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缕阳光的暖,掬一把微风的软,穿过纷至沓来的年华,岑寂了许久的轮回在阳光的缝隙处摇曳而出,那些难忘的鎏金岁月在转角绽开,许下一世锦长的风景。
曾记否,挥汗如雨自难忘。
运动会上,彩旗飘扬,呐喊不绝。我们穿着整齐的制服在操场上如一株株挺立的松柏战立,心中默念着一会儿要接受检阅时那与众不同的口号。太阳的六角光斑照在我们的脸上,脚下是已稍微烤出温度的跑道,我们抿着嘴唇,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主席台。“唯有我班,笑傲江湖!”响亮的口号随着踢出的正步冲车云霄,汗水从脸颊留下,但我们飒爽的英姿却被太阳镀上金光。
曾记否,辩论赛场笑吕良。
双方辩手就座,全场一片寂静,眼神中一派肃杀之气,对方辩手豪情万丈,我方辩手谈笑古今。唇枪舌战,刀光剑影,记录的记录,反驳的反驳,丝毫不给对方留任何一丝漏洞。观众们惊叹不已,目不转睛,老师们默默赞许,频频点头,紧张之余对方竟露出了一丝马脚,我方抓住漏洞步步紧逼,最终他们败下阵来。观众提问言辞犀利,见解独到,辩手们飞速思考,我们的激情万丈被大红的奖状镀上金边。
曾记否,百日誓师不知狂。
坐在会场上,幻灯机映出的四年来我们生活的一幕又一幕,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日,噙着泪看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痛苦与喜悦,内心感慨万千,当我们将亲手写好的长长的感谢信交予老师手里时,我们分明看到了老师眼里闪烁着的泪光。我们庄严地将右手举起,嘶吼着我们的誓言“百炼成钢,百日流芳……”大红布记满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梦想,我们的激情与梦想被泪水映的金黄。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一段段过往的岁月在时间的冲刷下反而越加鲜明。它们在我的心中永远挥之不去,在我的灵魂深处永远熠熠发光,不思量,自难忘。纵使我走向社会,也不会忘记这些简单又激昂的岁月。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时光荏苒几盈虚。纵使几度苍凉,青春的光辉岁月亦然难忘。
流金岁月2011年11月22日
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张爱玲不堪忍受旧家庭的污浊,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底乐:花瓣雨
魅力永具的天才女作家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但她没有后悔。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继之而来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富丽堂皇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底乐:蝶恋花
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位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都是为张爱玲惋惜的。她却不觉得。
胡兰成偶然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
几经周折,胡兰成得以拜访访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是这样的感觉。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多年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都有着清晰的回忆。
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
其实细细分析来,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
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但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
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于是,她倾尽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相爱了。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的确是真的故事,是胡兰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许他是给她的创作提供灵感的吧。但,这样的时间,并不长。底乐:潮湿的心
爱情的谢幕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底乐:被遗忘的时光
结束语:爱玲,当时她母亲为她报名上学时匆匆起就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最普通的中国女人的姓名,伴随着她奇丽而又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日,并逐渐在风云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魅力。
或许又人会说看太多张爱玲会让人感到悲凉,对人生失去了乐观。或者又些人觉得“张爱玲只是一个不无庸俗的作家,被世俗倾向包裹着因而缩手缩脚,至多也只是一个冷面的但能深刻地描写人生的作家。”
然而我还是觉得她是伟大的,能把世俗生活写成这样的人,能用她那冷漠平静的声音述说的人。只是轻描淡写,便可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这就是张爱玲了。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出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追忆经典,经典追忆,今天的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相约周五,相约黄昏。
播音: 编辑:导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