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彩的个人理想说课稿
《多彩的个人理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萍乡市安源中学的周容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多彩的个人理想》。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中考考点说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掌握理想的含义、理想的变化、理想的影响、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区别及理想实现的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想是指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正确树立崇高的理想,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每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彩的个人理想》是湘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节第一框的内容,共讲述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理想的影响”、“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四个内容。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
期,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彩的个人理想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知道理想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
(缘由: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现在很多青少年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帮助青少年树立理想十分重要。因此,帮助青少年认识理想及其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难点:
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
缘由: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什么是理想以及理想是变化的这两个知识都容易理解。但对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掌握却比较难。
三、说教法
“多彩的个人理想”是关于个人理想的内容,理论性不是很强,但与学生联系很紧密,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根据青少年“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的心理特征,我采用了“走进生活——明确观点—— 深入体验——学会运用”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感,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手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主动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说学法 新课标理念要示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休验。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指导学生体验、感悟、动口、动手、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以下环节组成:
(一)导入新课 我以一首配乐诗朗诵流沙河的《理想》导入课题,让学生要诗可中初步领略理想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进入缤纷的理想世界。(展示课题:多彩的个人理想)
(二)新课学习
1.走进生活-----情境一:袁隆平的“梦”
(1)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用多媒体展示“袁隆平的‘梦’”)“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梦——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的比高粱还长,比扫帚还长,子粒比花生还大,很高兴。我就在稻穗下乘凉。这是我的一个梦,现实还差得远„„
提问:你从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及袁隆平的“梦”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形象理解课本中关于理
想的含义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描绘自己的理想蓝图,并指名一些学生将自己的理想说给大家分享。
2、自主探究——分析材料,探讨理想的变化
用多媒体展示鲁迅三易其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理想是固定不变的吗?理想为什么会变化?让学生讨论,联系课本找到答案,明确理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再结合课本71页阅读空间里冯婷婷的文章《我的理想》引导学生归纳理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变化;
2、自我认知能力的变化;
3、兴趣爱好的转移;
4、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接着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完成课本70页的活动建议,对比自己过去的理想和现在的理想,再进一步感悟理想的变化。
设计意图:理想的含义及理想的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首先结合课本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含义及理想的变化,借助多媒体展示与之有关的材料,开展有关的活动,以更进一步形象生动的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熟悉掌握知识。
3.深入体验------对比不同人物的理想,了解理想的影响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以寓言“母鸡和鹰的理想”发起学生思考,再通过正反面的事例让他们对比体验感悟出不同的理想会造就不同的人生,崇高的理想可以造就成功的人生,低级、庸俗的理想不利于个人发展,甚至把人引向歧途。失去理想的人将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正面事例:
1、美国总统奥巴马三岁父母离异,小时历经挫折,受人欺负,但从小立志“要出人头地”,终获成功。
2、袁隆平从小立
志“让人类远离饥饿”,后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反面事例:马加爵的人生(课本72面材料)
通过比较学生会容易理解理想对人生的影响,也自会感受到树立正确理想的重要性。
4.学会运用----结合事例,掌握实现理想的条件
(1)再从马加爵谈起:马加爵从小有理想,但他后来放弃了,这是真正的理想吗?小组讨论分析后结合课本让学生掌握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
(2)补充介绍材料: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成功的事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她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从她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从名人联系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归纳出要让理想变为现实必须做到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展示板书设计)随后我将利用2-3分钟,结合板书将理想的含义、理想的影响、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及要实现理想的条件这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四)、训练设计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却曾经三易其志,起初是希望“实业救国”后来又确立“学医救国”的志向,最后却拿起锋利的笔进行文艺创作,写了大量揭露旧社会罪恶、唤醒人们觉悟的檄文。
鲁迅三易其志的成长经历说明了什么?
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使知识和能力结合,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统一。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畅谈理想
一、多彩的个人理想
理想的含义
多彩的个人理想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理想不可以随意丢弃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勇气和方法
第二篇:多彩的个人理想教学设计
《多彩的个人理想》教学设计
资兴市第三中学 黄征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②明确什么是理想
③明确理想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前进的不懈动力。
②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体会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3、能力目标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重点:
1、理想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2、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三、学习难点
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四、学习模式
激趣导入——预习感知——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巩固训练
五、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析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
(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二)、讲授新课:
1、本节课要掌握的教学目标:(1)、理想的定义(2)、理想的调整变化(3)、理想的重要作用
(4)、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5)、如何实现理想?
