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说课稿
个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保护个人隐私》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节内容是简略介绍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中的几种具体权利,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个人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自觉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导学、课堂讨论等活动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隐私和尊重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依法行事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以尊重隐私为荣,以侵害隐私为耻的价值观念。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的内容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但中学生对隐私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了解孩子、教育学生,常常有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
学生的需要: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了解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学生有必要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
2、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案例导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因此,我积极倡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变“学会”为“会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时数为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条理。按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导学、解读新知-- 新闻调查、理性思考--漫画赏析、要点点拨--直面现实、提升认识--课堂讨论、情感体验--归纳总结、明理践行”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中国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保护个人隐私”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观看她取钱。
(设计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引出个人隐私的含义。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案例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设问:职场招聘人员的这种询问内容合适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不尊重他人隐私会给他人带来精神上伤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尊重公民个人隐私。从而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警方不该这么做。
设问: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你认为保护隐私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漫画赏析 要点点拨]
(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漫画--“偷看”)
设问: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什么权利?小王可以寻找什么的保护呢?我国主要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呢?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学生对照教材查找答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等。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直面现实 提升认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母女对话”:
(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老师点拨))说明了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家长或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即必要又重要。结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指导学生看教材中“小链接”的内容:(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自然得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结论。
[课堂讨论 情感体验]
[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组讨论:“成长的烦恼”--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反对和制止他们的行为,据理劝说,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理解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里要明确知情权、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重点,突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成年人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 明理践行]
[大家一起来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希望学生既能明理,又能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明理践行的目的。
[课堂延伸 课外拔高] 布置作业
1、[课堂延伸] 隐私权小调查(P/47)
2、[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
二、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2、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我国法律的保护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设计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预设性”教学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效果?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态度情感思想得到转变,那么思想怎样才能内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个人说课稿2
说教材: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但很多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为了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勇敢的一个人睡,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故事,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勇敢的一个人睡,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说目标:
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让幼儿了解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鼓励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幼儿了解夜晚,进一步树立幼儿自己睡的信心。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说活动准备:
PPT课件、调查表、彩笔、气球,面具,眼罩等。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入场地,依次入座。
2、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
3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4、教师小结: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
二、调查统计,心理疏导
1、教师出示调查表,请自己睡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笑脸卡贴在黄色的一边,请不是自己一个人睡得小朋友将笑脸卡贴在绿色的一边。请幼儿作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在家一个人睡,请自己一个人睡的小朋友讲一讲一个人勇敢睡的经历。
3、教师鼓励不是一个人睡得小朋友说出自己不肯一个人睡的原因。
4、讨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小结: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东西,当我们处在黑暗中就会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么,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老师每人发给一个气球,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画在气球上。
画完后讲述,并讨论:怎样消除这些害怕的东西?(鼓励孩子想出合理的办法)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觉时不再害怕的办法,心里最害怕的东西也已经消除掉了,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好好的享受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吧。
三、创设情境,体验优美意境
1、教师请幼儿看课件,欣赏夜晚的美丽景色,共同体验夜晚的美好。
2、教师:现在你乐意一个人睡了吗?
那让我们从今天晚上开始就尝试着一个人睡好吗?
最后祝每个小朋友天天都拥有美好的夜晚,睡的香,睡得甜,身体棒!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组织的这次教师公开课中,我开展的是大班社会活动《你愿意一个人睡吗》。现在很多大班的孩子一直不敢单独睡觉,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恐惧,勇敢地一个人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我就开展了这次活动。害怕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尤其是孩子在睡觉时,往往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利用了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用故事中小老鼠独自睡觉的经历唤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轻松的知道黑夜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白天和晚上都有,是小老鼠在黑暗中想出来,并不可怕。然后我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单独睡以及不能单独睡的情况,并且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不愿一个人睡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原先我我设计的是有调查表的,但是在试教后,这个环节我取消了,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调查,幼儿才会有话可讲。
大多孩子没有单独睡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害怕。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就应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把睡觉时所害怕的问题一一陈列后,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亲身体验他所害怕的东西,也就是直面刺激,例如体验黑暗,魔鬼等。然后进行心理发泄,将心中最害怕的东西画在纸上,想办法让它消失。孩子面对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害怕或恐惧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后,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了,疏导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当孩子们心中的害怕彻底消除后,我带孩子们体验夜晚的美好,并鼓励幼儿尝试一个人睡。
整个活动有疏导,有发泄,有体验,相信孩子们在活动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整个活动下来,我还是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讲绘本故事时,可能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故事讲得不够生动,这是作为一名老教师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多学习,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个人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课题来源: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繁忙的工作和琐事,难免有时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在家呆着,是幼儿生活中难免发生的事,如果在家中幼儿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大人在家的时候,有些事物孩子好奇,但恐于大人不敢去玩,当大人不在家时,他们的好奇心就得以释放了,平时感兴趣但不敢玩的他们这时就会去碰一碰,玩一玩了,但孩子毕竟小,安全意识还很薄弱,玩的时候几乎不去考虑他玩的游戏的危险性,同时家里的电、刀,暖壶,以及火机等等都是幼儿感兴趣,极容易去玩的,这些又是给幼儿带来最大的伤害的东西,甚至回危及幼儿的生命,同时幼儿一个人在家,如果来人怎么办,现在的社会极其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个空子来进行各种违法活动的。根据以上现象,从而产生了本次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幼儿的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利于其长远发展,既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服务于幼儿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家的时候有些东西是千万不能去玩的,否则会有不良的后果。(2)看情景表演讨论,在幼儿讨论中幼建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玩火机,弄电,玩刀的危害,知道家里来了陌生人因该怎么办从而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情景中,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到如果自己没有安全意识,随意玩不该玩的东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活动难点是:幼儿说的很好,但做起来由于自制力弱却做的不好,因此我就鼓励台下幼儿上来演一演,从说转化为做,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一)在师生互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情景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教育。例如:在活动中,我多次让幼儿在直观情景中找错误,然后鼓励幼儿说一说。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了什么?他们错在哪儿了,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也就是教育他们的过程。幼儿自己说出来的东西往往对他们的教育最深刻。
(二)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要把握好时机。”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因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几个幼儿在家中会发生的情景,活动前找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编排情景表演。情景表演是幼儿生活的重现。在看情景时,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看了情景表演后的感受。幼儿在说的时候就已经从内心里知道了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不安全。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幼儿能说出来,其实已经达到了对他教育的目的。
(三)在生动的表演中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
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角色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生动的表演结合幼儿的自由表达,避免了活动的空洞性。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他们对动的东西也十分感兴趣,生动的情景表演,正符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的心情中,明白了道理。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上台,把自己一个人的时正确的做法演一演,这既是一个提升幼儿能力的环节,又是对幼儿安全教育的一个升华,有些时候,幼儿说的好,未必会象自己说的那样去做,这是幼儿身理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我鼓励台下的幼儿演一演,这样加深了孩子心理上的记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一个人在家”的安全意识
三、说学法
(一)看一看
在活动中我主要以情景表演为线,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形象直观的东西幼儿最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也最直接。让幼儿在看表演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因该怎么做是最安全的。看情景调动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最直观的看到不对的做法造成的严重的后果,从而从心理上对幼儿进行干涉,让孩子形成自我防护的意识。
(二)想一想
情景的表演并不是为演而演的,对观看着进行安全教育是它的目的,因而,在看表演前,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你们看情景中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一节成功的活动,因该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提高,在这节活动中,我不简单的让幼儿在看情景中得到安全教育,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养成边看边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非常的重要。
(三)说一说
新《纲要》目标明确指出:“活动中要调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教师应在各种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心理学也指出“凡是人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此看完情景,我就鼓励幼儿大胆去说,在说中,得到教育,在说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回答时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有错误时教师及时告诉幼儿怎么做是安全的,避免他们在实际中发生危险。最后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小结。活动中孩子始终处于自由,宽松探论氛围中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引出本活动的主题:“现在爸爸妈妈那么忙,有时难免要把你们一个人放在家里,你们一个人在家因该怎么做呢”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幼儿的思绪引入实际生活中。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看情景,说一说“小朋友在家是在家是怎么做的?”作为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看情景,互交流
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孩子带着问题看生活情景情景。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孩子看完情景后就引导他们说一说,“情景中的小朋友在家都做了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最后鼓励幼儿上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的得到发展。
(三)教师与孩子一起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加以整理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对本节可做了个小结。幼儿在说的时候,他们所表达的知识是零碎的,这就要求作为活动支持的老师,在幼儿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把孩子所说的知识加以整理,让孩子在本次活动结束时,对活动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让幼儿明白,生命是最可贵的,对自己和别人有伤害的事情绝对不能去做的
(四)在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走出教室,本次活动结束。
五、活动效果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在看完别人表演后,都有很强烈的表达的愿望,都想说说自己看完情景表演后,自己对情景中小朋友的看法,纷纷举手发言。在活动我鼓励所有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从而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本节课,幼儿不但知道了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有所提高。
个人说课稿4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同学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同学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是起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沛的准备。
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同学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时指导同学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同学自身选择一种规范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同学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同学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同学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同学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同学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稿)
其实同学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同学越不容易发生关注,同学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妙,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同学收集岩石资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本的数量。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同学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同学的认知水平说,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同学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局部单元同学才有所涉和,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
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同学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示应给予充沛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身的教学行为对同学发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同学展开一系列观察活动,探究岩石各方面的特征,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收集岩石标本过程中,同学容易将水泥块或砖瓦当作岩石而带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我布置区分岩石这一环节的原因。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区分岩石——介绍岩石——观察岩石(讨论观察方法、观察、描述)——岩石分类。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同学运用多种感官和常用工具对岩石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小组内各种不同岩石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起“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特征”的初步感性认识。
另外,本课的观察资料也非常重要。事先我让同学自身准备各种岩石(教师不指导),自身也准备常见的岩石标本(凝灰岩、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滑石)和非岩石(砖块、瓦片),以和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小刀(也可能钥匙和铁钉),观察记录纸等。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知道每块岩石都有各自身形状、颜色、组成颗粒和纹路等方面的特点;知道有些岩石可以根据一定的规范可以分成一类。
科学探究:
1、同学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根据岩石的不同特征,提出多种岩石分类规范,用规范对岩石分类。
