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开题报告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16: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开题报告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开题报告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

第一篇:9开题报告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

淄川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生”是各班都存在的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学生,因为是“问题”学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问题”学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正确地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研究“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问题”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本课堂的开展,为我们转化“问题”学生工作提供了另一个平台。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曾说:“生本教育实验班里只有慢生,没有差生。”所谓慢生,就是那些学习能力等较弱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我更加认同这句话,并认真审视了这句话对教育的启示。因为儿童并不是一个商品,可以拿去称、量,随之给予定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这个生命正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他的潜能是不能估计的。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

生本教育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要求了解学生特有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在这个意义上,生本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展现其生命潜能的教育。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力求在生本课堂中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完善学生人格,改正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每一名问题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二、本课题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

自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国内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成效的课改模式和先进学校。比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东庐中学的 “讲学稿”模式、滨江中学、后六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而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实验范围广,规模大,历时长,成效最为显著。十五期间,100多所实验学校在郭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研究以教学的深化改革为核心,带动了整个教育的改革行动,在坚持采用生本理念和方法的地区和学校,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解决了我们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在普通教育中使学生主动活泼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问题。

而问题学生的转化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他们虽然也很重视“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践,但他们更侧重于“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论研究。1

1983年,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 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至今历时20年,它对美国及世界教育产生的影响却方兴未艾。多元智能理论最大优点是能够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琳达·坎普尔说:“在过去的15年里,多元智能理论己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一理论正在使人们重新设定教育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思路。”3

在国内,上海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在转化后进学生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尤其在示范校的层面上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断探究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和家庭、集体、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的研究方面比较薄弱。

而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往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所以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和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的研究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4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致力于学困生的研究。但正式形成课题,有组织的研究还是首次。2009年以来,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进“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我校抓住机遇,决定用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进一步高层次地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任何强迫式的教育只能带来一时的利益,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中、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完善的道德素养,这是生本教育所提倡的,老师们已进行生本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于在课堂中如何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有了探讨和研究,也必将会在生本教育课堂中给“问题”学生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转变和提高。

三、本课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突破

“问题学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在美国称之为“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学生”。5国外最早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6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称他们为“差生”,90年代叫做“学困生”,90年代中期“问题学生”得到极大的关注。这并不是简单的名词改变,与我国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问题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正常化。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对此也有所研究,但研究重点各不相同,我们想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洞悉国内研究进展,吸取精华,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对新时期更好地及时预防和转化“问题学生”。首先是在生本课堂中开展相关研究,研究的是问题学生,希望达到问题学生在生本课堂中能勇于质疑、懂得倾听、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效果。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问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7

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长处;教育培养学生是全方位的,包括学习、行为规范、情感心理等等;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要为了一切学生、要为了学生一切。这就是要求我们的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问题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特别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进步的内在潜能,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点燃问题学生前进的发动机,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8是否做好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就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价值

1、研究目标:

就学校而言,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供创新平台,创设“人人爱学习,个个是优生”的浓厚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为核心,坚决、真实地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就学生而言,通过各种方式教育,促使其改正厌学、打架、捣蛋等坏习惯,加强师生沟通,建立互信机制,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最终使“问题学生”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理健康等的教育和老师、家庭、社

会爱心的感化下,自求进步,达到自然转化的目的。

2、研究内容:

本课题首先通过教师观察、访谈,结合在校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从全校学生中确立问题学生,然后再深入学生家庭与学校课堂,搜集和记录问题学生的个案资料,洞悉问题学生各方面特点,在参考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类型、缺点和倾向,进一步探究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特征,其异常发生发展的轨迹,从而寻找利用学校教育积极干预,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3、创新价值:

近年来我校问题学生人数有所上升,并且主要从三年级起分化。我们要研究问题学生,揭示小学阶段问题学生现状;从自身、家庭、学校、教师、教材等方面寻找成因并分类分析成因。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问题学生放在课堂上进行转化,不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担。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课堂是发展问题学生情感和感悟的最佳地方,此课题秉承“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自主学习方式,激活问题学生的内在发展潜能,促进其自然成长,循序渐渐地成长。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特别是生本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国内外问题学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实验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问题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问题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前小研究”,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观察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问题学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问题学生助学个案。

4、经验总结法: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在每一阶段都写出了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5—2011.7)

① 学习相关理论,参与相关培训;

② 举行教师相关理论学习研讨会;

③ 进行广泛宣传,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确定问题学生名单,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学生进行观察访问,分析归纳问题学生心理行为表现;

④ 制定个案研究措施,拟订相关计划。

2、实验阶段(2011.8—2013.2)

① 分析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分析具体的心理和行为;