2、名言、格言分享:
师:展示所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多媒体展示)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给人力量”。“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我们多年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巴金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3、阅读感悟
请学生阅读课本70页数学家杨乐教授的事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理想能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获得成功 师:【提问】理想是我们前进中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那什么是理想呢?(学生看书后回答)
理想是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具有实现可能的奋斗目标。师:【讲解】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
(多媒体展示)用材料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易懂。
理想: 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当理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就
会得以实现,理想就转化为了现实。
例如:曾经在非洲的森林里,有四个探险队员来探险,他们拖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森林里踉跄地前进着。眼看他们即将完成任务,就在这时,队长突然病倒了,只能永远地呆在森林里。在队员们离开他之前,队长把箱子交给了他们,告诉他们说:请他们出森林后,把箱子交给一位朋友,他们会得到比黄金重要的东西。
三名队员答应了请求,扛着箱子上路了,前面的路很泥泞,很难走。他们有很多次想放弃,但为了得到比黄金更重要的东西,便拼命走着。终于有一天,他们走出了无边的绿色,把这只沉重的箱子拿给了队长的朋友,可那位朋友却表示一无所知。结果他们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木头,根本没有比黄金贵重的东西,也许那些木头也一文不值。
难道他们真的什么都没有得到吗?
不,他们得到了一个比金子贵重的东西——生命。如果没有队长的话鼓励他们,他们就没有了目标,他们就不会去为之奋斗。
我们需要理想,我们更需要为理想而奋斗!
幻想: 幻想,本是人内心的荒谬的想法;个体遇到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企图以虚构的方式应付挫折,获得满足。白日梦便是一种幻想,白日梦者往往超越现实,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满足某些需要,伴有一定的欣快感。有时,白日梦可以推动人们追求某种目标。若是白日梦代替了有意义的行动,就会成为逃避现实的手段,可能成为心理变态的征兆,发展成为幻想症.幻想虽然植根于现实之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实际,但是,幻想没有完全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用主观臆想代替尚未知道的客观实际。幻想有可能实现,但是,不可能完全实现。
例如“嫦娥奔月”就是人类对登上月球的一种幻想。月亮是在天空中,但是,不象故事描写的那样,月亮上有宫殿、有吴刚、还有桂花酒。人类有可能登上月球,但是,不会象嫦娥那样怀抱玉兔,飘然而去。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先行。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而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
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写糖果国的小朋友用糖果击败了枪炮国,实际上是通过孩子们用糖果作为武器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
空想:空想也叫妄想,它们是完全脱离实际、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想象,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例如“猴子捞月”的故事,一只猴子看到井水中有一个月亮,产生了从水中捞出月亮的想象。月亮根本就没有掉在水中,这种想象完全脱离实际。从水中捞出月亮,没有任何客观依据,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猴子捞月是空想和妄想。
【明确】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是:幻想、空想只是一个随时可以改编、随时可以丢弃的梦,而理想意味着要有把它变成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
师:【提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过去的理想是什么?现在的理想又是什么?【读书指导】教材75页《我的理想》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理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明确】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对理想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说明理想是变化的。
【议一议】“母鸡的理想是在庭院中啄食,所以它的翅膀就不能再飞翔;鹰的理想是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双翼。”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你认同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明确】(1)、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2)、理想是催人奋进的;有了理想便能产生实现理想的动力、方法和勇气。诗歌欣赏:(多媒体展示并朗读)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流沙河
师:【提问】假如人生没有理想,会怎样?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马加爵的事例)
【明确】如果人生失去理想,失去追求目标,失去正确方向,就容易走上歧途。师:【提问】如何实现理想?