2、通过一块岩石的观察活动,让同学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搜集、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同学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选择一定的规范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比较地准确描述岩石的颗粒结构和纹路特征。
个人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颗《个人小档案》。这是一堂基础课,关系着以后教学中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以完成任务为过程,更注重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学会拿工具做事情,正如这节中以完成输入个人小档案为教学任务,从中学会在记事本中使用键盘输入以及保存文件,主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信息运用能力,发挥学生充分想象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记事本和键盘。
技能目标:使用记事本和键盘输入,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符号,让学生体验在电脑上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键盘输入字符和保存文件。
难点:功能键的使用。
二、说教法
三、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在老师引导下,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学习的内化。本节课主要设计层次递进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对照网上邻居的范例,打开记事本中输入个人小档案。
设计意图:是本课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为了掌握键盘输入技巧,同时这个个人小档案是具有个性特色的,也是以后课程任务中所需的。考虑到学生键盘熟悉程度不同,速度有异,安排约1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二: 记事本保存在网上邻居教师机“学生档案”,注意保存三要素。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计算机操作的关键,设置任务来检验巩固学生掌握情况,今后的课中还会不断强化这项操作直到学生熟练无误,安排大约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三:模仿、设计表情符号、字符图形添加到“个人小档案”中。
设计意图:实现分层教学,对于技能熟练的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兴趣,进一步了解网上交流的习惯表示方法,同时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个性得到发展。根据课本“随堂练习4”,以模仿提供的'图示为主,对与技能一般的学生要求输入表情符号,技能熟练的学生要求输入字符图形,时间大约安排7分钟左右。
1、操作演示法: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情景创设法:设置情景,导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重难点。
三、说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法: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课中的“小帮手”给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
2、尝试操作法: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摸索,经过自己的理解,虽然获得的技能未必完全正确,但由教师纠正演示后更能掌握牢固,同时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自我检查法:针对计算机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情况,不仅方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是学生一种独立的表现,新教材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每课后的“随堂练习”中都设置了自我检查这项。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情景创设,导入知识
通过网上邻居打开学习范例中的个人小档案,将本节课的任务成品展示给学生,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建构新知,驱动任务
(1) 键盘输入:由于键盘输入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里以有学到,这部分内容就带有复习的性质,把键盘输入包括指法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操作一个例子来完成任务教学任务。通过图示、现场视频等效果来给学生一个整体形象了解,再利用输入有误的简单例句,然后通过一些功能键修改,与此同时,学生在同屏幕上又能看到我键盘的指法输入。紧接着,布置任务一让学生熟悉强化操作。
(2) 文件保存:保存操作是本课的重点,是一项时常使用到的技能,同样演示操作并利用任务二掌握保存技能,同时注重细节的点述(修改后再次保存文件时只需直接保存)。当然,接下来的几节课保存操作将会反复出现,通过重复的操练达到技能的熟练,这也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并不讲究一步到位,注重在不同任务中反复这一技能操作达到教学目的。
3、熟练运用,能力培养
最后的符号表情和字符图形是本节中最有趣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相对比较高,利用任务三,让学生模仿这些表情添加到记事本,强化保存操作。同时鼓励能力好的学生尝试类似表情符号,在课的末尾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挥充分想象力,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
本节课中没有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这个环节,这堂课教学量比较大,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大,因而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可以在以后的课中进行学生的自评,集体互评和教师点评。
原教材是以知识体系结构来安排章节,新教材打破了这个知识体系,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为目标,在这节课中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操作。
个人说课稿6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所说的篇目是《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现就教材,学生,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通过描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家破人亡,内心受到巨大创伤,再现战争的残酷。本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探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能说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正视战争,珍视和平。
二、说学生
1.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有一定认识。
2.学生以前接触过小说,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并结合本课自身特点,我想本课可以有很多目标:如(1)把握小说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内心;(4)揣摩人物语言;(5)鉴赏细节描写……
但本课的目标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生成,可能是我预想中的2个或3个,也可能不在我的预想内。总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这种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1、课前要求: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依据: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2、课堂中:师生共同确立本课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体验学习过程
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依据:本文篇幅较长,只有了解了故事情节,才能完成课堂中的合作、讨论、互动活动;同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利于为学生减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2.导入课文
采用“移情法”,观看图片使学生对战争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小说情景中。
具体操作:人们都说“水火无情”,但我还想跟同学说战争也同样是无情的,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几组镜头。(播放)镜头里的画面可以说让我们触目惊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肖洛霍夫一起走进一个在战争中饱经灾难的人的内心世界。
3.交流读后感受
在请学生谈自己读后感受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小说在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补充:学生在交流感受时可能会谈到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太悲惨了,也可能谈到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还可能谈到有关小说题目的问题等等,总之,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本课需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现的课堂。
4.探讨问题
(一)(1)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依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把握小说情节,为交流互动作铺垫。
(1)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遭遇?
(2)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个主题?
(二)如学生在交流中对小说题目有相关阐述,可以引入探讨
(1)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是谁?
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比较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两人遭遇的异同。
依据:联系角度,比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体系的分析能力。
说明: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积极参与
(相同:家人死于战争,无家可归,心灵遭受巨大创伤……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儿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几岁有劳动能力,凡——幼小的孩子无劳动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里,凡——不确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里,苦苦找寻父亲、认为还活着的;索——可暂居在朋友那里,凡——流落街头;索——深感战争的残酷,凡——不明确战争的残酷,把索误认作自己的父亲,很开心……)
(3)谁的遭遇更悲惨?
通过比较分析,很多学生会认为凡尼亚的遭遇更悲惨,战争中幼小的孩子遭遇着家破人亡、流落街头的命运,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幸,这也是这篇小说能让人泪雨纷飞的原因之一吧。
(4)“一个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这时回到原问题,“一个人”指谁?学生可能根据凡尼亚在战争中的遭遇更悲惨些,认为“一个人”应指凡尼亚。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需要明确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只需让学生认识到尽管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但作者却选取了两个人的遭遇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这就体现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选取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刻画,用两个不同家庭的悲惨遭遇,从不同角度展示战争给苏联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带来了灾难,给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善良的人们谁不为之泣下,谁不会控诉战争呢?到此达到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境界。
(5)比较迁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么不同,由此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典型意义的理解。
补充说明,当然,如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两个目标,就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总之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学生。
5.课堂小结
本课为生成性课堂,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活动效果进行小结。按照课堂设想,可小结如下:通过我们思考、合作、探讨,在互动中感知了小说情节,领悟了小说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了很好的探究。
6.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创作三条以上反对战争的标语,要求:文字简明,有艺术性。
个人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个人与集体》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议论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课《小驳论两则》的第二则。
第四册是整套教材“总-分-总”的最后一册“分”,侧重于议论文的教学。第四册相对集中地编排了两个议论文单元,即第一、三单元。第三单元从议论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议论的主要方式和议论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听说读写中初步学会运用。该单元的第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是立论,了解立论的特点、立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本文是驳论,要求在学习立论的基础上了解驳论的特点、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因本课处于小驳论的第二则,要求巩固驳论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并区别立论和驳论的差异。
教学目标:
一、认识“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的错误,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二、回顾驳论的特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难点:
形式新颖的批驳方法。本则小驳论的作者别出心裁,借鉴数学公式,验算数学题的方式批驳错误观点。文章活泼多姿,用语幽默生动。因这种写法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故把它定为难点。
二、学情学法: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接触过不少议论文,但大多学的是立论文,即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对驳论文还是初次接触,虽在前一则已学过驳论的概念,初步了解了驳论文的结构及简单的批驳方法,对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有所了解。但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所以学习本课可教给学生比较分析的方法,即通过与第一则比较的方法学习本篇课文。这样既可降低教学难度,也巩固了前一则学过的方法,又学会了本篇课文的批驳方法。最后通过与立论文的比较,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教学本课宜采用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驳论文“树靶--批驳--结论”的基本结构,复习驳论文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补充介绍驳论的另外两种方法--驳论据、驳论证。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另外,复习上篇的内容使学习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导,为本课的比较分析作了铺垫。
2、分析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
⑴文章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持这一论点的人有什么理由?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⑵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注意与上文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分析,学习驳论据这个驳论方法,进一步掌握驳论文的结构,落实教学目标。
3、讨论本文的批驳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后练习三的第1和第3小题。第1小题,用什么方法批驳错误观点的?第3小题,本文批驳的形式很新颖,作者是借鉴什么方法写的?
讨论时,让学生联系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借用数学中的等式求证的方法,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概念的本质更为明确,暗示出论据的荒谬性,讲解归谬法。检验“公式”时用了假设的三个典型事例,讲解例证法,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批驳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小结时,将本文与《驳“实惠”论》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对驳论文的批驳方法有个全面的了解。
4、总结课文。总结的内容分两个方面:⑴驳论文的结构和批驳方法;⑵与《反对自由主义》比较,明确立论与驳论的区别,完成课后练习四。
课文总结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使整节课内容统一,结构完整。另外,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及方法,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5、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六。可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迷上蟋蟀的危害,然后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结构方法和批驳方法。
布置的作业紧扣教学目标,巩固了课文的内容,深化了课文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论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论据: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为集体做了事(×)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民族危亡时……
假定人民挣扎呻吟时……
人民生命财产危险时……
结论(13):人人为自己=害大家(√)
个人说课稿8
这是中班的音乐活动领域《我的家有几个人》,活动的主题涉及到每个幼儿自身,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从主题背景来分析,在开展“我的家有几个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爸爸的本领妈妈的爱,收集了全家人的手形画面,并且通过儿歌《我的家有几个人》知道了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从领域经验分析,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并且对歌曲的内容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从活动的价值分析,自己的家人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他们都很愿意讲述自己的家人,因此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让幼儿大胆表达,通过语言的表达,得到感情的进一步递增。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材料红绿大小旗,把班级人员分成两部分,加以以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并让幼儿准备理解歌曲传达的歌词内容信息,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中班的孩子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可能会比较抽象,在活动过程中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学唱歌曲,把抽象的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动作表达上,区分歌曲的节奏、唱与说的部分,把每个家庭成员说清楚,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有几个人》,尝试用分角色接唱的方法演唱。
2、根据歌曲节奏,改编歌词介绍家人。
导入部分:
T: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小熊宝宝,他还带来了他的家人,让我们来猜一猜,看会是谁呢?S:有熊爸爸、熊妈妈。T:你们都说的很好!刚刚介绍了熊宝宝的家人,现在让我们来聊聊自己的家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你有他有我也有!想不想把你们的家人介绍给小熊宝宝?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哪些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以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为主,从大家都熟悉并喜欢的小熊宝宝可爱生动的动物形象慢慢转移到幼儿自己的身上,并以设问的方式来唤醒幼儿对自己的家庭成员的记忆和理解,从孩子回答的叙述中,大家都对自己的家人特征表达的具体生动,不仅可以看出孩子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亲情的流露,还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更好的去感受家庭亲情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部分:
刚刚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新朋友小熊宝宝是怎样来介绍他的家人的,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看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第二部分播放《我的家有几个人》这首歌,首先用小熊宝宝的家庭背景介入进来,让小朋友更有兴趣的去了解他人的家庭,与主题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和形象生动的画面给孩子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节奏的音乐和与之配合的视频动画让这首歌自然的进入孩子们的耳朵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逐渐的让小朋友们不自觉地想要去学会这首歌。对之前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孩子,并尝试让他们大胆的唱出这首歌,并且分辨歌词的内容。接着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用拍手唱歌,拍腿念歌词的方法区分歌曲的说与唱部分,把每个家庭成员介绍清楚。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学唱歌词,动作与歌曲旋律歌词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更有体会的去了解这首歌。接着运用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接唱,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运用大小红绿旗把幼儿分成两队,看教师出示相应颜色的旗作提示,进行接唱。这种游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让幼儿易于掌握此次活动的目的。
第三部分:
最后的活动结束部分与延伸部分让幼儿尝试对歌曲进行创编,让幼儿观看手形画面,尝试用歌曲中的句式填词介绍家人,并使自己的介绍跟上歌曲的节奏。
个人说课稿9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理想因努力而实现,教育因奉献而发展。今天我就围绕责任与奉献这一主题来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教师转变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现主导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一是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二是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个人反思、情感渲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因为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缺乏责任感,无心向学,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我确定的依据是: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不少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缺乏爱心。在维护公共利益中,有可能与实现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甚至会损害个人利益,这使学生在思想上难以接受。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中生的价值取向正处在转轨时期,由于受年龄限制,不少学生认为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社会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一是有效教育,简称EEPO。另一种方法是问题教学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角色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这些角色履行着哪些职责?
