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读后感
《流金岁月》读后感1
昨晚看完了《流金岁月》,花了3个多小时。凡事比别人慢两拍的我,独有两件事不慢:看书不慢!兵兵球打得也快!
《流金岁月》里有两位女主角:朱锁锁和蒋南孙。朱锁锁从小寄居在舅舅家,舅妈待她不错,因为在海外做船员的朱爸每月邮来不菲的生活费,当然舅妈还算普通而宽厚善良的人!蒋南孙的奶奶一直希望有个男孙,但南孙的妈妈只产下一女婴,此后也没有顺着婆婆的意愿再生小孩,这让南孙的奶奶一直指着南孙这棵桑骂着南孙妈妈这棵槐!
朱锁锁与蒋南孙是同学,是好友,是两朵美丽的玫瑰花!朱锁锁中学毕业后就开始混社会了,凭借美貌伺机找多金男捞取足够的生活费,还产下一女名唤爱玛。蒋南孙读了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在工作上励精图治,赚钱养家!因为彼时蒋家破产败落,本是纨绔子弟的父亲因为投资上的失败而惊慌失措,又气又急猝死了。而蒋母是位只知道每天下午去找人玩牌的家庭主妇,她没有谋生的技能,南孙力劝母亲去投靠了她的亲妹妹(生活在英国的独立女人)。南孙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工作上,也获得了不错的劳动报酬。南孙尽心尽力地赡养奶奶,还贴心地照顾着锁锁的.女儿爱玛。南孙在对的时间也遇到了Mr right王永正,两人惺惺相惜、情投意合,携手相伴,带着奶奶和爱玛,大家一起温暖和快乐地生活!
《流金岁月》读后感2
读完亦舒的《流金岁月》,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你很想去靠近,可是却怎么也不能靠近;而有的人你能很轻易地靠近,还能与他有剪不断的情(亲情、友情、爱情)。这可能就是缘分所致!无缘,你与他无法靠近;有缘,陌路也能相识也能让你与他成为朋友、恋人或亲人。
正如书中的蒋南孙与朱锁锁一样——任何的风雨,不能把她们分开。她们两个读书时相遇,然后再成为朋友。原本能够成为朋友就是一种缘分,就已经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了,更不要说是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展现的永远是最纯洁的心灵;不管自己的人生之路遇到了怎样的坎坷,老朋友永远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你的面前陪伴着你,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恰如朱锁锁的婚姻不幸,与丈夫离婚后既要挣钱养家又要带小孩,实在是身心疲惫时,蒋南孙二话没说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家中养着。这就是朋友。
《流金岁月》把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岁月虽然悄悄地遛走了,可是朋友之间这真正的友情却随时间的流逝倍加坚固,任凭风吹,任凭雨打,犹如一座大山巍然屹立。这就是朋友。
我十分喜欢书中的蒋南孙,她虽是个女孩,身上却展现出了男人的仗义与侠气。她做事十分踏实。我觉得人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事真好,这样可以让日子过得踏实。如果整日就去想一些云里雾里的东西,整日就想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那么生活也会充满着危机。
流金岁月2011年11月22日
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张爱玲不堪忍受旧家庭的污浊,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底乐:花瓣雨
魅力永具的天才女作家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但她没有后悔。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继之而来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富丽堂皇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底乐:蝶恋花
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位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都是为张爱玲惋惜的。她却不觉得。
胡兰成偶然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
几经周折,胡兰成得以拜访访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是这样的感觉。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多年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都有着清晰的回忆。
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
其实细细分析来,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
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但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
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于是,她倾尽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相爱了。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的确是真的故事,是胡兰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许他是给她的创作提供灵感的吧。但,这样的时间,并不长。底乐:潮湿的心
爱情的谢幕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底乐:被遗忘的时光
结束语:爱玲,当时她母亲为她报名上学时匆匆起就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最普通的中国女人的姓名,伴随着她奇丽而又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日,并逐渐在风云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魅力。
或许又人会说看太多张爱玲会让人感到悲凉,对人生失去了乐观。或者又些人觉得“张爱玲只是一个不无庸俗的作家,被世俗倾向包裹着因而缩手缩脚,至多也只是一个冷面的但能深刻地描写人生的作家。”
然而我还是觉得她是伟大的,能把世俗生活写成这样的人,能用她那冷漠平静的声音述说的人。只是轻描淡写,便可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这就是张爱玲了。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出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追忆经典,经典追忆,今天的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相约周五,相约黄昏。
播音: 编辑:导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