(多媒体展示材料并一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理想的实现:
(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2)、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比如: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完,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在问大家时,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哲学家柏拉图。“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
纵观历史长廊,成功者决非一帆风顺。可是他们无一例外地为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竭尽全力,奋斗不息。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乃悟出《春秋》;左氏失明后方写下《左传》;孙膑断足后,终修《孙膑兵法》;司马迁蒙冤入狱,坚持完成了《史记》;伟人们在失败和困顿中,用不屈服,立志奋斗,终于达到成功的彼岸。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理想是美好的,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却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饶、坚持不懈。我们每个同学想要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不仅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计划,更要全力以赴,不屈不饶,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升学和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九、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理想”的正确表述是()
①理想都是正确的、崇高的 ②理想是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设想 ③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④理想一经确立,是不会改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其原因是()①理想是不确定的 ②人信对理想的认识会不断加深 ③人生是丰富多彩的 ④人的成长环境是变化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不让自己的理想变成幻想或空想,就要()
A、不断调整变换自己的理想 B、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理想 C、树立更高的理想 D、放弃自己的理想
4、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理想是()
①人生的精神支柱 ②实现成功的惟一因素 ③人生的指路明灯 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进步需要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
5、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6、理想一经确立,就不再发生变化()
7、“母鸡的理想在庭院中吸食,所以它的翅膀就不能再飞翔;鹰的理想是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双翼。”这句话说明:理想对人生有重大影响。()
8、一个人拥有了理想,他就拥有了一个美丽的梦,也就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9、理想有时与幻想、空想是没有区别的。()
(三)、分析说明题
10、材料一:某中学开展了一个有关理想的调查,一个学生在答卷上写道:“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天天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住洋房别墅,出门有保镖跟着,在家有漂亮小姐服侍„„”
材料二: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后的理想,我说当科学家,真可谓童言无忌,天真烂漫。现在,我不敢说了,因为在校园里,要是谁谈理想,就会被人嘲笑。”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材料一中,该同学的理想可取吗?为什么?
(3)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请你谈谈中学生要有理想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有些中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不可取。因为他的理想是庸俗的,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3)理想对于个人非常重要,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对于国家而言,正确的理想会引导我们敢于、善于担当使命。
第三篇:比赛多彩的个人理想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一节第一框
《多彩的个人理想》教学设计
麻山学校 马玉清
[教材分析]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单元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意义重大。多彩的个人理想是第一节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学生分析] 针针问题:目前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学生长时间的心理疲惫、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价值观的迷茫,理想信念的缺乏,使我们的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
学生的需要:有了正确的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努力去学习、去生活,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是必需的。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多彩性;理想的重要作用;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调整自己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全力以赴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理想的理解和规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理想。
2、难点: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指导学生体验、感悟、动口、动手、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理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现身说法,谈个人理想,引入课题。
当老师象你们这个年龄时,我做过很多梦,作家梦、记者梦、医生梦„„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坚定了我做老师的梦。20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很激动,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理想。可是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追求,今天我依然还有梦想,此时此刻我就希望看到今天课堂上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同学们,老师的希望能实现吗?)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畅谈理想,让我们携手走进五彩缤纷的理想世界!
出示课题:畅谈理想——多彩的个人理想。
二、导学新课
1、活动一:理解理想的内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的理想格言?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言,我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课件出示名言)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憧憬,是具有实现可能的奋斗目标)
我们多年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邓小平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一个人向着目标迈进的时候,应当笔直地朝前望的。------罗曼•罗兰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路是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内疚。--郭小川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师:对于未来,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设想,能描绘一下你们的理想蓝图吗?请同学们交流各自过去的理想和现在的理想。
2、活动二:理想的调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理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理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由于人们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那么,理想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1页《我的理想》。鲁迅三易其志:从军卫国—实业救国—学医强国—从文醒国。
收集整理:理想受以下因素影响而变化
1、外界环境的变化;
2、自己的认知能力;
3、兴趣爱好的转移;
4、身心发展水平;
5、年龄的增长;(课件出示)
3、活动
三、明确理想的作用
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加深,理想会随之调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它对我们的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理想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想一想:“母鸡的理想是在庭院中啄食,所以它的翅膀就不能再飞翔;鹰的理想是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双翼.”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你认同吗?(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师:有同学说,我没什么理想,目前只想读好书,有没有理想无所谓;也有同学说,一些人没有什么理想,他们只想挣钱,生活比谁都好,有没有理想有什么关系呢?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设想一下,假如人生没有理想„„
阅读课本P72页材料,想一想:马家爵在临刑前说了一名什么话?他还给他的同龄人一句什么忠告?面对“马家爵的忏悔”你有什么感想?同时展示周恩来总理等人的图片,简要说说他们的故事。
学生讨论后谈感想。
如果人生失去理想,失去追求目标,失去正确方向,就容易走上歧途. 通过学生的回答,概括出理想的作用(重要性):理想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崇高、科学的理想可以造就成功的人生,引导我们担当历史使命;低级、庸俗的理想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甚至把人引向歧途.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立志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就是在少年时代,此志一立,他就终身为之奋斗。抗金将领岳飞生活在南北混战的宋代,他看到国家战火不断,百姓颠沛流离,既担忧又气愤,决心打造出一支精锐军队来保家卫国,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数学家杨乐在上中学时,看到数学书上的定理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就立志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书中,最终他与我国的另一位数学家张广厚研究出了张杨定理。古今中外,每一个有作为的人,大多是从少年开始立志的。我们要向周恩来、岳飞、杨乐等名人、伟人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益于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人。
4、活动四:实现理想的途径
师:马家爵小时候想当科学家,但后来放弃了,这种理想不是真正的理想,应算作一种空想、幻想。那么,理想与梦想、幻想、空想的区别在哪里?