(2)你在社会中充当什么角色?承担着哪些责任?
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两组录象、图片,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下面现象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2)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先看一组反映“和谐玉林”的录像、图片(学生看),再看一组与“和谐玉林”不相协调的图片(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说)学生通过强烈的对比,懂得要形成公德意识,要遵守社会规则,要学会关怀他人、心系社会,要勇于付出、乐于奉献。看完录像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平时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2)有什么不足?如何纠正?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承担责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做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接着第三个步骤,社会实践活动。我组织学生组成4——8人小组,任选下列一个活动并积极实施。活动一: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为学校或社区服务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活动任务。活动二:观看我镇大良江河段被污染状况的录像,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良江实地考察(注意安全),写成调查报告,交学校备案,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设计这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爱的奉献》,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用高尚的思想引领他们以后的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奉献公益事业,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奉献他们的力量。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八、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解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九、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4个小组活动,内容教多,在1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个人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的所在单元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尽管从第二册开始渗透有关声旁的知识,但是由于比较复杂,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它。本单元将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概括,从形声字的声旁入手,教学生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学会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读半边。同时也要认识声旁表音的局限性,学习把看声旁识字和其他方法识字结合起来识字。
这首儿歌抓住春天的几个典型变化,描写了春天大地复苏,小朋友朝气蓬勃,健康成长的景象。全诗两小节,每节六行。第一节描写春天的新气象,第二节写“我”削柳笛、吹柳哨,看燕子,放风筝,表现小朋友的快乐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段要求和文章特点,结合学情,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2、认字7个,会写字7个。
3、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汉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是枯燥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上课,我就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然后给“春”找朋友。由于孩子很熟悉这个字,一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轻松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利用图画、活动、幻灯、视频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3、比较识字法
本课通过重点学习带有“肖”的形声字,来体会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课中我先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带有“肖”的这些字得音节的异同点,再根据他们的偏旁、组词来理解每个字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这个字的认识。
对于这些形近、音近的字,我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便不会混淆了。
五、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也比较强,熟练地掌握了“部件识
字、联想识字、编儿歌识字”等识字方法,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比较熟悉。 学生对春天比较喜爱,知晓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乐于在春天外出郊游,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容易引起共鸣。
六、教学设计及意图:
1、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开课时,我选择了谈话激趣导入,“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春姑娘悄悄地走来了”引起学生对春天景色的回忆与向往,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理解要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同时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为后文整体识记生字做准备。
3、集中识字
这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通过母体字“肖”引出一系列带有肖的生字,教会学生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总结规律,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主识字。在识字过程中开展游戏,又让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趣味化,寓教于乐,学生更喜欢。
4、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静态的语言文字,用生命、用激情去读,就会在学生心中跳荡起来。加之带着生活体验去读的话,就变成了画--变成了动态的画,变成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画。这首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以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学生想像丰富,不仅仅在应用语言,实践语言,更是在滋润心灵,憧憬未来,创造生活。
个人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地位:本节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及管理实例。这些内容既是对前一节学生形成信息资源标准思想的实践,又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为后续数据库管理思想作下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当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信息资源分类管理办法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掌握数字化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合理选择工具管理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信息资源,体验与自己相关的各种活动中所涉及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3、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信息资源分类管理方法和和标准化思想的理解,能独立地选择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4、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将个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说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课件大量的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对象:高一学生在前面六章的学习实践中已积淀了基本的信息素养:如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处理等基本技能,也掌握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方法,但在学习及生活中,对生成的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存放随意性较大,尤其在管理时还缺少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有对信息化资源管理的需求,只是管理意识较淡薄。
3、时间:45分钟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本课的内容,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即化解难点,突出重点,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分层教学。
(3)演示法教学即通过教师的现场操作讲解,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分类管理方法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法
(1)动手实践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独立思考、实践操作;
(2)讨论法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3)自主探究法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对信息分类整理的思想;
四、说教学思路和过程(分五个步骤)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时间:2分钟
升入高中以来,与初中最大的不同:一是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计划安排,二是学校对于学生学业进行非常详细的科学评估,学校对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表现是如何管理的?(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繁杂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如何管理?为下面的学习任务的开展埋下伏笔)
2、分析问题 明确任务 时间:3分钟
针对上述问题,师生共同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个人数字信息资源非常多,如何将他们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也是一种信息技能,这节课,我们将主要研究三类个人信息的管理办法。(出示任务,呼应教学目标)
3、自主探究,逐步实施
任务一:整理自己的学习文件夹-----资源管理器
要求:将学习文件至少进行两种不同形式的分类(如按课时分类、按作业主题分类、按作业保存类型分类)
时间:6分钟
学习指导:利用课前提供的自学指导自主实践。
应用的技能是: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粘贴、重命名等基本操作。
此处的可能问题是:学生对文件分类还存在着疑义,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任务二:从老师提供的日常教学管理表中统计出本期自己作业上交、出勤、课堂表现记录、加分、提交的研究性学习资料等方面的信息。-------电子表格
要求:选择自己掌握最好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时间:15分钟。
学习指导:教师建议同学们应用EXECL进行统计,如有问题可参阅自学指导,此时教师也根据学生选择该项工具的多少及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统一指导。
应用技能:EXECL的数据的统计、汇总及分类等,是这个环节中的难点,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演示指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计算器和手工统计办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课堂中教师根据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任务三:分类整理自己机器上收藏夹内的网站。
要求:对照教材,结合资源管理器的操作动手实践,熟悉收藏夹管理网站的基本方法。将自己收藏的网址按照一定的主题分类。
时间:5分钟
学习技巧:在收藏夹下进行文件夹的创建,然后进行移动、和文件夹的改名等操作。
目的:通过三个任务的分解,从心理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抓手,即给学生了目标,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管理信息的能力。
4、上传作品 总结方法
时间:8分钟
要求:让学生将三类作业抓图后上传到教师机。
老师从每组中任选两个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同学对这三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的方法进行评价(一突出管理的技能、二是关注学生使用的方法,三是关注学生将个人信息整理后的效果)
通过评价总结出管理的目的和每一种管理方法的特点:教师画出一个框图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
目的: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及自己在本节课发展的状况。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总结帮助学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延伸拓展走进生活 时间:6分钟
本节课,我们获得了管理个人数字信息的三种方法,他们都是以文件单位进行管理的。我们称之为文件管理方式。如果全校每位学生的信息我们都需要进行处理,应用这些方法还能有效地解决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数据管理方式呢?下一节课的学习将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目的:与前面情境呼应,让情境一体化,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生活中,掌上电脑已日益成为人们常用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学生对掌上电脑是否了解和熟悉?可以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并与学生共同交流。另外,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已基本做好,放在班上的博客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并留下给其他同学鼓励的话,看一看我是怎样管理班级博客的?下学期,我将博客的管理权限交给学生。
目的: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根据学生情况,我做了这样的处理,起到灵活使用教材的作用。
个人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三节《保护个人隐私》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个人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中的一种,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在皇权至上的国和父权至上的家里,向来得不到承认和尊重,更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孩子们进行保护个人隐私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是建设文明法制的现代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社会意义。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势力,学生对于个人的隐私权缺乏自觉的认识。故而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专门作为一节,足见本课在第六单元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2本课的基础知识有:
A隐私权以及对隐私权的尊重程度的社会意义;
B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特别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3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A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B理解个人隐私权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c学会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从个人隐私权的被尊重体会人的尊严;
B学习我国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建设现代文明国家。
5教学重点:什么是个人隐私权和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媒手段越来越进步和普及,人们更加需要保护个人的隐私和空间。
6教学难点:在接受教育时,未成年人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因为在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缺乏未成年人的隐私意识;再者,个人隐私的界定也难于把握。
二、说教法
1引导和阅读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在阅读教材时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情景式教学
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景,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在讨论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参与学习的方法。
1、自主探究:针对一些案例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情感。
2、参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尽可能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使学生都能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名画欣赏导入课题
通过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的杰作《偷窥》,提出若干问题,初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二)新课教学
因为教学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我把本节内容设计成两个板块,每一板块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板块:解决“‘隐私’是什么”的问题即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是个人隐私权。这是本节重点。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追根溯源――案例分析――火眼金晴
追根溯源: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44法律导航第一部分“个人隐私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案例分析: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李某认为警方这么做是侵犯他的个人隐私权。你们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对个人隐私权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火眼金睛:
给出实例,判断是非
A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等待取钱的人围着她。
B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Cxxxx年10月某娱乐周刊在报上以地图的形式登出了冯小刚的家庭地址。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联邦财务报告,布什和他妻子劳拉申报了xxxx年拥有的财产。布什总统还汇报了所收礼品情况,其中包括价值400美元的随手小折刀,最贵的礼物是一辆价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车。
活动要求:每一小组组员合作判断上述材料哪些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哪些没有。如果其中一小组的剖析,另一小组有不同看法,可以直接提出。
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更好理解个人隐私权的范围以及对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认识和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合作能力。
第二板块:解决“请保护我的隐私”的问题即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两个内容。这板块是本节难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法律导航——角色扮演——老师支招
法律导航: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查阅课本P44“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归纳总结出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哪些规定,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来表演课本P43情境研讨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当这些矛盾激化时,究竟该如何处理?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合理的解决孩子的隐私权和父母及老师的监护、教育权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懂得维权的方法是法律。
老师支招:学生现在知道出现问题时要运用法律,但法律并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几种更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子女与父母、老师之间矛盾
具体方法:
1、当未成年人发现父母、老师想打听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隐私时,应该平心静气的告诉父母老师这是自己的隐私,自己有权得守护这些秘密;
2、如果父母老师已经偷看、窥探,那么就违反了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反映,请相关机构对父母老师进行批评教育;
3、如果父母老师侵犯自己的隐私给自己带来很大伤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礼道歉甚至赔偿相应损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今天这堂课的感言。这句话里应包括“社会、隐私、法律、道德”