② 根据计划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重点研究生本教育模式下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③ 不断地进行阶段性总结,针对个案拿出具体转化的措施,并及时调整研究策略,进行转化工作; ④ 有计划地将心理素质教育贯穿于生本教育的各个学科、各种活动中,并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开办家长学校,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大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氛围。

⑤ 撰写研究报告、论文,个案研究报告,叙事故事,转化案例等;

3、总结阶段(2013.3—2013.5)

① 汇总分析资料,探寻出在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心理行为的方法、策略;

②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相关材料。

③邀请教育行政领导和有关教育专家对本研究成果进行成果鉴定。

七、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我校教师乘生本教育的东风,认真学习,用心实践,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本课堂教学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学会了主动展示、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学生已经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求,真正走进了自主知识构建和能

力生成的过程中,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校面向家长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家长们对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校以“爱与责任”定为校训,多年来老师们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的责任心得到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

八、课题组成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主要参加者均有丰富的学术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刘丽老师是是骨干教师,曾执教过省级示范课。张海霞、刘丽老师是区教学能手,多次参加区、市优质课评选,执教多节区级公开课、示范课。郑云华、王红、孙健、靖玲玲、孙海霞、万春莲、石学梅等老师多次参加班主任培训,是镇区有名的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课题组成都参加过市“十一五”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十几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参加研究的教师以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为主,辅之以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微机教师作研究指导,形成了以老带新、优势互补的研究梯队。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陈校长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时间保证:课题组每1周一次小型活动,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导处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3、硬件支持:(1)多媒体教室;(2)图书资料室。

4、软件支持: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进行课题研究。

5、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

岭子镇中心小学

2011年5月

参考文献:

[1]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M].科学教育出版社.[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3](美)默瑟(Cecil D.Mercer).(美)Ann R.Mercer.胡晓毅.谭明华译.学习问题学生的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5]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唐晓杰.崔允潡译.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6]劳拉·E·贝克著.儿童发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7](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M].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9] 方中维.刘维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杨海兰.浅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革新》期刊2008年1期

[11] 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3] 刘以林.差生素质的教育与转化策略.华语出版社.1998.

第二篇:转化问题学生课题研究小结

转化“问题学生”,促进小学思品教育

研究的阶段性研究

张海萍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1

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渐渐地成了老师们认为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这个名词的确无法考证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它的存在却像“魔杖”一般,导致了多少心灵暗无天日,多少童真烟消云散,多少希望茫然了无,多少生命含冤九泉……面对“问题学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还是教育工作的反思研究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他成“问题学生”的原因,这就得从他身边的人和事研究起。待了解原由后,教师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不光是学校的原因,一个良好的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家庭则是孩子成长地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今后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结果。父母的思想水准、文化水平、生活态度、处世方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今后成长。这种现象在基

2础教育界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学生家长当中忽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轻视教育的现象还大有人在。我们需要通过对“问题学生”的家庭个案研究,探索“问题”的家庭成因,发出转化“问题”的呐喊,引起“疗救”的注意。2012年11月26日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学生的转化

利津县盐窝镇北岭中学

刘承新

所谓“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问题学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他们在学习上只能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经常是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弄懂,又要去学新的知识;今天学的知识,明天又忘了;新知识学了,旧知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作为教师伤透脑筋的事情是有部分学生,无论你怎么指导,怎么练习,他们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在那么点分数上徘徊,这直接影响自己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化这个群体,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多种尝试获知,要对后进生心理进行探究,根据问题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实验,有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微笑开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自身身体素质、智力发展迟缓、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后进的原因,制订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

首先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宜微笑教学、鼓励教学,力求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自然,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而对于后进生,则尤为照顾、关心和帮助,给他们创造“看”的机会、“问”的机会、“议”的机会、“动”的机会,对问题生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往往最简单的一个“好”字,也能使他们在鼓励中吸取学习的力量,在赞扬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即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绝不操之过急,肆意批评和指责,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使他们忽隐忽现的自信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作为教师,要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自信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二、开展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操作的,课堂上每个人的任务都是不同的,课前设计教学案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班级学生自身的能力,设置几档题目,有基础题、中等题和拓展题。要求是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做;中等题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要做;拓展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做就做,但是要求班上前几名学生必须完成。那么后进生主要是完成基础题目,在完成作业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比一比,你追我赶,提高自觉性

为了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志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觉性,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把竞争机制引进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赛,在比赛中学习,创设一种你追我赶,人人不甘落后的比赛意境。在教学中,围绕着教学中心,围绕着学生“学、议、导、练”四个环节,从个人竞赛到小组竞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配合默契,他们学习积极因素高涨,开始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后进生,进而发展到最差的学生跃跃欲试,久而久之,学生在竞赛中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地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和你共同创造辉煌。