幻想、空想只是一个随时可以改编、随时可以丢弃的梦,而理想意味着要有把它变成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而马家爵正是缺乏这一点。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请看材料:
补充材料: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a.山田本一的做法对于树立和实现自己理想有什么启示?
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这样我们就不会在某个阶段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这个规划还要尽可能具体,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这样一步步付出努力,理想就不会仅仅是我们美好的愿望。b.当山田本一发现原来的方式不能够帮助他成功的时候,他马上进行了调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理想树立和实现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适当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推动理想的实现。正如我们同学都希望自己能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在每个阶段实际情况的目标和学习计划。
学生结合实际交流看法。
如何实现理想?(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2、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5、欣赏感悟,升华主题: 朗诵诗歌《理想》
三、课堂小结:理想是美好的,也是多彩的,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却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饶,坚持不懈。我们每个同学想要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更要全力以赴,不屈不饶,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升学和就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四、创新练习:创作一条关于理想的感言,送给你的同桌。
九、板书设计:
畅谈理想
———多彩的个人理想
1、理想的内涵
2、理想的调整
3、理想的重要性
4、理想的实现
第四篇:多彩的夏天说课稿
多彩的夏天说课稿
多彩的夏天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课文)《多彩的夏天》是长春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每一个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学会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夏天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彩的意思,感受夏天的美丽。
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以录象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激发对夏天的兴趣。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段练习,实现学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通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全段是围绕第一句“夏天是炎热的”来写的。然后再请同学们围绕“我眼中的夏天是”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几张图片,你能看出图片中的是什么季节吗?(夏天)对了,就是夏天。夏天是绚丽多姿的,夏天是欢乐的。在作者眼中夏天却是多彩的。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多彩的夏天》。
(二)、讲授新课:
1、为什么说夏天是多彩的,它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2、读完课文后你觉得夏天有哪些特点?(炎热、多彩、有趣、悠闲)
3、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关于夏天特点的词语,那么从哪些词句看出夏天很炎热呢?(火辣辣、尽情……)
4、“火辣辣”是什么意思?(像火一样)
5、太阳照射着大地,真热啊!谁能读出炎热的感觉?还有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6、天这样热,那人们此时最需要什么呢?(雨)谁想读这句话?(生读)好舒服啊!真是痛快。
7、有没有想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实,那些描写夏天炎热的句子都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来写的。谁能找出这句话?(夏天是炎热的)在第一自然段中,“夏天是炎热的”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8、夏天是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都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学习,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并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小组讨论)
9、哪个小组愿意介绍你们喜欢的夏天的特点?(学生汇报)
10、指名读、自由读。
11、是啊!夏天是这么的.美好。因此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教师板书“迷人”)这一段恰恰是全文的总结段。
12、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夏天真的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那么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呢?(课件)
在我的眼中夏天是_________________。(学生说)
13、回过头来,我们看课题,作者为什么要以“多彩”为题目呢?(彩并不单单指色彩,而是指花样、精彩)
14、在你们眼中的夏天一定会有更多多姿多彩的景象,就请同学们回家把它写出来吧!