小结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能体会隐私与法律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如何依法保护隐私权”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辩论会:“分数属不属于隐私”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准备好辩论资料。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关于隐私权学习的实际效果,在生活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中去学习隐私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个人隐私的意义
3、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系统、一目了然,即体现教材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个人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第五单元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人的本性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人性的弱点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况且课文浅显易懂,又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易于理解。本文很长、脉络清晰,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复述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拔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朗读 、品读 、讨论点拨、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复述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小说教学,读尤为重要。
对字词的积累,我采用检查预习的办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比如“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这一问题上,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的成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路。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看图片、看动画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通读基础上,自主复述课后,让学生划出表现人物个性的重点词句语句,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可而止加以点拔,只把获得结论的方法途径指导给学生,促其自求,促其自得,从中悟出规律方法,以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从多角度理解主题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提出出疑问。
资源的来源及使用目的:
1、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下载、自制。
2、使用目的:体现新课改理念,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在施教时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自主疏通——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一)入景激趣导入:
1、欣赏有关的图片。(蝴蝶、红彬、秋草)
2、说一说你的精神家园中的情感元素(亲情,友情,正义……)
设计说明:放幻灯生命图片,直观,印象深,引出新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出示学习目标。
4、作者及作品简介。(导航塔)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复述故事情节。
3、口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圈点批注人物描写的语句。
2、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可略作归纳。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讽。
2、讨论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3、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设计说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QQ连线,时空对话
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设计说明:此环节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关注社会、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特色
1、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3)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感受文本。
2、合作的广泛性与交流的充分性
由于本节课重、难点都需要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加以解决和巩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此搭建了一个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和别人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个人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缤纷花布》一课是浙美版二册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布,感受花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种类、色彩是各种各样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在一块花布中,蕴涵着很多美的东西,包括色彩的搭配,以及点、线、面的造型组合,这些正是美术元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应该说,学生对花布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花布。但是,学生并未有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本课的花布为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深入的观察、感受、表现花布的同时,初浅的认识感受到花布中蕴涵的色彩搭配、点线面造型的美术基本知识。这是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之一。我们知道,花布是由底色和点线面组成的花样构成的。正因为花布有这样的特点,在表现技法上很适用蜡笔水彩画来进行表现,花纹用蜡笔画,底色用水粉涂。所以本课第二个设计意图是借助花布这一媒介,完成蜡笔水彩画的技法传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的组合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2、学会大胆的运用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进行花布的表现。
3、加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
是了解感受花布的美,并能用初浅的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的构成知识表现花布。
在表现花布的形式上用的是蜡笔水彩画,然而蜡笔水彩画学生接触很少,有很多操作的困难,所以本课的难点 确定为初步学会蜡笔水彩画运用。
教法设计及学法设计
要上好本课有两个基本点需要我们去把握,第一、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第二是蜡笔水彩画的技法的学习。基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我在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教学时,采用对比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花布的欣赏比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进行蜡笔水彩画方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蜡笔水彩画的效果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深切的感受。
继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如何能更好的运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转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尝试、实践。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部分,一、自主探究、尝试基本掌握蜡笔水彩画的运用;二、欣赏花布,感受色彩点、面、线的构成效果;三、创作表现;四、评价。
具体的过程如下:
一、动手尝试、感受蜡笔水彩画的运用。
首先,魔术导入新课:
在两张铅画纸上分别用白蜡笔画上一条鱼,其中一张纸用蓝色水彩涂满,另一张用蓝色蜡笔涂满,让学生观察两张纸的鱼的变化。学生会发现,用水彩涂的鱼会显现出来,用蜡笔涂的鱼不会显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探究原因。用直观演示中把两种不同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很容易很真切的发现,蜡笔和水彩不相融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要比教师说来得更有说服力。
学生在直观感受蜡笔水彩的效果后,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己也想来试一试的愿望。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蜡笔水彩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蜡笔水彩画的技能,接下来我安排让学生自己用蜡笔水彩画进行尝试操作。
然后,挑选几幅学生作业进行讨论、点评。在讨论中解决学生在蜡笔水彩运用中的不当之处。同时,让学生观察哪些画上的鱼很明显,哪些画上的鱼不够明显,分析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体会到如何运用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渗透色彩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
课上到这里,我顺势提出本课的任务——用蜡笔水彩画的方法表现花布,揭示课题。
二、欣赏花布,感受花布的点、线、面的构成效果
出示分别线、点、面单独组成和综合构成的花布范作,让学生进行欣赏,为了让欣赏有深度有层次,为了使欣赏为创作服务,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块花布,为什么?
2)花布有怎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是用了哪些元素表现的?引出点、线、面这些元素在花布中的运用。
3)比较图案中的点、线、面分别有什么不同?归纳出点有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线有弯曲、长短。
4)由这些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图案有点象什么? 引导学生将花布中的图案归纳为植物类的、几何类等等。
3)如果让你来进行设计,你打算如何设计?
学生在带着问题的欣赏中,逐步的了解到花布可以单独用点、线、面来进行表现,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表现,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具象的花纹,也可以是抽象的花纹。
三、创作表现
学生创作表现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蕴含价值越多,越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越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在学生创作表现时,课前先给同学准备了很多已经剪好的衣服纸模型,让学生在纸模型上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花布。这样,学生的作品不单是一块花布,而直接成了一件时装,让学生的作品表现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业展示,作业评价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清晰,为什么能做到很清晰?
2、你觉得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漂亮,为什么?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3、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哪一件衣服,为什么?
让学生在自由评价、选购上,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作品给予鼓励,让学生获有成功感,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解读与设计。总的来说,本课始终把握好两个基点:
1、以欣赏为手段为阵地,在欣赏中解决色彩知识,提高美术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尝试,自由表现,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个人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多彩的个人理想》。
一、教材地位: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单元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意义重大。多彩的个人理想是第一节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认知水平,我确定本框题的重点是:对理想的理解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理想。难点是: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框四个教学内容,都是关于个人理想方面的,理论性不是太强,与学生联系很紧密。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旨在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对理想的清晰认识。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口、动手等多种能力。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我通过现身说法,谈自己的理想导入课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陌生感,容易进入情境。
2、以学生交流为主,由名人谈理想到凡人谈理想,准确把握理想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绘自己的理想蓝图。
3、在准确把握理想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理想是固定不变吗?为什么理想会不断调整,会发生变化呢?安排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4、由于理想的重要性是本框难点,我通过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获得对理想的正确认识,从而明确要树立崇高正确的理想。
5、运用课本材料,阅读感悟,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理想应从实际出发,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6、课堂小结,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框架图”的总结方式。设置了“反思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容,加深对理想的认识。
7、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里,鼓励学生自创理想名言或寄语,送给同桌,互相勉励,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二十年后再相会》音乐声中。我设置了一个活动,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对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有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书写自己的理想,装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梦想瓶里,与学生共享共勉。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多彩的个人理想》这一框题内容的整体构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个人说课稿
个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课题来源: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繁忙的工作和琐事,难免有时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在家呆着,是幼儿生活中难免发生的事,如果在家中幼儿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大人在家的时候,有些事物孩子好奇,但恐于大人不敢去玩,当大人不在家时,他们的好奇心就得以释放了,平时感兴趣但不敢玩的他们这时就会去碰一碰,玩一玩了,但孩子毕竟小,安全意识还很薄弱,玩的时候几乎不去考虑他玩的游戏的危险性,同时家里的电、刀,暖壶,以及火机等等都是幼儿感兴趣,极容易去玩的,这些又是给幼儿带来最大的伤害的东西,甚至回危及幼儿的生命,同时幼儿一个人在家,如果来人怎么办,现在的社会极其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个空子来进行各种违法活动的。根据以上现象,从而产生了本次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幼儿的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利于其长远发展,既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服务于幼儿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家的时候有些东西是千万不能去玩的,否则会有不良的后果。(2)看情景表演讨论,在幼儿讨论中幼建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玩火机,弄电,玩刀的危害,知道家里来了陌生人因该怎么办从而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情景中,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到如果自己没有安全意识,随意玩不该玩的东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活动难点是:幼儿说的很好,但做起来由于自制力弱却做的不好,因此我就鼓励台下幼儿上来演一演,从说转化为做,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一)在师生互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情景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教育。例如:在活动中,我多次让幼儿在直观情景中找错误,然后鼓励幼儿说一说。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了什么?他们错在哪儿了,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也就是教育他们的过程。幼儿自己说出来的东西往往对他们的教育最深刻。
(二)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要把握好时机。”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因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几个幼儿在家中会发生的情景,活动前找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编排情景表演。情景表演是幼儿生活的重现。在看情景时,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看了情景表演后的感受。幼儿在说的时候就已经从内心里知道了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不安全。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幼儿能说出来,其实已经达到了对他教育的目的。
(三)在生动的表演中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
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角色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生动的表演结合幼儿的自由表达,避免了活动的空洞性。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他们对动的东西也十分感兴趣,生动的情景表演,正符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的心情中,明白了道理。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上台,把自己一个人的时正确的做法演一演,这既是一个提升幼儿能力的环节,又是对幼儿安全教育的一个升华,有些时候,幼儿说的好,未必会象自己说的那样去做,这是幼儿身理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我鼓励台下的幼儿演一演,这样加深了孩子心理上的记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一个人在家”的安全意识
三、说学法
(一)看一看
在活动中我主要以情景表演为线,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形象直观的东西幼儿最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也最直接。让幼儿在看表演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因该怎么做是最安全的。看情景调动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最直观的看到不对的做法造成的严重的后果,从而从心理上对幼儿进行干涉,让孩子形成自我防护的意识。
(二)想一想
情景的表演并不是为演而演的,对观看着进行安全教育是它的目的,因而,在看表演前,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你们看情景中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一节成功的活动,因该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提高,在这节活动中,我不简单的让幼儿在看情景中得到安全教育,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养成边看边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非常的重要。
(三)说一说
新《纲要》目标明确指出:“活动中要调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教师应在各种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心理学也指出“凡是人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此看完情景,我就鼓励幼儿大胆去说,在说中,得到教育,在说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回答时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有错误时教师及时告诉幼儿怎么做是安全的,避免他们在实际中发生危险。最后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小结。活动中孩子始终处于自由,宽松探论氛围中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引出本活动的主题:“现在爸爸妈妈那么忙,有时难免要把你们一个人放在家里,你们一个人在家因该怎么做呢”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幼儿的思绪引入实际生活中。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看情景,说一说“小朋友在家是在家是怎么做的?”作为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看情景,互交流