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用我们的爱来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他们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负责人:王长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课题,是松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经本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条件、教师素质、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再有大部分的家长文化低下,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几科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或困难。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努力追求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我们开展探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本课题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希望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内因方面找到一些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不仅体现了以人

措。

(三)课题的界定

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

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如文化基础课)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2.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他们或个性抑郁、学习时观察不够全面仔细;或意志力薄弱、仅忙于应付作业,无法处理难题,惧怕考试;或更无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缺乏自信心,遇事易冲动,情绪的迁移,有的厌世、行为古怪、早恋等,或兼而有之。我们主要是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然后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学困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内外作

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我了解到的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学困生造成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认识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某些缺陷或只能落后。造成学困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有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针对病因,作者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指出了

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对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研究要解决的具体任务是:

1.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 2.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困难现状的调查;

2.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 3.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4.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撰写开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相关调查问卷。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准备以本校一—九级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并辅之以下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心理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测查法、层次教学法、经验提炼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

1.综合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

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个案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

5.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来掌握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心理学分析对数据整理、事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学困生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作为研究重点,最后从中探究解决学

学习,已达到课堂的优化。

具体思路是:

1.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进程。

2.建立实施组织,明确分工职责。

3.对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建立学困生档案。

4.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总结出学困生成因。

5.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6.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7.经验交流,撰写实验研究解题报告,等待有关单位验收、结题。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现状。

2.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3.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培训部分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协助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指导实验教师学习科研和搜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教师科研的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1.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跟踪调查。

3.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4.随时做好案例的分析与积累。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提炼、总结,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后进生的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激发后进生树立自信。

(2)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5)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探索出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终成果:《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谢谢!

第五篇:《对学困生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对学困生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由高峰期的1800多人降到500多人,现在承担王家湾乡,平桥乡和建华镇三个乡镇的学生教学任务。由于学生来自各个乡镇,生源素质不

一、整体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队伍较庞大。所以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必须对学困生学困成因、特点及现行的教学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我校在校生95%以上是住宿生,这些学生缺乏父母有效地监管和呵护,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出现学困,如何针对这一实际,探索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3、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4、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学困生的分类

(1)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2)单一型与综合型(3)暂时型与持续型(4)兴奋型与安静型

(5)过失型、攻击型和压抑型(6)基础薄弱型(7)能力低下型(8)动力缺失型(9)纪律松散型(10)品德缺陷型(11)意志薄弱型

(12)自我概念消极型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型系统地实施研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七、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八、研究对象

建华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学习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九、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积极参与建立学困生研究课题的博客论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年9月——11月)

1、组建建华镇初级中学《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小组,开展研究和发挥辐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小组

长:白战锋

员:曹小军

郭瑞民

周翔

陈志峰

2、研究制定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方案。(2011年9月)

3、请本校老教师讲学或学习外地和本地专家的理论指导材料。

4、召开开题会。(2011年10月)

5、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

6、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7、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2)调查问卷和报告。

(3)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4)会议记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8月)

1、按分工在教学中收集素材,确定重点对象

2、开设系列评比活动

(1)学困生学习进步奖(2)学困生品德进步奖(3)教师工作突出奖

3、不定期实施检测,检验试验效果

4、成果形式

(1)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2)试验研究或调查报告;

(3)研究论文、工作总结、教案、案例、教育反思、心得体会等文章;(4)师生成长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8月——9月)

1、检测研究成效,整理过程性材料,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

3、进行成果推广,建立学困生研究的长效机

4、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2)相关音像材料;(3)师生成长档案;(4)研究论文集或著作。

十一、有关要求

学困生是相对概念,实验教师不得对学困生有任何歧视的观点,也不允许将“学困生”名单公开。

《对学困生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对学困生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课题组

建华镇初级中学

2011年10月12日

下载9开题报告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9开题报告生本教学中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梁山县徐集镇教办课题组 2012年9月 1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镇《农村小学学困......

    小组合作下的转化研究开题报告

    临沂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研究 开题报告 石莲子中学课题组 一、目的意义 在全国课改的大环境下,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建设逐步推进和......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研究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主要探讨了我国小学语文作......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 本项目名称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二、承担单位 本课题由河南省济源市克井四中承担研究任务。 三、参加研究人员及分......

    阅读生本教学模式的研究

    《阅读生本教学模式的研究》校本课题研究计划 长春市朝阳区西安小学 张丽 一、研究背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的大型教育整体......

    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

    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研究》,已由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审定,为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的一般研究课题(编号A2......

    课题报告:学困生生因及转化研究

    依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边缘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困生特点,制定我校2010-2012年“学困生”转化研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