多彩的夏天说课稿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致可将他们分成三组。A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较强,乐于阅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B组3位学生思维比较狭窄,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C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非常差,思维非常直观具体,在阅读时需要借助诸如图片,实物,演示等的辅助进行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弱,部分学生只能进行复述。
二、教材分析
本次公开课选择的《多彩的夏天》是一篇文笔清新的课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夏日图景。全文不长,却将夏日带给人们的炎热,有趣,多彩,悠闲等诸般感受娓娓道来,诉诸于笔端。表达了小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语言流畅,优美,富于儿童情趣,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学习本文的重难点是能够联系生活实践,充分感受夏日的多彩,深入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我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充分体验夏天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设计理念
1、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兴趣与探求的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获得情感体验,加强语言积累。
3、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
作为一节阅读课,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试图采用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夏天的多姿多彩,感悟到夏天的快乐。比如:在教第二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寻找描写颜色的词,并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以及借助媒体展示的图片,来帮助学生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并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又如:通过语言的渲染,把学生带到夏日里富有情趣的画面当中,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动词理解“钓鱼”“捉虾”“游泳”“畅想”等悠闲的事,让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到文中。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准备采用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如: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中,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的颜色,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二)借助媒体辅助,加深体验,激发情感。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在乐中求学。帮助他们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
1、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如在读好夏天的“多彩”时,我搜集了很多夏天的图片: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爬满墙的绿色植物等。画面呈现出一片多彩的夏日情景,学生们兴致盎然,为帮助学生们读好这些自然段铺设良好的情感基础。
2、C组的不少学生缺乏想象能力,对于生活也不太关注,而且现在住在城市里孩子对自然界里的声音也是比较陌生的比如“青蛙的赛歌会”,“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xxx”的景象缺乏生活体验。因此声音文件的使用能够营造出夏天的真实场景,既架设起了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又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有利于深入体会夏天的多彩,进而为情感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如学习些夏天悠闲特点的段落,让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阅读。通过表演,理解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扛,提”等的意思,感悟到了夏天里人们生活的悠闲。
教学反思:
《多彩的夏天》是一篇文笔清新的课文,文章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夏日图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描写色彩的词,并让学生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帮助学生体会夏天丰富多彩的颜色。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动词,让学生通过表演读等形式感悟夏天里生活的悠闲。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展示了很多夏天美景的图片,为学生营造夏天多彩的氛围。又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视频“有趣的夏天”为学生们营造出夏天的真实场景,既架设起了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又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为一堂阅读课,在指导朗读的方法上应该更细化一些。另外,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来不及呈现整个文本,有些不够完整。
多彩的夏天说课稿3
教学目标:
A组: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夏天的多彩,能自主找出夏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夏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积累词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组: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夏天,感受夏天的多彩,知道夏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夏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积累词句。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C组:
1、能借助视频,图片等帮助感受夏天的多彩,感悟课文,了解夏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夏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跟读课文。
教学重点:知道夏天的几个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1、课件
2、视频:有趣的夏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夏天一个显著地特点,是什么(炎热)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多彩的夏天”。
二、新授
(一)第二自然段——多彩
1、齐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是夏天的哪个特点(多彩)
2、学生再次默读第二段,找一找表示颜色的词并划一划。
3、除了这些直接描写色彩的词语以外,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让你联想到多彩的颜色呢它们可能有哪些颜色
4、欣赏夏天景色图
5、、你能用什么词语概括夏天这些美丽的色彩呢
6、请喜欢多彩夏天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二)第三自然段——有趣
1、齐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描写的又是夏天的哪个特点(有趣)
2、师: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呀
3、欣赏视频“有趣的夏天”
4、学生表述所见所闻。
5、男女生朗读比赛
(三)第四自然段——悠闲
1、师朗读第四段,学生思考:本自然段围绕夏天哪个特点写的
2、寻找本自然段中描写的夏天悠闲的事。
3、寻找本自然段中的动词,并划一划。
4、图中寻找悠闲的小朋友。他们玩得那么快乐,轻松,确实很悠闲。
5、做动作读第四自然段
6、星空畅想,理解“畅想”意思。
7、朗读指导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2、多彩的夏天
炎热
多彩
有趣
悠闲
第五篇:《理想风筝》说课稿
《理想风筝》说课稿8篇
《理想风筝》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
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 课件。
2.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
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
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五)作业
七、说作业安排:
写一个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理想风筝》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反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从而理解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以满足
2、总结:笑谈腿疾 上课板书 放飞风筝
<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1、笑谈腿残
(1) 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
(2) 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乐观幽默)
(3)问:那么同学们听后,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说同学们的感情变化。
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A、“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找出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伤心)
B、一个没有左腿,身体残缺的人,多么叫人心痛啊。那么又是什么让同学们尊敬呢?(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
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请同学们带着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上课板书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2)、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放飞风筝
(1)、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那课后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至9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哪两个情景?(放风筝、追风筝)
(2)、品悟句子,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
A、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B、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3)、小结: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时的快乐,又享受战胜困难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的朗读第8、9自然段。
(5)从刘老师放风筝的表现中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是那样的强烈。相对于刘老师,作为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4、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 理解:“理想的风筝”指的什么?