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孩子带着问题看生活情景情景。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孩子看完情景后就引导他们说一说,“情景中的小朋友在家都做了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最后鼓励幼儿上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的得到发展。
(三)教师与孩子一起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加以整理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对本节可做了个小结。幼儿在说的时候,他们所表达的知识是零碎的,这就要求作为活动支持的老师,在幼儿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把孩子所说的知识加以整理,让孩子在本次活动结束时,对活动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让幼儿明白,生命是最可贵的,对自己和别人有伤害的事情绝对不能去做的
(四)在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走出教室,本次活动结束。
五、活动效果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在看完别人表演后,都有很强烈的表达的愿望,都想说说自己看完情景表演后,自己对情景中小朋友的看法,纷纷举手发言。在活动我鼓励所有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从而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本节课,幼儿不但知道了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有所提高。
个人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个人与集体》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议论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课《小驳论两则》的第二则。
第四册是整套教材“总-分-总”的最后一册“分”,侧重于议论文的教学。第四册相对集中地编排了两个议论文单元,即第一、三单元。第三单元从议论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议论的主要方式和议论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听说读写中初步学会运用。该单元的第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是立论,了解立论的特点、立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本文是驳论,要求在学习立论的基础上了解驳论的特点、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因本课处于小驳论的第二则,要求巩固驳论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并区别立论和驳论的差异。
教学目标:
一、认识“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的错误,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二、回顾驳论的特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难点:
形式新颖的批驳方法。本则小驳论的作者别出心裁,借鉴数学公式,验算数学题的方式批驳错误观点。文章活泼多姿,用语幽默生动。因这种写法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故把它定为难点。
二、学情学法: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接触过不少议论文,但大多学的是立论文,即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对驳论文还是初次接触,虽在前一则已学过驳论的概念,初步了解了驳论文的结构及简单的批驳方法,对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有所了解。但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所以学习本课可教给学生比较分析的方法,即通过与第一则比较的方法学习本篇课文。这样既可降低教学难度,也巩固了前一则学过的方法,又学会了本篇课文的批驳方法。最后通过与立论文的比较,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教学本课宜采用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驳论文“树靶--批驳--结论”的基本结构,复习驳论文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补充介绍驳论的另外两种方法--驳论据、驳论证。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另外,复习上篇的内容使学习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导,为本课的比较分析作了铺垫。
2、分析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
⑴文章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持这一论点的人有什么理由?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⑵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注意与上文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分析,学习驳论据这个驳论方法,进一步掌握驳论文的结构,落实教学目标。
3、讨论本文的批驳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后练习三的第1和第3小题。第1小题,用什么方法批驳错误观点的?第3小题,本文批驳的形式很新颖,作者是借鉴什么方法写的?
讨论时,让学生联系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借用数学中的等式求证的方法,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概念的本质更为明确,暗示出论据的荒谬性,讲解归谬法。检验“公式”时用了假设的三个典型事例,讲解例证法,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批驳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小结时,将本文与《驳“实惠”论》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对驳论文的批驳方法有个全面的了解。
4、总结课文。总结的内容分两个方面:⑴驳论文的结构和批驳方法;⑵与《反对自由主义》比较,明确立论与驳论的区别,完成课后练习四。
课文总结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使整节课内容统一,结构完整。另外,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及方法,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5、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六。可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迷上蟋蟀的危害,然后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结构方法和批驳方法。
布置的作业紧扣教学目标,巩固了课文的内容,深化了课文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论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论据: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为集体做了事(×)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民族危亡时……
假定人民挣扎呻吟时……
人民生命财产危险时……
结论(13):人人为自己=害大家(√)
个人说课稿3
本次的教学设计针对二年级《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第1课时。
《哲学与人生》是依据新大纲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它改变了过去侧重强调哲学基础知识的倾向,也不是对哲学知识和人生问题的简单累加,而是在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四门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问题,是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
本教材共分为五个学习单元,第四单元共三课,第十一课需要2课时。本课是在前面教学中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原理初步确定人生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指导自己确立务实的理想,为后面的理想信念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新课程中,把教学的落脚点从基本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帮助学生解决理想问题上。因此,我将第1课时的教学主线确定为: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在感悟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理想自觉地融入到社会理想中,形成脚踏实地的理想观。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影视专业的学生:
在情感认识方面,作为艺术类的学生,他们都非常喜爱自己的专业,有远大追求,但是大多眼高手低,过于自负,自我意识强烈,个人目标呈现出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特点;学习影视专业的学生普遍生活条件优越,在实习前夕并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还需要强化艰苦奋斗意识和社会历史感的教育。
在知识基础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人生目标、社会发展规律等知识,并初步制订了实习目标;已经了解了一些哲学原理和方法,但是还不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实际问题,需要给予一定引导。
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影视加工能力,擅长运用影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挖掘他们的专业资源是本课成功的关键;因为他们个体差异比较大,适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情况,依据大纲的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确定了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理想和现实、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个人理想的确立和追求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1.结合影视专业特点,认同社会发展特别是行业发展的现实
2.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对待理想,树立脚踏实地的理想观
运用目标:
1.能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运用理想和现实、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分析典型案例
2.能够在今后的理想确立和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
本课书的教学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在典型案例分析中理解个人理想的确立和追求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
重点的依据:只有学生在理想的问题上梳理清楚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在今后的理想确立和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
难点的依据:将理论落到学生实际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
为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用视频短片作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案例、交流感受,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小组学习任务单》和《个人学习记录单》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体验,逐步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计依托了学校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先进的影视专业工作室等软硬件条件,课前准备《小组学习任务单》、《个人学习记录单》、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充分挖掘学生专业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课前制作典型案例的视频短片,课上运用图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以电子白板的信息化手段交流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制作短片,激趣引思
全班分为4组,下发本课《小组学习任务单》和《个人学习记录单》,让学生在课前就能熟悉相关事迹,了解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组学生完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坚守悬崖小学十八年的陆建芬、李桂林夫妻《我们生命中的“悬崖小学”》)短片制作;另外三组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采访提纲分工合作完成《优秀毕业生事迹》(全国十佳DV制作人——王谦《我的DV之梦》)的采访短片制作。
各组制作的短片,是学生们在对典型事迹运用影视的语言进行交流,是熟悉课堂教学案例的过程,更是一次专业技能提高的过程。
第二,课堂学习:分析案例,探究理想
流程图如下:
1.播放短片,呈现案例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短片。以学生的专业作品入手,呈现出本课的典型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探究,分享体验
各组依据任务单的要求对事迹进行分析讨论,完成表格填写,并以电子白板的形式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对于案例的分析先后完成:
(1)找理想——在事迹中找到陆建芬、李桂林已经坚持了十八年的个人理想。
(2)看现实——看看“悬崖小学”的现实环境是什么样的。
(3)识社会——认识事迹中的社会理想。
(4)理关系——梳理事迹中现实条件和陆建芬、李桂林的理想之间以及和社会理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5)谈感受——谈谈看到这个事迹后的感受。
“坚守悬崖小学十八年的陆建芬、李桂林夫妻”的分析表
陆建芬、李桂林现实关系个人理想关系社会理想
文盲村、贫困村决定
坚守“悬崖小学”,决定
文明村、富裕村
高于
体现
我们的感悟:1、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事业
2、把个人的追求扎根于地区发展中
2、为了自己的理想,克服现实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
……
这是针对学生不会分析案例的特点,以任务单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运用图表的方式降低分析难度,重点突出,在电子白板上交流更直观,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梳理清楚两组辩证关系后,进一步进行“谈感受”的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引导学生从卢建芬、李桂林的个人理想的确立和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两个方面进行发言。
3.归纳总结,升华认识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设疑:
矛盾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在分析辩证关系时,既要看到二者的对立,又要看到二者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对立和统一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此环节具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再次提示:
对立需要我们“比一比”,比较二者的区别;统一需要我们“找一找”,找找二者的联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结合分析表格共同总结出两组辩证关系。
此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强调:理想源于现实,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个人理想总是要受到社会的影响,是对个人现实状况的超越。这种超越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否则,这种理想就只能是空想。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把问题聚焦到——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
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
在确立个人理想时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和自身的客观现实情况,不能好高骛远。——脚踏实地
在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时,必须从零开始,克服现实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
只有从客观现实出发,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脚踏实地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矛盾。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4.联系现实,指导实际
播放《优秀毕业生事迹》采访短片,贴近学生专业实际,呈现案例。
各组运用所学的两组辩证关系,合作分析事迹,完成表格填写,并在组间交流。
本案例的分析还是通过五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分析案例的方法:
(1)找理想——在事迹中分别找到王谦的个人理想
(2)看现实——看看事迹中的王谦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他自己又是怎样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的。
(3)识社会——认识事迹中的社会理想或行业发展目标。
(4)理关系——分析事迹中现实情况和王谦的理想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他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
(5)谈感受——看看学哥的工作经历,你能总结出那些成功的要素。
“我的DV之梦”的分析表
现实情况关系个人理想关系社会理想
王谦DV摄录、加工技术刚刚进入国内源于
高于优秀的自由DV制作人符合、体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我们的感受1、契合社会发展,满足个人兴趣的理想
2、从基础工作开始,不断追求
3、克服现实困难,坚定追求……
这是在运用辩证关系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想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因为案例是我校影视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对案例的分析,除要求学生分析清楚两组辩证关系外,还要注意在组内及组间的对于“感悟”的交流,找找王谦是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的?现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如何的?从而指导学生从事迹走入实际,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个人理想,我们又该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进一步奠定脚踏实地的理想观,能够在今后的理想确立和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第三,课外作业——分层训练,拓展提高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我设计了课后的分层训练,全体学生完成基础作业,有能力的同学合作或独立完成拓展作业。
基础作业:
1.小组作业:学生以组为单位,主要运用剪接和字幕的方式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短片进行再加工,要求体现出理想和现实、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
2.个人作业:运用所学的辩证关系,在分析现实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修改上节课自己制定的实习目标(下节课教学中使用)。
拓展作业:
查找一个影视专业典型人物事迹,运用所学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完成图文并茂的《脚踏实地,成就梦想》的人物事迹介绍。
本课时的教学不做单独的评价,在整个单元学习之后,师生共同完成整个单元教学的评价:
第一,每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并对于自己的学习写出收获与反思。
第二,教师结合各组学习的状况、填写的《小组学习任务单》和《个人学习记录单》,为每个同学打出单元成绩,并结合学生给教师的教学评价,写出教学反思。
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本课中充分挖掘影视专业学生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前、课后,以学生自制的视频短片作为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把辩证关系落足在脚踏实地的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上,最后又以视频再加工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体现出德育课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课改理念。
个人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三节《保护个人隐私》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个人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中的一种,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在皇权至上的国和父权至上的家里,向来得不到承认和尊重,更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孩子们进行保护个人隐私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是建设文明法制的现代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社会意义。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势力,学生对于个人的隐私权缺乏自觉的认识。故而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专门作为一节,足见本课在第六单元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2本课的基础知识有:
A隐私权以及对隐私权的尊重程度的社会意义;
B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特别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3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A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B理解个人隐私权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c学会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从个人隐私权的被尊重体会人的尊严;
B学习我国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建设现代文明国家。
