而且还加深了记忆,强化了概念,真是一举两得。
三、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比如:刚刚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制作课件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在课件上,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总感觉会缺少点什么,导致一课时幻灯片的数量多达三十来张,上课时就像放电影,走马观花,没有重点,喧宾夺主,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于是现在备课时会把幻灯片的数量控制在十张之内,精心挑选体现本课重点,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是用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有效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吃透教材,熟知知识与教育媒体的长处,找准课程资源与现代教学媒体的结合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好教法,让生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才能实现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教学。
第四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湖北省襄樊市31中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求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锄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是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求教以光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把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就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明确美术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合理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四方面就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质量 目标
一直以来,社会上“减负增效”的呼声就不断,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把这一教学理念明确了下来。然而,目前这一教学理念并未能得到很好地实践,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科目的教学,尤其是美术科目,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一做法显然是错误的,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美术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为了改变美术教学现状,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重视美术教学,把握好课堂教学,从而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明确美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指出: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学生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目的中也明确指出要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这个总体目标,着眼学生实际,明确每节的具体目标。即在每一堂课中,教师都要根据课堂内容的进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学生个人目标,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在美术课堂都有目标、有事可干,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激发,更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美术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具体来说,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结合表演,让学生体验美术的趣味。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为学生展示才华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如教学《服装设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此课的兴趣,教师可组织一部分学生模拟表演T形台上的模特走秀,让其他学生点评,最后评出最佳服饰搭配、最佳现场表现等奖项,这样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纷纷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积极地投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中去。又如教学《面具》一课时,教师可创编场景,让学生表演面具代表的角色,这一方式有利于保持学生思维的热度与参与的积极性。
2.展示成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初中生的情感丰富且易外露,极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肯定。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内张贴出来,并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当学生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教师和同学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进一步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同时,其他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也会去努力学习,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三、合理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但这不代表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美术教学中,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不过这种指导要合理、科学。
1.指导要适时。技法指导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可喧宾夺主,占用学生的时间,而应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那么,什么时候最合适呢?教师可在学生心愤愤而口悱悱时进行指导,这能使学生精神更集中、求知欲望更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导要适度。即技法指导难易适度。过难学生学不会,过简学生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现状及年级特点,选择恰如其分的技法指导方式。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1.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互帮互学,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一方式的运用,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照4或6人分成几组,并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花圃》一课中,在学生设计环节中,我就运用了此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提示他们商讨什么主题,确定主题后进行明确的分工,不仅让他们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步骤,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美术课程中,欣赏课占据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它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利用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直接感染学生是美术欣赏课中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多媒体教学为此提供了最佳的手段。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各种工具软件处理图像,制作出集图、文、声、像、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将作品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另外,对于某个局部的赏析,教师也能明确地在屏幕画面上指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扩大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手段,走出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最大潜能,让每一节课内容都精彩地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做到轻负增效,使美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许静.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的教学质量[J].吉林教育,2009(25).[2]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3]杨霞.关于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4]蒋萌,马宽斌.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多样化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黄杏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研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