刘老师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希 望刘老师的风筝也能播散在同学们的心间。
<三>、提升感悟
1、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2、在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四>、作业小练笔
如果让你在刘老师的风筝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上课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刘老师的三件事情我主线,详细学习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则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学,去领悟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刻的体会刘老师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
《理想风筝》说课稿3
一、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是一篇写人的回忆性文章。主要通过回忆刘老师的三件事情,表达对刘老师的热爱与眷恋之情。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想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通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阐述
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情感和技能方面入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去自由品读语言,去自由讨论,去小组合作探究,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始终围绕一个问题: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章、品语言,选择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施以适时的点拨、归纳和引导,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动向和热情成为教学进行下去的方向和动力。
三、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讨论,去提高和改进,最后能够实践和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动向,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整个灵动的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刘老师深深地敬意,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程序概说
一开始就通过回忆导入,由于是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重点内容,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接着抛出一个具体问题:“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期待引入”,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鼓励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维持的更为持久。并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多询问几个“为什么”,一步步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文意。
接着,在学生讨论交流完之后,补充作者的资料,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放弃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刘老师的精神影响之大。最后加以实践,让学生通过本文写作手法的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中,让学生很自然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学习,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五、效果分析
本课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学生积极性高。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比较佳。通过自主讨论、换位思考、引发质疑、期待引入,让学生有效的进行了自主学习,很好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理想风筝》说课稿4
说教材:
1.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
2.单元目标是:在阅读本组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继续培养速读能力。
3.单元学习目标:学会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4.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718;805;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说教学目标:
805;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学引导。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题之后,设置悬念.
2、简介作者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抽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品读第一段(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指导读出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引导找出这段所用的修辞手法,说出用拟人手法的好处。指导“连翘花”的“翘”的读音,简介连翘花。说出“倘若”的近义词。
(2).读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主要讲了刘老师?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读文后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课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二是;讲他课下放风筝,讲他讲他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他对生活质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3)试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生动的地方,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讨论练习找出人物的特点。
2.仿照这段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的外貌,交流。
五总结
五.作业:仿照第9自然段写一个人语言,动作,神态。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1——3 )引起回忆
(4——9) 上课 谈腿疾 写板书
下课 放风筝
(10——11) 深深的思念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时我用了四个问题。不难发现这是一组分解难点又逐步靠近并解决难点的问题。给了学生台阶,又顺应着整堂课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了“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理想风筝》说课稿5
一、教材说明:
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起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三十多年过去了,此情此景依然留在作者心中。读完这篇文章,我也被文中的刘老师所深深的感动。《理想的风筝》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祖国、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为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5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②过程和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及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③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了解课文通过哪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二、教法学法:
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理想的风筝》一课,感情丰富细腻,文字简洁明快,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略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学程预设:
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一)故事导入,激情铺垫.
课前老师介绍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的事迹,并展示《雀之灵》、《千手观音》等舞台剧照,适时配以音乐渲染情境。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导入:邰丽华用走出常人的毅力,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特殊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缔造出生命的尊严,演绎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让我们一起去分享这份坚定执着的生命历程。教师相机揭题板书:理想的风筝
情景的渲染,感情的铺垫,更容易让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文本世界,滋生出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揭题板书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读熟课文,此时老师通过言语诱发:看到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主人公的特殊之处呢?