5教学重点:什么是个人隐私权和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媒手段越来越进步和普及,人们更加需要保护个人的隐私和空间。
6教学难点:在接受教育时,未成年人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因为在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缺乏未成年人的隐私意识;再者,个人隐私的界定也难于把握。
二、说教法
1引导和阅读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在阅读教材时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情景式教学
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景,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在讨论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参与学习的方法。
1、自主探究:针对一些案例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情感。
2、参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尽可能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使学生都能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名画欣赏导入课题
通过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的杰作《偷窥》,提出若干问题,初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二)新课教学
因为教学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我把本节内容设计成两个板块,每一板块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板块:解决“‘隐私’是什么”的问题即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是个人隐私权。这是本节重点。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追根溯源――案例分析――火眼金晴
追根溯源: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44法律导航第一部分“个人隐私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案例分析: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李某认为警方这么做是侵犯他的个人隐私权。你们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对个人隐私权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火眼金睛:
给出实例,判断是非
A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等待取钱的人围着她。
B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Cxxxx年10月某娱乐周刊在报上以地图的形式登出了冯小刚的家庭地址。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联邦财务报告,布什和他妻子劳拉申报了xxxx年拥有的财产。布什总统还汇报了所收礼品情况,其中包括价值400美元的随手小折刀,最贵的礼物是一辆价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车。
活动要求:每一小组组员合作判断上述材料哪些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哪些没有。如果其中一小组的剖析,另一小组有不同看法,可以直接提出。
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更好理解个人隐私权的范围以及对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认识和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合作能力。
第二板块:解决“请保护我的隐私”的问题即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两个内容。这板块是本节难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法律导航——角色扮演——老师支招
法律导航: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查阅课本P44“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归纳总结出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哪些规定,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来表演课本P43情境研讨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当这些矛盾激化时,究竟该如何处理?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合理的解决孩子的隐私权和父母及老师的监护、教育权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懂得维权的方法是法律。
老师支招:学生现在知道出现问题时要运用法律,但法律并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几种更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子女与父母、老师之间矛盾
具体方法:
1、当未成年人发现父母、老师想打听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隐私时,应该平心静气的告诉父母老师这是自己的隐私,自己有权得守护这些秘密;
2、如果父母老师已经偷看、窥探,那么就违反了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反映,请相关机构对父母老师进行批评教育;
3、如果父母老师侵犯自己的隐私给自己带来很大伤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礼道歉甚至赔偿相应损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今天这堂课的感言。这句话里应包括“社会、隐私、法律、道德”
小结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能体会隐私与法律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如何依法保护隐私权”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辩论会:“分数属不属于隐私”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准备好辩论资料。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关于隐私权学习的实际效果,在生活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中去学习隐私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个人隐私的意义
3、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系统、一目了然,即体现教材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个人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多彩的个人理想》。
一、教材地位: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单元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意义重大。多彩的个人理想是第一节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认知水平,我确定本框题的重点是:对理想的理解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理想。难点是: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框四个教学内容,都是关于个人理想方面的,理论性不是太强,与学生联系很紧密。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旨在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对理想的清晰认识。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口、动手等多种能力。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我通过现身说法,谈自己的理想导入课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陌生感,容易进入情境。
2、以学生交流为主,由名人谈理想到凡人谈理想,准确把握理想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绘自己的理想蓝图。
3、在准确把握理想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理想是固定不变吗?为什么理想会不断调整,会发生变化呢?安排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4、由于理想的重要性是本框难点,我通过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获得对理想的正确认识,从而明确要树立崇高正确的理想。
5、运用课本材料,阅读感悟,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理想应从实际出发,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6、课堂小结,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框架图”的总结方式。设置了“反思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容,加深对理想的认识。
7、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里,鼓励学生自创理想名言或寄语,送给同桌,互相勉励,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二十年后再相会》音乐声中。我设置了一个活动,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对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有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书写自己的理想,装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梦想瓶里,与学生共享共勉。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多彩的个人理想》这一框题内容的整体构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个人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纲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考诗歌中必考课目之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了解唐朝诗歌发展的基本历程,做到教学上的点面结合。
B、朗读背诵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力目标:
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学生
因为目前的由于目前中考难度逐步加大,而学习诗歌是提高对文学作品鉴赏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所以在诗歌鉴赏方面,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参考《中国文学发展史》,采用以时间为线索的方式,启发学生回忆学到过的诗歌及相关的诗人。这样,使学生对唐诗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且便于他们对诗歌的记忆。从中,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1。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并且要求他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归纳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用词准确性的水平。
3、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景物的语句及关键词语,在理顺诗歌线索的前提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诗的写作技巧。
四、说媒体
教学本诗,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观赏塞北的雪景,聆听胡琴、琵琶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诗人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文明古国的晨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所了解的著名诗人到底有哪些。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脚步去探寻诗人的方向。一般来说,唐朝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学生思考这四个阶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三)、教师明确并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一起来背诵学过的相关的诗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他们对唐诗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统性。初唐(618――712)这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还有陈子昂,他们在转变诗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祖父)等。盛唐(713――765)这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领和王之涣;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中唐(766――824)这时期更是群星闪耀,出现了自觉发扬杜甫精神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着重发展了杜甫创新技巧的韩
愈、孟郊、贾岛、李贺等。还出现了擅长散文的柳宗元和刘禹锡。晚唐(825――907)这时期,诗歌也随着时代走下坡路,但诗人们的诗,还残留着盛唐的余响。此间出现的主要有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还有温庭筠、皮日休等。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
(五)、学生再读诗歌。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这个教学板块要求学生:
1、理解作者“写什么”(用7个字来概括)
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
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
4、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1)、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
(2)、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
(3)、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情的有效结合。送别前(离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
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饯别中(盛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时(依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六)、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
(七)、拓展性阅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景)别(情)
飞雪欲别的离愁
暮雪饯别的盛情
雪满临别的依恋雪上别后的回味
个人说课稿7
这是中班的音乐活动领域《我的家有几个人》,活动的主题涉及到每个幼儿自身,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从主题背景来分析,在开展“我的家有几个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爸爸的本领妈妈的爱,收集了全家人的手形画面,并且通过儿歌《我的家有几个人》知道了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从领域经验分析,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并且对歌曲的内容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从活动的价值分析,自己的家人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他们都很愿意讲述自己的家人,因此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让幼儿大胆表达,通过语言的表达,得到感情的进一步递增。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材料红绿大小旗,把班级人员分成两部分,加以以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并让幼儿准备理解歌曲传达的歌词内容信息,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中班的孩子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可能会比较抽象,在活动过程中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学唱歌曲,把抽象的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动作表达上,区分歌曲的节奏、唱与说的部分,把每个家庭成员说清楚,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有几个人》,尝试用分角色接唱的方法演唱。
2、根据歌曲节奏,改编歌词介绍家人。
导入部分:
T: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小熊宝宝,他还带来了他的家人,让我们来猜一猜,看会是谁呢?S:有熊爸爸、熊妈妈。T:你们都说的很好!刚刚介绍了熊宝宝的家人,现在让我们来聊聊自己的家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你有他有我也有!想不想把你们的家人介绍给小熊宝宝?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哪些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以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为主,从大家都熟悉并喜欢的小熊宝宝可爱生动的动物形象慢慢转移到幼儿自己的身上,并以设问的方式来唤醒幼儿对自己的家庭成员的记忆和理解,从孩子回答的叙述中,大家都对自己的家人特征表达的具体生动,不仅可以看出孩子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亲情的流露,还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更好的去感受家庭亲情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部分:
刚刚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新朋友小熊宝宝是怎样来介绍他的家人的,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看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第二部分播放《我的家有几个人》这首歌,首先用小熊宝宝的家庭背景介入进来,让小朋友更有兴趣的去了解他人的家庭,与主题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和形象生动的画面给孩子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节奏的音乐和与之配合的视频动画让这首歌自然的进入孩子们的耳朵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逐渐的让小朋友们不自觉地想要去学会这首歌。对之前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孩子,并尝试让他们大胆的唱出这首歌,并且分辨歌词的内容。接着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用拍手唱歌,拍腿念歌词的方法区分歌曲的说与唱部分,把每个家庭成员介绍清楚。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学唱歌词,动作与歌曲旋律歌词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更有体会的去了解这首歌。接着运用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接唱,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运用大小红绿旗把幼儿分成两队,看教师出示相应颜色的旗作提示,进行接唱。这种游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让幼儿易于掌握此次活动的目的。
第三部分:
最后的活动结束部分与延伸部分让幼儿尝试对歌曲进行创编,让幼儿观看手形画面,尝试用歌曲中的句式填词介绍家人,并使自己的介绍跟上歌曲的节奏。
个人说课稿8
说教材: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但很多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为了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勇敢的一个人睡,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故事,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勇敢的一个人睡,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说目标:
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让幼儿了解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鼓励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幼儿了解夜晚,进一步树立幼儿自己睡的信心。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说活动准备:
PPT课件、调查表、彩笔、气球,面具,眼罩等。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入场地,依次入座。
2、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
3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4、教师小结: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
二、调查统计,心理疏导
1、教师出示调查表,请自己睡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笑脸卡贴在黄色的一边,请不是自己一个人睡得小朋友将笑脸卡贴在绿色的一边。请幼儿作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在家一个人睡,请自己一个人睡的小朋友讲一讲一个人勇敢睡的经历。
3、教师鼓励不是一个人睡得小朋友说出自己不肯一个人睡的原因。
4、讨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小结: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东西,当我们处在黑暗中就会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么,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老师每人发给一个气球,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画在气球上。
画完后讲述,并讨论:怎样消除这些害怕的东西?(鼓励孩子想出合理的办法)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觉时不再害怕的办法,心里最害怕的东西也已经消除掉了,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好好的享受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吧。
三、创设情境,体验优美意境
1、教师请幼儿看课件,欣赏夜晚的美丽景色,共同体验夜晚的美好。
2、教师:现在你乐意一个人睡了吗?