了解了主人公的身份,教师又顺势抛出这一问题:这篇文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这位特殊的刘老师的呢?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对下一环节学习的自然导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学生读出文中有关句子,考察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确本文写的是一位左腿残疾的老师,作者是从课上上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个方面来写的。帮助他们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从感情上对刘老师有个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
1、自读自悟,点滴倾吐。
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的老师,他的记忆中深烙上了老师的印象,;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心中激荡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刘老师的生活镜头,去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体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导”的价值,跟随学生的发现去牵引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倾吐胸臆,穿插合作朗读体会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板书:课上慷慨陈词,跳跃旋转,和蔼可亲;课下放风筝:稚气纯朴,生气勃勃、顽强乐观。不知不觉中走进刘老师的精神世界。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用心感悟,用情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2、厉练语言,真情告白
教师创设情境:在同学们的点滴倾吐中,平易近人的刘老师正拄着他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奔走、跳跃、旋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
这一情境的设置,将让学生一吐为快。可以肯定,学生有了课文文字的依托,有了心灵的震撼,倾吐的将是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心中放飞的将是理想的风筝。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在此不讲自明,本课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
3、有情赏读,砥砺人格
导语: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刘老师,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四)梳理全文,情感升华
1、质疑激思,自主发现。
此处,教师安排一个质疑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到这,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疏理,把问题指向学习写作方法的切入点: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学生便会发现: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健康者更有活力。将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现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能理解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2、诗文荐赏,升华情感。
课巳近尾声,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散文诗《理想的风筝》,和着曼妙的音乐,与学生一起低呤浅唱:“天,瓦蓝,瓦蓝,理想的风筝随风飘荡,每一个风筝都寄托着一个梦想,飞向理想的天堂……”。有了这样的氛围,有了这样的基调,孩子们就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课堂上,此时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智慧飞扬,情韵生辉的'和谐境界。
结束语: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所示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样,我也愿意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我的学生。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师生共同分享精神财富的过程,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愉悦,成长的幸福。
朋友,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乐章。
《理想风筝》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
单元目标是:在阅读本组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继续培养速读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学会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题之后,设置悬念.
2、简介作者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抽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品读第一自然段(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读文,了解刘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课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二是;讲他课下放风筝,讲他讲他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他对生活质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3)课上讲课,课下放风筝都体现了刘老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对生活充满了爱,对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四.拓展练习
1.按要求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
刘老师个子(? ?? ?? ???),(? ?? ???)的脸上有一双(? ?? ???)的眼睛,一头(? ?? ?? ? )的头发,跟衬出他的(? ?? ???)。
你怎么理解“理想的风筝” 含义
五.作业:人物外貌片段描写。
?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谈腿疾? ???乐观
22.理想的风筝? ?? ? 写板书? ???坚强
? ?? ?? ?? ?? ?? ?? ?? ?? ?? ?? ? 放风筝? ???对生活的热爱
《理想风筝》说课稿7
在语文学科中,词句解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情感体验,达到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手段;还是指导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的通道。怎样在教学中艺术地启发和引领学生进行词句解读,是我们六年段在此次关于教学艺术方面的小课题。
这次我们选择的课文《理想的风筝》是第七单元“师恩难忘”的第二篇课文。记得以前读这篇课文时,总让我想起两句诗,一句是:“我的心想要去飞翔,双脚却踩着大地。”一句是:“我脚踏大地,我的心在飞翔。”这篇课文的人物诠释后者。课文塑造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而做为一个老师,他最成功之处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虽然他的历史课为文章的作者苏叔阳在大学时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关联,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对作者的影响是深远的。文章之所以起名为《理想的风筝》也与此有关。
这篇课文是一篇相当长的课文,有1200多字,三个课时完成教学全部的教学任务。要求长文短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这节郭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的一部分。
一、中心句子的选择的艺术,找准一个点,拉出一条线,画一个圆
选哪天个句子作为这节课的主线呢?这个句子必须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又能为学生在这节课抓住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有切实的帮助的。在选择这节课上能提纲挈领的句子时,我们也考虑了很多。有三个句子先后进入了视线。第一句是:“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个句子更多的关注在于这根圆木棍象征的精神在刘老师生命中的重要性,作为第二课时,特别是做为“师恩难忘”这样的单元主题,我们觉得更多地可以关注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所以我们放弃了它。第二个句子是:“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个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我们认为这个句子理解起来并不难,对于六年级长文短教的课文,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句子、内容,老师可以选择略讲,甚至不讲。最后我们选择的句子是:“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因为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也最能体现刘老师放飞的不单是自己生命的风筝,更是一个个学生生命里的风筝,照应课题,突出主旨。
其他句子的选择我们也以文章中心为根据,不过到了六年级,学生在读课文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课上也关注了学生的选择。另外,老师们会发现,这节课我们并没有把课文这几个段落的每一个句子全员纳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基于上面的考虑。
二、句子解读的方法指导艺术,品读词句,读到文字背后去,触摸文章的灵魂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细节生动细腻,这些句子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抓手,以它们为凭借,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步入学习的佳境。在这节课上我们设计了多种解读的方法,有情境创设法,如写板书的细节描写的学习,创设了三次刘老师写板书的情境,让学生借用诵读来体会刘老师写板书的艰难,感受每次的旋转跳跃是怎样地激动着他的学生的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情境里,感同身受地理解课文。有追问法,“撑”这一动词,郭老师问学生:“撑着刘老师的只是这根圆木棍么?还有什么?”,“抓住了线绳”这个“抓”,刘老师仅仅是抓住线绳吗?他还抓住了什么?这样的穷追猛打,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词句及要表达的中心;品赏词语法,相信本节课“漾”、“终于”、“转”等字的学习给大家留下不少印象吧,在这样的字词间停驻脚步,在课文的文句中欣赏准确生动的语言,在语言创造的意境里为主人公喝彩。想象法,上课时,结合作者生平教学“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句话让孩子们具化想像“行走”“微笑”,切实地理解刘老师对苏叔阳的影响,刘老师放风筝,喊“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的情境想像,这些环节的处理,就是为了用孩子们的想象补足课文的空白,发展语言及想象力。郭老师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也是课文语言的另一补充,使整节课处在魅力四射的语文磁场中。这些设计与实施引领学生由词到句到景到情到思,一步步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些解读方法的的应用及授与,不但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让他们掌握方法,为进入第四学段的学习做好“渔”的准备。
三、句子解读的层次安排艺术
一节好的课,应该像爬山,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不断让前面的好风景成为学生的期待,才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最佳;也应该像渡大河,有波澜起伏,有跌宕波顶,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体验单调,而是充满激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梯度呢?我们将苏叔阳的生平资料引入课堂,这个人的一生也是很不平凡的,我们发现在很多的抗癌网站上也经常拿他做宣传,他的影视剧本和其他文学作品非常多,而且场面都很壮观,是一个很大气的人。这样的一个人的人生与刘老师的影响应该是分不开的,于是在课上让他的人生起伏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条大河;又将他的人生阅历与刘老师的“风筝”紧紧联合,交错上升,而两个人的生命也像翱翔蓝天的风筝,相依相偎,而孩子就站在高山之巅欣赏这两个生命合奏的雄壮的交响曲。最后很自然地呼唤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既是苏叔阳对刘老师的呼唤,也是课堂上每个个体生命对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的呼唤吧。
一节30分钟的语文课,不可能全面的体现我们的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而这10分钟,我也不可能尽述这节课涵盖的教学艺术,但一个小小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有所得,而且是切实地所得,已是足够。
《理想风筝》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来回顾一下:
出示: 问题解决单
二、我会读。
截去 撑地 手持 撒脱
支撑 急速 风筝 拄着
甩掉 转向 拉动 蹦跳
泛起 跳跃 仰望 追赶
酸涩 旋转 漾出 抓住
(1)指组读词语。
三、我会说。
说说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 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 教师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追风筝
2、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了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指的
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四、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学习小提示:
1、小组内自选感动你的故事。然后自由默读相关的段落,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适当地作一些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语: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哪个故事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
1、笑谈腿疾 师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
师: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2、感情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3、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又是哪个故事,哪些细节深深地感动着你呢?继续
(二)旋转板书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
师:④一个残疾人能这样笑对人生,的确很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
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
3、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
4、感情朗读:
②这心跳里包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第五小节
②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情景。
4、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2)放追飞风筝
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8自然段
(1)刘老师在春暖花开的之时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可见刘老师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
(2)“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风筝。”体会到刘老师的心灵手巧 热爱生活 乐观。(他能扎出这么精妙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3)“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4) “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