那让我们从今天晚上开始就尝试着一个人睡好吗?
最后祝每个小朋友天天都拥有美好的夜晚,睡的香,睡得甜,身体棒!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组织的这次教师公开课中,我开展的是大班社会活动《你愿意一个人睡吗》。现在很多大班的孩子一直不敢单独睡觉,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恐惧,勇敢地一个人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我就开展了这次活动。害怕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尤其是孩子在睡觉时,往往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利用了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用故事中小老鼠独自睡觉的经历唤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轻松的知道黑夜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白天和晚上都有,是小老鼠在黑暗中想出来,并不可怕。然后我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单独睡以及不能单独睡的情况,并且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不愿一个人睡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原先我我设计的是有调查表的,但是在试教后,这个环节我取消了,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调查,幼儿才会有话可讲。
大多孩子没有单独睡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害怕。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就应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把睡觉时所害怕的问题一一陈列后,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亲身体验他所害怕的东西,也就是直面刺激,例如体验黑暗,魔鬼等。然后进行心理发泄,将心中最害怕的东西画在纸上,想办法让它消失。孩子面对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害怕或恐惧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后,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了,疏导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当孩子们心中的害怕彻底消除后,我带孩子们体验夜晚的美好,并鼓励幼儿尝试一个人睡。
整个活动有疏导,有发泄,有体验,相信孩子们在活动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整个活动下来,我还是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讲绘本故事时,可能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故事讲得不够生动,这是作为一名老教师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多学习,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个人说课稿9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所说的篇目是《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现就教材,学生,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通过描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家破人亡,内心受到巨大创伤,再现战争的残酷。本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探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能说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正视战争,珍视和平。
二、说学生
1.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有一定认识。
2.学生以前接触过小说,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并结合本课自身特点,我想本课可以有很多目标:如(1)把握小说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内心;(4)揣摩人物语言;(5)鉴赏细节描写……
但本课的目标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生成,可能是我预想中的2个或3个,也可能不在我的预想内。总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这种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1、课前要求: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依据: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2、课堂中:师生共同确立本课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体验学习过程
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依据:本文篇幅较长,只有了解了故事情节,才能完成课堂中的合作、讨论、互动活动;同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利于为学生减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2.导入课文
采用“移情法”,观看图片使学生对战争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小说情景中。
具体操作:人们都说“水火无情”,但我还想跟同学说战争也同样是无情的,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几组镜头。(播放)镜头里的画面可以说让我们触目惊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肖洛霍夫一起走进一个在战争中饱经灾难的人的内心世界。
3.交流读后感受
在请学生谈自己读后感受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小说在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补充:学生在交流感受时可能会谈到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太悲惨了,也可能谈到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还可能谈到有关小说题目的问题等等,总之,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本课需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现的课堂。
4.探讨问题
(一)(1)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依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把握小说情节,为交流互动作铺垫。
(1)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遭遇?
(2)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个主题?
(二)如学生在交流中对小说题目有相关阐述,可以引入探讨
(1)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是谁?
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比较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两人遭遇的异同。
依据:联系角度,比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体系的分析能力。
说明: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积极参与
(相同:家人死于战争,无家可归,心灵遭受巨大创伤……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儿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几岁有劳动能力,凡——幼小的孩子无劳动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里,凡——不确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里,苦苦找寻父亲、认为还活着的;索——可暂居在朋友那里,凡——流落街头;索——深感战争的残酷,凡——不明确战争的残酷,把索误认作自己的父亲,很开心……)
(3)谁的遭遇更悲惨?
通过比较分析,很多学生会认为凡尼亚的遭遇更悲惨,战争中幼小的孩子遭遇着家破人亡、流落街头的命运,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幸,这也是这篇小说能让人泪雨纷飞的原因之一吧。
(4)“一个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这时回到原问题,“一个人”指谁?学生可能根据凡尼亚在战争中的遭遇更悲惨些,认为“一个人”应指凡尼亚。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需要明确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只需让学生认识到尽管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但作者却选取了两个人的遭遇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这就体现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选取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刻画,用两个不同家庭的悲惨遭遇,从不同角度展示战争给苏联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带来了灾难,给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善良的人们谁不为之泣下,谁不会控诉战争呢?到此达到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境界。
(5)比较迁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么不同,由此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典型意义的理解。
补充说明,当然,如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两个目标,就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总之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学生。
5.课堂小结
本课为生成性课堂,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活动效果进行小结。按照课堂设想,可小结如下:通过我们思考、合作、探讨,在互动中感知了小说情节,领悟了小说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了很好的探究。
6.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创作三条以上反对战争的标语,要求:文字简明,有艺术性。
个人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动物的“个人卫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二”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知识短文,作者用浅显平实的语言清楚地介绍了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二说设计
《动物的“个人卫生”》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体现“快乐读书屋二”引导学生快乐读书,提高语文素养的特点,在教学时,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四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设计合理的前置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动物们搞卫生的方式。课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生字——本课总结
《动物的“个人卫生”》教学设计
乐群乡中心学校王艳波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读书,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
教学准备:字卡、小黑板等。
前置性学习:
1、自学五项内容。
2、思考文前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当你感到身上很脏时,你会怎么做?小动物们也像大家一样很爱清洁,那它们是怎样清理“个人卫生”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动物的“个人卫生”》。(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儿些爱讲卫生的动物?
2、学生自由汇报,师板书。
3、小组合作探究,师相机指导朗读。
(1)小组交流:动物们都采用哪些方式来清理“个人卫生”的?它们是怎么做的?
(2)代表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指导读出“鸟儿的快乐,大象的高兴劲儿”,体会动物们洗澡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清理“个人卫生”的方式?
四、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师用字卡检查认读,并指导领读。
五、本课总结。
1、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
板书设计:
动物的“个人卫生”
鸟类水、沙子、蚂蚁
大象水、土
毛皮动物抖动肌肉
哺乳动物小疣、木片
个人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地位作用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说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
1.德育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
2.知识目标:1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2比喻论证的方法。
3.能力目标:(新课程目标阅读欣赏第9条)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精悍难点.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及学生实践我们确立:
1.实词的识记理解
2.比喻的含义和它们内在联系,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五、说与学法
新课标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精读法,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进行分析鉴赏研究。
六、说教法
准备采用1启发式研究式2讲解式3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从“文本角度”讲,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七、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可展示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作者图片资料,背景资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时能知人论文),相关训练材料。
八、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由同学们头脑已有的关于劝学的名句导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复习旧知识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
2、新课讲解(教案)(划点出来)
文言文阅读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读”教学法,在我校尝试推广。五读: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二读疏通文意;三读重点实词、虚词点拔讲析;四读研究性学习,五读迁移提升
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3、例题示范(一般适理科)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相关阅读训练材料)
5、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
6、板书设计(投影)
个人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保护个人隐私》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节内容是简略介绍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中的几种具体权利,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个人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自觉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导学、课堂讨论等活动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隐私和尊重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依法行事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以尊重隐私为荣,以侵害隐私为耻的价值观念。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的内容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但中学生对隐私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了解孩子、教育学生,常常有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
学生的需要: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了解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学生有必要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
2、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案例导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因此,我积极倡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变“学会”为“会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时数为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条理。按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导学、解读新知-- 新闻调查、理性思考--漫画赏析、要点点拨--直面现实、提升认识--课堂讨论、情感体验--归纳总结、明理践行”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中国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保护个人隐私”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观看她取钱。
(设计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引出个人隐私的含义。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案例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设问:职场招聘人员的这种询问内容合适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不尊重他人隐私会给他人带来精神上伤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尊重公民个人隐私。从而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警方不该这么做。
设问: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你认为保护隐私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漫画赏析 要点点拨]
(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漫画--“偷看”)
设问: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什么权利?小王可以寻找什么的保护呢?我国主要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呢?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学生对照教材查找答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等。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直面现实 提升认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母女对话”:
(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老师点拨))说明了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家长或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即必要又重要。结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指导学生看教材中“小链接”的内容:(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自然得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结论。
[课堂讨论 情感体验]
[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组讨论:“成长的烦恼”--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反对和制止他们的行为,据理劝说,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理解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里要明确知情权、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重点,突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成年人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 明理践行]
[大家一起来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希望学生既能明理,又能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明理践行的目的。
[课堂延伸 课外拔高] 布置作业
1、[课堂延伸] 隐私权小调查(P/47)
2、[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
二、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2、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我国法律的保护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设计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预设性”教学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效果?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态度情感思想得到转变,那么思想怎样才能内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个人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颗《个人小档案》。这是一堂基础课,关系着以后教学中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以完成任务为过程,更注重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学会拿工具做事情,正如这节中以完成输入个人小档案为教学任务,从中学会在记事本中使用键盘输入以及保存文件,主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信息运用能力,发挥学生充分想象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记事本和键盘。
技能目标:使用记事本和键盘输入,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符号,让学生体验在电脑上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键盘输入字符和保存文件。
难点:功能键的使用。
二、说教法
三、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在老师引导下,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学习的内化。本节课主要设计层次递进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对照网上邻居的范例,打开记事本中输入个人小档案。
设计意图:是本课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为了掌握键盘输入技巧,同时这个个人小档案是具有个性特色的,也是以后课程任务中所需的。考虑到学生键盘熟悉程度不同,速度有异,安排约1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二: 记事本保存在网上邻居教师机“学生档案”,注意保存三要素。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计算机操作的关键,设置任务来检验巩固学生掌握情况,今后的课中还会不断强化这项操作直到学生熟练无误,安排大约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三:模仿、设计表情符号、字符图形添加到“个人小档案”中。
设计意图:实现分层教学,对于技能熟练的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兴趣,进一步了解网上交流的习惯表示方法,同时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个性得到发展。根据课本“随堂练习4”,以模仿提供的图示为主,对与技能一般的学生要求输入表情符号,技能熟练的学生要求输入字符图形,时间大约安排7分钟左右。
1、操作演示法: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情景创设法:设置情景,导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重难点。
三、说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法: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课中的“小帮手”给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
2、尝试操作法: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摸索,经过自己的理解,虽然获得的技能未必完全正确,但由教师纠正演示后更能掌握牢固,同时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自我检查法:针对计算机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情况,不仅方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是学生一种独立的表现,新教材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每课后的“随堂练习”中都设置了自我检查这项。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情景创设,导入知识
通过网上邻居打开学习范例中的个人小档案,将本节课的任务成品展示给学生,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建构新知,驱动任务
(1) 键盘输入:由于键盘输入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里以有学到,这部分内容就带有复习的性质,把键盘输入包括指法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操作一个例子来完成任务教学任务。通过图示、现场视频等效果来给学生一个整体形象了解,再利用输入有误的简单例句,然后通过一些功能键修改,与此同时,学生在同屏幕上又能看到我键盘的指法输入。紧接着,布置任务一让学生熟悉强化操作。
(2) 文件保存:保存操作是本课的重点,是一项时常使用到的技能,同样演示操作并利用任务二掌握保存技能,同时注重细节的点述(修改后再次保存文件时只需直接保存)。当然,接下来的几节课保存操作将会反复出现,通过重复的操练达到技能的熟练,这也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并不讲究一步到位,注重在不同任务中反复这一技能操作达到教学目的。
3、熟练运用,能力培养
最后的符号表情和字符图形是本节中最有趣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相对比较高,利用任务三,让学生模仿这些表情添加到记事本,强化保存操作。同时鼓励能力好的学生尝试类似表情符号,在课的末尾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挥充分想象力,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
本节课中没有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这个环节,这堂课教学量比较大,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大,因而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可以在以后的课中进行学生的自评,集体互评和教师点评。
原教材是以知识体系结构来安排章节,新教材打破了这个知识体系,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为目标,在这节课中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操作。
个人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缤纷花布》一课是浙美版二册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布,感受花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种类、色彩是各种各样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在一块花布中,蕴涵着很多美的东西,包括色彩的搭配,以及点、线、面的造型组合,这些正是美术元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应该说,学生对花布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花布。但是,学生并未有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本课的花布为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深入的观察、感受、表现花布的同时,初浅的认识感受到花布中蕴涵的色彩搭配、点线面造型的美术基本知识。这是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之一。我们知道,花布是由底色和点线面组成的花样构成的。正因为花布有这样的特点,在表现技法上很适用蜡笔水彩画来进行表现,花纹用蜡笔画,底色用水粉涂。所以本课第二个设计意图是借助花布这一媒介,完成蜡笔水彩画的技法传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的组合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2、学会大胆的运用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进行花布的表现。
3、加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
是了解感受花布的美,并能用初浅的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的构成知识表现花布。
在表现花布的形式上用的是蜡笔水彩画,然而蜡笔水彩画学生接触很少,有很多操作的困难,所以本课的难点 确定为初步学会蜡笔水彩画运用。
教法设计及学法设计
要上好本课有两个基本点需要我们去把握,第一、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第二是蜡笔水彩画的技法的学习。基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我在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教学时,采用对比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花布的欣赏比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进行蜡笔水彩画方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蜡笔水彩画的效果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深切的感受。
继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如何能更好的运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转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尝试、实践。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部分,一、自主探究、尝试基本掌握蜡笔水彩画的运用;二、欣赏花布,感受色彩点、面、线的构成效果;三、创作表现;四、评价。
具体的过程如下:
一、动手尝试、感受蜡笔水彩画的运用。
首先,魔术导入新课:
在两张铅画纸上分别用白蜡笔画上一条鱼,其中一张纸用蓝色水彩涂满,另一张用蓝色蜡笔涂满,让学生观察两张纸的鱼的变化。学生会发现,用水彩涂的鱼会显现出来,用蜡笔涂的鱼不会显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探究原因。用直观演示中把两种不同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很容易很真切的发现,蜡笔和水彩不相融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要比教师说来得更有说服力。
学生在直观感受蜡笔水彩的效果后,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己也想来试一试的愿望。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蜡笔水彩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蜡笔水彩画的技能,接下来我安排让学生自己用蜡笔水彩画进行尝试操作。
然后,挑选几幅学生作业进行讨论、点评。在讨论中解决学生在蜡笔水彩运用中的不当之处。同时,让学生观察哪些画上的鱼很明显,哪些画上的鱼不够明显,分析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体会到如何运用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渗透色彩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
课上到这里,我顺势提出本课的任务——用蜡笔水彩画的方法表现花布,揭示课题。
二、欣赏花布,感受花布的点、线、面的构成效果
出示分别线、点、面单独组成和综合构成的花布范作,让学生进行欣赏,为了让欣赏有深度有层次,为了使欣赏为创作服务,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块花布,为什么?
2)花布有怎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是用了哪些元素表现的?引出点、线、面这些元素在花布中的运用。
3)比较图案中的点、线、面分别有什么不同?归纳出点有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线有弯曲、长短。
4)由这些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图案有点象什么? 引导学生将花布中的图案归纳为植物类的、几何类等等。
3)如果让你来进行设计,你打算如何设计?
学生在带着问题的欣赏中,逐步的了解到花布可以单独用点、线、面来进行表现,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表现,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具象的花纹,也可以是抽象的花纹。
三、创作表现
学生创作表现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蕴含价值越多,越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越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在学生创作表现时,课前先给同学准备了很多已经剪好的衣服纸模型,让学生在纸模型上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花布。这样,学生的作品不单是一块花布,而直接成了一件时装,让学生的作品表现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业展示,作业评价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清晰,为什么能做到很清晰?
2、你觉得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漂亮,为什么?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3、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哪一件衣服,为什么?
让学生在自由评价、选购上,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作品给予鼓励,让学生获有成功感,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解读与设计。总的来说,本课始终把握好两个基点:
1、以欣赏为手段为阵地,在欣赏中解决色彩知识,提高美术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尝试,自由表现,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个人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地位:本节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及管理实例。这些内容既是对前一节学生形成信息资源标准思想的实践,又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为后续数据库管理思想作下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当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信息资源分类管理办法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掌握数字化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合理选择工具管理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信息资源,体验与自己相关的各种活动中所涉及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3、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信息资源分类管理方法和和标准化思想的理解,能独立地选择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4、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将个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说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课件大量的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对象:高一学生在前面六章的学习实践中已积淀了基本的信息素养:如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处理等基本技能,也掌握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方法,但在学习及生活中,对生成的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存放随意性较大,尤其在管理时还缺少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有对信息化资源管理的需求,只是管理意识较淡薄。
3、时间:45分钟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本课的内容,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即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即化解难点,突出重点,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分层教学。
(3)演示法教学即通过教师的现场操作讲解,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分类管理方法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法
(1)动手实践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独立思考、实践操作;
(2)讨论法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3)自主探究法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对信息分类整理的思想;
四、说教学思路和过程(分五个步骤)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时间:2分钟
升入高中以来,与初中最大的不同:一是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计划安排,二是学校对于学生学业进行非常详细的科学评估,学校对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表现是如何管理的?(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繁杂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如何管理?为下面的学习任务的开展埋下伏笔)
2、分析问题 明确任务 时间:3分钟
针对上述问题,师生共同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个人数字信息资源非常多,如何将他们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也是一种信息技能,这节课,我们将主要研究三类个人信息的管理办法。(出示任务,呼应教学目标)
3、自主探究,逐步实施
任务一:整理自己的学习文件夹-----资源管理器
要求:将学习文件至少进行两种不同形式的分类(如按课时分类、按作业主题分类、按作业保存类型分类)
时间:6分钟
学习指导:利用课前提供的自学指导自主实践。
应用的技能是: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制、粘贴、重命名等基本操作。
此处的可能问题是:学生对文件分类还存在着疑义,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任务二:从老师提供的日常教学管理表中统计出本期自己作业上交、出勤、课堂表现记录、加分、提交的研究性学习资料等方面的信息。-------电子表格
要求:选择自己掌握最好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时间:15分钟。
学习指导:教师建议同学们应用EXECL进行统计,如有问题可参阅自学指导,此时教师也根据学生选择该项工具的多少及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统一指导。
应用技能:EXECL的数据的统计、汇总及分类等,是这个环节中的难点,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演示指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计算器和手工统计办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课堂中教师根据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任务三:分类整理自己机器上收藏夹内的网站。
要求:对照教材,结合资源管理器的操作动手实践,熟悉收藏夹管理网站的基本方法。将自己收藏的网址按照一定的主题分类。
时间:5分钟
学习技巧:在收藏夹下进行文件夹的创建,然后进行移动、和文件夹的改名等操作。
目的:通过三个任务的分解,从心理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抓手,即给学生了目标,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管理信息的能力。
4、上传作品 总结方法
时间:8分钟
要求:让学生将三类作业抓图后上传到教师机。
老师从每组中任选两个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同学对这三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的方法进行评价(一突出管理的技能、二是关注学生使用的方法,三是关注学生将个人信息整理后的效果)
通过评价总结出管理的目的和每一种管理方法的特点:教师画出一个框图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
目的: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及自己在本节课发展的状况。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总结帮助学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延伸拓展走进生活 时间:6分钟
本节课,我们获得了管理个人数字信息的三种方法,他们都是以文件单位进行管理的。我们称之为文件管理方式。如果全校每位学生的信息我们都需要进行处理,应用这些方法还能有效地解决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数据管理方式呢?下一节课的学习将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目的:与前面情境呼应,让情境一体化,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生活中,掌上电脑已日益成为人们常用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学生对掌上电脑是否了解和熟悉?可以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并与学生共同交流。另外,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已基本做好,放在班上的博客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并留下给其他同学鼓励的话,看一看我是怎样管理班级博客的?下学期,我将博客的管理权限交给学生。
目的: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根据学生情况,我做了这样的处理,起到灵活使用教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